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总结

—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总结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年度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6个,设京冬8号、津引159为对照品种,各参试品种的来源及供育种单位见表5-1-1。天津市冬小麦品种试验工作在各承试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试验点负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本年度生产试验五个试点参加试验,由于气候等原因导致静海试点试验报废。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68.20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2.51%,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三位。

第一节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总结

一、试验目的

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新育成小麦品种在天津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及抗逆性,筛选出适宜我市种植的冬小麦新品种,加速新品种转化,并为品种审定和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二、参试品种、供种单位及承试单位

1.参试品种

本年度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16个,设京冬8号、津引159为对照品种,各参试品种的来源及供育种单位见表5-1-1。

2.承试单位

蓟县良种繁育场、宝坻区种子管理站、武清区种子管理站、静海县农技推广中心、天津市作物研究所。

三、试验概况

1.试验设计

共设试验点五个。分别按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三次重复,小区面积13.33平方米(6.67米×2米=13.33平方米,0.02亩)。8~10行区,行距20厘米,行长6.67米。四周设保护行4~8行,设0.8~1.2米的观察道,麦行走向南北为宜。栽培管理要求达到高肥水标准,种植密度每亩基本苗18~20万株。承试单位田间管理操作概况见表5-1-2。

2.试验完成情况

天津市冬小麦品种试验工作在各承试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试验点负责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比较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试验过程中,所有试点都按照《农作物品种(小麦)区域试验技术规程》操作,基本做到适时进行播种、施肥、浇水、中耕除草、灭蚜等田间管理,及时按记载项目和标准进行调查记载,认真进行数据汇总和总结。对各试点组织的实地考察情况来看,本年度五个试点无论试验质量、种植管理、小麦长势等情况与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本年度气象条件分析

(1)小麦播后:2009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有效积温较历年偏低,降水少,日照少。09年11月1日降下了去冬第一场雪,气温下降,直到入冬气温没有回升,致使冬前积温较少,截止到11月底,冬前总茎数比往年偏低。小麦从播种到冬前的积温、日照均低于去年及历年,从而导致小麦冬前生长发育不足,小、弱苗面积大。

(2)小麦越冬期间:本年度气温均低于去年和历年。2009年冬季(12~2月),各区气候主要特点:降水偏少,气温偏低,光照偏少。其中宝坻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达-22.1℃,是近10年来最低值(1990年1月31日出现最低气温-23.3℃)。因1月2~4日普降大雪,降水量达7.1毫米,2月4日又降雪2.1毫米,冬季积雪时间达24天。一月份降雪导致1月2日至24日连续22天的积雪覆盖,对冬小麦的安全越冬产生有利影响。

(3)小麦返青起身拔节期间:2010年3月至4月平均气温低于常年,由于气温持续偏低,冬小麦发育期严重延迟,返青期延迟10天。蓟县地区更是因为3~4月的持续低温造成部分小麦品种冻害严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苗现象。

(4)抽穗灌浆期:由于前期低温,小麦抽穗期较常年延迟10天左右。株高较常年偏低。整个五月份降水较常年严重偏少,对冬小麦的生长起到了不利的作用。气温较历年偏高, 光照偏多,对小麦生长产生一定有利的影响,利于小麦子粒的灌浆、增重。

