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卵巢和精巢各期的外观特征,对进行家鱼的人工繁殖是必需的。各种鱼类的繁殖需要在一定的季节中进行,这也是由于光周期长短所致。在人工催产繁殖的条件下,亲鱼饲养期间,常年流水或产前适当地加以流水刺激,对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以及提高受精率都具有促进作用。从而显著增强LRH-A刺激鱼类PG分泌GTH和诱导排卵的作用,提高LRH-A的催产效

第五章 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鱼类人工繁殖知识生物学

◎了解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

◎鲤鱼、鲫鱼和团头鲂的人工繁殖

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亲鱼的选择技术

◎能够正确配制各种催产剂和催产剂的注射方法

◎熟练掌握人工授精技术

◎掌握亲鱼的培育技术

第一节 鱼类人工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一、性腺的发育过程

根据性腺的外观特征和组织学切片观察,将家鱼性腺发育分为六个阶段,即分为Ⅵ期。了解卵巢和精巢各期的外观特征,对进行家鱼的人工繁殖是必需的。

(一)卵巢的分期

Ⅰ期。为宽1mm左右的细线状半透明体,左右各一个。呈灰白色,紧贴在鳔两侧上方的体腔膜上,肉眼不能区别雌雄。

Ⅱ期。卵巢呈扁带状,肉白色,半透明,宽1 cm左右,已能分辨雌雄,但看不出卵粒。

Ⅲ期。卵巢呈青灰色,宽度2 cm左右,肉眼已分辨出卵粒,但不能分离。达到性成熟年龄以后的家鱼雌鱼,都是以第Ⅲ期卵巢越冬,根据这一特点,可以作为选留亲鱼的依据。

Ⅳ期。卵巢体积增大呈长囊状,充满整个腹腔。卵巢膜出现网状分布的粗血管。卵巢一般为青灰色,或呈现淡灰黄色、棕黄色。卵粒大而饱满,已能分离。卵巢宽4~5 cm以上。

Ⅴ期。卵从滤泡中排出,成为流动的成熟卵,易挤出或自行流出。卵粒透明圆整如玉。卵巢松软呈青淡色。池养家鱼的卵巢不能自然发育到第Ⅴ期,必须通过人工催产,使达到生长成熟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完成成熟、排卵,而成为第Ⅴ期卵巢。

Ⅵ期。大部分卵粒排出体外,卵巢体积显著缩小,卵巢膜松软,表面充血,部分未挤出的卵粒处于退化、萎缩状态。池养家鱼卵巢发育到第Ⅳ期而没有进行人工催产,卵巢不能进入第Ⅴ期,经过一定时间后,卵巢内的第Ⅳ时相卵母细胞趋向生理死亡或自然退化。

测定卵巢的成熟度,除上述的分期方法外,成熟系数也是衡量性腺发育的一个标志,性腺的重量是表示性腺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以性腺重量和鱼体重量相比,求出百分比,即为成熟系数(GSI),其计算公式为:

一般来讲,成熟系数越高,性腺发育越好。成熟系数的周年变化能清楚地反映出性成熟的程度。

(二)精巢的分期

Ⅰ期。细线状,透明,紧贴体壁,肉眼不能辨别雌雄。

Ⅱ期。细带状,半透明或不透明,宽2~4mm。

Ⅲ期。圆杆状,有筷子粗细,白色或淡黄色,血管明显。

Ⅳ期。有大拇指粗细,乳白色,表面有皱纹,有明显的血管分布。性成熟的雄性家鱼,以Ⅳ期精巢越冬。

Ⅴ期。精巢丰满,乳白色,表面凹凸不平,血管更加明显。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Ⅵ期。呈淡黄色,体积显著缩小并充血,为自然退化或排过精的精巢。

