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群落演替有乔木阶段吗

群落演替有乔木阶段吗

时间:2022-11-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本区域内人为活动频繁,植被多受到破坏而成次生性。分布于海拔2000~2600m范围,是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的主要类型,在保护区内保存较好。保护区内的面积5522hm2。本类型以木果石栎为优势或为标志,伴生有山茶科、木兰科、樟科、杜英科、槭树科、五加科的种类,也见较多的杜鹃花科种类。组成种属与景东无量山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为相似。本群系主要以木果石栎、印度木荷群落为代表。其中,乔木树种占总数的近一半。

五、主要植被类型概述

(一)季风常绿阔叶林

红木荷、截头石栎林:

分布于海拔1000~1900m的山地,保护区内面积237hm2。本区域内人为活动频繁,植被多受到破坏而成次生性。群落外貌由于人为干扰较大而表现为较破碎,群落结构可分为4层,乔木2层,灌木和草本各1层(如图7-3、图7-4和表7-2、表7-3)。

img64

图7-3 红木荷、截头石栎群落结构图

1.红木荷 2.三股筋香 3.潞西山龙眼 4.鸡血藤 5.滇南木姜子
6.粉背菝葜 7.截头石栎 8.大树杨梅 9.草珊湖 10.紫茎泽兰

乔木Ⅰ层高13~20m,层盖度50%。主要组成树种为红木荷(Schima wallchii)、截头石栎(Lithocarpus trucatus)、西南桦(Betula alnoides)、三股筋香(Lindera thomsonii)、阔叶圆果杜英(Elaeocarpus sphaerocarpus)、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

乔木Ⅱ层高5~12m,层盖度30%左右。主要组成树种有滇南木姜子(Litsea garrettii)、茶梨(Anneslea fragrans)、尾叶越橘(Vaccinium dunalianum var.urophyllum)、岗柃(Eurya groffii)、黑柿(野柿花)(Diospyros kaki var.sylvestris)、柴桂(Cinnamomum tamala)、冬樱花(Cerasus cerasoides)、泰梭罗(Reevesia pubescens var.siamensis)、潞西山龙眼(Helicia tsaii)、滇南茜树(Aidia yunnanensis)、多花含笑(Michelia floribunda)、毛杨梅(Myrica esculenta)等。

灌木层(含乔木幼树)计18种,平均高1.5m,总盖度30%。组成种类以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毛杨梅(Myrica esculenta)、南方紫金牛(Ardisia thyrsiflora)为主,其他种类包括小叶干花豆(Fordia microphylla)、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油葫芦(Pyrularia edulis)、三桠苦(Euodia lepta)、镇康柏那参(Brassaiopsis chengkangensis)、北酸脚杆(Medinilla septentrionalis)等。

草本层高0.1~0.5m,平均高0.3m,层盖度75%。组成种类以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滇南魔芋(Amorphophallus yunnanensis)、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华凤丫蕨(Coniogramme chinensis)为主。其他常见的种类有花南星(Arisaema lobatum)、点花黄精(Polygonatum punctatum)、小白芨(Bletilla sinensis)、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等。

藤本和附生植物较为丰富,林内有发达的大型藤本,如鸡血藤(Kadsura interior)、短柄崖爬藤(Tetrastigma crassipes)、爬树龙(Rhaphidophora decursiva)等,常见的种类还有粉背菝葜(Smilax hypoglauca)、三叶薯芋(Dioscorea arachidna)、节茎石桃(Pholidota articulata)等。

img65

img66

图7-4 红木荷、截头石栎林重要值(IVI)柱形图

表7-3 组成种类

img67

续表7-3

img68

(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

1.木果石栎林

分布于海拔2000~2600m范围,是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的主要类型,在保护区内保存较好。保护区内的面积5522hm2。本类型以木果石栎(Lithocarpus xylocarpus)为优势或为标志,伴生有山茶科、木兰科、樟科、杜英科、槭树科、五加科的种类,也见较多的杜鹃花科种类。组成种属与景东无量山的湿性常绿阔叶林较为相似。本群系的下部为半湿性常绿阔叶林(现存多为稀树禾草草丛或云南松林),上界与多变石栎林、云南铁杉混交林相接。本群系主要以木果石栎、印度木荷群落为代表。

该群落分布于保护区海拔2000~2600m的地段。群落呈现浓密的暗绿色外貌,常绿,树冠球状或伞状,林冠整齐,随地形作波状起伏。

群落的组成种类较为丰富,在总面积为400m2的4个样地中有植物80种。其中,乔木树种占总数的近一半。群落结构可分为5层,乔木3层,灌木和草本各1层(如图7-5、表7-4、表7-5)。

