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钓子各部件的技术性能要求分析

钓子各部件的技术性能要求分析

时间:2024-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是钓子技术性能层面上的最核心的部件。竿子的长度是钓子技术性能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手臂和手腕的负担增加,还会在铅砣抛出时,增加动作变形的幅度,而影响打鳖的准确性。追求钓子的轻巧程度、保证准确性、杀钩命中率才是主要的。如此短小精致的钓子才能充分发挥打鳖技术的威力。与钓竿、海竿不一样,钓子的竿子必须硬朗,竿子的弹性对打鳖技术没有任何有利的作用。葫芦出线孔径的大小,是葫芦技术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

(二)钓子各部件的技术性能要求分析

从结构上来看,组成钓子的任何部件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从技术的角度看,各个部件在材质、大小、长短、轻重、形状等方面,都有其特殊的技术性能要求,而且对某些性能要求的变化范围非常严格。能充分体现出这些性能的钓子,就是一副性能优良的钓子。

1.铅砣

(1)铅砣在打鳖动作过程中的作用。在打鳖的动作过程中,能否打得准,就靠铅砣的“铅垂”定位作用,脚线不摆动时,与竿子形成的三角形面就是与水平面垂直的。铅砣的作用价值就像枪支的准星、像杆秤上那个“定盘的星”一样重要。是钓子技术性能层面上的最核心的部件。没有铅砣的这个垂直定位的作用,就没有打鳖技术。虽然其他的重物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铅的比重大,抛出的惯性力大,价格低廉、唾手可得,且易于加工成相对体积较小的圆形。圆形(或椭圆形)在空中的飞行阻力和在水中的阻力都小,而且所受阻力作用的大小均匀,不会因空气和水的阻力作用不均而偏离运动的方向。从而保证铅砣在空中和水中的运动方向不会漂移

(2)铅砣重量指标范围的重要性。打鳖技术是根据鳖的头部在水面的状态,判断出鳖身体在水下的姿势、方位、深度,而将鳖打中的。表面上看铅砣重量的大小只是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打得更远,而实质上,铅砣重量大小更深层的作用,是关系到对钩子在水中杀过幅度的宽窄和杀过深浅的控制能力,是关系到充分发挥杀钩技巧威力的重要因素。

铅砣落水前鳖已缩头,根据相隔时间的长短,鳖的身体离水面较深,或位置复杂多变,这就要求钩子的杀过深度加深,或杀过幅度加宽。所以整个有效的杀钩过程,就是控制铅砣在水中运动的深浅过程。在杀钩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全方位杀钩技巧的威力,一般都是单手操作,由于竿子的力臂很长,手臂和手腕的力量有限,铅砣过重,会因手臂力量不够,使杀过速度下降,导致杀过深度下降;而铅砣过轻,杀过速度加快,则会使杀过幅度变窄,不足以覆盖鳖的所在位置,甚至铅砣会被拉出水面。即是说,杀钩动作对铅砣在水中深度的位置,必须要有绝对的主动控制能力,才能钩住不同深度的鳖。所以铅砣的重量是不能任意大幅度变化的。

实践中,衡量铅砣重量的直观标准是,能够清楚地看到钩子在水下浅表层杀过时,产生的白色带状气泡;在快速绞回铅砣时,能看见脚线和钓线连接的那个“结”,在水面上划出的水花;有这些水花说明第1只钩子就在水表下,杀钩时杀过幅度能够覆盖30厘米以上的深度范围。过重的铅砣,杀过速度有限,杀过位置较深,带状气泡少而深;铅砣过重,绞回速度有限,就看不见那个“结”划出的水花,说明铅砣的深度较深,钩子可能会漏掉水表层的目标。

2.竿子

(1)竿子过长的弊端。竿子的长度是钓子技术性能中极为重要的一项。这主要是因为杀钩动作需要手臂,特别是手腕处在灵活有力的状态,才能有效地控制钩子的杀过速度,使钩子能在任意的深度杀过,提高命中率。从物理学杠杆原理的角度分析,竿子越长,力臂越大。竿子每增长1厘米,都会明显地加大手臂和手腕的负担,杀钩时就可能因为手臂和手腕的力量不足,使杀钩速度减缓,导致杀过深度偏深,而失去命中机会。手臂和手腕的负担增加,还会在铅砣抛出时,增加动作变形的幅度,而影响打鳖的准确性。虽然在一定范围内竿子越长,力臂越大,可以打得较远,砸打和荡打手法的有效控制范围也越大,各种杀钩手法的杀过距离也相应增大,但综合效果却是负面的。竿子的长短,必须首先满足手臂手腕有足够的杀钩力量和操作的灵活性,长度要控制在主次分明的适用的范围内,不能单纯追求打得远而过分加长。追求钓子的轻巧程度、保证准确性、杀钩命中率才是主要的。

