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谷子虫害及防治

谷子虫害及防治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危害。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洒药物防治。粟灰螟又称谷子钻心虫。在山西、河北北部发生比较重,是谷子幼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适期晚播,错过成虫发生盛期以减轻为害。粟穗螟以幼虫为害谷子及高粱穗部,受害穗子粒空瘪,穗头颜色污黑,布满丝网,并附有大量破碎子粒及粪粒。越冬幼虫于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成虫进入盛发期,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春谷及春高粱。

(二)谷子虫害及防治

1.黏虫

黏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俗名夜盗虫、行军虫等。为迁飞性、杂食性暴食害虫,主要为害多种禾谷类作物。中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危害。

(1)为害状。黏虫以幼虫为害,1~2龄幼虫仅食叶肉形成小孔,3龄后才咬食叶片形成缺刻,4~6龄达到暴食期,虫口密度大时,将叶片吃光,仅剩主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当一块农田被吃光后,幼虫常成群转移到另一块田继续为害。所以又叫“行军虫”。

(2)发生特点。黏虫无滞育现象,只要条件适合,可连续繁育和生长发育。成虫喜食蜜露,羽化后必须进行补充营养才可正常产卵繁殖。成虫从羽化到产卵前趋化性强,产卵后趋化性减弱,而趋光性加强,白天栖息在植株间,傍晚出来活动。成虫喜生长茂密的农田,将卵块产在叶尖及枯黄的叶片上,用胶质将卵裹住。每块卵10余粒至数百粒,每头雌虫最多可产1000~3000粒。卵期3~6天。幼虫6龄计22~25天。

初孵幼虫怕光,集聚在心叶内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并有假死习性,受惊迅速蜷缩坠地;4~6龄为暴食期,食量占总食量90%以上。因此,黏虫防治要在3龄前进行。幼虫老熟后爬到作物根部附近入表土3厘米作土室化蛹,蛹期9~11天,越冬代历期较长。

(3)防治方法。

①诱杀成虫。杨枝把诱蛾:用1米左右长的杨树枝10根,将基部一端扎紧,待叶片萎蔫后插立田间,每隔10米插一把。每天日出前用塑料袋套上枝把,摇动收集成虫,然后杀死。灯光诱杀:在地势起伏不大,遮挡物较少,通电的地方,可以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每40~60亩安置一盏,傍晚时开启,清晨关闭,以压低虫口。当蛾量大时要做好防治准备。

②诱集卵块。利用成虫产卵多产在叶上的习性,在田间插谷草把或稻草把(谷草或稻草去掉叶子后折成0.5米长,稻草每5根为一把,谷草每3根为一把,基部用细铁线扎紧,绑在小木棍或细竹竿上插到田间),每亩插60~100个,每3~5天更换一次,将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

③化学防治。在幼虫3龄前及时喷洒药物防治。首选药剂为BT乳剂、灭幼脲等高效低毒农药。也可用2.5%敌百虫粉每亩喷撒1.5~2.5千克,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防治。

2.粟灰螟

粟灰螟又称谷子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为害谷子、黍类、玉米、高粱及甘蔗等作物,是北方谷子的重要害虫。

(1)为害状。主要为害幼苗,也为害成株。幼虫为害时蛀入幼苗,造成枯心苗,大发生年可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抽穗时蛀入则形成白穗,莠而不实,遇到风雨引起倒折。未倒折的,也因水分养分失调,穗小粒秕,影响产量和品质。

(2)发生特点。粟灰螟一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谷茬内越冬。东北及西北各地越冬幼虫约5月下旬化蛹,6月初羽化,一般6月中旬为成虫盛发期,随之进入产卵盛期。第一代幼虫6月中下旬为害,第二代幼虫为害期在8月中旬至9月上旬。

成虫趋光性强,日伏夜出,卵多产在谷株6~11厘米处,以块状产在叶背,叶面卵块较少,卵期2~5天。幼虫共5龄,低龄幼虫喜群集为害,3龄后分散,由茎基或第二、第三叶鞘处蛀茎为害。幼虫在茎内部为害15天左右,再转株为害形成枯心苗。

(3)防治方法。

①消灭越冬虫源。秋季翻耙谷田,将根茬暴露在地面,在低温干燥条件下越冬幼虫可大量死亡

②轮作倒茬。利用粟灰螟的飞翔力和趋光性都不强的习性,实行谷子远距离轮作倒茬的办法,使谷田与虫源自然隔离,减轻和控制为害。

③拔除枯心苗。发现田间有被害的幼苗、植株,应及时拔除,一方面可以减少转株为害;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化蛹继续为害。拔除的枯心苗要集中烧毁。

④化学防治。在当地主要发生世代的卵期进行卵量调查,当500个谷茎有卵1块或1000个谷茎累积有卵5块时,立即防治。在卵盛孵期至幼虫蛀茎前施药。每亩用5%丙硫克百威(又称安克力、丙硫威)颗粒剂2千克,还可用25%杀虫双水剂200~250毫升,或5%杀虫双颗粒剂1~1.5千克拌湿润细土20千克制成药土,顺垄撒在苗根附近,形成药带,效果很好。