乔木Ⅰ层高23~28m,层盖度60%以上。主要组成树种为木果石栎、多花含笑(Michelia floribunda)、印度木荷(Schima khasiana)、缅甸木莲(Manglietia hookeri)、毛尖树(Actinodaphne forrestii)、长蕊木兰(Alcimandra cathcartii)、黄心树(Machilus gamblei)、硬斗石栎(Lithocarpus hencei)、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等。平均胸径34cm,最大者可达100~300cm。层盖度60%以上。大乔木多空心,有的具有比较明显的板状根。

乔木Ⅱ层高15~22m,层盖度35%以上。主要组成树种有多沟杜英(Elaeocarpus lacunosus)、双核构骨(Ilex dipyrena)、窄叶南亚枇杷(Eriobotrya bengalensis f.angustifolia)、长尾青冈(C yclobalanopsis stewardiana var.longicaudata)、黄脉杓樟(Lindera flavinervia)、马蹄荷(Exbucklandia populnea)、绿叶甘檀(Lindera fruticosa)、厚叶石栎(Lithocarpus pachyphyllus)、湄公硬核(Scleropyrum wallichianum var.mekongense)、多穗石栎(Lithocarpus polystachyus)等。

img69

图7-5 木果石栎、印度木荷群落结构图

1.木果石栎 2.细叶五薇梅 3.长尾冬青 4.尖齿木荷 5.细毛润楠 6.针齿铁子
7.硬斗石栎 8.薄叶山矾 9.黄竹 10.粉背瘤足蕨 11.异叶楼梯草

乔木Ⅲ层高5~14m,层盖度20%。主要组成树种有云南凹脉柃(Eurya cavinervis)、粗梗稠李(Padus napaulensis)、针齿铁仔(Myrsine semiserrata)、斜基叶柃(Eurya obliquifolia)、茶条果(Symplocos ernestii)、大花八角(Illicium macranthum)等。

灌木层高0.5~3m,平均高1.5m,层盖度35%。组成种类以实心竹(Fargesia yunnanensis)、雪山箭竹(Fargesia lincangensis)、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为主,其他种类包括拟樱叶柃(Eurya pseudocerasifera)、朱砂根(Ardisia crenata)、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尖瓣瑞香(Daphne acutiloba)等,有些地方形成明显的竹子层片。

草本层高0.1~0.5m,平均高0.3m,层盖度75%。组成种类以异叶楼梯草(Elatostema monandeum)、稀齿楼梯草(Elatostema cuneatum)、粉背瘤足蕨(Plagiogyria media)、粗齿冷水花(Pilea sinofaciata)为主。在比较阴湿的地段,如48道河一带,异叶楼梯草、稀齿楼梯草几乎背景化。

附生的苔藓地衣类植物很多,反映了生境十分潮湿的特点。常见的有羽藓(Thuidium sp.)、羽苔(Plagiochila sp.)等,藤本植物主要有平滑菝葜(Smilax sp.)、细叶乌蔹梅(Cayratia tenuifolia)等。种类不很多,但很发达。

img70

img71

表7-5 组成种类

img72

续表7-5

img73

2.多变石栎林

本群系主要以多变石栎、光柱杜鹃群落为代表。该群落分布于保护区2500~2800(3000)m的地段。保护区内面积8095hm2。群落外貌浓绿色,常绿,林冠整齐。群落总盖度90%以上。群落结构可分为5层,乔木3层,灌木和草本各1层(如图7-6、图7-7和表7-5、表7-7)。

img74

图7-6 多变石栎群落重要值(IVI)柱形图

乔木Ⅰ层高15~25m,平均高度20m,层盖度60%以上。主要组成树种为多变石栎(Lithocarpus variolosus)、多花含笑、印度木荷、缅甸木莲(Manglietia hookeri)、长尾冬青、白楠(Phoebe neurantha)、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硬斗石栎、云南铁杉(Tsuga dumosa)、水青树(Tetracentran sinense)等。

乔木Ⅱ层高10~15m,层盖度40%以上。主要组成树种有双核构骨(Ilex dipyrena)、窄叶南亚枇杷、长尾青冈、团香果(Lindera latifolia)、大花云南桤叶树(Clethra delavayi var.yuiana)、绿叶甘檀、盐源槭(Acer schneiderianum)、凤庆杜英(Elaeocarpus shunningensis)、滇南木姜子(Litsea garrettii)。

乔木Ⅲ层高5~10m,层盖度30%。主要组成树种以光柱杜鹃(Rhododendron tanastylum)为优势,其他的主要树种有云南凹脉柃、金平木姜子(Litsea chinpingensis)、针齿铁仔、滇柃(Eurya yunnanensis)、高尚杜鹃(Rhododendron diaprepes)、吴茱萸叶五加(Gamblea evodiaefolia)、大花八角等。

