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农民的智慧与能量

中国农民的智慧与能量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导言:中国农民的智慧与能量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十七个手印和三方图章,从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但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实践中,中国农民对现代生活的希望却始终未曾泯灭。正是通过这种自发性大规模的流动,中国农民再一次挑战了旧的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在上述中国农民对传统体制的三次冲击中,不难发现他们应对生存压力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
中国农民的智慧与能量_中国社会心理分析:献给创造“25 年中国” 的人们

导言:中国农民的智慧与能量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名农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契约上按下了十七个手印和三方图章,从而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这惊天动地之举,造了传统体制的反,革了人民公社的命。正是这些“农村无产者”对贫穷的奋力抗争,使他们摆脱了对“一大二公”体制的依附,拥有了独立的财产,而这恰恰对农民的经济地位,乃至基本的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农村经济改革,改写了农民的命运,也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种财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其潜存的精神动力在于推动了农民独立、自由意识的觉醒。

曾几何时,农民被牢牢地束缚于土地,口粮、工分分配和户籍制度限制着农民变换身份的自由。他们要求获得独立的物质利益,更渴望挣脱“世袭”身份的桎梏。这种内在的冲动又使他们以非农产业的方式,创造性地实现了农村经济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同步转移。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农民为自己开辟的生存与发展之路,也击破了他们被排除在工业化之外的传统定式。统计数字显示,1978—1985年,我国已有4577.56万农村劳动力从农副业活动转向非农产业活动,其中转向农村工业的约有3126.47万、交通运输业225.29万、建筑业873.68万、商业和第三产业352.12万;从行业看,农民转移的形式和内容更显得十分多样,1980—1985年农村工业部门15个行业发展的基本格局是,高速变动,多样化发展。(43)另据1990年统计,1989年末我国40 939万人的农村社会劳动者中,乡镇企业职工人数9366.78万人,还有1444.8万人的农村个体工商户从事着商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等服务行业。(44)当然,在农民自由变换身份的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是国家持久性的政策支持。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松动了农民从事农业活动的自由,并成为允许农民进入非农产业的逻辑起点。1982—1986年,中共中央发布的五个“一号文件”不仅肯定了个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次对多种经济形式应当并存做出了权威表述,而且明确宣布从1984年起,各地都“可选若干集镇进行试点,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这是对三十多年城乡隔绝体制的第一次冲击,也从根本上支撑了农民身份变换的自由。1985年的《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则进一步提出了向农民开放整个城市大门的问题。文件规定“在各级政府统一管理下,允许农民进城开店设坊,兴办服务业,提供各种服务。城市要在用地和服务设施方面提供便利条件”。从此城乡开通有了政策的保障。

然而,坚冰虽已被打破,但转换农民身份的良好秩序和规则还尚未形成。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或与土地藕断丝连,或在各种人为的障碍中艰难游荡,难以跨越身份的鸿沟。但在改变自身命运的实践中,中国农民对现代生活的希望却始终未曾泯灭。与经济高速增长,工业化大步前进同步,“离土又离乡”的农民工,越来越多。1989年初的首次“民工潮”之前农民工大约有3000万人。1992年后,随着经济进入了高速增长期,进城的农民工每年猛增一千多万人。这期间的1988至1991年国家经济调整,约有一千多万农民工被压缩回农村。到1997年以后,农村经济状况欠佳,又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农业部、劳动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统计的农民工数量逐年攀升,到2003年仅进城务工的就已达9900万人之众。他们带着寻找幸福的信念走出乡村,在“逐水草而居”的漂泊生活中改变着贫困的命运。正是通过这种自发性大规模的流动,中国农民再一次挑战了旧的城乡分割、区域封闭的社会经济管理体制。尽管他们仍然在备受歧视的社会意识和舆论压力中生存,在汗水和泪水的艰辛付出中承担着各种风险,但无可否认的是,他们始终是在对个人幸福的追求中,创造着城市的繁华与富足,并以此确证着不平等境遇下自我存在的人格和尊严。

在上述中国农民对传统体制的三次冲击中,不难发现他们应对生存压力所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亦工亦农阶层”最先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的出现,标志着农民职业变换的正式启动。而继“离土不离乡”之后的“离土又离乡”,则加速了社会流动的进程,也使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变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之一。尽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都不同程度地限制着他们成为城市的永久居民,进而实现社会身份的转换,但正是这些出卖廉价劳动力的匆匆过客,却以“开路先锋”的姿态真正扣响了中国通往城市化、现代化的大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