3.粟茎跳甲

粟茎跳甲又名粟跳甲,属鞘翅目,叶甲科。为害谷子、高粱、玉米、黍、小麦禾本科作物及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在山西、河北北部发生比较重,是谷子幼苗期的主要害虫之一。

(1)为害状。以幼虫和成虫为害刚出土的幼苗。幼虫钻蛀幼苗基部蛀食,使心叶干枯死亡。当幼苗较高,表皮组织变硬时,便爬到顶心内部,取食嫩叶,咬掉顶心,使心叶不能正常生长,形成丛生。成虫则为害幼苗叶子的表皮组织,吃成条纹,呈白色透明,使其干枯死亡。发生严重年份,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2)发生特点。粟茎跳甲一年发生1~2代,河北省南部一年3代。以成虫在土缝及杂草根际1~5厘米处越冬,4~5月间,日平均气温达10℃以上时,开始活动为害叶片。各地世代发生都不整齐,均以第一代幼虫为害严重。东北地区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山西、内蒙古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河北在5月中下旬,主要为害谷苗,呈枯心苗。第二代幼虫多在7月中旬至8月底为害,至9月上中旬以成虫越冬。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适期晚播,错过成虫发生盛期以减轻为害。结合间苗定苗等田间管理拔除枯心苗,集中烧毁,以防继续为害。

②化学防治。防治时间应在当地越冬成虫产卵盛期或田间初见枯心苗期进行。每亩用2.5%敌百虫粉剂,或3%速灭威粉剂,或1.5%乐果粉剂1.5~2千克喷粉,每隔7~10天喷一次,至少喷2次。用20%速灭杀丁(氰戊菊酯)或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

4.粟穗螟

粟穗螟又名粟缀螟、谷脑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幼虫主要为害谷子,也为害高粱。

(1)为害状。粟穗螟以幼虫为害谷子及高粱穗部,受害穗子粒空瘪,穗头颜色污黑,布满丝网,并附有大量破碎子粒及粪粒。

(2)发生特点。粟穗螟一年发生两代,以老熟幼虫在高粱、谷子穗部、脱粒后的谷穗头、场院草垛的空隙及仓库的缝隙处越冬。越冬幼虫于6月下旬化蛹,7月上旬成虫进入盛发期,第一代幼虫为害盛期在7月中下旬,主要为害春谷及春高粱。第二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为害高粱和夏谷或迟播春谷。9月上旬大部幼虫老熟结茧越冬。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针对粟穗螟以幼虫在谷穗,脱粒后的谷穗头、场院草垛的空隙及仓库的缝隙处越冬的特点,可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幼虫进入越冬场所,从而压低来年初发虫源。

②化学防治。防治时间要在卵盛孵期及低龄幼虫期进行。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0~5000倍液,或20%速灭杀丁乳油3000倍液,或5%锐劲特30~50毫升每亩用药液45千克,也可用25%杀虫双水剂或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35克对水50千克喷穗1~2次进行防治。

5.粟叶甲

粟叶甲又名谷子负泥虫。属鞘翅目,负泥虫科。主要为害谷子、糜、黍、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及陆稻等,也寄生禾本科杂草。

(1)为害状。以成虫和幼虫在谷子苗期和心叶期为害。成虫沿叶脉咬食叶肉,呈白条状。幼虫多藏在心叶内舐食嫩叶,使叶面呈宽白条状斑。受害严重时,造成枯心、烂叶或整株枯死。

(2)发生特点。粟叶甲每年发生一代,以成虫潜藏于杂草根际、作物残株内、谷茬地土缝中或地边石块下越冬。越冬成虫5月上旬迁入寄主作物田为害,东北气温较低多在6月上旬迁入为害。成虫多在早晨、傍晚出来活动取食,有假死性,也有趋光性,一般在6月上旬进入产卵盛期,卵散产在1~6片谷叶背面,以2~3片叶最多,卵期7~10天。幼虫共4龄,历期20天左右,初孵幼虫爬行缓慢,陆续潜入谷苗心叶或接近心叶的叶鞘为害。为害后残留叶脉和表皮,致使叶片呈现白色焦枯纵行条斑。幼虫有身负粪便现象。粟叶甲一般在山坡旱地、早播田、谷苗长势好的地块发生严重;而水浇地、晚播田、谷苗长势差的地块发生较轻。

(3)防治方法。

①农业防治。合理轮作,避免重茬。秋后或早春,结合整地,清除田间农作物残株落叶和地头、地边杂草,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虫量。掌握成虫盛发期,利用成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成虫。

②化学防治。以消灭越冬代成虫为主,兼治幼虫。成虫幼虫为害期(谷子4~5叶)喷洒50%的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或20%的速灭杀丁乳油2000~2500倍液,每亩用60千克配制好的药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