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是符合中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引导农民走靠科技致富的道路,而同时又是能使播部门自我发展壮大的一种有生机、有活力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以我国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为基础,可以概括为“一个主体两个重要部分”。

第三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是符合中国农业生产发展水平和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能力,促进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引导农民走靠科技致富的道路,而同时又是能使播部门自我发展壮大的一种有生机、有活力的农业科技传播工作。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工作的特色,是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它在全面继承中国历代传播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吸收消化当代发达国家传播工作先进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形势和现代化建设对农业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传播网络、传播工作和传播理论等方面的创造,构成了有中国特色农业科技传播工作的主要内容。研究这些内容,对农业科技传播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争取更大的工作成绩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1)

一、农业科技传播网络的特色

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以我国原有的农业推广体系为基础,可以概括为“一个主体两个重要部分”。这就是以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各级政府农业科技推广部门为主体,以遍布农村的各种民办专业技术研究会和农民自办的个体和联合体传播组织为两翼。在改革开放潮流和经济高速发展形势的推动下,这一全国性的农业科技传播网络已初具规模,目前正在健全和完善的道路上不断发展。

(一)主体

农业科技传播网络的主体,是由农业部领导下的全国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省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地(市)农业科技中心、县(市)农业科技中心、区(片)和乡镇农业科技站、村农业科技小组和科技示范户所组成。网络主体是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设置的,组织健全,结构严密,分工明确,任务具体。它是全国农业科技传播工作的领导与指挥者,又是落实传播计划的组织与参与者。网络主体的作用是:

一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政部门制定的科技兴农计划和农业发展的步伐,选定传播项目,指定传播计划,实施传播方案,落实传播措施,使传播工作按科学规律和经济规律严而有序地开展起来。

二是根据农业科研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形式的要求,对有传播应用前途的重大项目组织技术开发和攻关实验,摸清它的区域适应性以及经济上的潜在价值,为决策机关提供科学依据,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根据党的政策和传播法规的要求,在组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向科学求财富的同时,组织与实施发展传播事业的计划。通过传播事业的发展,使网络主体充满生机和活力,进一步提高传播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昌盛。

网络主体是实施国家农业科技计划,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方针的主渠道。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的形势中,各种经济活动都以自己的经济效益为目标,有些经济集团势必会置农业发展于不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的网络主体是健全而有力的,那就能担当起引导农民排除这些不利因素的干扰,迈开顺利发展的步伐,使其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网络主体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政府领导,尤其是农业部门领导必须牢牢记住的一点。

(二)两个重要部分

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专业技术研究会。它是以经济活动为中心,以求得尽可能好的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一种科技性质较强的经济组织。专业技术研究会由有经济实力和科技头脑的能人带头,吸收愿意从事同一种类经济活动的农民自愿参加,共同组成生产联合体,实行统一生产,分户经营,统一销售,分户核算,大大调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为了实现其经济活动的目标,他们自觉借助科技纽带的威力,推动经济活动高速运转,大大加快了实现目标的步伐。由于经营的目标明确,选用的技术项目准确,再加之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经济效益与自身利益融为一体,所以能较顺利地做到以科技纽带驱动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的目的。

另一个重要部分是各种户办和联合办的农民传播组织。它是以技术传播为中心,以求得自身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一种民办科技传播组织。一般由有经济头脑的科技能人创办或领衔开办,其活动方式主要为根据当地农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引进或开发新的技术项目,进行实验示范。在取得农民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大面积的样品繁殖,为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由于他们扎根于农民之中,与市场需求的结合较紧,故在他们的带动下,农民能较快地收到科技致富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些民办传播组织也能较快地壮大经济实力,为传播工作的进—步发展创造条件。

传播网络中两个重要部分的出现和发展,使网络主体的功能更加强大,活力更加旺盛。纵横交错的网络主体将“神经”伸向各地,再通过这两个部分将“神经末梢”和“感觉器”伸向村村户户,角角落落,就能加快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传播应用步伐,同时也能促使传播部门在帮助农民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农业科技传播工作的特色

(一)工作内容的特色

工作内容的特色,也可概括为“一个主体两个重要部分”。具体地说,就是走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工程技术、经营与管理技能为两翼的道路。

生物技术是人类利用生物学规律,借助于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用于提高生物生产量的各种技艺。我国已经育成和正在育成的各种农业生物的高产优质良种,构成了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我国的生物技术十分丰富,增产潜力巨大,已具备了作为主体技术的条件。

就两个重要部分而言,工程技术是围绕生物技术而发挥作用的,例如与种植业相关的农田水利、排灌设施、土壤改良、田地整治及塑料大棚技术等。建国以来,我国的工程技术已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基础。如何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和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尚有不少文章可做。经营与管理技能是围绕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而起作用的经营、组织、协调、决策,财产和财务管理,成果和人才管理,以及优化产业结构、模式栽培等技能。管理技能跟上去了,可以在我国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条件下,用小规模的生产方式,求得大规模的经济效益。经营与管理技能在我国农村尚处于薄弱环节,但现已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有的地方已取得了可供各地应用的成果,基本具备了作为主体技术另一翼的条件。因此,在农业科技传播工作中,走以生物技术为主体,以工程技术和经营与管理技能为两翼的道路,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

(二)传播力量的特色

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力量,是以传播人员为主体,以党政领导为支撑的科技力量与行政力量相结合的动力体系。在这种体系中,传播人员承担着发现问题、选定项目、引进筛选、示范验证、传播实施、跟踪调查、检查监督等重要任务,一步不慎,就可能造成全局被动。行政力量担负着决策指挥、组织动员、检查指导、奖惩兑现等重要工作,如果这个系统运转有力,就能较快地扩大传播规模,提高传播效率,取得较大成绩。在我国的具体环境中,行政力量参与和支持传播工作,历史悠久,成效显著。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还要继续发扬这一传统优势,不断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这种传统优势的特点和办法,科学地实行“科学与权力”的优化配置,发挥各自的长处,弥补各自的短处,促使“科学与权力”结合的这朵艳丽之花,尽善尽美地结出硕大之果。

