首页 理论教育 期待“先救人”不再让我们如此感动

期待“先救人”不再让我们如此感动

时间:2022-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人多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感动竟然是来自那名肇事司机,以及后来又追尾的另一名司机——他们在第一时间的第一选择都是“先救人”。不过,面对抢救伤者,后车司机一句“不用管我了,咱们先救人吧,要是人没事,哪管我这车自己修都行”,无疑更加让人感动。事实上,这位司机“先救人”的行为只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情,发生车祸就应该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这根本没什么值得商量的。

□评论员 傅万夫

每当听到发生车祸的时候,人们的内心都会充满了焦虑,有对伤者的担忧,也有对肇事者的不满。

不过这个清晨,发生在东陵西路沈抚立交桥沈阳方向下桥口的那起车祸,除了让人们对伤者的伤势充满牵挂外,也许还多了一丝感动。让人多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感动竟然是来自那名肇事司机,以及后来又追尾的另一名司机——他们在第一时间的第一选择都是“先救人”。

车祸是不幸的,所幸不幸中有万幸,肇事司机在出车祸后,一直陪伴着伤者,而且在医院里还亲自动手给伤者剪开衣服的袖子。没有逃避责任,没有丢掉做人起码应有的道德,而是主动留下来抢救伤者,这在道德空气稀薄成为公共舆论焦点的当下,似乎显得弥足珍贵。

更令人感动的是,因为肇事车辆停在马路中间,没有双闪之类指示,一辆客车不幸追尾。不过,面对抢救伤者,后车司机一句“不用管我了,咱们先救人吧,要是人没事,哪管我这车自己修都行”,无疑更加让人感动。车祸面前,他们给予生命足够的尊重,尽管他们在现实中肇事了,但在社会道德领域显然依旧安全行驶。

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如果没有德行,人类就是一种忙碌、有害和可怜的生物,不会比任何一种渺小的害虫更优越。是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过太多没有道德的行为,从那冷漠的18个路人,到救人反被索赔的彭宇与许云鹤,道德在一次次失去灵魂支撑的行为中,不但失去了本来的色彩,以至于整个社会不得不为道德这个做人起码的尊严而不断思考、讨论甚至呼吁。

很多人似乎觉得道德离自己很远,或者觉得一两次没有道德的行为无伤大雅,其实不然。当整个社会陷入了道德纠结中时,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受害者。事实上,这位司机“先救人”的行为只是一个正常人应该做的事情,发生车祸就应该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等,这根本没什么值得商量的。只是因为现实中,这种本应该做的事情略显有些少,所以,当正常的做法出现时,我们竟然感到有些珍贵,甚至觉得每一个这样的行为都像是在救赎那些已经失去道德感的人。

这样的道德语境显然是不正常的。

贝多芬曾说:“把‘德行’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道德的魅力是无穷尽的,但这种魅力需要每一个寄生在这个社会里的人都去打造。如果每个人都主动去承担起社会责任,维护社会道德体系,并践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古训,不给自己的冷漠找借口,不要为自己的自私找理由,那么,我们就会少一些“感动”,而多一些习以为常。而这种常态或许才是一个社会正常的道德表现。

(原载于《华商晨报》2011年12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