竿子长短的标准,具体是以人的身材高矮、技术动作习惯和各人手臂力量的大小来决定的。身高1.6~1.8米的人,要求竿子从线盘的轴到竿尖的长度一般在110~120厘米。所以竿子总的长度是140厘米左右,最长不超过150厘米。

实践中,竿子长度在140厘米左右,用70~100克重的铅砣配28、32、36磅锦纶线,大砣配粗线,小砣配细线即可。用大砣配细线可将有效距离扩大到40~50米,比加长竿子的效果更明显。如此短小精致的钓子才能充分发挥打鳖技术的威力。

(2)竿子轻盈的精准效果。竿子的轻重与打鳖的准确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竿子扛在肩上,手腕要能清楚地感觉到铅砣的重量或存在。有这种感觉的状态,就能保持或提高打鳖的准确性。产生这种感觉状态的关键就在于竿子要轻,特别是从竿尖以下1米左右部分的重量越轻越好,才能明显地营造出手腕感觉到铅砣重量存在的状态。

(3)竿子硬朗的重要作用。与钓竿、海竿不一样,钓子的竿子必须硬朗,竿子的弹性对打鳖技术没有任何有利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竿子硬,能打得更远;瞄准时,竿尖垂直从上向下指向目标的动作才能更正确的引导铅砣飞向目标,有利于保证和提高准确性;竿子硬,杀钩时才更有力,钩子才能紧随竿子的运动而运动,有利于发挥杀钩技巧的威力;竿子硬,在绞回大鳖或鳖沉底时,才可能用竿子扳的力量将目标强行拉回。若竿子太软,弹性过大,以上的优势就都会是劣势。所以,竿子的弹性越小越好。

3.形成葫芦阻力大小的因素

(1)出线孔的大小。葫芦出线孔径的大小,是葫芦技术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钓线随着铅砣高速飞出时,会出现摆动(抖动)的现象,在通过两个葫芦的出线孔,尤其是尾葫芦出线孔时,摆动的钓线就会来回不断的、上下或左右连续碰撞葫芦的框架。出线孔越小,碰撞的频率就越高,钓线飞出的阻力就越大。尽可能地加大出线孔的尺寸,是降低碰撞频率,从而减小钓线飞出阻力的有效办法。很多葫芦单纯追求小巧美观,没有认识到或是忽视了这个很重要的问题,出线孔狭窄到仅够钓线通过的一条窄缝,这是不可取的。具体的大小要求是:尾葫芦出线孔左右宽要在3毫米以上,上下高5毫米以上;腰葫芦左右宽5毫米以上,上下高10毫米以上。不必担心腰葫芦开口太大会影响其导向能力,因为钓线绞回时是张紧状态,钓线必然会自动落在滑轮片上“V”形槽的底部,所以收回线时,腰葫芦的出线孔再宽,也不可能将钓线导出线盘的挡线齿以外。

(2)滑轮片上“V”形走线槽的重要作用。首先滑轮片要有足够的厚度,才能保证出线孔有足够的宽度。滑轮片上的走线槽的形状,可影响钓线飞出时在葫芦框架上摩擦的程度,走线槽的截面形状应是小于90°左右的“V”形,且底部不能太尖窄,要有超过钓线直径2~3倍(即1~1.5毫米)的空间,以减少与钓线的接触面积。“V”形槽的坡壁要凸出成半圆形,使钓线远离框架。当铅砣抛出后,为了控制钓线过大的弧度,钓线稍有绷紧时,就会从来回不断碰撞葫芦框架的状态,滑落到“V”形走线槽的底部,而不在框架上摩擦。这就真正发挥出了葫芦减小摩擦阻力的作用。如果没有“V”形走线槽,或是出线槽太浅、坡度太小,在控制钓线弧度时钓线就会从来回不断碰撞框架的状态,转变成不同程度的紧贴框架摩擦的状态,反而使阻力加大,失去了葫芦应有的作用而形同虚设。

(3)轴承在钓子上的应用利弊。线盘的轱辘上必须使用间隙不大的好轴承、新轴承,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若使用废旧轴承达到减小摩擦阻力的作用,只能是心理安慰,一厢情愿,并不理想。不用轴承而用套管,在轴上可加设一段或几段横向的储油槽,大幅减少轴与套管的接触面积,减少摩擦阻力,其综合性能完全可以达到轴承的水平。所以,用不锈钢轴与黄铜套管在硬木、各种塑料、有机玻璃等材料制作的轱辘上使用,或轴直接与胶木制作的轱辘摩擦,反而比使用废旧轴承理想。

