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分析

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分析

时间:2022-12-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由于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加上其他金融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问题,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大大降低。这种实际值与目标值屡屡偏离雄辩地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已经大大降低。

一、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分析

依据传统的货币供给公式M=B×C,货币供应量由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决定。一般认为货币乘数C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里是稳定的,货币管理当局只要控制了基础货币的投放,就实现了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实际上,由于货币供给具有一定的内生性,加上其他金融主体的作用,特别是外汇占款引起的基础货币的投放问题,使得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大大降低。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制定的货币供应量目标很少被实现过。表1反映2000至2009年我国M1、M2增长率目标值与实际值对比情况。

表1 2000—2009年M1、M2增长率目标值与实际值的比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中国金融年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季报》,互联网信息

从1表可以看到,M2实际增长率与央行事先确定为基准的目标增长率呈现出明显不一致、甚至严重背离的局面。由表可知,央行事先确定为基准的M2年目标增长率自2002年起一直保持在16%左右的平均水平,这表明央行开始实施了一种“有规则”的货币调控手段,事实表明调控的效果并不理想。除了2007年M2实际增长率16.7%与M2目标增长率16%基本一致之外,其余年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背离,尤其是2006年M2实际增长率的83.1%与M2当年目标增长率16%相去甚远;而即便是在背离程度较小的2008年,其偏离度依然达11.25%[=(17.8-16)/16]。然而从表中可以看出,M1的情况其表现更为“糟糕”。

这种实际值与目标值屡屡偏离雄辩地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可控性已经大大降低。一方面是基础货币的内生性增强:近年来外汇占款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日益显著,基础货币投放的内生性增强,中央银行难以完全控制基础货币的投放;另一方面货币乘数并不稳定,它无法由中央银行完全控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