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逻辑实证主义的背景

逻辑实证主义的背景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运动在欧洲并不仅仅局限于维也纳。在北欧的丹麦、挪威和瑞典也有一些人持有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石里克是维也纳学派的精神领袖,逻辑实证主义的许多技术性论述与形式化工作,主要由卡尔纳普完成。在此过程中,费格尔等人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这个称号,称自己的学说为逻辑经验主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背景

1895年维也纳大学成立归纳科学哲学教席,马赫(Ernst Mach)为第一任教授,之后物理学家玻耳兹曼(Ludwig Eduard Boltzmann)接任过这一席位。1922年石里克(Moritz Schlick)接任这一归纳科学的哲学讲座教授。之后,汉恩(Hans Hahn)、弗朗克(Philipp Frank)和纽拉特(Otto Neurath)组织了以石里克为中心的“石里克小组”,讨论现代物理学、数学和逻辑学的新发展以及有关的认识论问题。当时的参加者有卡尔纳普(Rudolf Carnap)、门格尔(Karl Menger)、米塞斯(Richard von Mises)、魏斯曼(Friedrich Waismann)、克拉夫特(Viktor Kraft)、洪谦(Tscha Hung)、费格尔(Herbert Feigl)以及哥德尔(Kurt Gödel)等人。1928年成立了马赫学会(Ernst Mach Society),石里克担任主席。1929年秋,在精确科学认识论大会(Conference on the Epistemology of the Exact Sciences)上公布了由汉恩、纽拉特和卡尔纳普起草的纲领性宣言——《科学的世界概念:维也纳学派》(The Scientifi c Conception of the World:The Vienna Circle),这标志着维也纳学派的正式形成和公开步入国际哲学舞台。

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运动在欧洲并不仅仅局限于维也纳。在柏林有以赖欣巴哈(Hans Reichenbach)为首的柏林经验哲学学会,一般将他们的思想与卡尔纳普和费格尔等人在美国之后的哲学活动统称为逻辑经验主义。在波兰华沙有塔尔斯基(Alfred Tarski)等逻辑学家组成的华沙学派。在英国,艾耶尔坚持并传播逻辑实证主义理论,此外还有拉姆赛(F. P. Ramsey)等人。在北欧的丹麦、挪威和瑞典也有一些人持有逻辑实证主义的观点。

1930年维也纳学派接管了《哲学年鉴》,将其更名为《认识》(Erkenntnis),作为它的机关刊物,由卡尔纳普和赖欣巴哈主编。1934年,石里克和弗兰克等人编辑了《统一科学》(Einheitswissenschaft)丛书。维也纳学派还联合其他类似的团体,共同开办了多次国际性会议,如1930年与柏林学派在哥尼斯堡召开了专门讨论数学和量子力学基础问题的认识论会议,与会者不乏著名的物理学家。1935年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科学哲学大会,通过了纽拉特提出的《国际统一科学百科全书》出版计划和卡尔纳普提出的统一逻辑符号的提案,之后的四年里又陆续召开了四次国际统一科学大会。

石里克是维也纳学派的精神领袖,逻辑实证主义的许多技术性论述与形式化工作,主要由卡尔纳普完成。1930年费尔移居美国,1934年汉恩去世,1936年,石里克被一名精神错乱的学生枪击致死,同年卡尔纳普移居美国,任教于芝加哥大学。1938年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将维也纳学派的哲学作为“反动哲学”公开禁止,该学派的许多成员纷纷移居美国,《认识》被迫由莱比锡迁往海牙并更名为《统一科学》,于1940年停刊。至此,维也纳学派瓦解了,德国的经验哲学学会和波兰的华沙学派也相继瓦解。但这场哲学运动并未停止,而是将理论阵地转移到了美国等地。在此过程中,费格尔等人放弃了逻辑实证主义这个称号,称自己的学说为逻辑经验主义。卡尔纳普等人的思想也有了新的发展,经验哲学学会的成员如赖欣巴哈和亨普尔等人也成为了这场哲学运动在美国的主要传播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