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章其他内容的结构

本章其他内容的结构

时间:2022-04-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章其他内容的结构下一部分将通过四个不同的主题来介绍溢出效应的分析结果:生产率外部性,劳动市场外部性,产出和盈利外部性,以及增长外部性。此外,有由中、高、低技术含量的行业组成的一组行业部门获得了关注。如果要调查外资对国内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那么衡量外资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指标就是外国劳动生产率。

本章其他内容的结构

下一部分将通过四个不同的主题来介绍溢出效应的分析结果:生产率外部性,劳动市场外部性,产出和盈利外部性,以及增长外部性。

第一个主题,即生产率外部性,是指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第二个主题,即劳动市场外部性,是指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就业和工资方面的影响;第三个主题,即产出和盈利外部性,是指外资对国内企业的产出和利润的影响;第四个主题是指外资对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就业和产出增长的影响。还会介绍就每个主题进行的有关公司所有权,公司来源国和公司类型的分析结果。此外,对于每个主题,还会介绍与横向外部性有关的结果,接着会说明与纵向外部性有关的分析结果[16]。至于对单个行业的分析,仅仅是分析具有超过80个观察数据的行业。从分析的角度看,较小的数据样本没有什么意义。此外,有由中、高、低技术含量的行业组成的一组行业部门获得了关注。在分析这些行业的时候,是将被调查国家作为整体分析的,因为缺乏有关某个特定国家或者行业的相关数据。在给出研究结果之前,针对解释系数的方法做了一个简单的注释。这一步骤相当重要,因为其中一些预估的系数可能过大,尤其是在垂直溢出效应方面。一般来说,在垂直外部性的情况下出现较高的预估值可能是能够被接受的,因为这体现的是对所有上游和下游行业的影响,而不是对某一个行业的影响[17]

资料框3.8 外部性的证据

通过分析40份研究,Görg和Greenaway(2004)在研究报告中提到了19个正溢出效应的案例,其中有8个是通过跨行业研究获得的,本报告就属于这类情况。但是,很少有研究会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溢出效应。跨行业研究似乎能发现更多有关正外部性的证据(Görg and Strob l,2001)。由于因果关系问题,这些跨行业研究进一步导致了偏差的出现,例如,分析业绩水平的高低时,不能排除是样本数据的长期性解释了(得出了)这些强有力的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同时指出,如果从就业比例而不是产出份额来衡量外资的存在,就会出现这种强有力的结果(证据)。由Havranek和Irsova(2010)进行的覆盖67个国家的研究分析表明,大部分观察都和研究证据(结果)呈正相关。从另一方面来说,一般情况下,使用最新数据可能会导致更少的外部性存在的证据,但是却会引起更多的正溢出效应(Diebel and Wooster,2006)。此外,数据越分散,找到的证据可能就越少。由Mayer和Sinani(2009)进行的元分析指出,在U型图中,生产率外溢效应和投资接受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而发展阶段是由GDP,人力资本和制度发展来衡量的。

同时,在几份研究中也发现了负外部性的存在,不论是在发展中的经济体还是处于转型期的经济体。对于这个问题,最常见的解释是产品和要素市场中竞争的加剧,将国内相关行业挤出了市场。例如,如果跨国公司拥有较低的生产边际成本,他们就能提供更低的国内价格,结果就会将对国内企业的需求转移到跨国公司上来(Aitken and Harrison,1999)。但是,其他研究也可能指出,虽然短期而言竞争效应会带来负面影响,但是长期来看效率有可能会得到提高。例如,Kokko(1996)的研究就给墨西哥提供了此类证据。吸收能力最低的企业可能无法与国外企业展开正面的竞争,因此有可能损失很小或者根本不受影响(Girma and Görg,2005,2007),这一事实使之前的问题更加复杂了。

引起的外部性与在实际情况中吸收并充分利用的外部性之间的联系最终决定了证据是否存在。在这里似乎可以用到适当的技术(Basu and Weil,2008)这一观念,这意味着需要考虑到被转让技术的复杂性和最初的技术差距等要素。例如,Kokko和al(2001)的研究就给乌拉圭提供了这类效应的证据。技术差距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如何表现是非常复杂的。比如,Chuang和Hsu(2004)进行的研究在低技术和高技术差距部门发现了外部性,且在低技术行业里出现的外部性更大。而Sjöholm(1999)针对印尼的研究却发现,当技术差距越大时,就会出现更大的溢出效应。

在分析国内企业的吸收能力时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衡量人力资本(Sinani and Meyer,2004)和研发(Kinoshita,2001)。这种衡量指标趋向于将吸收能力指标和外资的存在导致了非线性效应的指标相互叠加。研究结果似乎因国家不同而有差异,这里的差异主要涉及外部性范围和出现的痕迹征兆。要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就需要考虑门槛分析,也就是衡量人力资本或者研发处于何种水平时会出现外部性,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一个交互项来表明出现了临界点。Girma(2002)、Chuang和Hsu(2004)各自的研究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研究也发现了垂直外溢效应存在的证据。例如,Kug ler(2001)的研究结果证明了在哥伦比亚出现了垂直外溢效应,但是却没有找到水平溢出效应的证据。不过,Javorcik (2004)在研究立陶宛时发现了后向关联外溢效应,但是却没有找出前向关联或者水平溢出效应的证据。在Blalock和Gertler(2003,2008)对印尼的相关研究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研究结果。但是Javorcik(2004)的研究却在前向关联中发现负外部性存在的证据,虽然这种证据是有限的。

图3.6 不同行业里出现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外部性

目前还不明确有什么方式能够最好地衡量外资存在的状况。如果要调查外资对国内劳动生产率的影响,那么衡量外资存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指标就是外国劳动生产率。这样就不会在性质上改变研究结果。但是,负面溢出效应的规模已经增加到了-0.3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