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虫害及防治

虫害及防治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背密生黄褐色毛,中间有黄白色细线一条,两侧各有橙黄色细纹两条。天幕毛虫食量很大,如不及时防治,常将整株树叶吃光。幼虫体长50毫米,孵化初期黄褐色,后变为紫红色。幼虫长大后分散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柄。4月中下旬出土,5月初至6月上旬为害严重。在温暖无风的下午喷洒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

(二)虫害及防治

为害仁用杏叶片和新梢的害虫主要有苹果瘤蚜、桃大尾蚜、天幕毛虫、舟形毛虫、山楂粉蝶、天鹅绒金龟子等;为害枝干的害虫主要有桑白蚧壳虫、杏球坚蚧壳虫、红颈天牛等;为害花果的害虫主要有杏仁蜂、杏象鼻虫、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

1.苹果瘤蚜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成虫和若虫群集为害嫩枝嫩叶,吮吸其汁液,使被害叶片向背卷曲皱缩成团,之后干枯。成虫分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有翅胎生雌蚜头部有明显额瘤。无翅胎生雌蚜体呈椭圆形,浓绿色(图20)。苹果瘤蚜以卵在枝梢或芽腋基部越冬,第2年4月孵化,5月为害严重。

img26

图20 苹果瘤蚜

1.有翅胎生雌蚜 2.无翅胎生雌蚜

(2)防治方法

剪除被害枝梢集中烧毁或深埋;在为害初期喷灭幼脲2号20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天喷一次,连喷3次。

2.桃粉蚜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也称桃大尾蚜。成虫分有翅和无翅两种。胎生无翅蚜长椭圆形,体肥大,长约2.5毫米,淡绿色,体表被有白粉。胎生有翅蚜体较小,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黄绿或橙绿色,体上被有白蜡粉。桃粉蚜蜜管甚长,故称大尾蚜。越冬卵椭圆形,初为绿色,后变为黑色。此虫一年发生几代,以卵在芽缝和枝杈处越冬,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5月繁殖最快。10月份产生有翅的雄成虫和无翅的雌成虫,交尾后产卵越冬。此虫在吮吸叶汁时向体外分泌蜜状黏液,被害叶不卷缩,严重时叶边稍向叶背弯曲使叶成匙形(图21)。

img27

图21 桃粉蚜

1.有翅胎生蚜虫 2.无翅胎生蚜虫 3.为害状

(2)防治方法

结合修剪,剪除带卵枝条;在卷叶前喷洒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也可用800倍洗衣粉溶液喷杀;在虫口密度不大、为害不太严重的情况下,采用剪除被害叶片集中深埋的办法,控制虫口密度,一般不要采用化学防治,以免杀灭天敌而导致大面积发生。

3.天幕毛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雌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翅展约40毫米,黄褐色,前翅中央有赤褐色横带一条。雄成虫略小,前翅有细横纹两条,后翅一条。卵为灰白色,圆筒形,绕枝梢排列成环状,形如顶针,因而也称顶针虫,每个卵环上约有300余粒卵。老熟幼虫体长约50毫米,体背密生黄褐色毛,中间有黄白色细线一条,两侧各有橙黄色细纹两条。初孵化幼虫全身黑色。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卵壳内越冬,杏展叶时破壳而出,集中一处为害。幼虫稍大,多移向枝杈处,吐丝结网呈天幕状,所以称天幕毛虫(图22),白天潜伏网内,夜间爬出取食,幼虫蜕皮于网上。老熟幼虫夜间分散取食,白天群集于树干或树杈处,遇振动吐丝坠落。天幕毛虫食量很大,如不及时防治,常将整株树叶吃光。5月下旬作茧于卷叶内、两叶间或其他隐蔽处,在茧内化蛹,蛹期11~12天,于6月上旬羽化成虫,交尾后产卵于当年生枝的中上部,幼虫在卵壳中发育,并在茧中越冬。

img28

图22 天幕毛虫

1.雄成虫 2.雌成虫 3.幼虫 4.卵

(2)防治方法

结合修剪,剪除卵块集中烧毁或深埋;幼虫集中为害期逐株巡视,发现天幕毛虫及时捕杀;老熟幼虫可采用振动树干使其落地而捕杀;如错过人工防治良机,于分散为害期喷洒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速灭杀丁1500倍液,进行化学防治。

