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秦学校的文学教育

先秦学校的文学教育

时间:2022-05-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先秦学校的文学教育第四章 先秦学校的文学教育文学,春秋战国时的内涵是文章博学。先秦“文学”这一概念使用较广泛,诸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孔子、孟子、子思、荀子的“文”、“文学”教育采用《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作课本教材实施教学的。

先秦学校的文学教育

第四章 先秦学校的文学教育

文学,春秋战国时的内涵是文章博学。北宋经学家邢昺在《论语正义》注《先进》时说:“若文章博学,则有子游、子夏二人也。”先秦“文学”这一概念使用较广泛,诸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牟之人弃其田耘、卖宅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荀子·大略》不仅使用“文学”这一概念,而且论述文学的作用:“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此“文学”是文章博学,它对人的作用就像玉打磨而成玉器。可以看出,孔子所设“四教”中的“文”与“四科”中的“文学”,就是教育培养学生成为熟悉、掌握典籍、礼法、文献等文化知识而又具备文采辞章素养与能力的博学君子。孔子、孟子、子思、荀子的“文”、“文学”教育采用《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作课本教材实施教学的。“六经”之教,《庄子》中有两处提到。《庄子·天运》:“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熟知其故矣”。一处是《庄子·天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前一处是孔子自己向老聃讲,他研究“六经”时间很长了,熟知其中的道理了。《天下》是庄子后学的述评:学术高于礼乐制度的,在旧的法令和传世著作如六经中保存尚多,邹国鲁国的儒学之士还能够知晓。《诗》是用来表达情志的,《书》是用来讲述政事的,《礼》是用来表达行为准则的,《乐》是表达和谐美感陶冶性情的,《易》是用来讲述阴阳变化奥秘的,《春秋》是用来讲述人的名分的。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郭店楚墓竹简》,记载着1993年10月湖北荆门市沙洋区方乡郭店村一座战国时期楚国墓葬出土的一批战国楚文字写的竹简内容,其中,道家著作4篇,儒家著作14篇,这些著作均早于《孟子》,其中《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此处“六经”书名与《庄子》中相同。《荀子·学记》中,也记述了大学所学内容:“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毕矣。”这里只少《易》,其他五经与《庄子》中所记相同。《礼记·经解》中,在总结儒家分科施教“六经”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孔子之口提出“六教”的见解:

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另外,《史记·滑稽列传》中记载: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文。”这里的“六艺”说的就是“六经”。其内涵与《礼记》中所记一致。

从以上引文中可以看出,儒家分科施教中“文”“文学”的范围比较广泛,但“六经”即“六教”是其主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