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棚室环境调控

棚室环境调控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夜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也可以在棚室内再增加一层小棚覆盖,室内小棚的保温效果不如一层保温幕,但如果小棚上再加盖草苫,一般可提高温度5~8℃。温室外加盖草苫、纸被。温室外面除了单独用草苫覆盖外,还可以用纸被加一层草苦覆盖,其保温效果比不覆盖温室增加10℃以上。由于草苫和纸被不透光,因此要注意揭盖时间,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严防火灾或大火使周围植株灼伤。

二、棚室环境调控

1.温度

(l)温度特点

l)气温

一天当中,棚室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13∶00左右,1400∶以后气温开始下降,下降的速度与保温措施有关。设施内的气温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白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夜间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棚四周气温比中部低,冷害一般最先发生在边沿地带。日光温室内的气温,晴朗的白天南部高于北部,夜间北部高于南部。温室前部昼夜温差大,对作物生长有利。东西方向上气温差异较小,只是靠近东西山墙2m左右的区域温度较低,出口所在的一侧最低。

2)地温

白天气温升高时,土壤从空气中吸收热量,地温升高;气温下降时,土壤则向空气中放热。夜间日光温室内的热量,有大约90%来自土壤的蓄热。因此,连阴天时间越长,地温消耗也越多,连续7~10天的阴天,地温只比气温高1~2℃。在严寒的冬季提高地温,可以减轻气温偏低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一般地温提高1℃,相当于气温提高2~3℃。

(2)调控措施

l)增温、保温措施

Ⅰ建造棚室前进行科学的采光设计,确定合理的方位、前后间隔距离,设计好温室的前后屋面坡度,选用遮阴面积小的骨架材料和透光率高的无滴膜。棚室越高,保温能力越差;反之保温越好。但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日光温室的高度,反而有利于调整屋面角度,改善透光性能,对增温有利。

②保持薄膜清洁,增加人射光量,有利于提高棚室内的气温与地温。

③选用保温性能优良的覆盖及保温材料。竹木结构的日光温室可增加墙体和后屋面厚度,土墙的厚度要达到当地冻土层厚度的1.3倍,高寒地区多在墙外培防寒土。后屋面材料采用导热系数小的玉米秸箔或苇抹草泥,上面铺乱草,使其平均厚度达到墙体厚度的40%以上。钢架无立柱日光温室,墙体和后屋面均可采用异质复合结构:后墙和山墙都砌成夹心墙,中间空隙填充珍珠岩、炉渣或苯板等隔热材料;后屋面铺一层木板,填充隔热材料,再盖水泥预制板。后墙厚度最好为当地冻土层厚度再加50cm。

④多层覆盖。要防止热量通过透明前屋面流失,可以采取多层覆盖。常用的覆盖物有塑料薄膜、草苫、纸被、无纺布、稻草帘、芦苇、棉被等,可根据当地的条件就地取材,有条件的可使用保温被。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多层覆盖。

室内保温幕或室内小棚。在室内或大棚内加一层或双层可动式帘幕。它的最大特点是:白天可以敞开,基本不影响透光率,夜间可以拉幕保温,但是要注意保温幕的密闭性,减少缝隙。一般增加一层保温幕可使室内气温增加2℃左右。由于保温幕只在夜间使用,所以适用的材料较多。也可以在棚室内再增加一层小棚覆盖,室内小棚的保温效果不如一层保温幕,但如果小棚上再加盖草苫,一般可提高温度5~8℃。

挂反光幕。在日光温室内北墙上挂银灰塑料薄膜,可增加近地面光照45%左右,温度提高3~4℃。

温室外加盖草苫、纸被。这种覆盖方式可提高温度5~8℃。温室外面除了单独用草苫覆盖外,还可以用纸被(或强化不织布)加一层草苦覆盖,其保温效果比不覆盖温室增加10℃以上。由于草苫和纸被(或强化不织布)不透光,因此要注意揭盖时间,保证作物生长的需要。

⑤减少缝隙放热。墙体建造时应避免出现缝隙,后屋面与后墙交接处要严密,前屋面发现孔洞及时堵严,进出口应设有作业间,温室门内挂棉门帘,室内用薄膜围成缓冲带,以防止开门时冷风直接吹到作物上。大风天气要固定好覆盖物,夜间盖严压紧,雨雪天在草苦上加盖塑料薄膜,雪停后及时清除积雪。