灌木层高0.5~3m,平均高1.5m,层盖度30%。组成种类21种,以需箭竹(Fargesia tenuilignea)、雪山箭竹(Fargesia lincangensis)、光柱杜鹃、薄叶山矾(Symplocos anomala)为主,其他种类包括多脉冬青(Ilex polyneura)、瑞丽紫金牛(Ardisia shweliensis)、迷人杜鹃(Rhododendron agastum)、尖瓣瑞香、厚叶清香桂(Sarcococca wallichii)等。有些地段竹子层片呈现背景化。

草木层高0.1~0.5m,平均高0.25m,层盖度60%。组成种类21种,以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细茎橐吾(Ligularia hookeri)为主,其他主要的种类还有粉背瘤足蕨(Plagiogyria media)、薄叶卷柏(Selaginella delicatula)、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浆果苔草(Carex baccans)等。

附生的苔藓地衣类植物很多,树上及地上都有很厚的苔藓层,反映了生境十分潮湿的特点,常见的有羽藓(Thuidium sp.)、羽苔(Plagiochila sp.)。藤本植物不很发达。

img75

img76

表7-7 组成种类

img77

img78

图7-7 多变石栎、光柱杜鹃群落结构图

1.水青树 2.卫茅一种 3.云南凹脉柃 4.滇西桃叶杜鹃 5.针齿铁仔 6.多变石栎
7.大花八角 8.三股筋香 9.尖齿木荷 10.双核构骨 11.粉背瘤足蕨

(三)山顶苔藓矮林

石栎、杜鹃矮林:

分布于海拔3000~3200m,与黄竹林相间分布,保护区内的面积351hm2。苔藓层极为发达,厚达30~50cm。乔木以多变石栎、露珠杜鹃为主,高4~6m,层盖度40%。林下为密集的黄竹层片,灌木层盖度达到70%以上,组成种类见表7-8。

表7-8 组成种类

img79

续表7-8

img80

(四)落叶阔叶林

桤木林:

旱冬瓜、芒种花群落:分布于海拔1500~2400m范围,为常绿阔叶林破坏后的次生类型。保护区内的面积1100hm2。乔木层以旱冬瓜为单优树种,层高7~15m,盖度30%~60%。层次结构简单。组成树种有旱冬瓜、光叶石栎(Lithocarpus mairei)、大树杨梅、云南栘img81(见表7-9、表7-10)。

表7-9 旱冬瓜、芒种花群落样地综合表

img82

表7-10 组成种类

img83

续表7-10

img84

灌木层层高0.5~1.5m,平均高1.2m,盖度15%。主要组成种类为大乌泡(Rubus multibracteaus)、苍山醉鱼草(Buddleja forrestii)、芒种花(Hypericum uralum)、毛杨梅(Myrica esculata)等。

草本层以紫茎泽兰占绝对优势,平均高0.35m,盖度70%。其他的组成种类有凤尾蕨(Pteris cretica var.nervosa)、细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andersoni)、菊苣叶千里光(Senecio chrysanthemoides)、苦蒿(Artemisia codonocephala)等。

(五)暖温性针叶林

云南松林:

只分布于大明子山海拔1500~1900m的山地,在保护区内的面积64hm2。乔木层以云南松占优势,结构单一,主要的伴生树种有大树杨梅、高山栲、华南石栎等,层盖度50%~75%,高13m(见下表7-11、表7-12)。

表7-11 云南松植物群落综合表

img85

表7-12 组成种类

img86

续表7-12

img87

灌木层盖度40%,主要种类为华南石栎(Lithocarpus fenestratus)、毛杨梅(Myrica esculata)、展枝斑鸠菊(Vernonia extensa)、水红木(Viburnum cylindricum)、盐肤木(Rhus chinensis)、川梨(Pyruspashia)等。

草本层(含层间植物)共有植物19种,平均高0.4m,总盖度65%。有紫茎泽兰、缺腰叶赤茎散(Polygonum runcinatum var.sinense)、宽穗兔耳风(Ainsliaea latifolia)等。

(六)温凉性针叶林

1.云南铁杉林

云南铁杉林分布于海拔2600~2800(3000)m范围。与多变石栎林交错分布,纯林或针阔混交林。保护区内的面积394hm2。群落外貌整齐,常绿,呈墨绿色。群落结构可分为5层,乔木3层,灌木和草本各1层(如图7~8)。

img88

图7-8 云南铁杉群落结构图

1.云南柃 2.云南铁杉 3.滇西桃叶杜鹃 4.多变石栎 5.尖齿木荷 6.枯立木

乔木Ⅰ层以云南铁杉(Tsuga demosa)为优势树种,层高25~35m,总盖度70%~90%。其他主要的树种有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is)、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多变石栎等。枝下高平均为12m,树冠伞形。