(5)小麦收获期:6月上中旬,天气持续晴热,降雨较少,不利于小麦的后期灌浆影响小麦千粒重,收获前有降雨,部分品种有穗发芽现象。

五、试验结果及品种综合评价

试验产量数据采用中国农业大学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研制的“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分析系统——区试2002”进行分析;其他农艺性状采用平均数法统计分析。本年度对5个试点的试验质量评价见表5-1-3。联合方差分析(表5-1-4)和稳定性分析(表5-1-5、表5-1-6)结果,对本年度小麦生产试验进行数据汇总。本年度生产试验五个试点参加试验,由于气候等原因导致静海试点试验报废。因此只对本年度生产试验四个试点进行试验数据汇总,分析表明16个参试品种产量幅度在491.83~370.30千克之间,总平均产量为444.39千克,比去年平均亩产439.72千克增产1.01%,参试品种产量最高的品种是石麦15,平均亩产为491.83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增产18.19%,居16个品种第一位;产量最低的品种是廊研NC40-07,平均亩产为370.30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减产11.02%,居16个品种第十六位。较对照品种京冬8号增产的是石麦15、JH0109、津07006、02RH17、济麦22、廊研1323、BW12、津麦2016、津07359、津引159、京麦805、良星66、北盘2、北盘3,平均亩产在491.83~418.23千克之间。较对照减产的是NC40-07,平均亩产370.30千克。对照品种京冬8号平均亩产416.15千克,居16个参试品种第十五位。

品种综合评价

参试品种以本年度产量位次高低为序,分别对两年和一年参加试验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进行评价。

(一)推荐报审或继续试验的品种

1.石麦15号

选育单位: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1天(出苗至成熟天数),比对照京冬8号晚熟2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上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1厘米,穗纺锤型,短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8.2万,穗粒数37.4粒,千粒重43.7克,容重784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7.9%,死茎率2.1%。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91.83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18.19%,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一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2.津麦0109(试验用名:JH0109)

选育单位:天津市蓟县良种繁育场。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49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相当。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株高75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40.6万,穗粒数29.1粒,千粒重45.7克,容重804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9.5%,死茎率0.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71.45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13.29%,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二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3.津农6号(试验用名:津07006)

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比对照京冬8号晚熟一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株高74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7.4万,穗粒数29.8粒,千粒重50.3克,容重799克/升。

2009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8.5%,死茎率1.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68.20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12.51%,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三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4.中麦8号(试验用名:02RH17)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全生育期247天(出苗至成熟天数),比对照京冬8号早熟两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穗层整齐,株高74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40.2万,穗粒数33.1粒,千粒重42.1克,容重778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8.7%,死茎率1.3%。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66.20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12.03%,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四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5.济麦22

选育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半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比对照京冬8号晚熟一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68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4.0万,穗粒数33.0粒,千粒重46.1克,容重792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7.6%,死茎率2.4%。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54.07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9.11%,四个试点增产点率75%,居16个品种第五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6.金麦26(试验用名:津麦2016)

选育单位:天津市玉米良种场。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49天(出苗至成熟天数),比对照京冬8号相当。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上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6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8.4万,穗粒数27.8粒,千粒重48.1克,容重778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9.3%,死茎率0.7%。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51.82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8.57%,增产极显著,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八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7.京麦805

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全生育期248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早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株高83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7.8万,穗粒数29.8粒,千粒重44.5克,容重789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7.0%,死茎率3.0%。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46.53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7.30%,增产极显著,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十一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8.良星66

选育单位:山东良星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株高68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4.8万,穗粒数30.5粒,千粒重47.3克,容重787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9.5%,死茎率0.5%。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32.82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4.01%,四个试点增产点率75%,居16个品种第十二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建议报审。

(二)建议不再继续试验的品种

1.廊研1323

选育单位:廊坊市农林科学院农科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49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相当。幼苗半匍匐,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77厘米,茎秆柔韧,有弹性,抗倒性强,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43.4万,穗粒数30.7粒,千粒重41.1克,容重802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5.8%,死茎率4.2%。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53.28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8.92%,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六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产量水平与对照相当,终止试验。

2.BW12

选育单位:天津市原种场。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比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上等、成穗率较高,株高74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半硬质,平均亩穗数37.0万,穗粒数30.5粒,千粒重49.2克,容重778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8.4%,死茎率1.6%。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53.16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8.89%,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七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产量水平与对照相当,终止试验。

3.津07359

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81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6.6万,穗粒数34.3粒,千粒重46.4克,容重804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8.7%,死茎率1.3%。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49.57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8.03%,四个试点增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九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产量水平与对照相当,终止试验。

4.北盘2

选育单位:天津市盘宇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株高66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硬质,平均亩穗数35.6万,穗粒数30.7粒,千粒重44.3克,容重796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7.8%,死茎率2.2%。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18.57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0.58%,四个试点增产点率75%,居16个品种第十三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产量水平与对照相当,终止试验。