4.舟形毛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幼虫体长50毫米,孵化初期黄褐色,后变为紫红色。老熟幼虫头部黑褐色,胴部紫黑色,体上生有黄白色长毛,体侧有紫红色并带黄色条纹。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越冬,于第2年7—8月间羽化,成虫在叶背面产卵,数十粒至百余粒密集而整齐地排在一起,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群栖在产卵叶上为害,头皆向外整齐地排列成一排,由叶边向内食叶,仅食叶肉,剩下表皮及叶脉,为害后的叶片成网状。幼虫长大后分散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仅剩叶柄。幼虫早晚取食,白天不活动,静止时将尾部翘起,头部也稍抬起,似船形,所以有舟形毛虫之称(图23)。幼虫受到振动或惊扰则吐丝下垂。8月中旬至9月中旬幼虫逐渐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img29

图23 舟形毛虫

1.成虫 2.卵块 3.幼虫 4.蛹 5.被害状

(2)防治方法

进行秋翻消灭冬蛹;7月中旬后,经常在园地巡视,及时摘下网状枯叶,将虫踩死。也可振动被害枝,在幼虫下垂时,抓住虫丝将幼虫带下踩死;化学防治同天幕毛虫。

5.青刺蛾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成虫头、胸、背面青绿色,外缘有淡黄色宽带。幼虫体近长方形,黄色。背部中央有一蓝色纵带。体上的簇刺大小相仿,橘黄色,尾部有4个黑色球形短刺簇。在被害枝上结茧。茧为椭圆形,似雀蛋,暗棕色(图24)。

img30

图24 青刺蛾

1.雄成虫 2.幼虫 3.茧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枝条上茧内越冬。次年幼虫发生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小幼虫吃叶肉,稍大则将叶片吃成不规则缺刻,严重时仅剩下叶柄和叶脉。

(2)防治方法

结合早春剪枝时,破坏茧壳杀死幼虫;7月下旬幼虫发生期,喷布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人工捕杀幼虫。

img31

图25 天鹅绒金龟子

6.天鹅绒金龟子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成虫体长8~9毫米,卵圆形,黑色或红褐色,具有光泽,背灰黑色绒毛(图25)。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下旬出土,5月初至6月上旬为害严重。成虫喜食枝叶的幼嫩部分,夜间和上午潜伏在土中,午后出土,群集为害,尤其以温暖无风的天气为害严重。成虫有趋光性和假死性。

(2)防治方法

在温暖无风的下午喷洒速灭杀丁15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进行防治。注意保护和利用天敌。

7.桑白介壳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桑白介壳虫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定在2~3年生枝条上吸食树液,严重时虫群在枝上覆盖一层,形成白色有光的虫块,使枝条表面凸凹不平,严重影响枝干生长发育,削弱树势,甚而导致枝条和整株枯死。

桑白介壳虫雌成虫橙黄或橘红色,长1.3毫米,呈圆形扁平形,头、胸、腹组合一体,无明显界限,足消失,触角退化呈瘤状,无翅,有针管状口器。蜡质介壳近圆形,直径2~2.5毫米,灰白色,在介壳中央偏旁有黄褐色壳点。雄成虫橘红色,长0.6~0.7毫米,翅展1.3毫米,眼黑色,触角念珠状,与体等长。胸部发达,前翅一对,灰白色,透明膜质,卵形。后翅退化成平衡棍。足3对,不善飞,多爬行。介壳长约1毫米,长圆筒形,白色,壳点橙黄色,位于壳前端。卵椭圆形,淡黄或橘红色,长0.25毫米。雄若虫淡黄色,体瘦小。雌若虫橘红色,体较肥大。初孵化的若虫的眼、触角和足俱全,善爬行,蜕皮后皆退化或消失,不能爬行,开始分泌丝状物做蜡质介壳(图26)。

