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养殖鱼苗水怎么才最清澈

养殖鱼苗水怎么才最清澈

时间:2022-11-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鱼苗培育就是将鱼苗培养成夏花鱼种。为此,需要专门的鱼池进行精心、细致的培育。这种由鱼苗培育至夏花的鱼池,在生产上称为“发塘池”。氨水清塘加水后,使池水氢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增加水中的分子态氨的浓度,容易引起鱼苗中毒死亡,故清塘后最好施用一些农家肥,培养浮游生物,借以抑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避免发生死鱼事故。

二、鱼苗的培育

鱼苗培育就是将鱼苗培养成夏花鱼种。为了提高夏花鱼种的成活率,根据鱼苗的生物学特征,生产上首先是要创造无敌害生物及水质良好的生活环境;其次是要保持池水中具有数量多、质量好的适口饵料生物;再就是要加强鱼体锻炼,培育出体质健壮、适合运输的夏花鱼种。为此,需要专门的鱼池进行精心、细致的培育。这种由鱼苗培育至夏花的鱼池,在生产上称为“发塘池”。这个生产过程需20d左右的时间。生产上要求达到的指标是成活率80%左右,夏花鱼种出塘规格达3.3cm,规格整齐,体质健壮。

根据不同鱼类的生物学特性,鱼苗培育池大体可分为土质池塘、流水培育池和小水泥池3种类型。

(一)土池池塘

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基本上都是在土质池塘中培育。由于鱼苗培育阶段有特殊要求,所以用于鱼苗培育的池塘应尽量满足鱼苗的生物学特性,在这个基础上同时考虑到人工饲养管理和捕捞方便。通常要求鱼苗池具备一定的条件。

1.对鱼苗池的要求

(1)水源充足,注排方便。在鱼苗培育过程中,随着鱼苗的成长和水质的变化,需要逐渐加注新水,以增加鱼苗的活动空间并改善水质,这对鱼苗良好的生长发育是很重要的。

(2)面积适当,水深适度。经验表明,培育鱼苗的池塘面积一般以3亩左右为宜。面积过小,水质难以稳定;面积过大,饲养管理不方便,水质不易调节。水深一般为1.5m左右(前期0.5~0.7m,后期1~1.3m)。

(3)池塘形状规范整齐。池塘最好是东西向、长方形,长宽比以5∶3为宜。由于鱼苗培育过程中要数次拉网锻炼和捕鱼,规则的池塘有利于拉网操作,也有利于日常的投饵管理。

(4)池埂坚固,不漏水。漏水形成的水流易引起鱼苗顶流集群,嬉水不停,从而影响鱼苗摄食和生长。

(5)池底平坦,向出水口一侧倾斜,无丛生水草,少淤泥。这样既有利于集苗,也有利于培育鱼苗的适口饵料。

(6)池塘通风向阳。这样水温增高快,也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和浮游生物的繁殖,池水可保持较高的溶氧水平。

2.鱼苗池的修整与清塘

(1)修整池塘。使用过的鱼塘必须进行修整,这是改善鱼苗生活条件的有效措施。首先排干池水,使池底在冬季或早春经过长时间的冰冻、日晒,以减少病原、疏松土壤、加速有机质分解,从而提高池塘肥力。池水排干之后将池底整平,挖出多余淤泥,修好池堤及进、排水口,填漏补缺,清除杂草。暴晒数天,然后进行药物清塘。

(2)药物清塘。江淮地区传统的清塘药物有石灰、漂白粉、氨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地也相续研发了各类清塘专用药物,如“统统杀”“清塘净”“杂鱼杀丁”等。生产上使用这些清塘专用药物清塘时,可参照相关药物使用说明书使用。下面就分别介绍生石灰、漂白粉和氨水的清塘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①生石灰清塘:生石灰清塘是利用生石灰(氧化钙,CaO)遇水产生氢氧化钙[Ca(OH)2],在短时间内使池水的pH值迅速提高到11以上,同时放出大量热量的特点,来杀死几乎所有的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其效果甚佳。