(三)性成熟与性周期

各种鱼类到达一定年龄就能正常产卵或排精,即称其为性成熟,此年龄称为性成熟年龄。当性成熟的鱼第一次产卵或排精后,性腺即定期的按季节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称为性周期。在池养条件下,四大家鱼的性周期基本上是相同的,一般每年只有一个性周期,即只产一次卵。只有草鱼经强化培育还可以第二次产卵。不同种群的鱼,由于繁殖习性不同,性腺发育周期季节规律也不同,春季产卵的鱼和秋季产卵的就有不同的季节规律。以春季产卵的鱼类卵巢发育为例,冬季(11月到翌年1月)卵巢处于Ⅱ~Ⅲ期,精巢处于Ⅲ期。春季(2~4月),卵巢处于Ⅲ~Ⅳ期,精巢处于Ⅳ期。夏季(5~7月),卵巢进入V期,充满大量成熟的卵子,雌鱼腹部膨大,能挤出卵子。精巢也进入V期,轻压腹部能流出大量精液,此时是人工催产的极好时机。秋季(8~10月),卵巢显著萎缩,进入Ⅵ期,老一代卵子已经退化吸收,逐渐出现新生一代的卵子。精巢也显著缩小进入Ⅵ期,精巢中残余的精子已经退化吸收,再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性循环。

二、影响鱼类性腺发育的因素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下丘脑

是鱼类脑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丘脑下部,通过垂体柄与脑垂体紧连。具有内分泌功能,能分泌多种神经激素,例如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具有刺激脑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GTH)、诱导排卵、诱导卵成熟和精子形成等作用。

2.脑垂体(PG)

PG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大部分,腺垂体又可分为前叶、间叶和后叶(过渡叶)三个区。PG是内分泌系统的中枢,能分泌多种激素,其间叶细胞分泌的促性腺激素(GTH),具有促进性腺的性激素分泌,促进性细胞成熟和诱导排卵、排精等作用。

3.性腺

具有分泌作用,卵巢中的滤泡细胞可分泌雌激素,精巢中的间质细胞分泌雄激素。性激素具有刺激性腺生长、发育和成熟,刺激产生副性征和生殖行为,对神经——内分泌作用的反应起反馈作用等。

(二)影响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外界条件

1.营养

鱼类性腺发育与营养的关系密切,饲料种类和数量直接影响到性腺的发育成熟。鲤科鱼类在产后的夏秋季节,卵母细胞处于生长早期,卵巢发育主要靠外界食物供应蛋白质和脂肪的原料。因此需抓好夏秋季节的亲鱼培育。开春后,亲鱼卵巢进入大生长期,需要更多的蛋白质转化为卵巢蛋白,仅体内储存的蛋白质不足以供应转化所需,必须从外界提供。所以春季培育需投喂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但应防止单纯给予丰富的饲料,而忽略了其他生态条件。否则亲鱼可以长得很肥,而性腺发育受到限制。

2.温度

温度是影响鱼类成熟和产卵的重要因素。鱼类是变温动物,通过温度的变化,可以改变鱼体的代谢强度,加快或抑制性腺的发育和成熟。虽然维持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较广,但适于生殖的温度一般较窄。如鲤、鲫的繁殖水温是15℃以上,青、草、鲢、鳙的繁殖水温为18℃以上,最适繁殖水温为22℃~28℃。

3.光照

光照作为重要的环境条件,对鱼类的生殖活动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其影响的生理机制也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光周期光照强度和光的有效波长对鱼类性腺发育均有影响。光周期指一段时间内(一年或一天)的光照时间。各种鱼类的繁殖需要在一定的季节中进行,这也是由于光周期长短所致。

光照除了影响性腺发育成熟外,对产卵活动也有很大影响。通常,鱼类一般在黎明前后产卵,由于光线可刺激鱼类的视觉器官,通过中枢神经,引起垂体的分泌活动,从而影响性腺的发育。因此控制光照,可使一些鱼提前产卵。

