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

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马铃薯生长的需肥规律以及目标产量来确定施肥量。杂草是影响马铃薯生长的重要因素,对产量影响很大且容易传播虫害。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期不得受到干旱而影响正常生长。早疫病和晚疫病是马铃薯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又得不到及时防治,则会给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机械化种植技术要点

1.种薯的准备

目前我国喷灌圈种植的马铃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加工型马铃薯,如加工薯条的夏坡地和加工薯片的大西洋;二是繁育脱毒种薯。由于喷灌圈内种植的这些品种大多为易感病的品种,所以喷灌圈内种植要使用好的种薯,种薯级别不可低于一级种薯。每亩用量为150~175千克。

催芽切块以芽眼冒出绿豆大时,见光,待薯芽变绿后切块为好,薯块大小一般应在40~50克。切块后要及时拌药剂,方法是先将1千克的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与50千克的滑石粉充分混合,然后将混合药剂撒在500千克薯块上,上下翻动薯块几次,在薯块上都沾满药剂后可以装袋,准备播种。

2.播前深翻

选择前茬没有种马铃薯的地块,采用大型拖拉机秋翻或春翻30~50厘米,在土壤比较黏重的地块可以进行纵横两次深松。结合深翻每亩最好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翻耕后耙、耱、镇压做到土地平整、细碎无坷垃,达到上虚下实,为马铃薯块茎生长创造条件。

3.施基肥

必须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对喷灌圈地块最好进行土壤化验。一般在500亩喷灌圈内采土样2~3个,对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磷、钾等进行化验。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和马铃薯生长的需肥规律以及目标产量来确定施肥量。然后,选择无风的天气,机械撒肥,每亩用配方肥(氮∶磷∶钾为11∶25∶9)120千克左右、腐殖酸有机肥50千克,均匀撒肥于地表,一般是平常施肥量的1倍左右。接着,在撒肥后,拖拉机带旋耕犁将整个地块旋耕一遍,要求均匀平整、不留空带,达到松地、平整、混肥作用,这样可使肥料均匀地存于15厘米以内的土层中。

4.适时播种

连续测量地温,当田间的最低温度连续三天达到8℃以上即可播种。播种前要视土壤墒情决定是否浇水,干旱时要提前浇水,以确保出苗。种植方法采用大型点播机。播种深度10厘米左右。按品种要求调整播种机的株行距,行距固定为90厘米,一般夏坡地株距21厘米左右,费乌瑞它株距18厘米左右,大西洋株距16厘米左右。播种密度加工原料薯每亩一般为4500株左右,种薯繁育每亩一般在5500株左右。开始播种时要经常查看播种深度、株距和芽块是否在垄的正中。还要注意观察点播机的空穴数量,一般空穴不得超过5%,一旦发现及时调节和控制,确保全苗。

5.中耕培土

一般需要中耕两次,第一次中耕将播种时的小垄培高。肥力差的地块,在中耕前可用撒肥机追硫酸钾肥30千克、尿素20千克左右,中耕撒肥和播前撒肥一样。然后用中耕机中耕,中耕时间选择幼苗出土后长出5~8片叶子或苗高5厘米左右时,杂草多的地块稍晚些,杂草少的适量早些,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第二次中耕,大约在现蕾期开花前、在株高10~15厘米左右开始,不宜太深,以防压苗,一般在6月底到7月初中耕。这样经过两次培土以后高垄已经形成。

中耕前要视土壤情况,如干旱就应浇水,一般10毫米即可,如十分干旱可多浇些,浇完水后晒1~2天即可中耕。

6.及时起垄

当田块有5%~15%的薯块发芽、土壤墒情好时可以机械起垄,标准是三边周长105~110厘米,薯块上表面深度应18~22厘米(行距90厘米),垄上土壤应很紧实。

7.除草

杂草是影响马铃薯生长的重要因素,对产量影响很大且容易传播虫害。所以要重视除草。除草方法有化学除草和人工除草。

(1)化学除草

采用化学药剂将杂草杀死。一般采用宝成或盖草能,用量根据说明书中的最大量使用,放入打药机内加入足量的水喷到地下。注意:使用化学除草剂时一定要注意田间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可在干旱下使用。使用化学除草剂时一定要错过中午高温时期。使用化学除草剂的最佳时期是杂草长到两叶1心或3叶1心时。

