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乾隆骑在康熙头上写字

乾隆骑在康熙头上写字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少数民族和朝鲜、琉球等国使者觐见皇帝的重要场所,避暑山庄成为京城之外的另一个特殊的政治中心。因此,避暑山庄的外围均是带有雉堞的城墙,五座园门都采用城门的形式,具有很强的防御性。避暑山庄的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和东宫等组成,主要位于山庄的正门即丽正门之内。

为少数民族和朝鲜、琉球等国使者觐见皇帝的重要场所,避暑山庄成为京城之外的另一个特殊的政治中心。因此,避暑山庄的外围均是带有雉堞的城墙,五座园门都采用城门的形式,具有很强的防御性。自山庄落成,康熙、乾隆及嘉庆帝几乎每年来此避暑,处理政务。

避暑山庄不仅规模大,而且在总体规划布局和园林建筑设计上都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造园理念,充分发挥了原有的自然山水景观的优势,吸取历代造园的优秀传统和南北园林的创作经验,加以融合萃取,把园林艺术与技艺水准推向了空前的高度,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

避暑山庄山地约占4/5,其他为平原、湖泊,园内有楼、台、殿、阁、轩、庙、亭、塔等120多处,以及10多千米长的虎皮石宫墙。

避暑山庄的宫殿区由正宫、松鹤斋和东宫等组成,主要位于山庄的正门即丽正门之内。丽正门位于宫墙南端,建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是乾隆三十六景的第一景。门前列石狮和下马碑,正面有红照壁,门上设有阁楼,下设三门,高大宽敞。正门上镶嵌着匾额,上面用汉、藏、满、回、蒙五种文字书写的“丽正门”,取自《易经》“日月丽于天”之意。门内上方有乾隆的题诗:“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寄寓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富强统一的愿望。

门内的正宫是皇帝日常起居、处理政务的主要场所,前后有九进四合院落,前为外朝,后为内寝,如同紫禁城的缩影。第二道门为午门,第三道门为宫门,东西各有朝房五间,前设月台,是清帝接见外藩的场所,有时还进行射箭比赛。

宫门院落之北为正宫最主要的建筑——澹泊敬诚殿,全部木构件都是用珍贵的楠木建成,因此也叫“楠木殿”。殿名取自诸葛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用意是应以简朴的生活来坚定和保持自己远大的政治目标。前庭古松参天,庄严恬静,店内悬挂康熙御笔“澹泊敬诚”的牌匾。整组建筑面积583平方米,院内木件雕饰精美。阴雨天,殿内楠木浓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每年万寿节和庆祝大典之际,清帝都在这里接见王公大臣、各族首领、各国使臣。

殿后为皇帝的寝宫——烟波致爽殿,为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一景。面阔七间,建筑宽敞高大,室内装饰精致富丽,每当雨后初晴,四周风景秀丽,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殿后有两层云山胜地楼,面阔五间,奇特之处在于没有楼梯,而是沿着假山拾阶而上。因其依山居高地,故可俯瞰群峰,获得朝云暮霭、风云瞬息万变的景致。

万壑松风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六景,位于正宫东侧之北,是宫殿区最早的建筑群,包括万壑松风、鉴始斋、静佳室、颐和书房等。布景灵活,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因为园内种植数百棵古松而得名,是康熙批阅奏折、会见大臣和欣赏湖光美景的地方。

松鹤斋位于万壑松风之南,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为乾隆三十六景的第三景。这一组建筑由门殿、松鹤斋、十七间房、乐寿堂、畅远楼等组成。畅远楼与云山胜地地势相同,观赏湖区时,一览无遗。

松鹤斋以东有东宫一组,其中轴南端正对行宫的德汇门,可以直接进出行宫。东宫中有三层大戏楼——清音阁,有天井、地井及转轴、升降等舞台设置。这里最后一进为卷阿胜境殿,殿北就是山庄的湖区了。

山庄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五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如烟雨楼,是模仿浙江嘉兴南湖烟雨楼的形状修的;金山岛的布局仿自江苏镇江金山。湖中的两个岛分别有两组建筑,一组叫如意洲,一组叫月色江声。如意洲因形似如意而得名,为康熙起居和办公处,亦为太后太妃下榻处。有景点十二处: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沧浪屿等。水芳岩秀为康熙读书静养处,1777年为庆母寿而更名“乐寿堂”。浮片玉是重檐戏楼。一片云为两层楼阁的院落,现展示清宫习俗及皇家历史。沧浪屿是一个园林小院,堆石成山,积水成池,汀步参差,曲廊穿梭,瀑布从依墙壁的山上泻下。此院景虽堆山太局促,但瀑布和汀步却是上乘之作。如意洲北面还有一湖中小岛,名“青莲岛”。上建烟雨楼,是乾隆南巡归来仿浙江嘉兴的南湖烟雨楼而作,虽气势稍逊,但构图完美无缺。楼西有北太湖石假山,山内构洞,盘山有道,登至顶上有一亭,形式如御花园的御景亭。

