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彩云之南的游踪遗著

彩云之南的游踪遗著

时间:2022-05-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彩云之南的游踪遗著杨慎:彩云之南的游踪遗著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杨慎因祸得福,寄情山水,潜心著述,在云南各族人民中如鱼得水,把大半生的才华精力融入彩云之南的红土高原,为中华文化特别是云南文化积存增添了厚重和光彩。他足迹遍云南,到处留诗遗文,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仅略述其几处游踪遗迹。云南地处高原,交通阻塞,长期以来成为阻碍云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滇程记》是最早系统记载云南交通路线的重要文献。

彩云之南的游踪遗著

杨慎:彩云之南的游踪遗著

杨慎(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正德六年(1511)他23岁时参加科举,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之职,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杨状元”。嘉靖三年(1524),他上奏“大礼疏议”,顶撞了刚登上王位两三年的朱厚燔,被杖责昏死,又活了过来,二次上疏被击晕死又复活,最终被流放到边远的云南永昌(今保山),任一个挂名小官永昌卫。

天高皇帝远,海阔任遨游。杨慎因祸得福,寄情山水,潜心著述,在云南各族人民中如鱼得水,把大半生的才华精力融入彩云之南的红土高原,为中华文化特别是云南文化积存增添了厚重和光彩。他足迹遍云南,到处留诗遗文,在此不能一一列举,仅略述其几处游踪遗迹。

一、大理苍洱结伴游

杨慎流放云南不久,就结识了被称为“明代滇七子”之一的李元阳(1497—1580),李元阳曾任知县、御史、巡按、知府等职,为官清正,刚直敢言,曾捐俸凿井以解民困,深受民众爱戴。但正直的人不见容于朝廷,罢职闲居。二人命运相似,志同道合,一见如故,结为知己。杨慎对他极为敬重,曾对人说:“见中溪(元阳号)神貌,如临水月,鄙吝自消。闻其语如闻洪钟,令人顿醒。”他们相约于嘉靖九年(1530)二、三月间同游大理苍山洱海,各有游记多篇,唱和诗若干首,汇集为《点苍杂讠永》。

点苍山(今简称苍山)是杨慎所最爱,其文《游点苍山记》在他众多游记中颇有代表性。游记中首先概括了来云南途中经历:自从成为罪人,经过万余里跋涉,遍游齐、鲁、楚、越的名山大川,曾泛舟洞庭,翻越衡、庐,经过贵州的夜郎、昆明的碧鸡关。“及至叶榆(大理汉代古称)之境,一望点苍,不觉神爽飞越”。他们结伴北入龙尾关(今下关附近),望“苍龙叠翠”,候“龙关晓月”,观“鸳浦夕阳”。

他们游览了众多寺庙,有全相寺废址、感通寺、玉局寺、帝释寺、弘圣寺、三塔寺、无为寺、救疫寺、石云寺、遗爱寺等,考古观今,流连忘返,最长的住了20天。他们在感通寺楼住宿,考证《说文解字》中所说“六书”中转注例证为“考老”的错误,升庵还抄写碑文中转注字例一千多字并汇成一册,名为《转注古音略》。中溪还为无名的寺楼题了“写韵楼”额名。他们同游时升庵留下广为传诵的《感通寺》诗:

岳麓苍山半,波涛黑水分。

传灯留圣制,演梵听华云。

壁古仙苔见,泉香瑞草闻。

花宫三十六,一一远人群。

玉局寺中有一昭文祠,是民众祭祀唐代御史杜兴庭的所在。杜御史为唐诗人,曾隐居苍山玉局峰,南诏德化碑文就出自他手笔。游记还细致地描写了附近“水色莹澈,其中石子粼粼,青碧璀璨,宛如宝玉之丽”的清碧溪。著名的弘圣寺、三塔寺所记更详,有一座“高二百尺”的浮屠,据野史考证是隋文帝敕建的。附近点苍祠,据《唐史》载是唐使臣与南诏国设立盟约的地方。三塔寺的“七楼八殿”是中溪出资重新修建的,其中还有中溪的书楼。途中他们还吃了村人推荐的“米缆”(米线),“食而甘之”,给他们留下良好印象。

为了窥见“庐山真面目”,二人东渡洱水,乘舟南泛,徒步登上“崖飞出水面”的鸡额山,“点苍十九溪”尽收眼底。山巅积雪,山腰白云,天巧神工,各呈其伎。被他们称为“奇观”,认为已看到苍山的真面目了。他们在崖壁下发现居住于石窟的渔家母子:男人欠官家课税被乡丁捆走了,“身事萧条,身无完衣,指予舟几案食器,互相问诘,盖素所未见也。余二人不忍其穷,各解衣投米”。表达了怜贫惜苦的情怀。

二人离去大理,兴犹未尽,又结伴同游剑川石宝山,参观了宝相寺、兴教寺、南诏石窟等名胜古迹。在游兴教寺时,升庵写下《咏海棠》诗自喻自况,中溪和诗慰藉,二诗体现了二人相知相敬的深厚友情:

两树繁花占上春,多情谁是惜芳人。

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

国色名花委路旁,今年花似去年芳。

莫言空谷知音绝,也有题诗玉署郎。

二、命名“天下第一汤”