乔木Ⅱ层层高15~25m,种类和株数均较少。层盖度为15%左右。主要的树种有多花含笑、多沟杜英(Elaeocarpus lacunosus)、细毛润楠(Machilus tenuipila)、长果大头茶(Gordonia longicarpa)、毛柄槭(Acer pubipetiolatum)等。

乔木Ⅲ层以光柱杜鹃、印度木荷为主,其他组成树种有云南越橘(Vaccinium duclouxii)、吴茱萸叶五加(Acanthopanax evodiaefolius)、云南凹脉柃(Eurya cavinervis)、大花八角(Illicium macranthum)、粗梗稠李(Padus napaulensis)、厚皮香(Ternstroemia gymnanthera)等。层高5~15m,盖度20%~40%不等。

灌木层有灌木(含乔木幼树)共计21种,平均高1.3m,总盖度25%。主要组成种类为灰竹(Fargesia tenuilignea)、茶条果(Symplocos ernestii)、褐毛花楸(Sorbus ochracea)、缘叶紫金牛(Ardisia virens)、凤庆小檗(Berberis fengqingensis)等。

草本层(含层间植物)计有植物20种,平均高0.4m,总盖度70%,主要组成种类有大理苔草(Carex rubrobrunnea var.talieensis)、长丝沿阶草(Ophiopogon clarkei)、粉背瘤足蕨(Plagiogyria media)、画笔南星(Arisaema penicillatum)、细叶乌蔹梅、齿瓣开口箭(Tupistra fimbriata)等。

该群落类型人为活动少,林内枯立木较多。天然更新较好。

2.刺柏林

分布于海拔3120~3200m的薄刀山顶,面积很小。刺柏高2.5~5m,密集地生长在陡峭的石灰岩山顶。保护区内的面积仅9hm2。树冠由于冬季大雪重压,偏斜且纷乱。在群落中盖度60%,其他的组成树种见表7-13。

表7-13 组成种类

img89

(七)寒温性针叶林

苍山冷杉林:

分布于海拔2900~3100m范围。仅于大药山脚有小片状分布,纯林在保护区内的面积59hm2。苍山冷杉树冠伞形,枝下高23m左右。群落外貌深绿色,层次明显。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乔木I层以苍山冷杉(Abies delavayi)为优势树种,高30~35m,总盖度60%~90%。乔木Ⅱ层层高5~10m,层盖度15%左右(如图7-9)。树种、株数少,主要有云南凹脉柃、粗枝杜鹃、吴茱萸叶五加、蕨叶花楸等。林下灌木层较为密集,计有5个种类,平均高0.5m,总盖度65%~90%。主要组成种类为光亮玉山竹、小红荚蒾等,光亮玉山竹呈密实的层片。草本层(含层间植物)计15种,平均高0.3m,总盖度65%(如图7-9、图7-10、图7-11和表7-14、表7-15、表7-16、表7-17)。

另外,林内地上及树干上苔藓均较丰富,反映出林内生境非常潮湿。

img90

图7-9 苍山冷杉群落结构图

1.苍山冷杉 2.云南凹脉柃 3.吴茱萸叶五叶 4.光亮玉山竹

img91

图7-10 云南铁杉林重要值(IVI)柱形图

img92

img93

表7-15 组成种类

img94

续表7-15

img95

表7-16 苍山冷杉植物群落综合表

img96

img97

图7-11 苍山冷杉林重要值(IVI)柱形图

表7-17 组成种类

img98

(八)寒温性竹林

箭竹、玉山竹林:

大雪山自然保护区该类型主要以黄竹林为代表。黄竹林分布于海拔3000~3200m的迎风坡面,与苔藓矮林相间分布。保护区内的面积615hm2。苔藓层也极为发达,厚达30cm。群落外貌呈灰黄色,林冠整齐。组成种类主要是黄竹,混生少量的弯柱杜鹃,黄竹高3~5m,盖度达70%以上。其他组成种类见表7-18。

表7-18 组成种类

img99

(九)寒温性灌丛

杜鹃灌丛:

分布于海拔3000~3200m的山脊部位,与苔藓矮林、黄竹林相间分布。保护区内的面积376hm2。群落高2~3m,平均盖度40%。主要组成种类为粗枝杜鹃、露珠杜鹃和弯柱杜鹃等,还常伴生有凤庆小檗、多变石栎等种类(见表7-19)。

表7-19 组成种类

img100

(十)亚高山草甸

矮竹、翻白叶、杂类草草甸:

该类型分布于海拔3200m以上的大雪山、小雪山和大药山等主峰的较为平缓的坡地。保护区内的面积73hm2。群落高0.4m,盖度90%以上。由于常年劲风和雪压,群落外貌平整、密实,小片状或零星点缀着五彩斑斓的各种野花,景色十分秀丽。主要组成种类有光亮玉山竹,其他组成种类见表7-20。

表7-20 组成种类

img101

续表7-20

img10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