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商汤建都治九州,伊尹辅佐五君王

商汤建都治九州,伊尹辅佐五君王

时间:2022-0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偃师商城二里头遗址平面图提起商汤夺取天下的历史,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那个汤王,而是连续辅佐汤、外丙、中壬、太甲、沃丁等五代国君的贤臣良相伊尹。伊尹侍奉太甲,率领诸侯百官祭祀先王商汤,宣讲汤王的大功大德,告诫太甲重视天命,当好国君,遵守先王。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没有另立新王,自己暂时管理国家大事,亲自处理朝政。伊尹一生保佐五代国君,以百岁有余而终。
商汤建都治九州,伊尹辅佐五君王_名都记:洛阳

中国最早的一个统一的王朝——夏王朝,其都邑虽多有变迁,但诸王迁都活动的基本地域也都在阳城(即当今的登封市)和伊洛附近。《左传·哀公七年》中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今其存者无数十矣。”钱宾泗根据《水经注》说:“伊水出陆浑县西南王母涧之北,山上有王母寺,即古三涂山。王母即是大禹所娶涂山氏女。陆浑县就是当今的嵩县。”以上引述可以看出,嵩洛地区就是大禹从事治水活动主要地区之一。当然,在禹即位之后,其治水活动所经历过的地区范围则是非常广的。

史记·夏本纪》记载了“予娶涂山”,“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庄子·天下篇》中云:“昔者,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尚书》也有所述,说是禹娶涂山氏之女为妻,新婚仅三四天,便出发治水,儿子夏启呱呱坠地,他没有见过一面。禹治水以疏导为方针,带着尺、绳等测量工具到中国的主要山脉、河流做了很多严密的考察。一次,他来到了河南洛阳南郊。看到这里有座高山,一直延续到中岳嵩山,峰峦奇特,犹如一座东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个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细流由隙缝轻轻流过。他还发现龙门山口过于狭窄,流水不畅。于是禹带领人马,改“堵”为“疏”,拓宽峡口,让洪水能更快地通过,然后导之入海。这些都清楚地表明大禹在治水中表现的艰苦卓绝的作风,长期在外治水,无暇顾及家庭和儿女。他为古代中国治水除患,是以嵩洛地区为基地进行的。人们对他的无私贡献,千秋咏诵。然而,当夏朝传到了夏桀时,其荒淫无道、祸国殃民的劣行已为世人痛恨欲绝,逐渐被以伊尹为相的商汤王朝所灭。

灭夏以后,商汤曾以偃师为都城,即后世所说的西亳。但汤又在郑州建立了一座规模更大的郑州商城,这座大城建立后,商汤的统治中心则移到了郑州,其地名称为亳,以区别于位于偃师二里头的西亳。成汤建国的时间大致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由于商汤灭夏的过程异常持久,偃师商城也只是在商汤打败夏桀以后才逐步开始营造起来的。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文》卷七所云:“汤受命而王,应天变夏作殷号,……作宫邑于下洛之阳。”也就是指的今日的洛阳地区。

偃师商城位于偃师市西郊,1983年发现。从建筑结构看,有宫城、小城、大城、祭祀遗存等。偃师商城西南距二里头遗址仅6公里。偃师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发现至今,作为夏朝“大型都邑”,而且在夏被商汤取代之后成为商都的性质愈来愈明确。这就是《后汉书》中所说的“昔汤即桀于鸣条,而大城于亳”。

偃师商城二里头遗址平面图

提起商汤夺取天下的历史,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那个汤王,而是连续辅佐汤、外丙、中壬、太甲、沃丁等五代国君的贤臣良相伊尹。伊尹是一位治国名臣,辅佐汤王制定了各种法规,他要求官吏们一定得勤勤恳恳地工作,必须做出显著的成绩,否则将受到严厉的责罚,甚至于罚做奴隶。因此各级官吏都不敢玩忽职守,从而使得商初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

伊尹是个弃儿,生下来就被扔在伊水河畔的桑林中,被采桑的女奴隶拣到收养,也就成了一个小奴隶。如郦道元所作《水经注·伊水》所说:“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疱,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关于伊尹的故事,我是从小就听父亲和乡亲们反复咏传的,至今看了有关伊尹的正传,屡屡感到无限亲切。伊尹虽出身为奴隶,然而聪敏过人。他被商汤的左相仲虺推荐给汤王。当时求贤若渴的汤王,立即派人带着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但有莘国的国君害怕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后对自己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伊尹抓了起来。汤王知道后十分失望,后来仲虺想了一个办法,建议汤王向有莘国君求婚,让伊尹作为有莘国的陪嫁奴隶,和有莘国君的女儿一起到商国来。就这样,伊尹到了商国后,汤王就封他为右相,和仲虺共谋国家大事。

伊尹图像

汤王没有弟弟,他死后应当传位给长子,可是长子太丁比他的父亲商汤死得还早,所以按制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继承王位。外丙继位3年就死了,又由外丙的弟弟中壬继位,中壬在位4年死去,于是,右相伊尹便以开国元老的身份决定,让中壬的儿子太甲继承王位。太甲是商汤的孙子。太甲继位,宰相伊尹辅政,伊尹苦口婆心,一连写了三篇文章让太甲阅读,教他学习如何做一个称职的明君。

太甲执政的头两年,遵照着祖宗的遗训,不敢违反。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他由着自己的性子,不把伊尹和祖宗留下的法度放在眼里,任意欺压百姓,强征暴敛。伊尹侍奉太甲,率领诸侯百官祭祀先王商汤,宣讲汤王的大功大德,告诫太甲重视天命,当好国君,遵守先王。太甲仍然不闻不理。伊尹自然不肯罢休。伊尹以国家利益为重,大胆地把太甲赶下台,放逐到商汤的坟墓所在的桐宫(今偃师老城东北)。在太甲被放逐期间,伊尹没有另立新王,自己暂时管理国家大事,亲自处理朝政。太甲被放逐到桐宫,是让他看到他的祖父商汤的陵墓。可商汤虽是开国之君,坟墓却修得非常简陋,只修了一座低矮的宫室桐宫,供一年一度之用。守墓人知道太甲被放逐到桐宫,是由于不守祖宗制度所致,就每天给太甲讲述商汤当年创业艰难的故事,以及商汤制定的法律条规,教育太甲以祖父为榜样,有所作为。三年之后,太甲在桐宫确实从善自新。伊尹得知后,便带领文武大臣,从桐宫迎接太甲回到亳都,把国家政权交还于他。太甲重新登上王位后,接受过去沉痛的教训,小心谨慎地遵照祖宗的规矩办事,在伊尹等大臣的协助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商王朝这个奴隶制国家逐渐繁荣强大起来。

太甲死后,伊尹认为太甲能以失足为鉴,勤政惜民,遵循汤制,治国有方,不失为一代明君,尊太甲为“中宗”。伊尹一生保佐五代国君,以百岁有余而终。本作者曾写过一首小诗咏诵伊尹的功德。

元圣伊尹琐事

离我家嵩县南庄15里地的纸坊乡的伊尹庙,为明代所建,现存庙房、门楼、石碑,向人们诉说着伊尹的故事。一条静静流淌的与“尹”同音的银河——伊河,倾诉着伊尹的传说……

弃儿伊尹生空桑,奴仆出身志非凡。

苦钻农桑和社事,行医采药除民艰。

精于烹饪得众望,文语精通编法典。

尧舜训教佐汤王,助汤灭夏定坤乾。

力佐殷商四代主,辅政修德参国事。

天下为公”精髓至,大仁大义史称贤。

中华千古第一相,青史流芳曰“圣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