在所有清塘药物中,以生石灰的效果最好。生石灰清塘除了效果好、易得、价格低之外,还有相当好的生态效果。生石灰清塘有3个其他清塘药物所不具备的优点:第一,能改良水质,增加水的缓冲性能。清塘后水的pH值升高,可以中和底泥有机酸,使水中悬浮状的有机物质沉淀。第二,能改良池塘的土壤。生石灰遇水所产生的氢氧化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碳酸钙有疏松淤泥的作用,能改善底泥的通气条件,加速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被淤泥吸附的氮、磷、钾等营养盐,增加水的肥度。第三,钙本身是绿色植物及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

用生石灰清塘,有干塘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法。干塘清塘是先排干池水,仅留5~10cm水深,在池底四周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倒入坑内加水化开,不待冷却即向四周泼洒,在池塘边缘和中心都要均匀泼洒。第二天用铁耙等工具耙动塘泥,使生石灰充分与淤泥混合。干塘清塘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50~75kg。带水清塘就是不排出池水,将刚溶化的石灰浆全池泼洒。具体方法是:在池塘边挖几个小坑,石灰放入坑内,加水化开,趁热向池内均匀泼洒。或把生石灰装入大木盘中,加水化开,趁热全池均匀泼洒。带水清塘时,水深1m,每亩用生石灰125~150kg。药性消失需7d左右。

生石灰清塘的技术关键是所采用的石灰必须是块灰。只有块灰才是氧化钙;而粉灰是生石灰潮解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结合形成的碳酸钙(CaCO3),不能作为清塘药物。因此清塘时最好直接从石灰窑取得,否则经过存放会吸潮失效。事实上,生石灰清塘的用量也有很大的出入,这主要取决于生石灰的质量及池水和淤泥的多少、池水的化学成分等。如果淤泥较多,那么生石灰的用量应提高10%左右。

生石灰清塘的唯一不足是用量大,劳动强度大。

②漂白粉清塘:漂白粉一般含有效氯30%,遇水分解释放出次氯酸,次氯酸立即释放出新生态氧,新生态氧有强烈的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对于盐碱地鱼池,用漂白粉清塘不会增加池塘的碱性,因此往往以漂白粉代替生石灰作为清塘药物。

干塘清塘的用量为每亩5~10kg。带水清塘时,先算水体体积,每立方米水用20g漂白粉,相当于水深1m时每亩13.5kg。将漂白粉加水溶解后,立即全池泼洒。漂白粉加水后放出的初生态氧,挥发、腐蚀性强,并能与金属起作用,因此操作人员应戴口罩,用非金属容器盛放,在上风处泼洒,并防止衣服沾染而被腐蚀。

漂白粉受潮后易分解,受阳光照射也会被分解,故漂白粉必须盛放在密闭的塑料袋内或陶器内,存放于冷暗干燥处。否则漂白粉潮解,其有效氯含量大大下降,影响清塘效果。目前市场上以漂白粉精、三氯氰尿酸等药物来代替漂白粉。漂白粉精为纯次氯酸钙,含有效氯60%~70%,其性质比漂白粉稳定,清塘浓度为10mg/L。三氯异氰尿酸为氯氨化合物,具氯亚氨基,水解则生成次氯酸,故有杀菌作用,含有效氯85%~90%,稳定性好,吸湿性弱,敞口存放半年,其有效氯损失还不到10%。作为清塘药物,浓度为7mg/L。

③氨水清塘:氨水呈碱性。高浓度的氨水能杀死鱼类和水生昆虫等。清塘时水深10cm,每亩池塘用50kg。用时需加干塘泥,搅拌均匀后全池泼洒。加干塘泥的目的是减少氨水挥发。氨水也是良好的肥料。氨水清塘加水后,使池水氢离子浓度下降(pH值上升),从而增加水中的分子态氨的浓度,容易引起鱼苗中毒死亡,故清塘后最好施用一些农家肥,培养浮游生物,借以抑制浮游植物的过度繁殖,避免发生死鱼事故。

