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君子立志,内圣外王

君子立志,内圣外王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曾国藩始终强调以民胞物与、内圣外王为志向,轻视自己的荣辱得失,并且切实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曾国藩认为在国家危难之际有识之士都应该以救国救民为志,所以他自少年之时就立志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然而他深知唯有掌权者才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整个社会,能够运用手中更多的资源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

做人立志,应当有视百姓为同胞、满足百姓需要的胸怀境界,自身应当具有圣人的德才,对外也要具备施行王道的能力……而关于个人的得失成败,自家的温饱富足,现实生活中的声名财富、身份地位之类,真正的有识之士是没有时间为这些事劳神的。

财富、智慧、才干、毅力、恒心等都是走向成功的助推器,然而如果没有高远的志向,一切努力便如错失靶子的箭,射得再远也只有零环。一旦确立了自己的志向,以后的学习方向、职业选择和做事方法等成长中的一切,都会向着自己的志向靠拢,到了水到渠成之时,志愿自然便可以达成,所以有人说志向决定未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确立远大的志向则是好开始的一半,判断一个人能否开创一番事业的重要标准就是看他是否拥有远大的目标和抱负。

曾国藩十分重视立志对于人生的意义,多次在家书和日记中加以强调,他说:“人苟能自立志,则圣贤豪杰,何事不可为?”“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曾国藩自己的名字便有立志为“国之藩篱”之意,不过他父亲曾竹亭最初给他起的并不是这个壮心不已的名字,而是用了“子城”二字。关于曾国藩改名,还有一段趣闻。

曾国藩少年时曾在市场上卖竹篮补贴家用,时间久了,市场上的人都认识他是曾竹亭的大儿子,喜好读书,从小就志向远大。有一天他的父亲让他去买些肉来为弟弟过生日,市场上的蒋屠户看到曾国藩来买肉,便问他:“这肉有要钱的和不要钱的,你想要哪一种?”

曾国藩有些奇怪,就问:“要钱的怎么说,不要钱的又是怎么说?”

蒋屠户说:“要钱的就是你拿钱我卖肉,不要钱的就是我来考考你,你若答对了,我就把肉免费送给你。”

曾国藩一听,顿时来了兴致,爽快地答应了蒋屠户说:“好,你这里既然有不要钱的肉,那就先给我称一些来。”

蒋屠户一刀下去,割下了一块猪肉,对曾国藩说:“我来给你出个对联,我说上联,你答下联,你若答对了就把这肉直接拿走。我的上联是‘杀牲命养人命,以命养命’。”

曾国藩听了低头沉思,突然见到旁边有一家卖香烛纸钱的店铺,便脱口而出:“拿金钱换纸钱,用钱买钱。”

曾国藩的下联一出,围观的众人就喝彩起来,蒋屠户把案子上的肉放到曾国藩的手上,欣然道:“既然你答上了我的对子,这个肉就免费送给你。孩子,我早听说你非常喜欢读书,并且有很高的志向,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有一番作为。但是,你要记住你今天的话,千万不能‘以命养命’、‘用钱换钱’啊。”这时,曾国藩才明白蒋屠户的真正意图,并深深地将这番叮咛记在了心上。

在中了进士以后,曾国藩将自己原来的名字改成了“国藩”,意为“要做国家的藩篱”,同时以“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自勉。

后来,尽管曾国藩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沉沉浮浮,可是他从来没有忘记长辈的叮咛,取得成绩的时候,也没有忘记人生最初的方向。

生活中,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周遭不会有过多的诱惑,所以比较容易保持住善良、不贪婪的秉性。可是,一旦得登高位,得握重权,他的生活圈子也会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志向,就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随波逐流、毫无创见地成为利益链条上的一环。

而立志高远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敢或忘的人能够保持住原来的一腔热血,在有能力做出改变之时能够不改初衷地践行自己的志向,实现自己的理想

志向对人生的影响往往大于志气,一个人能力越大,他的人生方向就越重要。因为当他拥有“翻手为云覆手雨”的能力之后,如果心中没有光明的志向,却充满为求私利不择手段的贪婪,那么凡是他黑手所能触及之地便都会遭受荼毒。相反,如果他拥有为国为民的远大的志向,那么他就会运用自己的能力改变社会造福于民。

曾国藩始终强调以民胞物与、内圣外王为志向,轻视自己的荣辱得失,并且切实做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然,志向远大、造福社会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自己的利益,事实证明,拥有远大志向的人往往拥有更广阔的前途。

曾国藩认为在国家危难之际有识之士都应该以救国救民为志,所以他自少年之时就立志要为天下苍生谋福祉,然而他深知唯有掌权者才有足够的能力来改变整个社会,能够运用手中更多的资源让国家更加繁荣昌盛。为了实现自己的壮志,他寒窗苦读二十余年,终于得以出仕为官。

咸丰皇帝登基后,下诏请众大臣针对如何治理朝政、兴利除害积极上书进言,各抒己见。此时的曾国藩已是内阁学士,授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右侍郎,颇有实权,其实不必为博得新皇注目而进言,何况新皇登基之后下诏求谏、广开言路大多时候不过是个过场戏,但是一心以天下为己任的曾国藩却认为这是革除官场积弊的大好时机,于是不惜触怒咸丰,将生死祸福置之度外,接连上了数折针砭时弊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咸丰皇帝的缺点,几乎遭到皇帝的严惩。后来经过求情,皇帝才欣然释怀,并许之以“敢言必能负重”。

世上之事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如果不是志存高远,曾国藩又怎么可能从集市上卖竹篮的少年成长为位高权重的国之重臣呢?曾国藩的经历说明一个人如果想获得成功,就要志存高远,勇于走上自己的人生舞台,有了远大的志向,有了挺身入局的勇气,就不会有实现不了的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