img32

图26 桑白介壳虫

1.成虫 2.蛹 3.幼虫

此虫一年发生两代,以第二代受精雌虫在枝条和树干上越冬。第2年4月下旬至5月初产卵于介壳下,不易发现,产卵后即干缩枯死于介壳下。卵期7~12天,于5月上中旬孵化,初孵化若虫3~4天内不为害,在树干和枝条上爬行,寻找适宜的栖息场所,第4天后固定,开始用长针状口器刺入枝干表皮的细胞空隙中吸食树液。再过3~4天开始分泌丝状蜡质做介壳。随着虫体的生长,介壳逐渐增大。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一代成虫出现,交尾后雄成虫死亡,雌虫腹部逐渐膨大,7月下旬产卵孵化,若虫为害至8月中下旬,后羽化交尾,交尾后的雌虫继续为害至秋末,然后越冬。

(2)防治方法

用钢丝刷等刷掉枝干上的虫体;结合修剪,剪掉被害严重的枝条;发芽前和若虫出蛰期分别喷洒5度和0.3度石硫合剂;若虫分散转移期喷洒20%速扑蚧杀乳油1000倍液或40%速扑介克乳油1500倍液进行防治。

8.杏球坚介壳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杏球坚介壳虫以雌成虫或若虫群集固定在枝干上吸食树液。雌成虫介壳半球形,长3~3.5毫米,初为黄褐色较柔软,后逐渐变硬呈赤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和小刻点。腹面与枝干接合处有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1.5毫米,赤褐色,仅有一对翅,翅展约2.5毫米,翅透明,翅上有翅脉一条,分两叉。卵椭圆形,藏于母虫腹内,长约0.3毫米,粉红色。初孵化若虫体椭圆形,粉红色,背面有龟甲纹,腹部有两根细毛,活动力强。后期尾毛消失,变成深褐色,固定在枝干上(图27)。

img33

图27 球坚介壳虫

1.雄成虫 2.雌成虫 3.雄介壳 4.幼虫 5.为害状(雌介壳)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龄若虫被一层蜡质固定在枝干裂缝处或枝条上越冬。第2年4月开始活动,从蜡堆里的蜕皮处爬出,群集在枝条上刺吸汁液。4月下旬雄性若虫分泌蜡质,形成薄茧,化蛹其中,5月初羽化为成虫,雄成虫活动时间很短,与雌成虫交尾后,很快死亡。经交尾后的雌虫体逐渐膨大,腹部凹陷,体背向上鼓起呈半圆形,介壳初期柔软后逐渐硬化,5月下旬产卵于介壳下,每一雌虫产卵约1000粒左右。卵期7天左右,若虫初孵化后从母体臀裂处钻出,到处爬行,分散到枝条、叶背上为害,直至秋末,若虫集中在枝条阴面和裂缝处越冬。

(2)防治方法:黑缘红瓢虫是杏球坚介壳虫的天敌,尽量少用广谱性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以保护天敌;春季发芽前喷洒5%的柴油乳剂或5度石硫合剂。其他防治方法参照桑白介壳虫的防治。

9.红颈天牛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成虫体长2.8~3.7厘米,呈长条形。前胸背板棕红色,其余各部均为黑色。触角比身体长(图28),有蓝色光泽。卵长圆形,乳白色,长6~7毫米。幼虫初龄时乳白色,老熟后黄白色,体长约5厘米,前胸背板扁平方形,前缘黄褐色,中间色淡。蛹初期淡黄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长3.6厘米。

img34

图28 红颈天牛

1.成虫 2.幼虫

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第2年春季开始活动,5—6月为害严重,幼虫蛀食木质部,将树干内部蛀成隧道,虫粪排出在蛀孔之外,似锯末状。老熟幼虫黏结粪便、木屑等在木质部内作茧化蛹。7月中旬成虫羽化,从茧内钻出,交尾后产卵于树干皮下或缝隙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卵孵化,幼虫就近在树皮下取食,后逐渐向木质部转移。

