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

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

时间:2022-05-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案例8-1 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某区教育局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就德育的量化评估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大量事实表明,由于“量化”实际上只重视行为结果的评分,并不注意学生的行为过程,因而导致了一些学生投管理者所好,不择手段地争取高分,想尽办法躲避低分,而德育评价的教育作用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案例分析参考德育的定量化评估和定性化评估各有利弊。

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

案例8-1 关于德育量化评估的争论

某区教育局召开德育工作研讨会,就德育的量化评估问题进行了认真而热烈的讨论。会上周校长介绍了本校实行学生品行量化评分管理的大体做法:我校自2002年9月以来,把量化评估作为一项德育管理措施,对学生的品德进行检查记分。评定一个学生的操行,一方面看他是否遵规守纪,另一方面看他参加了多少次活动,做了多少件好事。在评分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自评与互评、校内评与校外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测评,学生不仅知道了“该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自评、互评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也增强了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通过家长、社会的评分和学校最后定分的反馈,促进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配合。我校坚持两年多来,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上个学期全校大小活动开展了100多次,好人好事有700多件。通过评分活动,违纪现象大为减少,严重事件得以杜绝,校风、班风大为改善。事实证明,进行量化管理对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郑校长就周校长的介绍发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从效能来说,实行量化管理,并与奖罚、升学挂起钩来,这对于刺激学生遵规守纪和使学校风气好转等方面的作用特别灵,而且操作简单,省时省力。但是,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考察一项教育措施的效果不仅要看它在某一具体问题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看它对于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这一最终目标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大量事实表明,由于“量化”实际上只重视行为结果的评分,并不注意学生的行为过程,因而导致了一些学生投管理者所好,不择手段地争取高分,想尽办法躲避低分,而德育评价的教育作用并没有真正得到发挥。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有悖于学校整体培养目标的短期行为,作为一项德育管理措施是不可取的。

选自:吴志宏,冯大鸣,周嘉方主编.新编教育管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思考问题

1.你认为德育管理可不可以进行量化评估?

2.如果要采用量化评估的方法应注意哪些问题?

■案例分析参考

德育的定量化评估和定性化评估各有利弊。定量化就是把学生操行通过评分产生的具体的“数”记载下来,一定数所积累的“量”,能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学生道德水平和行为发展的情况,因而它能比较有效地克服定性评估中经常出现的“表现一般”、“较好”等随意性较大的评语,同时又能为以后的奖惩、升学提供比较精确的参考数据。此外,“量化”中所表现的“量”,还能激发学生道德动机的产生,从而促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矫正不良行为,使得学风、班风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量化”得到的分数有时会与学生实际思想品德状况不一致,因而就很难发挥它作为应有的选择、导向、激励的教育作用。更何况学校开展德育活动,不能仅仅强调开展了多少次活动,做了多少件好事,结果得了多少分,还应该去分析那些活动是什么样的情况下开展的?动机怎样?活动的质量如何?是否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只有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才能对德育活动作出公正的评价。

“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不是机械地、形而上学地把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拼凑在一起,而是相互渗透、融合,相互取长补短,共同产生科学、高效的考核标准。首先,定性是定量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考核离不开基本面分析,需要从定性的逻辑支撑。其次,定量使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定性也离不开定量。数量的增多、变化速度的加快、规模的不断扩大,限于人力、精力和时间,单纯的运用定性难以面对这些挑战。没有数字支撑的定性结论就失去了说服力。为了将定性分析的结论能有数字支撑,具说服力,有必要对其进行量化。

不管是定量还是定性,都只是一种方法。不同的学校领导都会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但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道德认识水平,增强学生道德判断能力,最终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