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花生种子通常称为花生仁或花生米。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着生在根颈和主侧根基部的根瘤较大,固氮力较强,着生在侧根和次生细枝根上的根瘤较小,固氮能力较弱。随着花生的生长,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逐渐增强,始花后与花生成为“共生”关系。花生结荚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最强,是为花生供氮最多的时期。

二、花生的植物学特性

(一)种子

花生种子通常称为花生仁或花生米。成熟种子外形,一端钝圆或较平(子叶端),另一端较突出(胚端)。种子形状可分为椭圆形、三角形、桃形、圆锥形和圆柱形5种。普通型品种种子多为椭圆形、较长,珍珠豆型品种多为桃形、较短圆。通常以饱满种子百仁重表示花生品种的种子大小,分为大粒种、中粒种、小粒种3种。百仁重在80克以上的为大粒种,50~80克的为中粒种,50克以下的为小粒种。也可以每千克子仁粒数来反映种子大小。品种间种子大小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遗传因素、自然条件、栽培措施和种子成熟度。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栽培条件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普通型大粒品种百仁重可达100克,一些珍珠豆型品种百仁重不足50克。同一植株上种子大小和成熟度差异很大。在两室荚果中,通常前室种子较后室种子发育晚,重量轻。种子由种皮、胚两部分构成。种皮颜色(以晒干新剥壳的成熟种子为准)大体分为紫、紫红、紫黑、红、深红、粉红、淡红、浅褐、淡黄、红白相间、白色等11种,以粉红色品种最多。种皮颜色受环境和栽培条件影响甚小,可作为区分花生品种的特征之一。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防止有害微生物的侵染。胚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及子叶四部分。子叶较大,两瓣,肥厚而有光泽,贮存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种子发芽时,子叶内所贮藏的营养物质经过复杂的转化,供给发芽出苗所需养分。胚芽由1个主芽及2个子叶节侧芽组成。主芽发育成主茎,子叶节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种子近尖端部分种皮表面有一白痕为种脐。花生种子休眠期的长短,因品种而异。一般早熟品种休眠期短,为9~50天;中晚熟品种休眠期长,为100~120天;有些晚熟品种可长达150天。珍珠豆型与多粒型休眠期较短,有的甚至在收获不及时的情况下,常在植株上大量发芽,造成损失。利用乙烯利、激素等处理,或应用晒种、浸种、催芽等处理,能有效地解除休眠。

(二)根

花生根为圆锥根系,由主根和次生根组成。在土壤湿润条件下,胚轴及侧枝基部也可能发生不定根。主根由胚根直接长成,可深达2米左右,根群主要分布在30厘米内土层中。由主根上分生出的侧根称一次侧根,一次侧根分生出的侧根称二次侧根,依此类推。侧根在苗期有数十条,开花时可达数百条。土壤性质好坏,与根系生长极为密切。土层深厚、透气性好的土壤,对根系生长有利;土层瘠薄的丘陵地或黏重土壤,根系分布范围小,数量也少;沙壤土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力差,对根系发育不利。根主要起着吸收、输导、支持等作用,并具有合成氨基酸、激素等物质的功能。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营养元素,通过导管输送到地上各部分器官,而由叶片合成的光合产物则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往下运输到根系的各个部分,供给根的生长。花生根部长着许多圆形突出的瘤,叫“根瘤”。着生在根颈和主侧根基部的根瘤较大,固氮力较强,着生在侧根和次生细枝根上的根瘤较小,固氮能力较弱。根瘤形成初期,根瘤菌的固氮活动很弱,不但不能供给花生氮素营养,还需吸收根系的营养来维持它的生命。随着花生的生长,根瘤菌的固氮能力逐渐增强,始花后与花生成为“共生”关系。花生结荚初期,根瘤菌固氮能力最强,是为花生供氮最多的时期。

(三)茎

花生主茎直立,苗期呈圆形,中部有髓;盛花期后,主茎中、上部呈棱角状,全茎中空,下部木质化,截面呈圆形。主茎绿色或带有部分红色,一般具有15~25个节间,上部和下部的节间短,中部的节间较长。主茎高度通常15~75厘米;主茎高度与品种和栽培条件有关。相同栽培条件下,丛生品种高于蔓生品种。水肥过多、密度过大、光照不足或叶面积过大,使节间伸长,主茎增高,生长细弱。主茎高度可作为衡量花生生育状况和群体大小的简易指标,但主茎并非越高越好。一般认为,丛生型品种主茎高以40~50厘米为宜,最高不超过60厘米,如发现有超高趋势,应及时采取措施抑制其生长。主茎一般不直接着生荚果或着生很少。主茎上叶片一般比侧枝叶片大。茎部主要起着输导和支持的作用,根部吸收的水分、矿物质元素和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质,都要通过茎部向上和向下运输;叶片靠茎的支持能适当地分布空间,接收日光进行光合作用。此外,花生的茎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一个养分临时贮藏器官的作用,在生长后期,茎部积累的氮、磷和其他营养物质逐步转移到荚果中去。花生的第1对侧枝和第2对侧枝长势强,这2对侧枝及其发生的二次分枝构成花生植株的主体,是着生荚果的主要部位。单株分枝数的变化很大,连续开花型品种单株分枝数5~10条,交替开花型的品种分枝数一般在10条以上。蔓生品种稀植时可达100多条。同一品种的分枝数受环境条件影响很大。肥水不足、密度大、光照不足单株分枝数显著减少。夏播植株分枝数明显少于春播。花生植株由于侧枝生长的姿态以及侧枝与主茎长度比例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的株形。第一对侧枝长度与主茎高度的比率称株形指数。直立型与半蔓型一般合称丛生型。一个品种的株形比较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是花生品种分类的重要性状之一。

