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国书法种类

中国书法种类

时间:2022-12-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它是从隶书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大约在西汉中期形成。他留下了传世精品《兰亭序贴》,虽然原本失传,只有临摹本,但仍被誉为行书第一。宋代的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以各自特有的气势与神韵,把行书推到了另一高峰,被称为“宋四家”。明清以及近代以来,擅长行书的书法家层出不穷。

小篆

宋徐铉摹刻《峄山刻石》局部小篆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使用的文字,也叫秦篆。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中说:李斯“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说明小篆是在秦国大篆籀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废除异体,简化而来。小篆结构平衡、形体偏长、点画均匀、结构严密,稳定中又见飘逸舒展。用笔圆起圆收、粗细一致、从容平和、劲健有力。现存的《琅琊台刻石》、《泰山刻石》残石,是小篆代表作。小篆的出现是我国汉字的一大进步,也是汉字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里程碑,它为后来楷、隶、行、草诸书的变革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隶书

《张迁碑》局部汉代隶书

分为“秦隶”和“汉隶”。“秦隶”是由与李斯同时代的程邈创制的,也被称为“古隶”。到了汉代,隶书成为普遍使用的书体,结体扁平、工整,被称为“今隶”。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变圆为方,变连接为截断,点画分明,有粗细轻重之变,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不再像古文字那样多是象形,而是趋于符号化了。有研究者认为:“小篆还保存了象形字的遗意,画其成物随体诘屈;隶书就更进了一步,用笔画符号破坏了象形字的结腹,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叫做“隶变”。隶变是汉字演变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的出现型化了方块汉字的基本形态,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楷书

楷书

它也叫“正书”、“正楷”、“真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成,保存了隶书的结构,把隶书的扁形改为基本上呈正方形,基本点画也比隶书丰富。楷书大约在东汉末年形成,在魏晋时代成为通用字体,一直应用到今天。其特点是字画横平竖直,结构紧凑,气势流畅,形体优美,用笔多变,体势、形态生动圆转而俊秀。历史上的书法家有不少精品传世。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赵孟以独特的风格把楷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被世人称为楷书四大家。

草书

草书

它是从隶书的草率写法发展而来的一种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大约在西汉中期形成。唐代张怀瓘《书断》中说:“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早期的草书还带有隶书意味,称为“章草”;从东汉后期到魏晋时期,草书脱去了隶书笔画的痕迹,大量使用连笔,称为“今草”;到了唐代,草书进一步发展,写起来龙飞凤舞,奔放不羁,称为“狂草”,也叫“大草”。狂草是草书中最放纵的一种,字形变化多端,代表人物是唐代的张旭和怀素。

行书

兰亭集序描摹本

它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以辨认而产生。特点是在保持楷书形体轮廓的前提下,适当地运用连笔,省减笔画。行书没有严格的书写规则,在书写中含楷书的成分多一些,俗称“行楷”,含草书的成分多一些,俗称“行草”。王羲之将行书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最完美地结合起来,创立了光照千古的南派行书艺术,成为书法史上影响最大的一宗。他留下了传世精品《兰亭序贴》,虽然原本失传,只有临摹本,但仍被誉为行书第一。宋代的蔡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以各自特有的气势与神韵,把行书推到了另一高峰,被称为“宋四家”。明清以及近代以来,擅长行书的书法家层出不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