(三)运行机制的特色

传播部门创办经营实体,走国家财政支持下的自我发展壮大的道路,是我国农业科技传播运行机制的显著特色。实行这样的运行机制,是传播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事业需要,是安置传播部门闲散人员和增加科技人员的家属及子女就业机会的社会需要,是造就一代懂得集资、生财和推销之道的新型传播人才的需要。因此,创办经营实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振兴传播事业势在必行的战略措施。

为了适应这种运行机制的形势,传播部门的领导者和科技人员必须认真转变观念。其具体内容是:

(1)运行机制改革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业的大发展,必须求助于有力的传播工作为之开路。而有力的传播工作,是传播与经营相结合的传播工作,是传播与经营相互补充、携手并进的传播工作。因此,作为传播部门的领导者,必须逐渐树立起“不把传播与经营结合起来的传播工作,是一种不完全的传播工作”的新观念。以此促使传播部门的广大领导者排除层层阻力,克服重重困难把经营实体办起来。

(2)传播部门办经营实体,是古今中外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工作,充满着矛盾与风险,是随时会遇到阻力和挫折的。因此,传播部门的领导必须逐渐树立起“不善于把传播与经营结合起来的领导者,是一种缺乏雄才大略的领导者”的新观念。以此促使传播部门的领导同志,朝着把科技人员实事求是精神与企业家敢担风险的气质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向,想方设法把经营实体办起来,并沿着开辟的道路—步一步地走下去。

(3)开展传播与经营结合,形式多样,办法很多,每个传播人员在这项事业上都有用武之地,并在实际工作中会以这种形式或那种形式遇到这个问题。因此,广大传播人员必须逐渐树立起“缺乏驾驭传播与经营结合这一特点的传播人员,是一种适应力不强的传播人员”的新观念。以此促使广大传播人员提高认识,开阔视野,奋力拼搏,增长才干,把自己造就成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合格传播人员。

通过以上观念更新,带动经营实体的发展,促使新的传播运行机制更快地启动和更好地运行,进而推动我国的传播工作,为我国农业高速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传播理论的特色

传播理论来自传播实践。广大传播人员在传播科技成果的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遵循的活动规律,经过理论工作者的综合概括和思维加工,就发展成为传播理论。因此,有什么样的传播实践,就产生相应的传播理论。没有传播实践的传播理论或没有传播理论指导的传播实践,都是片面的和有害的。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传播人员围绕科研成果进行质的再创造和量的再扩大中对科研成果的传播应用,要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创造性的劳动,使成果的内涵更加丰富,释放出的潜能更为巨大。在这种传播实践的影响下,传播理论工作者通过跟踪研究,深化了认识,从中发现了投入传播运行的科研成果。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上,是既有显功能,又有潜功能的。当传播人员仅把跟光盯在显功能上时,虽能收到一定效果,但往往达不到高水平,收不到大效果。而有些传播人员的眼光,是在盯住显功能的同时,又在潜功能开发上寻找着力点,使两者互相促进,达到以显功能带动潜功能的能量释放,又以潜功能的能量释放推动显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传播人员对新技术的两种形态的功能进行开发应用的目的,在于使显功能的能级有所发展,达到以显功能带动潜功能的能量释放,同时使潜功能从蕴藏状态下突现出来,达到以潜功能促显功能超常规的发挥作用。因此,经过中国传播人员的传播实践所形成的传播理论,是指导传播人员如何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传播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传播实践,是在新成果的传播应用过程中如何进行开发研究的传播实践。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问题,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都是有所突破和有所创新的。

在s曲线理论的运用上,我们的传播理论不仅指导传播人员将之作为技术传播的一般规律,而更重要的是将其看作如何发挥传播人员主观能动性的理论指南。这种理论进一步认为,在s曲线坐标图上,项目处于发展期时曲线的上升坡度最大,且坡度越陡,效益越大,传播工作就越成功。反之,坡度平缓,效益就低,传播工作往往是失败的。因此,发展期是传播项目爬陡坡的时期,也是问题容易突然发生的时期,传播工作在这个时期是最需要使猛力的。为了使传播项目顺利地爬上这个陡坡,传播人员必须齐心协力,使最大的劲,出最大的力,才能一股作气地到达目的地。稍不注意,就会造成传播项目的大滑坡。大滑坡往往来得突然,一经发生,就势不可挡,从而使试验期、示范期的工作付诸东流,更谈不上进入成熟期了。所以,当传播人员认真地把握住了这个转折点时,就应不失时机地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以推动成熟期的到来。同时,传播人员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了。

通过农业科技传播促使农民自愿改变行为方面,我国的农业科技传播实践似乎与国外的研究有某些差异,但总的目标是一致的。这个总目标就是通过传播的具体工作,促进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在如何达到这个总目标时,我国的传播实践和传播理论研究是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个“中介”作桥梁,推动农民们自愿改变其行为的。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国传播部门的广大科技人员在“中介”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继续在“中介”上花力气、下功夫,促使农村生产力大发展,进而实现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也就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只有这样,农业科技传播理论研究才能与传播实践相合拍,传播实践才能与中国的国情相合拍。有了他们的合拍,我国的传播实践和传播理论就能取得不逊于发达国家的成绩,就能为社会发展作出自己的新贡献。

【注释】

(1)张仲威主编:《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6年1月第一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