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王风·君子于役

王风·君子于役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苟无饥渴!释 读《君子于役》这首诗是国风中的王风,为东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郊区一带的民谣。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的一篇闺怨诗,可谓开创先河。自《诗经·君子于役》[1]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诗“日落怀人,真情实景”。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注 释

埘(shí):凿垣为鸡窝曰埘。毛《传》:“凿墙而栖曰埘。”

不日不月:朱《传》云“不日不月”为“不可计以日月”。

桀:小木桩。

佸(huò):相会;到。毛《传》:“佸,会也。”

括:到来;会合。毛《传》:“括,至也。”

释 读

《君子于役》这首诗是国风中的王风,为东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阳)郊区一带的民谣。

一切还要从烽火戏诸侯开始,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为博美女褒姒一笑,听信奸臣虢石父谗言,演出烽火戏诸侯一幕闹剧,从而招引了戎人和申国军队的进攻,至使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区沣河以东)被攻破。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下,西周灭亡。当时,镐京已被战火烧得满目疮痍,其子周平王便将王都迁至洛邑,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东周列国时代。周朝王室早在西周时就已大封功臣、王亲国戚为各方诸侯,至东周,王室的力量日渐削弱,东周王室遂有名无实。据史书记载,东周时,周桓王欲出兵伐郑,到处征兵,强迫人民服苦役,造成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诗经》中《君子于役》一篇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一幕烽火戏诸侯的荒唐故事,让一个女子笑了,却让天下所有的女子哭了。

孟子》有“春秋无义战”一说。此诗仅从一个战争的侧面,就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那时,征战劳役是寻常事,良人在外,且无法及时通音讯,而古人信念不移,心有所念,却依然平静地过自己平淡如水的岁月,只把思念站成一个黄昏的倚门长盼剪影。时光流转,霜染青丝,从一而终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然而这样的爱情坚定得过于执拗,却误人终生。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在那个古老年代的黄昏,夕光斜照,云霞流淌,牛羊回圈,倦鸟归林,一切变得沉寂。是谁站在庞大的落阳下凝神谛听,那些略带苍凉悲壮的歌声。

她称他为“君子”,那是对一个心爱的男人最高的尊敬,即使她的男人只是一个在边地戍防的士兵,但在妻子的心中他就是高远的苍穹,无限的温暖安宁。夫君在外远征多年,她的思念与寂寞已如蔓藤,在内心深处漫无目的地攀爬蔓延,不动声色地控制所有微笑的理由,终于在某一天的黄昏时分,她心海如潮的寂寞终凝结出薄凉的笔墨,于是有了这首流传至今的“情景俱绝”(明·戴君恩《诗经臆评》)的美丽短章。

◎ 周幽王与褒姒

君子踏上茫茫征途,从此生死未卜。在金戈铁马的疆场上,人命如草芥,不知道你此去会不会平安归来。“不知其期”,生当复来归,多少年的寂寞等待我都不在乎,你若是死了,那我的爱情就为你送葬。这就是一个战争中的女性,笃信的心念。还记得你走的那天,我站在桃花初绽的门口,轻声对你说:早点回来。你脸上晕出暖意的笑容告诉我:等桃花再次盛开时,我就凯旋归来。可现在,我把那年的桃子种成了桃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了多少个春天,早已有了无数个“其叶蓁蓁”,而你“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你究竟在哪里?说过的誓言还算不算……

◎ 烽火戏诸侯

黄昏从四面八方走来,送上无比荒凉的时光,暮色越来越浓重,思绪却绵长不绝,让记忆里的微笑凝结神伤,又被风吹散。田园的晚风是宁致温婉的,似乎战争的硝烟从未侵袭过,那些伤痛累累战争存在过的痕迹仿佛只在那女子的心中。日影衔远山,牛羊归家,小小的村落飘出袅袅炊烟,家家户户将灯火阑珊,那微小的团聚与满足,是别人家的幸福,却不是她的。平易朴素的爱情其实最美好,可是,这种美好却要她用一生的时间去等待……

你说,要我等你,

我就等到——

白发苍苍。

思妇征人的诗歌抒写了几千年,再回首先秦懵懂的年代,才发现丢弃了繁花似锦的辞藻,洗尽铅华的清润质朴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动麻木已久的心灵。谁说《诗经》“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那《君子于役》里的旷古的思念竟是透过平淡的文字娓娓道来,令灵魂震然。

女子在还能等得起的时候,等一个人,一直等到不能再等。《君子于役》,一字一顿的信念,那么不容置疑,那一场暮色深沉的歌唱也真正成为苍茫尘世间生命的呼唤。

清人许瑶光在《雪门诗钞》中《再读诗经四十二首》之第十四首诗评此诗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君子于役》作为《诗经》中的一篇闺怨诗,可谓开创先河。自《诗经·君子于役》[1]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诗“日落怀人,真情实景”。

之后,中国古代文人多借助黄昏这个意象来表现思妇怀人的情感,而到唐代尤其如此。如白居易的《闺妇》:

斜凭绣床愁不动,红绡带缓绿鬟低。

辽阳春尽无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再如,李白的《子夜吴歌》:

秋 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经》里一次安静的凝望,不知人世,瞬间已几度繁华。蓦然回首,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时光以孤寂的姿态匆匆流逝。而我在《诗经》的一端,将爱情回顾:那外出的良人,终会回归自己的故乡,他们相逢在桃花盛开的时节。

她说,有我在等你!

你知道的。

[1]清人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诗“日落怀人,真情实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