打鳖技术要求钓子越轻越好,竹制的总重量要求控制在500克以内。包括2个葫芦在内,4个轴承的重量相对来说,增加的重量比例是巨大的,所以轴承在钓子上的应用效果要权衡利弊,否则只有副作用而没有实际意义。

(4)线盘的安装角度、葫芦颈长和安装部位,对出线阻力的影响。线盘的轴和腰葫芦一般都是垂直的安装在竿子上的,没有必要考虑安装角度。因为,当钓线通过尾葫芦从竿尖左侧通过时,钓线的走向与竿子基本上是平行的、等距离的没有安装角度可言;当钓线通过尾葫芦,从竿子尖端的上方或下方甚至是右侧通过时,钓线与竿尖就会有一个不大的夹角。如果腰葫芦的出线孔狭小,或是滑轮片上没有“V”形走线槽,就必然导致钓线在通过腰葫芦时,在框架上摩擦而增加腰葫芦的阻力,这个现象是不可能通过调整线盘的安装角度来解决的。而加大腰葫芦出线孔的尺寸,并增设滑轮片上的“V”形走线槽,就能有效的抵消或解决这一矛盾。所以设置线盘的安装角度是没有必要的。

钓线通过腰葫芦所形成的角越小,出线阻力越大。加大这个角度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增加腰葫芦的安装点离线盘轴的距离;二是加长腰葫芦颈部的长度。钓线通过腰葫芦所形成的角一般都在120°左右,将腰葫芦的安装距离从18~20厘米增加到20~22厘米,根据各人的动作习惯,以操作时腰葫芦不碰撞到下巴为度。在这个距离范围内调整,可使出线的角度增加10°以上,而且腰葫芦与线盘中间的这一段钓线,因加长而导致振动的频率降低,有利于减小出线阻力。

制作腰葫芦,使其颈长从原来的2~3厘米增加到6~7厘米,就能在不调整安装距离的条件下,轻而易举地使钓线的角度大幅增加,而大幅度的降低这个因素的出线阻力。

4.脚线的技术性能要求

(1)脚线的长度范围。脚线长度是指从钓线与脚线连接的那个“结”到铅砣的长度,一般为60~100厘米,因不同技术要求的需要和各人动作习惯的不同而不同。脚线长,铅砣落水的有效距离远,钩在水下的杀过幅度宽,有利于提高命中率,有利于提高砸打、荡打手法的效率。脚线短,没有这些优势,但却出手快,打得远,便于控制铅砣飞出的角度,有利于敲打手法的运用。所以最常用的长度为80~90厘米,能综合适应各种手法的运用。由于各人习惯的不同,脚线的长短直接关系到铅砣飞出角度大小的操作和控制。所以,各人的各种备用脚线,都应该基本等长,误差范围要控制在3~5厘米以内,不要频繁大幅度的变更其长度。

(2)脚线和千斤线的质地要求。制作脚线和千斤线的材料必须结实、柔软、服帖,搓合必须均匀有合力。为了保证结实,如果用双套结拴钩子,脚线为16股锦纶线或真丝线,用瓶口结则用8股即可。

脚线必须柔软、服帖,才能保证铅砣垂直落水时脚线是绷紧状态,才能使钩子紧随杀钓动作而运动。否则就会影响杀钩效率。综合比较当今各种材料,锦纶线和真丝线具有结实、柔软、服帖、弹性不太大、不易老化、经久耐用、价格低廉、容易获得等综合特点,优于其他很多线材,是较理想的材料。在搓合时,长短和松紧程度务必均匀,才能使各股线受力均匀。千斤线不够柔软服帖,会使尾葫芦翘起,钓线飞出时就会增加与尾葫芦框架摩擦的机会,形成阻力。