(2)人工除草

化学除草剂只能杀死禾本科杂草,一些双子叶的杂草如灰菜、圆心菜、芥菜,用在马铃薯上的除草剂是杀不死它的,一定要人工拔除。原则是:

①提前拔草:除草剂打过以后发现田间有草就组织人拔草,不能错过拔草时机,马铃薯封垄前一定要拔完。

②从杂草出现到马铃薯封垄,时间很短,所以要尽快把草拔干净。用锄时不能锄深,否则易伤到马铃薯根。

8.灌溉

马铃薯是农作物中需水量比较大的一种作物,其块茎产量高低与生育期中土壤水分供给状况密切相关。研究表明,每形成1千克干物质,需要耗水400~600千克,也就是生产1千克鲜块茎需要耗水100~150千克。若每亩按3000千克鲜薯计算,在马铃薯整个生育过程中,每亩需要的耗水量为300~500吨。其中,苗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块茎形成期(出苗后20天,再延后25天左右)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30%;后来的块茎膨大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50%;最后淀粉积累期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10%左右。所以浇水是马铃薯生产的关键技术措施,因此,苗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65%左右,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5%~80%。

在马铃薯的整个生长期不得受到干旱而影响正常生长。根据土壤干旱程度进行喷水。如连续没有降雨,一般需每隔7天喷一次,整个生长期可喷5~10次。

9.叶面施肥

马铃薯长到10~15厘米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叶面追肥。根据马铃薯生长情况而定。用法是将计划好的化肥按量融到化肥池中,用打肥机注入喷灌。喷灌的行走速度不能低于80%。6—7月份以氮肥(主要品种是硝酸铵钙)为主,进入8月份以氮肥加钾肥(硝酸钾)为主,8月下旬喷施两次含有六种微量元素的微肥。叶面追肥一般尿素10千克,硝酸铵钙5千克,氮钾复合肥5千克。

10.防治病虫害

病害主要防治早疫病和晚疫病。早疫病和晚疫病是马铃薯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又得不到及时防治,则会给生产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做好预防工作。

(1)防治方法

从幼苗在5~10片叶子时喷第一次,每隔7天喷一次,连续喷至收获前的25天。每亩投入200~300元。

(2)药剂选择

目前主要有克露、科佳、福帅得、银发利、代森锰锌、瑞毒霉、凯克灵、雷多米尔等,根据种植的实际需求选择其中2~3种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在用药策略上,采取先用杀菌剂降低初侵染源,再用保护剂,中后期用治疗兼保护双重作用的剂型。如发现有初发病株,应加大用药剂量并缩短用药间隔。

(3)关键时期

晚疫病病菌可侵染叶片、茎及薯块。阴雨、晨露使叶片潮湿,为该病菌孢子的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该病菌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4℃,游动孢子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2~13℃。因此,在花后的雨季时期,大约在7月下旬或8月上旬,在阴雨天、大雾天是防治晚疫病的关键时期,管理人员要根据气温和湿度的变化做好检查工作。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进行联合防治。将中心病株连根拔除,带到野外深埋,并对病株地面灭菌。如大面积植株感病,应立即全部割去,以免感染块茎。

(4)打药机的使用方法

打药的关键是计算好每罐药应打的亩数,每亩地用的药量。调试打药机以及拖拉机的行走,拖拉机在中二挡时,打药机的压力表在4.5~5,喷头选用中号(红色)的情况下,打药机喷在植株上的药液是每亩20千克,这样打药就比较均匀。打药时要先把农药放在桶里配成母液搅匀,然后再加入打药机。农药的包装物及容器要妥善收藏,统一处理,焚毁或深埋。打药机喷出的药液被雾化、飘移的效果好,这样悬臂高度适当,减少叶面径流。如果不是紧急情况,可以考虑无风天气再打药。

11.机械灭秧

采用机械灭秧。收获前1~2天,用打秧机打秧。打秧机一定要调试适中,过高打不净,收获困难;过低伤薯,随杀秧随收获以减少青头。

12.收获

在9月份以后,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薯块已形成。要根据不同品种和市场需求及时进行收获,以防冻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