3.鱼苗放养

(1)确保肥水下塘。为了让鱼苗下塘后能获得量多质好的适口饵料,必须在下塘前将池水培养好。为鱼苗提供最佳的适口饵料,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技术关键。

初下塘鱼苗的最适口的饵料为轮虫和无节幼体等小型浮游生物。从生物学的角度看,鱼苗下塘时间应选择在清塘与施肥后7~10d,此时正值轮虫高峰期。但生产上无法根据清塘日期来要求鱼苗适时下塘时间,加上依靠池塘天然生产力培养的轮虫数量不多,每升仅250~1000个,这些轮虫在鱼苗下塘后2~3d内就会被鱼苗吃完。所以生产上均采用先清塘,然后根据鱼苗下塘时间施肥,人为地制造轮虫高峰期的方法。施肥后轮虫高峰期的生物量比天然生产力高4~10倍,每升可达8000~10000个,鱼苗下塘后轮虫可维持5~7d的量。为做到鱼苗下塘在轮虫高峰期,关键是要掌握施肥的时间。如用腐熟发酵的粪,可在鱼苗下塘前5~7d(依水温而定),每亩全池泼洒150~300kg。如用堆肥,可在鱼苗下塘前7~10d,每亩施200~400kg。堆肥要堆放在池塘四角,浸没于水中,以促其腐烂。

如施肥过晚,池水中轮虫数量尚少,鱼苗下塘后因缺乏大量的适口饵料,必然生长不好;如施肥过早,轮虫高峰期已过,大型枝角类大量出现,鱼苗不但不能摄食,反而出现枝角类与鱼苗争氧、争空间、争饵料的现象,鱼苗因缺乏适口饵料而大大影响成活率,这种现象被称为“虫盖鱼”。发生这种现象时,应全池泼洒0.2~0.5mg/L的晶体敌百虫,杀灭这些大型枝角类。

为确保施农家肥后轮虫大量繁殖,在生产中往往先泼洒0.2~0.5mg/kg的晶体敌百虫杀灭大型浮游动物,然后再施农家肥。如鱼苗未能按期到达,应在鱼苗下塘前2~3d,再用0.2~0.5mg/L的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并适量增施一些农家肥。

上述为传统的施用农家肥培养浮游生物来培育鱼苗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各地已相续研发出一批专用生物肥,如“肥水素”“肥水专家”“生物肥水素”等。这些专用肥的应用,不仅大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在生产上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做好鱼苗接运工作。选购体质健壮、已能摄食的鱼苗作为运输对象(长途运输时,鱼苗只须达到鳔充气阶段;而团头鲂苗长途运输,只须鱼苗达到平游阶段即可)。运输前,鱼苗应在鱼苗网箱内囤养4~6h,以锻炼鱼体。

目前常用的塑料鱼苗袋为70cm×40cm,加水8~9L(约为袋内容量的2/5),每袋装鱼苗15万尾,有效运输时间为10~15h。若每袋装10万尾,有效运输时间为24h。运输用水应清新,水中有机物少,充氧密封后放入纸箱中运输。鱼苗在运输途中,应防止风吹、日晒、雨淋。如遇低温(气温15℃以下),应采取保温措施。各运输环节必须环环紧扣,做到“人等鱼苗,车、船等鱼苗,池塘等鱼苗”,并及时处理好塑料袋漏水、漏气等问题。