杨升庵对安宁温泉碧玉泉情有独钟,他受朋友之请,欣然命笔,作《安宁温泉》十韵,并在诗前写了一篇诗序,其价值更在诗之上。

《安宁温泉诗序》中,把陕西骊山、江西汝水、河南尉氏、陕西凤翔、江西渝州、福建剑浦、江西庐山、广东惠州、安徽黄山、陕西眉县、河北遵化、江苏和州等地名泉以及云南宁州(华宁)、白崖(弥渡红崖)、龙关(大理上关)、浪穷(今洱源)、宜良、永昌(今保山)、腾冲等众多温泉,一一比较,“要独以安宁之碧玉泉为胜”。诗序中总结了碧玉泉独胜的七大优点:

此泉特皓镜百尺,纤芥毕呈,一也。四周壁起,中为石凹,不用甃甓,二也。浮垢自去,不待拂拭,三也。苔污绝迹,不用淘渫,四也。温凉适宜,四时可浴,五也。掬之可饮,尤发茗颜,六也。酿酒增味,制庖省薪,七也。

诗序归纳了碧玉泉水质清澈、天然适用、除垢功能、苔污绝迹、温度适宜、可供饮用等诸多优点,得出“谓海内第一汤可也”的结论。升庵不仅写诗赞美,还亲笔书写了“天下第一汤”的匾额。

通过杨状元的大力宣传,使地处边陲、湮没无闻的安宁温泉一时名噪天下。

三、滇境“四记”寓深情

杨慎以云南为第二故乡,把一片深情灌注于这片热土,以学者的执著,考证了云南的方方面面,写下了集地理、历史人文为一体的“四记”:一是《滇程记》,记载了云南的交通路线;二是《滇载记》,记载了云南的物资运输;三是《滇候记》,记载了云南的特异气候;四是《滇产记》,记载了云南各类物产。其中《滇候记》、《滇产记》二篇,在流传过程中很早就散佚了,颇令人惋惜。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说:“《滇载记》,旧本与《滇程记》合为一篇。”《滇载记》的旧本也遗失无存。一篇独存的《滇程记》是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杨慎之孙宗吾校刊的珍本,存于北京图书馆。这是《滇程记》的原本还是与《滇载记》合并的版本,就无从考证了。

云南地处高原,交通阻塞,长期以来成为阻碍云南经济发展的瓶颈。《滇程记》是最早系统记载云南交通路线的重要文献。我们从《滇程记》中不难窥见杨慎发展云南经济的主观意图,仅从其他三记的篇名,记运输、记物产、记气候,也可见其良苦用心。宣传“天下第一汤”,又何尝不是着眼于发展云南经济、改善民众生活呢!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云南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交通得到全方位发展,但《滇程记》的历史价值仍有增无减,主要表现在:

一是《滇程记》展现了古道景观。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杨慎走马观花地亲历了由川入滇、由贵入滇以及所经湘、鄂入滇的主要线路,云南境内线路所经之处,更难以数计。他不厌其烦地尽量记下驿站名称及岗亭数量,同时对沿线所见的山川、风物、气候、生态等也有所记载。例如,在经下关时记载了“水出鹤庆入洱海”,“关西为天桥口,石梁中横,下临无极,当苍山之中,多暴风,贯四序不息,偃树走石,人骑辟易……”不是把大理四景之首的“下关风”的景观呈现无遗吗?

二是《滇程记》保存了历史遗迹。文中记载了三国时期“蜀汉武侯南征”的古路,蜀碉门(今天水附近)、大相公岭(今四川雅安西)、桐槽驿(今在四川)、泸沽河畔、小相公岭(今四川越西南),皆因武侯得名。姚安旧名昆弥,有诸葛营。永昌城外有个旧汉村,村民“言语衣服皆类蜀人,盖南征留居也”。引古证今,颇有历史价值。书中引用《南诏德化碑》记载,唐天宝年间(742—756)唐军出师伐南诏三路进军线路:“鲜于仲通取南溪路进,大将军李晖从会同路进,安南都督王知进自步头(今云南建水)路入。”大家熟知的只有李将军一路全军覆没,云南人民为民族和解,修万人冢埋葬唐军士兵骸骨,建将军庙供奉李大将军。称李宓,与碑所载李晖一字之差,可能是民间误传。文中还引用了云南史籍《白古记》、《佛祖记》中的记载,此二书早已散佚,赖《滇程记》保存其一鳞半爪,亦为可贵的历史资料。

三是《滇程记》插入了民风民谚。如永平县有个怪怪的山名“观音叫狗山”,引用“娘娘叫狗山,九转十八变”的谚语,描写山路崎岖,还记载了由此得名的神话。记载永昌府渡澜沧的江桥,民谣说:“渡博南,逾兰津,渡澜沧,为他人。”不仅记下了所经地名,而且说明路途的艰辛。通往蒙化的西岐(今定西岭)有记载:“岐左有青华洞,中极宽衍,天窍漏日,每岁季夏二十四日,士人士女杂至,以苣火热之。”记载了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男女入洞中燃篝火聚会的奇风异俗。

杨慎既是学者,又是诗人,他编著的书籍达400余种,刊印流传的100余种,其著述之丰富,为当时之冠,他遗留至今的著作有《云南山川志》、《升庵诗话》、《南诏野史》、《古今风谣》、《风雅遗篇》、《古今谚》等多种,为云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杨慎名词《临江仙》还被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选为主题歌歌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