⑥设施四周夹设风障。一般多在北部和西北部设置风障,在多风地区加设防风设备对保温也很重要。

⑦挖防寒沟,减少地中传热。冬春季节,由于温室内外的土壤温差大,土壤横向热传导较快,尤其是前底脚处土壤热量散失最快,所以遇寒流时前底脚的作物容易遭受冻害。因此,对前底脚下的土壤进行隔热处理是必要的。在前底脚外挖50cm深、30cm宽的防寒沟,衬上旧薄膜,装入乱草、马粪、碎秸秆或苯板等导热率低的材料,培土踩实,可以有效地阻止地中横向传热。

⑧农业措施。合理浇水,避免土壤过湿。严寒的冬季,尽量减少浇水的次数。浇水时尽量浇预热的温水或温度较高的地下水,温室内可修建蓄水池,蓄水24h以上温度提高后再浇水,避免在阴雪天及下午浇水,不浇冷水。覆盖地膜,可在地膜下浇小水,即在高畦和浇水沟上覆盖地膜,高畦上定植作物,膜下的沟内浇水,晴天浇,阴天不浇;上午1000∶~1200∶时浇,下午不浇;浇温水、不浇冷水;室温低于10℃时禁止浇水。寒潮到来前,如果温室内没有再盖小棚的条件,可在土壤较干时灌水,也有一定的防冻效果。

改进栽培技术。采用小高垄、南北向宽窄行栽培,可提高地温,增加光照;及时打权整枝,打掉老叶、病叶,及时绑蔓。进行中耕,施农家肥。于晴天上午揭开大行内的地膜,深刨大行,深度15~20cm。刨后搂平,重新盖好地膜。深刨后,膜下土壤变得粗糙松软,吸热蓄热能力增强。增施农家肥,适当增加基肥中农家肥的施用量,可以达到改土培肥,提高土温的效果。

科学安排茬口和种类。按照室内光照分布的特点,在前面强光区种植茄果类,在后面弱光区种植耐阴的叶菜和食用菌类。叶面施肥。寒流来临前1~2天,对温室内蔬菜进行叶面喷施1~2次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既可补充植物营养,又可增强抗寒能力。还可叶面喷施1%的葡萄糖液。及时防冻。

⑨人工加温。在外界温度特别低、采用多层覆盖也不能达到要求时,则应考虑采用加温措施。方法有:

临时火炉加温。寒流期间使用带排烟管的加温炉加温,也可在大棚中的走道上用2~3个瓦盆装木炭点燃加温。同时,要注意严防火灾或大火使周围植株灼伤。

酿热物增温。就是在栽培畦下10cm埋施半腐熟的有机肥,既可增温,又能增加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但这种方法在蔬菜苗期不能用,容易烧苗,而且会产生有害气体,所以要注意通风。

2)降温措施

Ⅰ通风降温。最简单、最常用的降温方法。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冬春季多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降温。通风时,将上幅膜扒开,形成通风带。通风量可通过扒缝的大小随意调整。如寒冷季节通风时,应以开天窗为主或先开天窗后开地窗。关窗时应当先关地窗后闭天窗。在高温季节,可将底脚围裙揭开,昼夜通风。棚室通风降温要注意以下几点:

逐渐加大通风量。通风时,不能一次开启全部通风口,而是先开1/3或1/2,过一段时间后再开启全部风口。可将温度计挂在设施内几个不同的位置,以决定不同位置通风量大小。反复多次进行。冬季晴天的1200∶~1400∶时之间,日光温室内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5℃以上,由于外界气温低,温室内外温差过大,常常通风不到半小时,气温已下降到25℃以下,这时应立即关闭通风口,使温室贮热增温。当室内温度再次升到30℃左右时,重新放风排湿。这种通风管理重复几次后,可以使室内气温维持在23~25℃。由于反复多次的升温、放风、排湿,可有效地排除温室内的水汽,C02气体得到多次补充,使室内温度维持在适宜温度的最小值,并能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和蔓延。遇到多云天气,更要注意随时观察温度计,温度升高就通风,温度下降就关闭通风口。