5.钩子的形状原则和技术要求

(1)钩子的形状原则。打鳖的钩子,如同两个钩把子一左一右对称的连在一起的垂钓的鱼钩,钓线拴在中间,被人们称为扁担钩或螃蟹钩。为了美观,钩子左、右一般都是对称的,但如果大小和形状左、右不对称,也无关紧要。分析钩子的形状特点和受力原理,钩背的长度大于钩把子的长度,钩刺就具备贴向目标的反作用力;钩背的长度小于钩把子的长度,钩刺则具备退出目标的反作用力(见图12“钩刺受力原理”)。打鳖的钩子,钩背的长度必须大于钩把子的长度,而且是钩把子长度的2~3倍,这就是钩子形状的原则(见图12“钩子形状原则”)。使钩刺具备贴向目标的反作用力,鳖一旦被钩住,只要始终绷紧钓线,越挣扎将被钩子贴得越紧,钩得越深。钩子的这种特殊功能,是钩子的形状原则决定的。只要不离开这个原则,形状、大小各异的钩子都是合格的。

img14

图12 钩子的形状原则示意图

(2)钩子的技术要求。

1)材料的选择。制作钩子的材料,一般选用接近火柴棒粗细的弹簧钢丝,宁粗勿细,直接用老虎钳冷轧制作。弹簧钢韧性好,不脆,钩刺不易断裂。因脚线一般都较粗,钢丝细了难以拴紧,易造成钩子位移或翻转的现象。对于材料较粗的钩子,可在油石上将两侧整体都磨掉一部分。这样,可使脚线拴得更紧,外观更加秀美。

2)钩刺的技术要求。钩刺长8~10毫米,没有倒刺。

钩刺从基部到钩尖的退水(坡度)要均匀,使钩尖既锋利又结实。钩尖可用三角锉刀处理成针尖状,或锄头口样的楔状,楔形口的宽度为0.5~1毫米,像刀口一样锋利。楔形口的优点是,比针状钩尖结实,不会轻易卷口断裂,且有2个钩尖,在复杂特殊的环境下,当一侧钩尖受损断裂或卷口时,另一侧钩尖还能继续发挥作用。

3)钩子大小的要求。要求钩刺8~10毫米,不要太长或太短;钩尖对钩尖(开口)4~5厘米,不要过大或过小,用8~10厘米长的钢丝做成即可。钩子的大小无需严格的要求,大钩能钩起茶壶盖子样的小鳖,小钩照样能钩起几千克重的大鳖。为了追求美观,钩子两端的大小长短形状要对称,脚线从上往下,每只钩子的大小一样,或逐个变小,像工艺品。

6.线盘

(1)直径大小的重要意义。线盘直径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出线阻力和收线速度、力量的大小,是钓子最为重要的技术性能标志之一。线盘越大,收线的速度越快。辐条越长,绞动的力臂越大,绞回重物的力就越大越轻松省力,尤其对减少鳖沉底的可能有很大的好处。但直径过大,会造成钓线拥堵在腰葫芦前出不去,使钓线飞出阻力增大,严重拥堵时还可能打结甚至将线绷断。直径过小时,铅砣从始到终都要拖着线盘转动,增加了铅砣飞出的阻力,同时直径过小时,收线速度慢、力量小,不利于快速有力地将鳖绞回,以至造成脱钩、沉底的被动局面,所以要求在钓线飞出不拥堵的条件下直径要尽可能大。然而,与线盘大小有关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例:铅砣重量的大小与钓线粗细的匹配是否合理;葫芦的技术性能状况,出线时钓线是否在葫芦框架上摩擦等。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到铅砣和钓线飞行的阻力大小,即表现出了对线盘直径大小的动态要求。各人的技术动作习惯不同,控制钓线弧度大小的方式和能力的不同,在一定范围内,控制不同大小线盘的能力差别是很大的。所以只要将线盘的直径大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能够适应各种条件变化的需要。通过实践反复的验证,线盘的直接绕线直径为165~190毫米是最佳的。

专门用于打鳖的线盘,由于有控制钓线弧度的动作,所以可以釆用190毫米最大的线盘,控制能力娴熟的人,甚至可使用超过200毫米的线盘。而兼做打鳡鱼、江钓等其他用途时,为了尽可能抛得更远而较少控制线盘的转速,线盘的直径就只能是165毫米了。

(2)线盘重量大小的影响。一副竹制的钓子,线盘的重量几乎是整个钓子总重量的一半,所以在确保结实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线盘的重量,这是减轻钓子总重量的重要途径。

要求线盘重量尽可能轻的内在因素,是铅砣飞行过程中,要带动线盘的转动放出钓线,所以线盘越重铅砣飞行的阻力就越大。另一个因素是,当线盘的挡线齿、圈、辐条等外圈的重量较大时,就会形成较大的转动惯性力;当线盘的直径较大时,就会放出更多的钓线拥堵在腰葫芦前面,轻者可能使钓线打结,重者可能使钓线绷断。所以减轻线盘的重量,首先要减轻外圈部分重量。过去,在材料科技欠发达的年代,除了轴是金属的之外,盘都是竹、木和牛角制作的,非常的轻,好用。现代人用铝合金、胶木、碳纤维等材料制作是非常理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