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5-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冯 泽一、贵州大学的诗教概况从20世纪末在华中理工大学举行的“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为主题的诗词研讨会算起,大学的诗教活动已经开展十年有余了。对此,高校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

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

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

冯 泽(1)

一、贵州大学的诗教概况

从20世纪末在华中理工大学举行的“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为主题的诗词研讨会算起,大学的诗教活动已经开展十年有余了。贵州大学紧步其后,于2001年组织了第一个诗词组织,开展了多种诗词文化活动。2004年,学校经过大调整,组建了新的贵州大学,并于次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以后,诗教活动也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发展。学校成立了由校主要领导同志为顾问,挂靠于党委宣传部的诗词学会,在学生中,相继成立了麟山、桃源、雅河、浣纱、博雅5个诗社,在教职工(主要是离退休教职工)中,成立了松涛、龙潭2个诗社,7个诗社现有成员500多人,覆盖了全校各主要校区。以各诗词组织为骨干,开展了诗词讲座、骨干培训班、风采、写作、吟唱、表演、展览、竞赛、出橱窗、办诗刊、开设选修课、出版诗集……多种多样的活动。生动活泼,春色满园。广大学生在浓郁的诗词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得到培养和提高。我校被贵州省教育厅、省诗词学会评委为“先进诗教单位”,在2002年和2009年两届“贵州省大学生诗词大赛”中,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一次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2名和组织奖;第二次获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1名、优秀奖6名和组织奖。林学院办的诗词橱窗,是诗教活动的一个品牌。近5年来,他们坚持每年展出两期,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深得广大师生喜爱。2008年,教育部对贵州大学进行本科教学评估时,评估专家浏览诗词橱窗后,给予了很好的评价。认为贵州大学非人文科学生能进行诗词创作,且有一定水平,说明学生的素质是比较高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校人文学院开出了九届《汉语诗律学》、《诗律与诗法》等课程,并指导学生写作诗词,先后有近千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不仅使他们掌握了中华诗词的基本知识,人人都学会了写诗填词,出版了学生诗集,同时也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了提高。从2008年开始,贵州大学诗词学会与《贵州大学报》合办《贵州吟苑》诗词副刊,得到国内诗词名家、有关兄弟院校和校内师生的广泛支持。近3年来,发表了全国著名诗人30余人的作品300余首;我校教职工(多数为离、退休老同志)60余人的作品近400首;学生150余人的作品500余首;还发掘整理选刊了贵州大学知名教授、诗人蹇先艾,李独清、蒋希文等6人的作品80余首;刊登了华中科技大学、江汉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兄弟院校的诗教经验和师生的诗词作品120余首;发表了诗词评论、论文50篇。得到普遍的好评和广大学生的热爱,学生们视之为良师益友和心灵的伙伴而予以珍藏。近3年来,全国包括《光明日报》、《中华诗词》在内的5种报刊转载了我校80余人(次)学生120首诗词作品。去年,我校有两名学生被选中参加全国青春诗会,成为我校的学生诗人。学生们经过诗教的洗礼,综合素质都有较大提高,据林学院去年的资料称,学生参加诗社活动,激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绿色环保生态事业的热情,学会了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专业学习,专业学习的兴趣更浓了。麟山诗社200余名社员中,有50余人成为中共党员,140余人(次)被评为学校“党员风采人物”、“十佳大学生”、“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三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等,获各项奖学金人数达100余人,14人被保送研究生。

二、关于高校诗教的若干思考

1. 认清并抓住大好形势,努力推进高校诗教工作

认清形势,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当前的大好形势,努力推进高校诗教工作。党的十七大作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决策,要求“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此,高校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中央六部委要求诵读经典,进行诗词歌赋创作;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前不久,马凯同志批示:建议诗词学会与“中华诵·经典诵读活动”密切合作,为高校诗教开辟了新的路子。因此高校要抓住时机,努力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素质,创建和谐校园,塑造大学精神,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最近几年,高校诗教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把握诗教工作的规律性,乘势前进,在推进高校素质教育中发挥作用,有所作为。

2. 高校诗教工作要准确定位

高校诗教是高校校园主流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大学精神的重要元素。在高校教育中,处于辅导地位,如鸟之翼、车之轮。其任务主要是营造健康、高雅、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实现其教育功能。同时,要承担起培养中华诗词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使中华诗词在新时代更加发扬光大、生生不息。在方法上,主要不是灌输而是引导。让学生在热爱诗词、学习诗词、写作诗词和交流中,“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江泽民语),从而达到“种德养心”、“强中固本”的作用。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摒弃功利思想,力戒形式主义,避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做法,不断探索和把握其规律性,注重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取得扎扎实实的良好效果。

3. 大学诗教应该分层次作要求

大学诗教可分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根据继承与创新的精神,薪火相传,培育中华诗词的继承人和开拓者,并且成为培育青年诗人的摇篮。

第二,培养一大批诗词骨干力量。他们是校园诗教最活跃的成分,既是诗词创作的骨干,又是诗教组织的中坚力量。

第三,积极引导广大学生成为中华诗词爱好者。培养他们爱诗、学诗、写诗,形成气氛,雅化环境,净化心灵,推进先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文明的大氛围。

4. 提倡大诗教,雅化大环境,形成大气候,追求大效益

诗教要紧密配合传统经典教育,结合新诗、民歌乃至外国优秀诗歌,并与其他文化艺术门类(如书法、绘画、摄影、音乐、舞蹈等)相结合,互为载体,形成合力,目标一致,优势互补,组成大兵团,进行大合唱,共建校园文化大工程。惟其如此,才能形成“洙泗上,弦歌地”的大气候,起到振聋发聩,种德养心,潜移默化,强中固本的大教育作用。这也与孔夫子所主张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相契合。

5. 健全体制

既然诗教是一项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就应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有领导,有组织,有人去办,有相应的条件,有规章制度,等等。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建立一个庞大的专门机构。总之要有人管,要把工作开展起来,做出成效。在工作进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完善。这是高校诗教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没有健全的体制,则诗教难以长期坚持下去,“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怪圈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注释】

(1)冯泽,贵州农学院党委书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