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分析原因巧防治

分析原因巧防治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要想顺利进行生产,就要了解其具体症状及病因,及早预防。发生原因是,①土壤局部盐分过高导致根系吸收能力下降。防治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等病害时,施用含铜杀菌剂,既能防治病害又可有效补充铜元素。这是防治黄瓜降落伞叶根本方法。另外,擦拭棚膜,增加大棚采光率,提高棚内日平均气温。②及时调整和降低黄瓜茎蔓,使黄瓜茎蔓生长点

黄瓜叶片有异常 分析原因巧防治

黄瓜管理过程中叶片上会出现花斑、褐斑、干边等情况,很多菜农认为是感染了病害,实际上,该情况属于黄瓜生理性病害。要想顺利进行生产,就要了解其具体症状及病因,及早预防。

枯边叶:多表现为叶边缘干枯,这种症状一般不扩大,没有传染的迹象,因此常被忽视。

发生原因是,①土壤局部盐分过高导致根系吸收能力下降。②具有挥发性有害气体熏坏叶片。③棚内湿度大,晴天突然放风而导致“闪苗”。

综合措施:注意不能过量追肥,慎重选择肥料种类尤其不能施用具有氨气挥发性的肥料。同时合理通风,切不可高温、高湿情况下忽然开放大风口。

花斑叶:多发生在植株中部功能叶。初期叶部出现深浅不一的花斑,整片叶逐渐变黄,叶面凹凸不平,凸出部分呈黄褐色后变黄、变硬,叶缘四周下垂。

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夜温(尤其上半夜温度)偏低,导致叶片白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不能及时输送而积累在叶片中间形成花斑叶,另外钙、镁、硼等微量元素营养不足或铜、锌等元素过量,造成碳水化合物输送受阻也会产生花斑。

综合措施:①加强肥水管理。培育壮苗,定植缓苗后适当控水,适时中耕划锄提高土温,以促进根系发育。在底肥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合理补充钙、镁和硼等微量元素。进入结瓜后期,要适量均匀地浇水,土壤不可过度干旱。②调控温度。白天上午保持25~30℃,下午22℃,上半夜15~18℃,下半夜不低于13℃。③科学用药。不可随意加大用药量,尤其铜制剂成分的,并适当延长用药间隔期,注意科学合理轮换用药。

褐斑叶:多发生在中下部叶片上,叶脉及其附近组织出现坏死。先是主脉变褐色,叶脉产生黄色小斑点或条纹近似于褐色,严重时叶脉、叶柄、茎蔓茸毛基部变成黑褐色。

其发生原因是由于锰过多而引起的锰中毒。

综合措施:锰锌类药剂尽量不要连续大量使用。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和钙肥,改良土壤理化性质。适度浇水,避免土壤持续阴湿。一旦有褐斑叶出现,要合理调节肥水管理,及时增施含磷、钙、铁、锌等元素的叶面肥

嫩梢匙形叶:顶端匙形叶表现为黄瓜植株顶部叶片不能充分展开,边缘上卷呈匙状,严重的叶片边缘枯死。

该病的发生是由于土壤缺铜所致。黄瓜对铜元素敏感,一般情况下土壤含铜丰富,有效铜含量也较高,不易发生缺铜症,但因土壤中铜元素的移动性较差,黏土和有机质对铜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因此在黏土和施用有机质过多的土壤易发生缺铜现象。

综合措施:①科学施肥。适量施用腐熟农家肥(有机肥),一般每亩施用量不超4 000千克,并注意氮、磷、钾科学配比施用。②适当多用含铜杀菌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靶斑病等病害时,施用含铜杀菌剂,既能防治病害又可有效补充铜元素。③适量补充铜元素营养。黄瓜植株出现缺铜症状后,应及时叶面喷施0.1%~0.2%硫酸铜溶液,还可根部追施含铜的中微量元素肥料。

泡泡叶:在低温、弱光下易发生,黄瓜泡泡叶多发生在植株的中下部叶,最初叶正面出现许多凹凸不平的小泡泡,后期凸起部分呈褪绿斑,最后变成黄色或褐色。

其主要原因是,定植期温度过低,植株始终处于缓慢生长状态,或者是在黄瓜生长中期遇到连续阴雪天气,光照强度严重不足,忽然天气骤晴,棚温骤然升高,或晴天紧接着浇灌大水等都可能引起这种不良状况。