(3)放养密度。放养密度必须依据鱼苗、水源、饲料和肥料的来源,鱼苗池条件,饲养技术水平等情况灵活掌握。目前适宜的放养密度为每亩10万~15万尾。如果养到全长18~20mm(乌仔)时拉网分塘,则放养密度可适当提高,鲢、鳙鱼苗为20万~25万尾,草、青鱼苗为15万~20万尾。如果下塘之后每天都要向外销售,则放养密度还可以再提高。如果需要从鱼苗培育到夏花鱼种,其间不动网,则以每亩放养10万~15万尾为宜。

(4)鱼苗放养的注意事项

①避免清塘残药:鱼苗下塘前要注意清塘药物的药性是否消失。可以用容器取一些池水,放入少量鱼苗,经7~8h后无异常,证明药性已过,可以安全放养。

②单一放养:同一池塘应放养同一批鱼苗。如不是同一批鱼苗,会导致鱼苗成活率下降,同时也会出现育成规格的差异。

③暂养鱼苗,调节温差,饱食下塘:塑料袋充氧密闭运输的鱼苗,鱼体内往往二氧化碳浓度很高,可使鱼苗处于麻醉甚至昏迷状态(肉眼观察,可见袋内鱼苗大多沉底打团)。如将这种鱼苗直接下塘,成活率极低。因此,凡经运输来的鱼苗,必须先放在鱼苗箱中暂养。暂养前先将鱼苗袋放入池内,当袋内外水温一致后(一般约需15min),再开袋将鱼苗放入池内的鱼苗箱中暂养。暂养时,应经常在箱外划动池水,以增加箱内水的溶氧。一般经0.5~1.0h暂养,鱼苗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均已排出,鱼苗集群在网箱内逆水游泳。

鱼苗下塘时,面临着适应新环境和尽快获得适口饵料两大问题。在下塘前投喂鸭蛋黄,使鱼苗饱食后下塘,实际上是保证了仔鱼的第一次摄食,其目的是加强鱼苗下塘后的觅食能力和提高鱼苗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鱼苗经暂养后,需泼洒鸭蛋黄水,待鱼苗饱食后,肉眼可见鱼体内有一条白线时,方可下塘。鸭蛋黄需在沸水中煮1h以上,越老越好,以蛋白起泡者为佳。取蛋黄,掰成数块,用双层纱布包裹好后,在脸盆内漂洗(不能用手捏出)出蛋黄水,淋洒于鱼苗箱内。一般1个鸭蛋黄可供10万尾鱼苗摄食。实践证明,做到饱食下塘,能有效地提高鱼苗培育的成活率。

④准确计数:鱼苗下塘时,应准确计数,以便饲养时正确掌握饲料、肥料的用量。

4.饲养管理

由于主要养殖鱼类的鱼苗阶段是以浮游动物为食,所以饲养方法一般都是以施用有机肥为主,以投喂人工饵料为辅。在江淮地区,鱼苗阶段投喂的人工饵料均为黄豆浆。

(1)人工投喂黄豆浆。据观察,投喂给鱼苗的豆浆大部分被饵料生物利用,起了肥水的作用。只有少部分被鱼苗直接吞食,所以现在纯粹的豆浆培育法已被有机肥料和豆浆相结合的培育方法所取代。

先将干黄豆加水浸泡,水温25℃左右时,浸泡5~7h即可。如用冷榨的豆饼,也要加水泡开。1.5kg黄豆可以磨成25kg豆浆。磨豆浆时,水和黄豆必须同时加入匀磨,不能在磨成豆浆后再加水。磨好的豆浆应立即投喂,如停留半小时以上,便会产生沉淀。鱼苗下塘最初几天的吃食情况是决定成活率的关键,所以此时投喂豆浆必须沿池边均匀泼洒,少量多次,尽量让鱼苗吃到豆浆。每天泼洒2~3次,每亩每天需2~3kg黄豆磨成的浆,5d之后增加到3~4kg黄豆。下塘10d之后,适口的大型枝角类开始减少,应及时增投豆饼糊等进行营养补充。

