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先秦建筑技艺

先秦建筑技艺

时间:2022-04-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先秦建筑技艺商周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并且商代已出现了夯土城墙,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形。由此可知当时建筑己使用斗和拱。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开始是屋顶局部用瓦,后来便全覆以瓦。

第三节 先秦建筑技艺

商周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已初步形成了中国建筑的某些重要的艺术特征,如方整规则的庭院,纵轴对称的布局,木梁架的结构体系,由屋顶、屋身、基座组成的单体造型,屋顶在立面占的比重很大。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各国文化不同,建筑风格也不统一。大体可归为以齐、晋为主的中原风格和以楚、吴为主的江淮风格,秦统一全国后建筑风格才趋于统一。

战国漆器上的建筑形象

商代较大的建筑主体用木骨泥墙为承重墙,四周或前后檐另在夯土基中栽植檐柱,建一圈只廊或前后檐廊。并且商代已出现了夯土城墙,城市布局已初具雏形。在商代后期遗址的较小的建筑中,还出现了坯砌的承重山墙。西周都城中的宫殿情况不明,但周原遗址说明当时是以檩架为主梁架。建筑台基以草泥制土坯砌筑,西周中期已出现了面积达280平方米,最大面阔5.6米,全部瓦屋顶的大型木框架房屋,夯土墙只起保持稳定和围护作用;湖北发掘出的周代遗址则明确地说明干阑结构已普遍应用。至此,中国古代建筑中使用木构架,采取封闭式有中轴线的院落式布局这两个主要特点已初步形成(但直到隋以前仍有大量建筑是夯土承重墙的土木混合结构)。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木结构成为主要结构形式,高台建筑发展,战国时期留下许多城市遗址,反映了当时城市建设的发达。许多城内留下了巨大的夯土台,证实了文献中“高台榭,美宫室”的记载。足见在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时代建筑也未曾落后。现存一些战国时代的铜器上保存着线刻的建筑形象,是现知最古老的建筑立面图(也许是断面图),有踏步或坡道、屋顶、柱、梁,根据细部仍可断定是纵架。

西周青铜兽足方鬲上的门

中山王墓铜案的斗拱

西周青铜兽足方鬲上表现出了当时建筑的局部形象如栌头、门、勾阑;战国中山王墓中出土的一件铜案、四角铸出精确优美的斗拱形象。由此可知当时建筑己使用斗和拱。瓦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西周已出现板瓦,筒瓦,开始是屋顶局部用瓦,后来便全覆以瓦。砖和彩画出现,关于彩画最早的记载是《论语·公冶长》中“山节藻棁”一语,意为如山形之斗(画有山形图案),饰以海藻形花纹的短柱,它反映了春秋时期柱子表面已绘有花纹。

东周半圆瓦当

战国半圆瓦当

春秋鹿纹瓦当东周瓦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