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受体的种类

受体的种类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受体按照存在部位分为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这四类膜受体在配体种类、受体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对其发生反应的方式上均有所不同。因此,离子通道受体是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而影响细胞功能的。此型受体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分裂及癌变有关。

受体按照存在部位分为细胞膜受体和细胞内受体。膜受体绝大部分是细胞膜上镶嵌糖蛋白。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细胞核中,大部分是DNA结合蛋白。按照受体的结构及其作用方式不同,又可将膜受体分为四大类:跨膜离子通道型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单跨膜受体、具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受体。这四类膜受体在配体种类、受体的一般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对其发生反应的方式上均有所不同。

(一)跨膜离子通道型受体

此型受体是一类位于细胞膜上、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这种离子通道的开放或关闭直接受配体的控制,其共同的结构特点是由多亚基构成寡聚体,并由这些亚基围成一跨膜通道,又称配体门控离子通道或环状受体。其配体主要为神经递质。离子通道受体信号转导的最终作用是通过配体控制通道的开关,选择性地允许离子进出细胞,导致细胞膜电位的改变。因此,离子通道受体是通过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而影响细胞功能的。

离子通道型受体可以是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和五羟色胺受体;也可以是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以乙酰胆碱受体为例,是一个跨膜的五聚体(α2βγδ),五个亚基聚合在膜中形成一个亲水性的通道,对Na、K、Ca2+的通透有选择性。

(二)G蛋白偶联型受体

G蛋白偶联型受体又称蛇形受体,包括多种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等,该型受体均为单体蛋白,氨基末端位于细胞外表面,羧基末端在胞膜内侧。完整的肽链要反复跨膜七次(图12-2),因此亦将此类受体称为七次跨膜螺旋受体。由于肽链反复跨膜,在膜外侧和膜内侧各形成了几个环状结构,它们分别负责与配体的结合和细胞内的信号传递。其胞浆部分可与鸟苷酸结合蛋白(简称G蛋白)相互作用,这种G蛋白是该信号传递途径中的第一个信号传递分子,故这类受体被称为G蛋白偶联型受体。

图12-2 G蛋白偶联型受体跨膜结构示意图

G蛋白是一类能与GDP或GTP结合的蛋白质,由α、β、γ三个亚基构成三聚体,存在于细胞膜内侧。G蛋白有两种构象,非活化型构象是αβγ三聚体与GDP结合(αβγ-GDP),不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活化型构象是α亚基与GTP结合,βγ亚基脱落,即α-GTP(图12-3)。

图12-3 G蛋白的结构与活性示意图

G蛋白有多种,各种G蛋白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在于α亚基的不同,α亚基有鸟苷酸结合位点并有GTP酶活性。常见的G蛋白见表12-1。

表12-1 细胞信息传递中G蛋白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G蛋白偶联型受体的信号传递过程主要包括:①配体与特异受体结合;②受体变构活化G蛋白;③G蛋白激活或抑制细胞中的效应分子(蛋白质或酶);④效应分子改变细胞内第二信使的含量与分布;⑤第二信使作用于相应的靶分子(蛋白激酶),进一步调节特定酶或功能蛋白的活性,从而改变细胞的代谢及基因表达等功能。

(三)单跨膜受体

该类受体具有1个跨膜的α-螺旋区段,因此又称单跨膜α-螺旋受体。这类受体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具有酶活性的受体(称催化型受体或受体酶),配体结合域在膜外侧,酶催化域在膜内侧,能催化蛋白质的酪氨酸残基进行磷酸化修饰,故又称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催化型受体有胰岛素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某些原癌基因编码的受体等。另一类称做受体-偶联酶,其中受体没有催化活性,但受体的膜内侧偶联一个酶分子。受体-偶联酶的配体诸如生长激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一部分生长因子、大部分细胞因子等。此型受体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分裂及癌变有关。

(四)具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受体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受体又分为膜受体和可溶性细胞质受体。膜受体由同源三聚体或四聚体组成。其每一亚基由胞外N末端受体结构域、跨膜区、膜内蛋白激酶样结构域、C末端的鸟苷酸环化酶催化结构域组成。亚基间通过胞外受体结构域间的氢键连接成三聚体或四聚体。可溶性细胞质受体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二聚体,每一亚基有一个鸟苷酸环化酶结构域和血红素结合结构域。

(五)胞内受体

胞内受体多为DNA结合蛋白(反式作用因子),可存在于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当与相应配体结合后,调节基因的转录,从而控制相应基因的表达。此型受体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从N-端到C-端分别为:高度可变区、DNA结合区、铰链区、激素结合区等四个区域(图12-4)。

图12-4 胞内受体结构特点

能与激素受体结合的DNA特异序列称激素反应元件(hormone response element,HRE)。能与此型受体结合的信息物质有类固醇激素、甲状腺素、1,25-(OH)2-D3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