草鱼、团头鲂长到20mm左右时,每天每万尾鱼种增投芜萍10~15kg。用上述方法,每养成1万尾夏花鱼种,通常需黄豆3~5kg,或豆饼2.5~3kg。

(2)分期注水。分期注水的优点是:

①水温提高快,促进鱼苗生长:鱼苗下塘时保持浅水,水温提高快,可加速农家肥的分解,有利于天然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苗的生长。

②节约饵料和肥料:浅水池水体积小,豆浆和其他肥料的投放量相对减少,这就节约了饵料和肥料的用量。

③能掌握控制水质的主动权:可根据鱼苗的生长和池塘水质情况,适当添加一些新水,以提高水位和水的透明度,增加水中溶氧量,改善水质和增加鱼的活动空间,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鱼体生长。

分期注水的方法:鱼苗初期下塘时,鱼体小,池塘水深应保持在50~60cm。以后每隔3~5d注水1次,每次注水10~20cm,培育期间加水3~4次,最后加至最高水位。注水时须在注水口用密网拦阻,以防野杂鱼和其他敌害生物流入池内。同时应防止水流冲起池底淤泥,搅浑池水。

(3)加强日常管理。鱼苗池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日常管理要求每天巡塘3次,做到“三查”和“三勤”。即早上查鱼苗是否浮头,勤捞蛙卵,消灭有害昆虫及幼虫;午后查鱼苗活动情况,勤除杂草;傍晚查鱼池水质、天气、水温、投饵量、施肥数量、注排水和鱼的活动情况等,勤做日常管理记录,安排好第二天的投饵、施肥、加水等工作。此外,还应经常检查有无鱼病,及时防治。

(4)拉网锻炼。拉网锻炼要做到细致、轻快、不伤鱼。

鱼苗经20d左右的培育,长到3cm左右,鱼体长增加了几十乃至一百多倍。它要求有更大的活动范围,同时鱼池的水质和营养条件已不能满足鱼种生长的需要,因此必须分塘稀养。其中有的鱼种还要运输到外地,甚至要长途运输;此时正值夏季,水温高,鱼种新陈代谢旺盛,活动剧烈,而夏花鱼种又十分嫩弱,对低溶氧等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夏花鱼种在出塘分养前必须进行2~3次的拉网锻炼。

拉网锻炼的主要作用:一是夏花鱼种经密集锻炼后,可促使鱼体组织中的水分含量下降,肌肉变得结实,经得起分塘操作和运输途中的颠簸;二是使鱼体在密集过程中,增加鱼体对低溶氧的适应能力;三是促使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和排出肠道内的粪便,减少运输途中鱼体黏液和粪便的排出量,从而有利于保持较好的运输水质,提高运输成活率;四是拉网还可以除去敌害生物,统计收获夏花鱼种的数量。

拉网锻炼的工具、网具主要有夏花被条网、谷池、鱼筛等。

夏花被条网用于夏花锻炼、出塘分养。目前生产上大多是用乙纶胶丝布作为被条网网衣,网衣的网为每平方厘米12~16目。

谷池为一长方形网箱,用于夏花鱼种囤养锻炼、筛鱼清野和分养。网箱口呈长方形,箱高0.8m,宽0.8m,长5~9m(通常每1m称1斗,长5m称五斗箱,长6m称6斗箱,依次类推)。谷池的网箱网片同夏花被条网片,网箱四周有网绳,缩结系数为0.7。箱四角及周边每隔1m装维尼纶耳绳1根,每根长为30cm。用时将10余根小竹竿插在池两侧(网箱四角的竹竿略微粗大),就地装网即可(图3-3)。