4.水流

水流对溯河性鱼类(鲑鳟鱼等)和产半浮性卵鱼类的性腺发育成熟极为重要,是刺激溯河洄游性鱼类性腺成熟的重要因素之一。四大家鱼性腺的不同发育阶段,要求不同的生态条件。Ⅱ~Ⅳ期卵巢,营养和水质等条件是主要的,流水刺激不是主要因素。栖息在江河、湖泊和养殖池塘的亲鱼性腺都可发育到Ⅳ。但栖息在天然条件下的家鱼缺乏水流刺激,养殖池塘的家鱼不经人工催产,性腺就不能过渡到Ⅴ期,也不能产卵。因此,当性腺发育到Ⅳ期,流水刺激对性腺进一步发育成熟就很重要。在人工催产繁殖的条件下,亲鱼饲养期间,常年流水或产前适当地加以流水刺激,对性腺发育、成熟和产卵以及提高受精率都具有促进作用。

三、催产剂的种类与注射方法

(一)常用催产剂的种类及其性质和功能

1.鱼类脑垂体(PG)

鱼的脑垂体位于间脑腹面,与下丘脑相连,近似球形呈椭圆形,乳白色,内含促性腺激素(GTH),有促使精子和卵细胞的发育成熟,引起排卵、排精的作用。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HCG的主要成分是促黄体激素(LH),具有促进亲鱼排卵的作用,也能促进性腺的发育。目前市场销售的HCG是一种糖蛋白,易溶于水,吸潮后容易变质,遇热易失效,生物活性迅速下降,宜在阴凉或低温干燥处保存。

3.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RH)的类似物(LRH-A)

LRH属多肽类化合物,具有促排卵的作用。LRH-A是人工合成的九肽化合物,用于人工催产,效果比LRH高。

4.高效催产合剂

多巴胺排除剂(RES)或多巴胺拮抗物(DOM,地欧酮,马来酸地欧酮)与LRH-A组成。从而显著增强LRH-A刺激鱼类PG分泌GTH和诱导排卵的作用,提高LRH-A的催产效果。现在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有高效催产合剂1号(RES+LRH-A)和高效催产合剂2号(DOM+LRH-A)。

5.A、B型混合催产剂

A型是由HCG和适量的LRH-A2混合而成,主要用于催产鲢鱼。B型混合催产剂是由HCG和适量的LRH-A3组成,催产鳙鱼效果较好。

(二)催产剂的注射方法

家鱼注射催产剂可采用体腔注射、背鳍基部注射或肌肉注射,生产上一般多用体腔注射。体腔注射是注射针头置于鱼胸鳍基部无鳞片的凹陷部位,朝头部前上方与体轴成45~60度角刺入1.5~2.0 cm深,以穿透体壁肌肉达体腔为度,然后把注射液徐徐注入鱼体腔内。背鳍基部注射是在亲鱼背鳍基部凹陷无鳞处,向鱼体轴内方向刺入针头2 cm左右,将催产药物推入其中。肌肉注射部位在侧线与背鳍间的背部肌肉处,针头向头部方向稍挑起鳞片刺入2 cm左右,然后注入催产剂。当针头刺入鱼体,如亲鱼突然挣扎扭动,须迅速拔出针头,不要强行注射,以免针头扭弯,或损伤鱼体,待鱼安定后再行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放入催产池。为提高催产效果及便于收集鱼卵等生产操作的进行,一般要求亲鱼在早晨或上午产卵,故需根据效应时间掌握适当的注射时间。

第二节 草鱼、鲢鱼、鳙鱼人工繁殖

一、亲鱼选择

亲鱼来源一方面可通过池塘培育经筛选后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从江河、湖泊、水库等天然水体中收集筛选而来。选留亲鱼时应符合下列标准:

一是达到性成熟年龄,最好是第二次成熟的年龄和个体。我国南北各地家鱼成熟年龄有所差异,南方成熟较早,北方则成熟较迟。雄鱼较雌鱼普遍早熟1年(表5-1)。

表5-1 草、鲢鱼、鳙成熟年龄与体重关系

二是选留亲鱼的外观形状典型,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同龄鱼中个体大,生长性能良好。亲缘关系远,遗传性状稳定。