(2)防治方法

7月中旬成虫出现期,利用成虫中午静息枝条上的习性,振落捕杀成虫;产卵前后用溴氰菊酯类药物喷洒树干;幼虫发生期,经常巡视,发现虫粪后,用铁丝将虫洞内的虫粪掏出,将浸过化学药剂的棉球捅入虫洞内,后用泥将洞口封严,以熏杀幼虫。

10.杏仁蜂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雌成虫体长约6毫米,翅展10毫米。头部较大,黑色,复眼暗赤色。触角9节,第1节特长,第2节短小,均为橙黄色,其他各节为黑色。胸部和胸足的基节黑色,其他各节橙色。腹部橘红色,有光泽,产卵管深棕色,发自腹部腹面中前方,平时纳入纵裂的腹鞘内。雄虫较小,体长5毫米左右,触角3~9节上有环状排列的长毛,腹部为黑色,与雌成虫不同。卵很小,肉眼不易看到。幼虫乳白色,长6~10毫米,体弯曲,两头尖而中部肥大,无足,头部有很发达的黄褐色上腭一对,其内缘有一很尖的小齿。蛹长5~7毫米,腹部占蛹体的大部分,初化蛹时为奶油色,之后显出红色复眼,雌蛹腹部橘红色,雄蛹腹部黑色(图29)。

img35

图29 杏仁蜂

1.成虫 2.幼虫 3.为害状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落果和干枯在枝上的僵果核内越夏越冬。第2年4月上旬幼虫化蛹,4月中旬杏花开时羽化为成虫。成虫在核内停留几天,待体驱坚硬后,用强大的上腭将杏核咬穿一圆形小孔破核而出,孔径1.6~1.8毫米。成虫早晚栖息在树上不活动,白天在树间飞翔,交尾后产卵,尤其在温暖无风的中午活动最甚。成虫在杏果上靠近果柄处产卵,产卵时产卵管通过产卵器的外鞘刺入杏果内,将卵产在近种皮的表面,一般一个杏果内只产一个卵。产卵孔不明显,有时流胶。卵期约10天,孵化后的幼虫蛀入杏仁内,5月中下旬造成大量落果。6月上旬幼虫老熟,在核内越夏越冬。

(2)防治方法

拣净地下落果和摘除树上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夏越冬幼虫;秋季深翻树盘,将虫果翻入土中,使成虫不能出土;在成虫羽化期喷50%的速灭杀丁800~1000倍液杀灭成虫。

11.杏象鼻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又名杏象甲,为害花蕾、嫩芽和幼果,常造成严重落果。成虫体长7~8毫米,紫红色,有金属光泽,口器管状细长,约为体长的一半,故而得名象鼻虫。卵为椭圆形,长0.8毫米,乳白色。幼虫长约8毫米,白色、无足,向腹面弯曲。蛹长6毫米,长椭圆形,吻及6足皆裸出,贴于腹面(图30)。

img36

图30 杏象鼻虫

此虫一年发生一代,以成虫在土中越冬,4月中旬前后成虫出土,咬食嫩芽和花蕾。成虫有假死性,受振后假死落地。5月中下旬在幼果上产卵,产卵时先把幼果咬一小洞,再将产卵器插入小洞内进行产卵,每个小洞只产一粒卵,产卵后将洞堵住,同时将果柄咬伤,造成落果。卵期7~8天,后孵化出幼虫,幼虫在被害果内蛀食果肉和果核,引起落果。幼虫老熟后从落果内爬出,入土化蛹,秋末羽化为成虫越冬。

(2)防治方法

清晨振动树干,捕杀落地成虫;拣拾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消灭幼虫;于成虫发生期喷洒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灭成虫。