鱼筛用于分开不同大小规格的鱼种,或将家鱼与野鱼分开。目前市售的鱼筛有两种:一种是半球形(图3-4),另一种是正方形。在使用上前者优于后者。鱼筛用毛竹丝、藤皮加工而成。要求竹丝光滑,粗细均匀,编结牢固。每一套鱼筛共有30多个。常用的有6朝筛,筛眼间距25mm,可筛出2.2cm的鱼种;7朝筛,筛眼间距32mm,可筛出3.3cm的鱼种;9朝筛,筛眼间距为58mm,可筛出5cm的鱼种;12朝筛,筛眼间距为127mm,可筛出9~10cm的鱼种。

img83

图3-3 谷池装置示意图

img84

图3-4 鱼筛

鱼苗锻炼的方法是:择晴天,在上午9:00左右拉网。第一次拉网,只要将鱼苗围集在网中,检查鱼的体质后,放回池中。第一次拉网,鱼体十分嫩弱,操作须特别小心,拉网赶鱼的速度宜慢不宜快,在收网时需防止鱼种贴网。隔一天可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种围集后(与此同时,在其边上装置好谷池),把皮条网上纲与谷池上口相并,压入水中,在谷池内轻轻划水,使鱼群逆水自动游入池内。

鱼群进入谷池后,稍停,将鱼群逐渐赶集于谷池的一端,以便清除另一端网箱底部的粪便和污物,不让黏液和污物堵塞网孔。然后放入鱼筛,筛边紧贴谷池网片,筛口朝向鱼种,并在鱼筛外轻轻划水,使鱼种穿筛而过,将蝌蚪、野杂鱼等筛出。鱼种约经2h密集后放回池内。第二次拉网后再隔1d,进行第三次拉网锻炼,操作同第二次拉网。如鱼种自养自用,第二次拉网锻炼后就可以分养。如需进行长途运输,第三次拉网后,要将鱼种放入水质较清的池塘网箱中,经一夜“吊箱”后可装运。吊养时夜间要有人看管,以防止发生缺氧死鱼事故。

(二)流水培育池

流水培育池主要是用来培育名优鱼类的苗种。生产上大多是在家鱼人工孵化环道池(桶)中进行名优鱼类苗种培育。下面以鳜鱼为例,介绍流水培育池培育名优鱼类夏花苗种的方法。

1.对流水培育池的要求

目前生产上大多是利用家鱼人工孵化环道池(桶)来进行鳜鱼夏花鱼种的培育,因此凡能用来进行家鱼人工孵化的环道池(桶)都可以用来进行流水培育鳜鱼夏花鱼种。环道池(桶)是一个特殊的水体,它模拟天然生态条件,使鱼卵不断翻滚。直接利用环道池作为鳜鱼苗的培育池,既为鳜鱼苗提供了所需的生活环境,又满足了饵料鱼的要求,能较好地保持清新的水质。与池塘培育鱼苗一样,流水培育池在鱼苗下池前3~5d,要用每立方米水体1g浓度的漂白粉溶液全池泼洒,对培育池进行消毒。

2.鳜鱼苗种适口饵料鱼的生产

(1)鳜鱼苗开口适口饵料鱼的生产。适口饵料鱼的生产是鳜鱼苗培育的重要环节。鳜鱼仔鱼喜食活动力强、体质健壮的饵料鱼。一般以脱膜8~16h的饵料鱼苗作为开口饵料较好。培育鳜鱼苗的开口适口饵料鱼,必须根据鳜鱼催产效应时间、胚胎、胚后内源营养期发育速度,以及饵料鱼效应时间和胚胎发育速度来安排生产。表3-7、表3-8、表3-9可供生产上参考应用。

(2)后期饵料鱼的生产。在鳜鱼苗种培育时期,需耗费大量的饵料鱼苗。许多生产单位因缺乏经验,估计不足,往往到培养后期无饵料鱼苗可喂。因此,在鳜鱼催产时,应同步进行饵料鱼的培育,根据鳜鱼苗种不同时期日粮,推算所需饵料量,及时在池塘中培育饵料鱼苗。