早晨揭苦后不要立即放风排湿。冬季外界气温低时,早晨揭苦后常看到温室内有大量水雾,如果这时立即打开通风口排湿,外界冷空气就会直接进人棚内,加速水汽的凝聚,使水雾更重。因此,冬季日光温室应在外界最低气温达到0℃以上时通风排湿。一般开15~20cm宽的小缝半小时,即可将室内的水雾排除。中午再进行多次放风排湿,尽量将日光温室内的水汽排出,减少叶面结露。

低温季节不放底风。喜温蔬菜对底风(扫地风)非常敏感,低温季节生产原则上不放底风,防止冷害和冻害的发生。

②遮光降温。可利用遮阳网、无纺布等不透明覆盖物遮光降温。

③地面灌水或喷水,增大土壤蒸发消耗,并且与通风结合,以避免室内湿度过大。

2.光照

(l)光照特点

棚室内的光照时数主要受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防寒保温等管理技术的影响。由于冬、春季要覆盖草苫等不透明覆盖物进行防寒保温,人为缩短了日照时数

棚室内光照强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都与自然光照度的变化相一致。晴天的上午设施内光强逐渐增大,中午最高,下午随逐渐降低。从季节变化看,严冬季节,室内光照不能满足蔬菜生长需要,尤其是覆盖材料较多的设施。春秋两季光照基本能够满足栽培需要;夏季由于较强的光照会导致设施内温度过高,产生高温危害。

棚室内光强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匀。垂直方向上,靠近薄膜的地方相对光强为80%,距地面0.5~1.0m为60%,距地面20cm的地方只有55%。水平方向上,南北延长的塑料大棚,上午东侧光强度高,西侧低,下午相反,从全天来看,两侧差异不大。东西延长的大棚,平均光强度比南北延长的大棚高,升温快,但南部光强度明显高于北部,南北最大可相差20%。日光温室从后屋面水平投影以南是光照强度最高的部位,在0.5m以下的空间里,各点的相对光强都在60%左右,南北方向上差异很小;东西方向上,由于山墙遮阴,在东西山墙内侧各形成大约2m左右的弱光区。

(2)调控措施

l)增加光照。主要措施有:

优化设计,合理布局。选择四周无遮阴的场地建造温室大棚,并计算好棚室前后左右间距,避免相互遮光。建造日光温室前进行科学的采光设计,确定最优的方位、前屋面采光角、后屋面仰角等与采光有关的设计参数。根据大棚使用时间、生产目的和作物对光照条件的要求进行调节。以春秋两季栽培为主的塑料大棚,前屋面采光角可小些(15°左右),棚面放平,使透射进来的光线距离相等,分布均匀;冬季要求前屋面采光角度大些(25°左右),棚面起拱,以利采光。

②选择适宜的建造材料。太阳光投射到骨架等不透明物体上,会在地面上形成阴影。阳光不停地移动,阴影也随着移动和变化。尽量选用细材和反光性能好的骨架材料。如竹木结构日光温室骨架材料的遮阴面积占覆盖面积的15%~20%,钢架无柱日光温室建材强度高,截面小,是最理想的骨架材料。采用竹木结构也要在保证骨架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细材,以减少骨架遮阴。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适当缩短温室的后坡长度。

③选用透光率高的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和醋酸乙烯薄膜的可见光透光率大约在85%~92%。但是由于不同薄膜使用后的污染、老化及无滴性能等的不同,它们的透光率也不同。一般聚氯乙烯膜容易被污染,聚乙烯膜污染较轻,醋酸乙烯膜介于这两种薄膜之间。使用有滴膜但是如果不经常清除污染,薄膜的透光率会因为附着水滴降低20%左右,因污染降低15%~20%,因老化降低20%~40%,再加上温室结构的遮光,这样温室的透光率只有40%左右。

薄膜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下面几点:

保持薄膜清洁,每年更换新膜。经常打扫和清洗棚膜,下雪后及时清除积雪。草苫等覆盖材料要在不显著影响棚内温度的前提下,适当早揭晚盖,以确保采光面积,延长光照时间。大棚在日出后放风排湿半小时,可减少膜面水珠,也能增加透光率。及时消除薄膜内表面上的水珠。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拍打薄膜,使水珠下落;一种是定期喷洒除滴剂或消雾剂,专用消雾剂按照说明使用,也可用100倍豆汁、面粉液等自制的溶液进行消雾。具体方法:每平方m薄膜用7.5~10g(克)细大豆粉(越细越好),加水150ml(毫升),浸泡2小时,用细纱布滤去渣滓,然后装人喷雾器内,向薄膜内侧均匀喷雾,可使膜上的水滴很快落下来,并使薄膜在15~20天内不再产生新水滴。这种方法简便易行,省工省力,而且对棚内作物不会有影响。保持薄膜平紧。棚膜变松、起皱时,透光率会降低,应及时拉平、拉紧。