(四)叶

花生真叶为羽状复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3部分组成。叶片在茎枝上均为互生。每片复叶一般由4个小叶组成。4个小叶两两对生在叶柄上部,小叶的形状有椭圆、倒卵圆、长椭圆和宽倒卵圆等4种。花生叶片是由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维管束及大型贮水细胞组成。大小叶脉由维管束组成。花生叶柄细长,一般为2~10厘米。叶柄的上面有一纵沟,由先端通达基部,基部膨大部分叫做叶枕(或称叶褥)。小叶的叶柄很短,基部也有叶枕。叶柄基部有两片托叶,托叶的下部与叶柄基部相连,它的形状因品种而异,可作为品种鉴别的标志之一。花生叶片的光合潜能很高。据测定,幼苗期花生的光合生产率可达每平方米叶面积每小时同化40~51克二氧化碳,接近玉米和超过大豆的净光合生产率。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气温、土壤水分、叶位和叶龄对光合强度的影响很大。每到日落或阴天下雨,复叶相对生的4个小叶就会自动闭合,复叶下垂,至翌日晨或晴天时,小叶片重新开放,复叶柄隆起。这种昼开夜闭和下垂隆起的现象叫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产生这种运动是由光线的强弱变化使叶枕上半部薄壁细胞内的膨压变化所致。

(五)花

花是生殖器官,一般是2~7朵(有的多达十几朵),各个短柄的花集生在一条总花梗上,形成一个总状花序。花序实际是一个着生花的变态枝,在花序轴第1节上着生1片苞叶,其叶腋内着生花。根据花序在植株上着生部位和方式,可将花生分成连续开花型和交替开花型2种。连续开花型的品种,主茎和侧枝的每个节上均可着生花序。交替开花型的品种,主茎上不着生花序,侧枝基部1~3节或1~2节上只长营养枝、不能着生花序,其后几节只生花序不生营养枝,然后又有几个节只生营养枝不生花序,如此交替发生。花器由苞叶、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组成。花生苞叶两片、绿色;花萼位于内苞叶之内,下部联合成一个细长的花萼管,萼管上部为5枚绿色萼片,其中4枚连合,1枚分离;花冠蝶形,从外向内由1片旗瓣、2片翼瓣和2片龙骨瓣组成,一般为橙黄色,亦有深黄色或浅黄色的品种,雌雄蕊包在其内。每朵花有雄蕊10枚,其中2枚退化,少数品种退化1枚或不退化。雌蕊花丝通常4长4短相间而生,长有花药。雌蕊位于花的中心,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细长的花柱从花萼管至雄蕊管内伸出,柱头密生茸毛,顶端略膨大呈小球形。子房位于花萼管及雄蕊管基部,内有一至数个胚珠,子房基部有子房柄,在开花受精后,其分生延长区的细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伸长,把子房推入土中,这一过程称为下针。能够受精结实的花为有效花,不能受精结实的花为无效花,无效花的成因很多。有些花着生在茎的基部,且为土壤所覆盖,一般称其为地下花。在连续开花型品种中,常可见到此花,它们也能受精结实。花生植株的花,大体按由内向外、由下而上的顺序依次开放。整个植株(或整个群体)开花期,一般珍珠豆型品种50~70天,普通型品种60~120天。如果气候适宜,有的品种在收获时还能见到零星花开放。开花最多的一段时间称盛花期。连续开花型品种始花后10天即可达盛花期,交替开花型品种始花20天后才能达盛花期,有些晚熟品种盛花期不明显,常出现好几个开花高峰。

(六)果针

花生的胚受精后3~6天,即可形成肉眼可见的子房柄。子房柄连同其先端的子房合称果针。果针的表皮细胞木质化,形成帽状物,其作用似根冠,保护子房入土。子房位于果针先端约1毫米内,其后1~2毫米为子房柄细胞分裂区,再后至4~7毫米内为细胞延长区。子房柄的构造与茎相似,生有表皮毛,果针入土后可吸收水分和养分。子房柄表皮细胞含有花青素,皮层的最外一层细胞含有叶绿体,故子房柄的曝光部位呈紫绿色。

(七)荚果

花生果实为荚果。果壳坚硬,成熟时不开裂,多数荚果具有二室或三室以上,各室间无横隔,有或深或浅的缩缢,称果腰。荚果的先端突出似鸟喙状,称果嘴。荚果形状因品种而异,大体可分为普通形、斧头形、葫芦形、蜂腰形、蚕茧形、曲棍形、串珠形7种。通常以随机样品(包括饱果、秕果、单仁果、双仁果和多仁果)的平均每千克荚果个数来表示荚果的大小,或以饱满荚果的百果重(克)表示品种正常发育的荚果大小。同一品种的荚果,因环境条件、栽培措施、形成先后、着生部位不同等原因,其成熟度及果重差别很大。百果重是品种的主要特征。果壳厚度因品种而异,珍珠豆型品种较薄,荚壳重占果重的25%~30%;普通型品种较厚,荚壳重占30%以上。发育良好,子仁充实饱满的荚果,千克果数少,荚壳占果重比例小,荚果的出仁率(子仁重占荚果重的百分数)高。果壳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在荚果发育成熟过程中,果皮纤维层日益木质化,并逐渐由白色转为黄白、黄褐或褐色,果壳逐渐变薄、变硬、网纹逐渐清晰,内含物质逐渐转向子仁,颜色由白色逐渐变为固有的暗黄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