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子各部件的技术性能要求
1.钓子最基本的功能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客观的事实,就是任何人制作的钓子,只要钓线能顺畅地放出又能有序地收回到线盘中,就具备了钓子的基本功能,都是可以打到鳖的。即是:只要有一小段1米多长的线、一只钩、一根不足2米长的树枝或竹竿、一小块石头充当铅砣,只要具有一般打鳖技术水平的人,用这个最原始最简陋的工具,就能将近处浮头换气的鳖打上来,就能在野外求生存时派上用场。在较好条件下,只要装上一个简陋的线盘,用铁丝拧两个小圈,分别代替两个葫芦,方便钓线的出入;用构树皮、桑树皮搓一根较长的麻绳,或连接起几根纳鞋底的棉线,这样就能将较远距离的鳖打上来。这些事实充分说明,再简陋、再笨拙的钓子都是能打到鳖的。现在很多人使用的钓子,都是根据各人对钓子技术性能认识理解的程度,或参照别人的钓子,依样画葫芦自己制作的。尽管性能差别各异,但最重要的是必须自己用得习惯、顺手,就能表现出自己的打鳖水平。
但是,高水平的打鳖技术,具有一些特殊的动作和手法,只有在使用具有高性能的钓子时,才能获得充分的发挥。对钓子特殊技术性能要求的内容,是在反复的实践、认识、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打鳖技术水平的高低和钓子技术性能的优劣,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钓子技术性能的提高,也有赖于材料科技的进步和制作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所以,研究、探讨钓子的技术性能和制作工艺,是整个打鳖技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往往是随着自己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加深认识得到重视的,多是高手们追求完美的表现。
钓子的技术性能是钓子质量好坏的内在表现,制作工艺的精美程度则是外在的表现,但仍不失为这一事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评价钓子性能的直观标准
(1)掂量。重量要轻:竹制钓子(包括分节的竿子)一般总重量不超过500克(包括铅砣和钩子),越轻越好。拿在手上或扛在肩上,能清楚地感觉到铅砣的存在,才能有利于提高打鳖的准确度。现代人用铝合金、玻璃钢、碳素钢等材料制作的可伸缩分节的竿子,是更为理想完美的。
手感舒适:由于各人手的大小不同,习惯不同,不能因线盘太粗大,或竿子太宽厚而感觉胀手;也不能因线盘太细小,而感觉捏不紧使不上力。必须确实感觉到能舒适地紧握竿子,同时拇指、食指和中指又能灵活自如地放开和捏紧线盘。感觉不舒服的竿子,使用时会很累,可造成手指发僵,手掌、虎口酸痛。是因人而异具有一票否决的性能要素。
(2)外观。各部件小巧结实、工艺精湛像工艺品。身高1.7~1.8米的人用竿长140~150厘米。竿把末端在肘关节内5厘米左右。将竿尖摁在地上或墙上,竿子的腰(中段)不能太软,竿子的弹性无利于打鳖技术的需要,但竿子要有韧性,不易被折断,所以竿子越硬朗越好。
(3)灵巧程度。抛出铅砣时,感觉轻松、滑爽;只能听见线盘高速转动的风声,无论是否装有轴承,线盘的轴和两个葫芦都不能有任何的摩擦声。
(4)钓线收放状态。线盘的实际绕线直径在16.5~19.0厘米。线盘的轴葫芦的轴都不能有明显的间隙,使用时不能有响声。抛出铅砣不控制线盘转速时,不能有过多的钓线拥堵在腰葫芦处。要求能在控制钓线弧度的情况下,抛出超过50圈线(约30米)的距离。
(5)葫芦的结构。葫芦的出线孔要宽大,葫芦的滑轮片必须要有“V”形走线槽。没有“V”形走线槽的葫芦是形同虚设的葫芦。
3.钓子的总体技术性能要求
钓子总体性能要求是结实、轻便、灵巧、服帖。
(1)结实、经久耐用。
1)竿子的承受能力。竿子要有将竿把子压在肘关节下作为支点,直接把2~3千克的重物提起来的承受能力。因竿子的力臂很长,手的力量不足以将重物直接提出水面,所以当捕获物超过竿子的承重力时,一般都是在未提离水面前,利用水的浮力稳住竿子和猎物,再用左手指绕紧钓线后将重物提离水面。
2)线盘的承受能力。线盘的辐条要能承受3千克以上拨动力量不变形、不折断、线盘不散架的能力。
3)脚线、千斤线的承受能力。单侧脚线要有5千克以上的承受能力,千斤线要有5千克以上的承受能力。
4)其他部件的结实标准。葫芦、钩子、钓线等部件的结实程度都应与以上的要求相匹配,所有部件的制作材料都应有抗锈蚀、抗老化性能。
(2)轻巧滑溜,阻力小。
1)钓子总重量的指标,是钓子技术性能的重要内容。用楠竹、胶木、铝合金、有机玻璃、硬木、轴承等材料制作的钓子的总重量,均可控制在400克以内。为携带方便做成两节或三节的竿子,包括接头其重量也完全可以控制在500克以内。越轻越好。
2)线盘的转动惯性力与重量的关系。线盘在结实的前提下,连接、固定辐条的轮圈、挡线齿,以及辐条的重量,都越轻越好。因为这些部分的重量越大,线盘转动的惯性力就越大,快速转动的线盘放出的钓线,就可能因来不及导出而拥堵在腰葫芦处。为避免拥堵,过分地缩小线盘的尺寸,会影响绞回的力量和速度。
3)与灵巧程度有关的因素。灵巧、阻力小是钓子技术性能的核心要求。出线的阻力主要与线盘和两个葫芦的轴的润滑程度、钓线通过腰葫芦的角度大小、钓线通过葫芦的孔径大小、钓线是否与葫芦的框架摩擦、钓线服帖的程度、钓线规格与铅砣重量的匹配程度等因素有关。
(3)制作材料的要求。过去的钓子,竿子多是竹制的,轻巧、硬朗、非常好用。实践证明,除了用铝合金、玻璃钢、碳素钢外,竹制竿子仍是当前最好用的,且价廉物美。
过去葫芦都是用牛角、牛骨做框架,鱼枕做滑轮片,效果不错。现在人们制作的葫芦和线盘大都装有轴承,目的是以轴承的性能减少摩擦阻力。
其实,胶木是制作滑轮片和线盘的上好材料。胶木结实耐磨、上油后与金属轴的摩擦阻力很小很滑溜、抗老化不变形、不怕水不怕油、不怕烈日、冰冻,现在很多机械的齿轮都是胶木制作的。更诱人的是,胶木易于加工,用钢锯、手摇钻、锉刀、砂纸就能轻松制作,而且价格低廉,能降低钓子的制作成本,减轻钓子的重量,虽然比不过轴承的润滑能力,但能加工出“V”形走线槽,避免了钓线与框架的直接摩擦,所以比轴承更理想。很适合当前个人制作的条件。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碳素合成材料已广泛地制作钓鱼竿、网球拍、滑雪板、自行车、一级方程式赛车,甚至大型飞机。碳素合成材料的重量,是普通钢材重量的1/4;而强度则是普通钢材的10倍,正是制作钓子极为理想的材料。更难能可贵的是,碳素合成材料能用手工制作成任意形状的东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