④温室后墙涂成白色或张挂反光幕,地面铺地膜,利用反射光改善温室后部和植株下部的光照条件。用2m左右宽的反光幕,上端搭在事先拉好的铁丝上,折过来用透明胶粘牢,下端坠吊竹竿或用细绳拉紧,反光幕不要紧贴北墙。地面铺设银灰膜或铝箔,也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使果菜类蔬莱着色良好,并能防止下部叶片早衰。

⑤减少保温覆盖物遮荫时间。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早揭晚盖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遇阴天只要室内温度不低于蔬菜适应温度的最低值,就应揭开草苫,争取见散射光。

⑥改进农业措施。合理搭配种植,播种时,使种子朝同一方向,移栽时子叶平行排列,并严格栽培规格,使植株生长整齐,尽量减少株间遮光。采用南北畦栽培,使植株受光均匀。采用扩大行距、缩小株距的配置形式,改善行间的透光条件。另外,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整枝打权,改插架为塑料绳吊蔓,用铁丝代替竹竿、竹片架膜,减少遮阴。

⑦人工补光。光源可分为白炽灯、荧光灯和高压气体放电灯等。补光强度以1000~3000lx为宜。补光时间一般掌握每天2~3h,棚内光强增大后停止。冬季补光应在日出后进行,阴雨天气可全天补光。一般在棚内距植株50~60cm的地方悬挂补光灯。

2)遮光。炎夏季节设施内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可通过覆盖进行遮无降温。主要材料有遮阳网、荫障、苇帘、草苫、无纺布、竹帘等,遮光率一般在50%~55%,降低温度3.5~5℃。还可以将薄膜表面涂白石灰或泥浆,徐抹面积根据光照强度需要来定,一般分为全部涂抹、部分涂抹和斑状涂抹。

3.湿度

(1)湿度特点

1)空气湿度。晴天时,白天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对湿度降低,夜间和阴雨雪天气随室内温度的降低而升高。设施空间大,空气相对湿度小些,但往往局部湿度差大,如边缘地方相对湿度的日平均值比中央高10%;反之,空间小,相对湿度大,而局部湿度差小。空间小的设施,空气湿度日变化剧烈,对作物生长不利,容易引起萎蔫和叶面结露。加温或通风换气后,相对湿度下降;灌水后,相对湿度升高。

2)土壤湿度。和露地相比,设施内的土壤湿度较大;棚中部干燥而两侧或前底脚土壤湿润,存在局部湿度差。

(2)调控措施

1)除湿

Ⅰ通风排湿。密闭条件下棚室内容易湿度过大,通风是排湿的主要措施。早晨揭苫后,由于室外气温较低,室内会形成大量飘浮的雾气,这时如果扒膜通风,会使棚室内温度急剧下降,对蔬菜生长反而不利。一般扒膜通风排湿的时间应在外界气温和室内温度回升后,从脊顶扒开15~20cm的小缝,半小时后合上,以利增温贮热。用同样的办法在中午前后再通风1~2次。不能为了防病排湿整日通风,因为这种方法虽然可通过调节风口大小、时间和位置,达到降低设施内湿度的目的,但通风量不容易掌握,而且降湿不均匀。

②加温除湿。棚内温度低时,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因此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可以降低。寒冷季节,当温室或大棚内的温度较低时,又不能通风,可以通过提高温度来降低室内的相对湿度,防止叶面结露。

③科学灌水。低温季节(连阴天)不能通风换气时,应尽量控制灌水的量和次数。灌水最好选在阴天过后的晴天,并保证灌水后有2~3天的晴天。一天之内,要在上午灌水,利用中午高温使地温尽快升上来,灌水后要通风换气,以降低空气湿度。最好采用滴灌或膜下沟灌,减少灌水量和蒸发量,降低室内空气湿度。