12.桃小食心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成虫灰黄色,体长7~8毫米,翅展14~16毫米,前翅近中央处有一蓝黑色大斑块。卵椭圆形,橙红色,上有条纹和刺毛。幼虫长12~15毫米,橘红色或桃红色,前胸背板深褐色。蛹长7毫米,灰褐色。茧分为越冬茧和化蛹茧(夏茧),越冬茧扁圆形,长约6毫米,蛹长纺锤形,长约13毫米,茧均为丝质,外面附着土粒(图31)。

图31 桃小食心虫

1.成虫 2.幼虫

此虫一年发生1~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内结茧越冬。5月中旬幼虫开始出土,6月上中旬为出土盛期,幼虫出土后在树干周围土缝或杂草根旁结茧化蛹,6月中旬成虫出现,6月下旬为羽化盛期。成虫交尾后产卵,卵多产于果梗洼处,卵期7天左右,后孵化出幼虫,刚孵化的幼虫在果面上爬行约半小时后,蛀入果内。幼虫在果内蛀食果肉,并不断排放虫粪于蛀道内,约20天后幼虫老熟,爬出果外坠地入土作茧。越冬茧多在树干周围1米以内10厘米深土下,以根茎周围最多。

(2)防治方法:拣拾落果,集中深埋;秋季翻树盘消灭越冬茧;第2年幼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覆盖地膜,防止幼虫出土;幼虫出土期在树下地表喷洒辛硫磷乳剂(每亩0.3公斤左右),杀死出土幼虫;成虫羽化期喷洒2500倍液溴氰菊酯或20%的速灭杀丁3000~4000倍液。

13.梨小食心虫

(1)形态特征及生活史

成虫灰褐色,无光泽,体长4.6~7.6毫米,翅展10.6~12毫米。复眼黑褐色,触角丝状。前翅灰褐色,密布白色鳞片,前缘有8~10组白色短横斜纹,翅中央有一灰白色小点,近翅缘有10个黑褐色小点,缘毛灰褐色,有光泽;后翅灰褐色,缘毛灰色。卵椭圆形,初时白色,后变黄色,中央稍隆起,周缘扁平。幼虫初孵化时为白色,头部黄褐色,较大,体长约1毫米。老熟幼虫淡红色,体长8.5~9.5毫米,长圆筒形,两端细,中部较粗,有光泽。头部褐色,蛹长纺锤形,黄褐色,体长4.6~6.6毫米,腹部3~7节,背面生有两列排列整齐的短刺突(图32)。

img38

图32 梨小食心虫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此虫一年发生三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的裂缝内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第2年4月上中旬化蛹,5月上中旬羽化。雌蛾交尾后,产卵在新梢尖端的叶背和叶腋处。5月上中旬,孵化后的幼虫由新梢尖端的叶脉、叶柄处蛀入,被害处流出少数胶液,在蛀孔处可见虫粪,不久被害嫩梢枯萎死亡。5月下旬第一代幼虫脱出,在土表和落叶等处作茧化蛹,6月上旬羽化,交尾后仍在叶背和叶脉处产卵,孵化后的第二代幼虫蛀食杏果和新梢。7月上旬,幼虫脱果作茧化蛹。幼虫蛀入杏果后,果面仅有针尖大的褐色小点,不易发现,以后随杏果膨大,蛀孔处略有凹陷。幼虫蛀入果心后,又从内向外蛀食,一个杏果内常有几条幼虫为害,幼虫长大后,食量增大,除蛀食果肉外,还咬食种仁,在被害果外部常发现有果胶和虫便。幼虫老熟后咬一圆形脱果孔吐丝下垂,寻找隐蔽处或入土作茧越冬。

(2)防治方法

剪虫梢,拾落果,集中深埋;幼虫孵化期喷洒2.5%敌杀死乳油3000倍液;成虫发生期用糖醋液(红糖5份、醋20份、水80份)诱杀雄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