三是雌雄比例以1∶1到1∶1.5为宜。目前生产中常根据追星(也叫珠星,是由表皮特化成的小突起)、胸鳍和生殖孔的外形特征来鉴别雌雄(表5-2)。

表5-2 鲢鱼、鳙鱼、草鱼雌雄特征比较

二、亲鱼培育

(一)亲鱼的放养密度

选择适宜的亲鱼池,进行严格的清整后,就可放养亲鱼。亲鱼池中的放养密度随地区、池塘条件、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等不同而异,一般每亩池塘放养亲鱼总重量控制在150~300 kg为宜。主养亲鱼的雌雄比例最好为1∶1.5,不应低于1∶1。可选择性地搭养适量的其他亲鱼或不同种的后备亲鱼,以便充分利用天然饵料和池水空间,利于池塘水质的稳定。不同主养鱼亲鱼池的放养量可参见表5-3。

表5- 3 不同主养鱼亲鱼池每公顷放养量 单位:k g

(二)亲鱼培育方法

根据家鱼性腺发育规律,亲鱼培育中应按照产后补偿体力消耗、秋季促进性腺小生长和积累脂肪、春季促使性腺大生长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水质调节,肥料、饲料合理使用与管理工作。产卵后,亲鱼体力消耗大,须进行护理调养。先将亲鱼放入清新水质中暂养数天,同时抓紧做好亲鱼池的清整工作,及时进行亲鱼的放养,投喂营养充足且较为平衡的饲料,使其尽快恢复体质。秋季是卵巢从第Ⅱ期发育到第Ⅲ期、精巢从第Ⅲ期发育到第Ⅳ期的阶段,同时亲鱼还在此季节中需大量积累脂肪等营养物质,以利于越冬和开春后转化为性腺物质。因此,在越冬前的整个秋季要重视和做好亲鱼的饲养管理工作。春季和夏初阶段,是卵巢从第Ⅲ期发育到第Ⅳ期的时期,性腺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时期亲鱼的食物,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应超过其他季节,做好此阶段的培育至关重要。

1.鲢鱼、鳙鱼亲鱼的培育

鲢、鳙亲鱼培育主要依靠施肥繁殖浮游生物作为饵料。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必须掌握和保持池水适当的肥度。

产后培育阶段应注意观察天气、水温和水质,做到看水施肥,少施、勤施、分散施肥,同时多加、勤加新水,维持“大水、小肥”状态。

秋冬季培育中应加大施肥量,每周每亩施粪肥200~300 kg,使池水转浓,培育大量的浮游生物供鲢、鳙摄食,并加强注水,此期用“大水、大肥”培育。

春季培育初期宜将池水维持在1 m左右,施肥量可增加,采用堆肥和泼洒相结合的施肥方法,每1~3天泼洒1次,并投喂适量的糊状饲料,以利于性腺的生长。此期可概括为“小水、大肥”、加强投喂的培育方法。催产前后15~20天为产前培育阶段,施肥量减少,或者不施肥,加强冲水,保持较高水位,即采用“大水、不肥”、加强冲水的培育方法。

2.草鱼亲鱼的培育

草鱼为吃食性鱼类,其亲鱼培育的主要措施是:一方面提供充足的、营养组成适合性腺发育的饲料;另一方面,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尤其是催产前需经常向池塘冲注新水。投喂的饲料以青绿饲料为主,辅以适量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

投饲过程中,在产后和夏、秋季水温较高时,每天上午8~10时投喂青绿饲料,如牧草类、水草、蔬菜等,至下午4~5时吃完为度。同时下午投喂适量的能量饲料和蛋白质饲料,投饲量占体重的1%~2%为宜。春季投饲中,做到及早投饲青绿饲料,辅以豆饼、大豆等蛋白质饲料进行饲喂,最好尽早增喂麦芽,青绿饲料与蛋白质饲料的比例控制在15~20∶1为宜。随水温的回升,逐渐加大青绿饲料的投饲量,减少大豆、豆饼等的数量,在临近催产时,草亲鱼的摄食量会明显减少,可以停食。定期冲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是促使草鱼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措施。开春后需将老水逐渐全部换成新水,随水温的升高和催产期的临近,冲水次数需增加,由3~5天冲水1次,可增加到每天1次。在秋季和春季需加强管理,防止泛池死鱼。