综合措施:①选择耐低温、弱光的抗性较强的品种,培育壮苗。②注意加强温湿度管理,尤其是越冬茬黄瓜棚内最低温度不能低于15℃,并合理通风排湿。③及时擦拭棚膜,增加棚内采光率,必要时可增设反光幕和补光灯增强光照。④定期叶面喷施丰收一号、云大120等营养液,增强黄瓜综合抗性。

降落伞叶:叶片中央凸起,边缘翻转呈降落伞状,这是黄瓜植株缺钙的一种表现形式。

冬季遇低温冷害或连阴天,根系吸收活动受阻,导致缺钙。此外进入4月份以后,温室中午前后温度高,通风不及时,植株蒸腾作用受阻,钙在植株体内运输不畅,也会出现降落伞叶。

防治方法:①科学通风。越冬茬或冬春茬黄瓜栽培后期,温度升高,要及时通风,但通风不能过急,遵循放风口由远及近、由小到大的原则。②提高温室保温性能。这是防治黄瓜降落伞叶根本方法。如果温室结构不合理,在遭遇连阴天时应采取多种有效保温措施。③补钙。症状严重时,喷施单质活性钙肥或螯合态钙肥,同时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杀菌剂药害:叶片上出现明显、均匀的斑点或枯斑,棚内植株大面积同时表现不良症状,没有中心病株且不传染、蔓延,该情况多为药害所致。

发生原因:用药时间不恰当,如高温时用药,药液中的水分迅速蒸发,药液浓度成倍增高灼伤叶片;再就是用药浓度过大,或用药量过大;药剂混配不当时也会产生干枯斑药害,如酸性药剂和碱性药剂不仅药效降低,有时甚至导致叶片受害。

防治方法:①科学合理地用药,切不可盲目混配,不要随意加大浓度。②根据棚内实际生产(环境、植株长势等)和生育时期(苗期、伸蔓期、结瓜期)选择适宜的药剂,并掌握科学的浓度。尤其注意不要在高温、烈日的中午施药。一旦误喷立即喷洒清水冲洗。如发现药害,要及时灌水,增施促棵肥,促进黄瓜根系发育,增强其恢复能力。同时结合喷施丰收一号、天达2 116等缓解药害。

黄化叶:连续阴雨天过后,黄瓜植株中上部叶片出现大面积黄化现象。该情况多从黄瓜摘瓜期开始发生,叶背在清早呈水浸状,随着气温升高至中午即可消失。一般是在连阴5天后会出现这种黄化叶,初期叶脉仍可保持绿色,后期整片叶发黄,拔出植株观察可发现毛细根明显减少。

发病原因:与品种有一定关系,长势较弱的早熟品种易发病;土壤偏碱性棚室发生较多。农事管理不当也会导致叶片黄化,如前期肥水过勤、过大,毛细根数量减少,导致叶片薄而出现黄化。后期遇到低温或连阴天也容易导致叶片黄化。

防治方法:黄瓜生长前期合理调节肥水管理,特别要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株抗性。另外,擦拭棚膜,增加大棚采光率,提高棚内日平均气温。

叶烧病——白色失绿斑点:多发生在植株中上部叶片,以接近或接触棚膜的叶片易发生。发病初期病部的叶绿素明显减少,在叶片上出现小的白色斑块,形状不规则或成多角形,扩大后呈白色或黄白色斑块,轻者仅叶缘烧焦,重者致大半叶子乃至全叶烧伤。

发生原因:该病害是由高温诱发的一种生理病害。当棚内相对湿度低于80%,再遇到40℃以上的高温,尤其在强光照射下更易发生。春、夏季节,中午不能及时通风或闷棚时间过长的棚室发生较多。

防治措施:①加强棚温管理,要及时通风降温。如光照强烈,棚室内外温差大,可采取草苫回放或覆盖遮阳网的方式进行遮阴降温,并及时通风。②及时调整和降低黄瓜茎蔓,使黄瓜茎蔓生长点与棚膜保持30厘米以上的距离。③采用高温闷棚防治霜霉病时,要根据不同黄瓜品种耐热性能不同,严格掌握闷棚温度和时间,必要时应在闷棚前一天或晚上浇水,以增加黄瓜抗热能力。

生理性积盐:叶片晚上有水滴沉积,晴天放风后,叶边缘出现白色盐渍,呈不规则半月牙形。经观察分析,是由于化肥施用量过多导致土壤溶液浓度增高,植株吸收后盐分随着植株流到叶缘水孔处使叶片出现吐水,日出后表面水分蒸发,出现盐渍。

对此,要注意控制化学肥料的施用,适当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