月色江声由一座精致的四合院和几座亭、堂组成。每当月上东山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映照着平静的湖水,山庄内万籁俱寂,只有湖水在轻拍堤岸,发出悦耳的声音,“月色江声”的题名便是由此而来。也有传说取名于苏东坡前《赤壁赋》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意境。主殿静寂山房是清帝读书之所,环澄湖、上湖、下湖,据平阜,穆然渊静,宛在水中。其后为书斋莹心堂,堂后是湖山罨画,与莹心堂的东西配殿和围廊组成四合院,内植古松,堆假山,后门临小溪,置平石数块,为钓鱼矶。上有假山、凉亭、殿堂、庙宇、水池等建筑,布局巧妙,是风景区的中心。

水心榭位于卷阿胜境殿北,湖上架石桥,石桥上建檐水榭,三座建筑并列,结构匀称,明快轻盈,望去似一条精美的游船。一方面,通过对比,强烈地展现天造地设的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它又突破陈规,扬弃那种以太液池中象征蓬莱仙境的小岛为中心的僵化布局,使园林有婉约多姿的意趣。文园狮子林位于湖东南角,为典型园中园,四面环水,岛中凿池,院外围粉墙,院内积水、堆山、建桥,欲夺苏州狮子林之工巧。水陆两路均可入园,乾隆尤爱此景。其他景点还有:采菱渡、澄湖、芳园居、芳渚临流、环碧、热河泉、戒得堂、金莲映日、金山、内湖、清舒山馆、如意湖亭、塞湖、上湖和下湖、双湖夹镜与长虹饮练、香远益清、芝径云堤等。

平原区主要是一片片草地和树林。当年这里有万树园,园内有不同规格的蒙古包28座。其中最大的一座是御幄蒙古包,是皇帝的临时宫殿,乾隆经常在此接见少数民族的王公贵族、宗教首领和外国使节。平原区北部仿蒙古草原景象,建有蒙古包建筑群;西面为试马棣,为皇帝习武练功之处;东南名甫田丛樾,是皇帝躬耕之处,内有大片农田和瓜圃,田中建亭以纪,是农业为本的表现。平原区南边沿湖建有水流云在、莺啭乔木、濠濮间想、甫田丛樾等亭子。主要景点有绿毯八韵碑、春好轩、宁静斋、暖流暄波、千尺雪、清音阁、万树园、文津阁、永佑寺、永佑寺舍利塔。

山庄的西部和北部是山区,主要山峰高出平原50至100米,最高达150米。这里峰奇石异,林木繁茂,气候十分阴凉,比承德市区低4至5摄氏度,来此尽可体会避暑之情趣。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四。从西北部高峰到东南部湖沼、平原地带,相对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环绕、沟壑纵横的景色,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当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涧等地形,修建了多处园林、寺庙,如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四面云山、锤峰落照等景点皆建在山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遥相对立的两个山峰上的亭子,一个叫南山积雪,一个叫四面云山。在亭子上远眺,山庄的各风景点,山庄外的几座大庙,以及山庄周围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览无余。在另一座山峰上,还有一座亭子叫“锤峰落照”,在这里磬锤峰首先映入眼帘,每当夕阳西照,磬锤峰被红霞照得金碧生辉,故名“锤峰落照”。青枫绿屿是一个院落,建于1703年至1708年,由门殿“青枫绿屿”、正殿“风泉满清听”、曲尺转角房“吟红榭”、别殿“霞标”、围房、赏月台等构成。院墙粉白,如江南小院,内堆黄石,遍植红枫,入口的篱笆门,令人倍觉可爱。从青枫绿屿下山,在山谷可以看到松林密布,古松合抱,高耸入云。文津阁、万树园位于平原区的中部,紧锁山口,构成一个山水藏书院,此院是全园堆石最妙的一处。文津阁外观两层,内为三层,馆藏1782年完成的《四库全书》。阁前假山全为北太湖石堆成,既有狮子林九狮一象的形态,又有米氏十八学士登瀛洲的趣味;既有孤石成林的阳朔石林之风,又有承德十大名山的丹霞地貌。山壑间架石梁,山内构洞府,出入宛如进出桃花源。山顶两亭如笠,山下水形如月,池中泊扁舟一叶,意境高古。阁东有御碑亭一座,阁后更凿池堆山,使阁如生长于丛山峻岭的环抱之中,实为佳妙。在山坡上建的寺院及庭院,极其清雅。

山庄整体布局巧用地形,因山就势,分区明确,景色丰富,地势的独特使其与其他园林相比,显得独树一帜。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苑景区自然野趣,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地融为一体,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山庄融合南北建筑艺术精华,园内建筑规模不大,殿宇和围墙多采用青砖灰瓦、原木本色,淡雅庄重,简朴适度,与京城故宫的黄瓦红墙、描金彩绘、堂皇耀目形成明显对照。山庄的建筑既具有南方园林的风格、结构和工程做法,又多沿袭北方常用的手法,成为南北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

图2.1 承德避暑山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