④地面覆盖。设施内的地面覆盖地膜、稻草等,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向室内蒸发,可以明显降低空气湿度。

⑤采用透湿和吸湿性良好的保温幕材料。如无纺布能够防止其内表面结露,并且可以避免露水落到植株上,从而降低空气湿度和作物沽湿。

⑥中耕除湿。主要是通过切断土壤毛细管,避免土壤毛管水上升到地表面,可减少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达到降湿的目的。

2)加湿。生产中可通过减少通风量、加盖小拱棚、高温时喷雾及灌水等方式来增加设施内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

4气体条件及其调控

(1)气体条件特点

l)CO2浓度低。露地生产中由于空气流动,作物叶片周围的CO2不断得到补充。设施生产中,冬季很少通风,CO2得不到补充,特别是上午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温度升高,作物光合作用增强,CO2浓度迅速下降,到1000∶左右CO2浓度最低。冬季CO2浓度较高,夏季较低。温室和大棚内CO2气体浓度分布不均匀,白天作物群体内CO2浓度可比上层低50~65ml/m3,(毫升/立方m)。夜间或光照很弱的时候,作物群体内部CO2浓度高。

2)易产生有害气体。温室、大棚内有害气体的产生比室外要多,如果管理不当,当有害气体积累到一定浓度,作物就会出现中毒症状,浓度过高会造成作物死亡,必须尽早采取措施加以防止。

氨气和亚硝酸气体的产生主要是一次性施用大量的有机肥、氨态氮肥或尿素,尤其是在土壤表面施用大量的有机肥或尿素造成的。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主要是由于炉火加温引起的,有些煤中含有硫化物,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硫,如果炉火加温过程中烟道漏烟,则会产生二氧化硫毒害,如果煤燃烧不完全就会产生一氧化碳毒害。

乙烯和氨气主要是从不合格的农用塑料制品中溢出的。

(2)调控措施

1)气体条件管理Ⅰ提高CO2浓度,主要方法有三种:通风换气、土壤中增施有机质、人工补气肥。

通风换气。通风换气的时间为上午1000∶~1400∶,每天通风换气1~2次,通风换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室内温度高低灵活调节。每天在温度达到25℃时开始换气,降到22℃时关闭通风口,如果室内温度超过25℃,而且持续高温时,要加大通风口、延长通风时间。

土壤中增施有机质。腐熟的稻草放出的CO2量最高,腐叶土、泥炭稻壳等稍微差一些。

人工补气肥。根据情况选用以下方法补充CO2:一是深施碳铰。一般每666.7m2施碳按10~15kg,施肥深度5~8cm。二是燃烧法。通过燃烧蜂窝煤、焦炭或沼气释放出CO2,每天日出半小时后点燃,关闭棚室1~2h,等到棚内温度升到30℃时,再开棚降温。三是化学生成法。可以用稀硫酸加碳酸氢按的方法来产生CO2,有条件可以施固体二氧化碳肥,具体方法:在行间开Zcm条状沟,施人后覆土,3天后释放气体,能释放90天,一般667m2一次性施40~50kg。

②CO2具体施用方法。一般在晴天日出后1h开始施用CO2,到放风前半小时停止施用,下午一般不施,阴雨天气也不需施用。每天施用2~3h。进行CO2施肥时,应将散气管悬挂于植株生长点上方,同时想办法将设施内的温度提高2~3℃。要保持CO2施肥的连续性,坚持每天施肥,如果不能每天施用,前后两次的间隔时间尽量不要超过一星期。施用时,要防止设施内CO2浓度长时间偏高,否则,容易引起植株CO2中毒。增施CO2后,作物生长加快,养分消耗增多,要适当增加肥水,才能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2)预防有害气体的产生

Ⅰ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后施用,并且要深施;化肥要随水冲施或埋施,氮肥要一次少施,避免使用挥发性强的氮素化肥,防止氨气和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产生,危害作物生长。

②选择无毒的专用塑料薄膜和塑料制品,设施内不堆放陈旧塑料制品以及农药、化肥、除草剂等,防止高温时挥发有毒气体。

③冬季加温时应该选用含硫低的燃料,并且密封炉灶和烟道,严禁漏烟。一旦发生气害,注意加大通风,不要滥施农药化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