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东欧国家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原因

中东欧国家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原因

时间:2022-04-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原因[5]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剧烈波动是由一系列综合原因引发的。中东欧经济演变为被“金融巫术”所主宰的怪物。这主要归因于一体化进程中中东欧国家过度开放的国家战略以及与欧盟强制推行的收入分配政策。

第二节 中东欧国家宏观经济剧烈波动的原因[5]

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东欧国家经济的剧烈波动是由一系列综合原因引发的。如果说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偶发冲击是这些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直接原因,那么中东欧国家经济在转型时不可避免的内外部经济的失衡与失序则是其宏观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

一、内部经济的失衡与失序

中东欧国家内部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所有权结构的失衡。在一体化进程中,中东欧国家为了加入欧盟,主动向欧盟国家开放市场,不仅开放商品市场而且开放资本市场,不仅开放工业领域而且开放金融领域。在开放的过程中,中东欧国家实现了全面的私有化。大量国外资本,尤其是老成员国的资本流入(见表7.4),或者直接出资并购,或者扶植代理人购买原来的国有资产。可以说,中东欧国家开放的过程就是跨国公司所有权的获得与本土所有权丧失的动态失衡过程。跨国公司不仅获得所有权,而且还从中东欧国家手中拿走了从固定资产中收取租金的权利,消灭了中东欧国家的民族品牌。以汽车产业为例,中东欧国家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并拥有伊卡露斯、RABA这样的本土品牌。但是入盟以后,国际资本争相进入汽车制造业,纷纷在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等国家筹建新厂、扩建工厂、更新生产设备。在大量外来资本的竞争下,中东欧国家本土汽车产业日益萎缩,自主品牌所剩无几,大多本土品牌汽车制造商成为国际大型汽车制造商旗下的品牌。

表7.4 2004年中东欧国家吸引外资来源地  (单位:%)

资料来源:转引自Philip R.Lane and 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Capital Flows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IMF Working Paper,WP/06/188

目前,中东欧国家的外资企业不仅涉足建筑、交通运输、轻工、化工、机械、电子、汽车制造及冶金等行业的生产和经营,而且正不断渗入到医疗卫生、科教、环保、保险业、电信、银行等敏感的战略性行业。其中,银行业对外资的过度开放表现最为突出。中东欧国家在转型过程中普遍实行“金融优先”的发展战略,其方式就是对外全面开放金融业,大规模引进外资银行。外资在该地区银行业的控股比例已接近80%,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斯洛文尼亚等国的银行系统几乎100%由外国银行控股。为了追逐利润,更好地控制这些国家的市场,外资银行倾向于向个人和企业放贷,放贷条件宽松,而且外币放贷利率要低于本币放贷利率。较低的融资成本增加了企业与个人对于资本的需求,企业倾向于通过银行渠道间接融资,而不是直接融资,导致企业负债率过高,家庭与个人亦改变了量入为出的习惯转而通过外币借款提前消费、提前购房[6]企业与个人过度借贷行为很容易引发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造成虚拟经济从为实体经济服务变为凌驾于实体经济之上。大量资本患上了“狂想症”,企图不通过生产过程就可以赚到钱。资本从实体经济转而投向金融、银行、房地产、证券市场以寻找更快、更高的利润回报。市场为疯狂的投机大开绿灯,内部经济的失序由此而生。中东欧经济演变为被“金融巫术”所主宰的怪物。2004年到2007年间,中东欧国家房价疯涨,股市飙升,波罗的海国家以及波兰房价年涨幅达到30%以上,股市翻了一番。[7]2007年3650亿美元的外资涌入中东欧国家,其中大部分购买了银行债券等金融产品。为了抑制过热的经济,中东欧国家不得不提高利率来加以应对,此举又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本前来套取利率差价和股市、楼市暴利,加剧了内部经济的失衡与失序。

从总体上来看,中东欧国家对外的过度开放造成了外资控制的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民族部门发展的失衡,金融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失衡,进而导致内部经济的失序。经济的失序与失衡互相作用,互为因果,并陷入了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

二、外部经济的失衡与失序

外部经济的失序与失衡是内部经济失序与失衡的延伸,是由内部经济结构紊乱所决定的。外部均衡与国际收支、汇率紧密相关。目前理论界对于外部失衡主要概括为:一是经常项目逆差,二是资本项目不平衡,三是汇率波动频繁。

多年来,中东欧国家经常项目一直处于逆差状态。1995年到2004年,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平均比重达到5.5%,爱沙尼亚高达8.4%。相比而言,在同一时期拉丁美洲经常项目逆差占GDP的比重是2.2%,东南亚国家则是经常项目顺差超过GDP的3%。同为新兴国家,同样都在追赶时期(catch-upperiod)采取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为什么中东欧国家经常项目赤字会如此之高呢?这主要归因于一体化进程中中东欧国家过度开放的国家战略以及与欧盟强制推行的收入分配政策。按照入盟要求,中东欧国家全面开放了本国商品市场并大幅提高居民收入。[8]五花八门的西方消费品迅速涌入中东欧国家,并在西方银行信贷消费的推波助澜下,长期压制的消费需求迅速释放出来大量商品从西方流入中东欧国家,导致中东欧国家连年贸易赤字。

为了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赤字,中东欧国家需要用资本项目顺差来平衡,故而不断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和向国外借款。中东欧国家自2003年以来,外国直接投资几乎全部用于弥补经常账户赤字。随着经常项目赤字水平的不断升高,中东欧国家需要通过外国借款来获得平衡。就2006年的数据来看,除捷克、波兰可弥补经常账户赤字以外,其余国家均需通过外国借款来平衡。中东欧国家外债负担过重而本身又缺乏充足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远远小于外债总额。2007年中东欧国家外债占外汇储备比率最高的是匈牙利达到702.1%,捷克、波兰、斯洛伐克的这一比率也都超过了200%,这已经远远超过了90年代拉美国家在爆发债务危机前的水平。与此同时,由于外国银行几乎完全控制了个人借贷业务,而且外国银行的外币借款利率远远低于本币借款业务,所以个人和企业都选择外币借款。到目前为止,中东欧国家已向西欧银行大约借去了1.3万亿欧元,其中主要是奥地利、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德国和瑞典的银行。2009年,这些债务中约有1/4,即4000亿美元到期,约占这一地区GDP总量的1/3。

表7.5 2005年中东欧国家外债币种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转引自Philip R.Lane and 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Capital Flowsto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IMF Working Paper,WP/06/188.

按照正常的国际经济秩序,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经常账户不平衡会引起汇率的波动。如经常账户发生顺差时,国内市场上的外汇供给高于外汇需求,致使汇率贬值(本币升值);当经常项目发生逆差时,国内市场上的外汇需求超过供给,导致汇率升值(本币贬值)。但是由于中东欧国家对外债过度依赖,即使采取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也不敢贬值。正常的秩序被打乱了,外部经济失序又会带来更进一步的失衡。央行需要通过动用不多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外汇市场,以稳定汇率,由此出现了外汇储备下降、资本外流。经常项目逆差就会更大,到了2008年中东欧国家经常项目逆差逼近GDP的10%,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的经常项目赤字占GDP比重更是逼近20%,需要更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外债相平衡的恶性循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