5.北盘3

选育单位:天津市盘宇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成穗率中等,株高70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2.5万,穗粒数32.0粒,千粒重44.7克,容重787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74.1%,死茎率25.9%。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18.23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增产0.50%,四个试点增产点率50%,居16个品种第十四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抗寒性差且发生散黑穗病,终止试验。

6.NC40-7

选育单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株高68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0.0万,穗粒数34.4粒,千粒重43.2克,容重783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57.3%,死茎率42.7%。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370.3千克,较对照京冬8号(416.15千克/亩)减产11.02%,四个试点减产点率100%,居16个品种第十六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已完成试验程序,抗寒性差,产量低,终止试验。

CK1.京冬8号

选育单位:北京杂交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的对照品种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熟,全生育期249天(出苗至成熟天数),幼苗半匍匐,穗位整齐,株高88厘米左右,茎秆粗壮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穗纺缍型,长芒、白壳、红粒,籽粒硬质,分蘖力、成穗率中等,灌浆速度快,千粒重较高,亩穗数33.7万,穗粒数33.2粒,千粒重48.3克,容重810克/升。抗病性较好,抗逆性好,抗寒性好,田间整齐度高,籽粒饱满,落黄好。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9.1%,死茎率0.9%。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16.15千克,居16个参试品种第十五位。

处理意见:该品种综合性状较好,品质优,建议继续作为参考对照品种。

CK2.津引159

选育单位: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中晚熟,全生育期250天(出苗至成熟天数),与对照京冬8号晚熟1天。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高71厘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硬质,平均亩穗数37.7万,穗粒数32.9粒,千粒重42.8克,容重793克/升。

2010年抗寒鉴定结果:冻害级别5,越冬茎98.9%,死茎率1.1%。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平均亩产为448.03千克,居16个品种第十位。

表5-1-1 2009—2010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一览表

img11

注:试验品种对照为京冬8号,津引159

表5-1-2 2009—2010年度冬小麦区域试验各承试单位田间管理操作概况

img12

续表

img13

表5-1-3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承试点质量评价表

img14

注:试验误差变异系数(CV)反映了单点试验误差的大小。一般来说,区域试验单点试验误差变异系数不宜超过12%~15%。相对最小显著差数(RLSD0.05%)反映了某点次试验在0.05显著水平上所能鉴别的品种间最小差异与试验均值的比值,它更直接地反映了试验中品种比较的精度。RLSD越小,说明该点次试验的品种比较精度越高,鉴别差异的能力越强。遗传变异系数(GCV)值越大,说明该点上的参试品种(系)表现出的遗传差异越大,有利于充分展示品种(系)特性,分辨出品种(系)的优劣。

表5-1-4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小区产量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img15

续表

img16

表5-1-5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稳定性和适应度分析

img17

注:CV小,静态稳定性好;CV大,静态稳定性差。静态稳定性在生产上不利于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除非CV小而同时均值又高。适应度是各品种的超过平均产量的环境数占试验总环境数的百分比,反映了品种基本的(即超过平均生产水平的)广适度。

表5-1-6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稳定性(Shukla方差)分析

img18

各品种Shukla方差及其显著性检验(F测验)

img19

表5-1-7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品种(系)Shukla方差的多重比较(F测验)

img20

续表

img21

注:Shukla变异系数表示各品种的Shukla方差的开方值与品种均值的比值,反映了各品种的互作大小占均值的比值,此系数越小,品种越稳定。若概率小于0.05,说明品种的互作方差显著,若概率值大于0.05,说明品种的互作方差不显著。各品种的互作方差不显著时,无论Shukla变异系数为多大,品种均是较为稳定的;反之,若Shukla变异系数小,即互作方差显著,品种也是较为稳定的。

表5-1-8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产量汇总表

img22

续表1

img23

续表2

img24

表5-1-9 2009—2010年度天津市冬小麦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室内考种结果汇总表

img25

续表1

img26

续表2

img27

img28

img29

img30

img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