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供应量规则

货币供应量规则

时间:2022-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货币供应量存在层次间差异,在实施货币数量规则时必须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真实经济变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来自开放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导致货币需求不稳定,开放国家的货币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如果两国冲击不一致,会导致资本在国家间流动,货币供给不完全取决于央行的结果是k%的约束软化。

4.2 货币供应量规则

I.Fisher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很小,真实产出增长的变动也很小,货币需求比较稳定。当社会产品的流动性不强时,流通中的产品都只能占其中稳定的部分,根据早期数量学说,货币需求方程变动不大。

M.Friedman在研究了美国近百年的货币史后发现,货币需求的确比较稳定,更高的货币存量会导致更高的物价。他建议美联储实行固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方法,即

img177

其中k取决于长期经济稳定运行的相关参数, k= k(y, i,π)。如果货币需求长期内比较稳定,则k= k0。从k= k(y, i,π)的变量定义中可以看出该规则是后向的,这本身就存在一个问题,过往长期的数据与短期数据存在较大的不适配,进而引起经济波动。

由于货币供应量存在层次间差异,在实施货币数量规则时必须对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真实经济变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Brunner(1994)根据美联储操作程序定义的子区间对1954—1992年进行估计,发现M2与真实经济变量具有稳定的相关关系。

在货币主义者看来,固定货币增长率规则具有一些优点:一是易于理解,也容易得到公众的认同;二是如果货币增长保持一定比例的话,通货膨胀不会过高;三是利率可能根据变化的市场条件做出调整。然而,固定货币增长规则也因为会产生通胀和产出的大幅波动受到诟病。k%的单一货币政策规则是建立在经济稳定所导致的货币需求稳定基础上的,如果经济运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来自技术方面的冲击导致经济结构的变化,产品市场会出现较大波动, Poole模型指出,冲击如果来自产品市场,利率操作比货币供应量操作更优,此时受到规则约束的货币供应量程序放弃了利率操作就会导致更大的波动。来自开放国家之间的相互影响也会导致货币需求不稳定,开放国家的货币政策具有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如果两国冲击不一致,会导致资本在国家间流动,货币供给不完全取决于央行的结果是k%的约束软化。

20世纪70年代以后,为了治理“滞胀”,许多国家采取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最终使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回到正常状态。然而,一方面规避央行管理工具约束的金融创新导致央行控制力下降,另一方面各层次货币界限模糊,可测性和相关性下降,货币数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效果有所降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