(3)鱼苗放养。鳜鱼的胚胎发育是在环道孵化池(桶)中进行的,鱼苗孵出后可直接在其中培育。但如果密度过大,也要进行分池培育。鳜鱼苗种不同时期的放养密度见表3-9。

表3-7 不同水温下适口饵料鱼的催产时间(h)

img85

*以鲢鱼苗脱膜后10h投喂计算。

表3-8 不同时期鳜鱼苗可摄食的饵料鱼苗及规格

img86

续表

img87

表3-9 流水培育条件下鳜鱼苗种不同时期的放养密度

img88

3.饲养管理

(1)及时准备饵料鱼。生产中要准确计算开口饵料鱼的催产时间,并及时催产。间隔24h之后再催产一批。这2~3批饵料鱼一部分作为开口饵料,保证鳜鱼苗在开食头2~3d有刚脱膜不久的饵料鱼供给;另一部分投放到饵料鱼培育池进行培育,准备好后期的饵料鱼。鳜鱼和饵料鱼前期(开食5~7d)的生长趋势相差并不十分明显,之后鳜鱼苗生长迅速,完全可以摄食前期无法摄食的饵料鱼。所以,在鳜鱼繁殖的同时,必须计算后期所需饵料鱼,有计划地在池塘中培育饵料鱼,以保证随时有经济、适口的饵料鱼供应。

(2)适时、适量投喂饵料鱼。开口摄食1~2d,应保证投喂“白身”苗(指尚未平游的鱼苗),以保证鳜鱼苗能将饵料鱼绝大部分或整个吞入。如投喂老口鱼苗,鳜鱼苗只能利用其尾部一小部分,剩余部分在水体中腐烂、分解,易恶化水质。更为严重的是,剩余部分被吐出后挂在嘴边,在鳜鱼苗游动过程中互相缠绕,越缠越多,将造成大量鳜鱼苗死亡。现在认为,解决的办法是在早期尽可能投小而嫩的饵料鱼。投喂饵料鱼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鱼苗的摄食情况,每次投喂要求保证每尾鳜鱼苗能吃到1尾饵料鱼后略有剩余,2~4h后待饵料鱼基本被吃完再投喂。

(3)及时排污与稀疏。排污是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一环,技术性较强,动作要求准确、熟练。前期鳜鱼苗鳞片尚未长齐,操作时严禁鱼苗离水。环道池一般在鳜鱼开食5d左右清污一次,同稀疏与转池结合进行。生产中也有采取虹吸的方法进行排污的,效果较好。鳜鱼苗生长发育迅速,个体增长快,对水质要求高,所以及时稀疏十分必要,具体放养密度可参考表3-9。

(4)调节水流。环道池(桶)的流水主要是使水体保持有充足的溶氧和不使未平游的饵料鱼下沉。正确控制水流,可以保证鳜鱼苗有一个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并减少体能消耗。开口摄食后,晴天白天有少量新水注入即可,晚上则稍加大水流,一般水体一天交换5~7次。

(三)小水泥池

小水泥池也是用来培育名优鱼类的苗种。下面仍以鳜鱼为例,介绍流水培育池培育名优鱼类夏花苗种的方法。

水泥池一般为4m×6m×0.8m,也可稍大或小,但最大不宜超过100m2。要求池底向中央倾斜,池底排水处设集苗池,有进、排水装置。进水设在池的口面,排水设在池底中央。排水装置由PC管和圆柱状支撑铁架包裹的过滤网组成,PC管位于过滤装置的中心,并由调节排水管控制水位。常规的小水泥池鳜鱼苗的放养密度见表3-10。如在池中设置空压机冲气,放养密度可适当增加。

利用小水泥池培育鳜鱼夏花鱼种,虽然可通过进、排水装置来调节池水的水质,但生产上同样要做到及时稀疏,具体密度可参考表3-10。饵料鱼的准备和投喂可参照上述孵化环道池(桶)的方法。

表3-10 小水泥池培育鳜鱼苗种不同时期的放养密度

img8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