三、催情产卵

(一)催产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催产池(亦称产卵池)和附属的收卵设备、贮水池、孵化设施等。作好相关工具如注射器、研钵、量筒(杯)、亲鱼夹、亲鱼网等的准备。应备足一定数量、种类的催产剂。

(二)亲鱼的选择与配组

1.亲鱼的选择

具体方法归纳为“一看、二摸、三挤、四挖卵”。

看:看鲢、鳙鱼腹部的大小,卵巢的轮廓,以及卵巢的流动情况。

摸:将捕起的亲鱼装入亲鱼夹,腹部朝下,伸手入水轻捏鱼的腹部,尤其是后腹部,如腹部饱满、柔软而有弹性,说明性腺成熟好;若前腹部饱满,后腹部较小而硬,是不成熟的亲鱼,不宜选用。

挤:(主要适宜于雄鱼)用手轻挤后腹部的两侧,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精液浓稠,入水即散开,则说明性腺成熟良好;如果精液少,表明成熟较差;若挤不出精液,表明尚未成熟;若挤出的精液稀薄,带黄色,则表明该鱼已开始退化,不宜选用。

挖卵:也可借助此方法来更为准确地判断雌鱼性腺发育的程度,但一般生产中不常使用。

2.亲鱼催产的适宜时期与亲鱼的配组

家鱼人工繁殖应选择适宜的时间进行,主要据气候、水温、亲鱼性腺发育情况等确定催产时期。一般适宜的催产水温为20℃~28℃,最适宜温度为22℃~26℃,这一时期在北方地区一般在5月底至6月底。催产程序一般先草鱼,而后依次为鲢、鳙鱼。

一尾雌鱼与其相应数量的雄鱼配备合称为一组。若进行自然产卵受精,雌雄配组的比例最好为1∶1.5,最低也不应低于1∶1。生产中通常采用同一批鱼中,雄鱼比雌鱼多1~3尾的配组方法。如果采用人工授精,雄鱼可少于雌鱼,一尾雄鱼的精液可供2~3尾同样大小的雌鱼之用。

(三)注射催产剂与产卵受精

1.催产剂的注射种类、剂量及注射方法

注射部位一般采用腹腔注射(胸鳍基部内侧无鳞片凹入部),也可于背部两侧进行肌肉注射。催产剂的种类及剂量见表5-4。

表5-4 常用催产剂的种类及剂量

2.注射时间

生产上,为了控制鱼在早上产卵,以利工作,应根据天气、水温和效应时间,确定注射时间。一般一次性注射多在下午进行,次日清晨产卵。两次注射时,一般第一针在早上9时左右进行,第二针在当日下午6~8时进行。日温差较大的地区可向后移1~3小时,以便产卵时水温适宜。

3.效应时间与产卵受精

(1)效应时间。亲鱼注射催产剂(末次注射)后至开始发情产卵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效应时间。其长短与催产剂的种类、水温、注射次数、性腺成熟度和亲鱼的种类有关。了解效应时间对掌握人工授精时间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表5-5)。

表5-5 水温与效应时间的关系表

(2)产卵受精。包括自然产卵受精和人工授精两种形式。自然产卵受精是指催产后让亲鱼在催产池中自行产卵、排精和受精。采用向催产池冲水的方法收集鱼卵。一般在发情前2小时左右开始冲水,发情约半小时后,要不断观察收卵箱中是否有卵出现。当鱼卵大量出现时(从在产卵池出水口处安装的鱼卵收集网中检查)及时捞出,过数,放入孵化器中孵化。

人工授精是通过人为的措施,使精子和卵子混合在一起而完成受精过程。人工授精最重要的是要掌握适当的挤卵、授精时间。在生产上通常采用干法或半干法进行人工授精。干法是在亲鱼已发情排卵时立即捕出,擦干鱼体,轻压雌鱼腹部,将卵子挤入面盆内,同时将雄鱼精液也挤入盆内,立即用手搅拌,使精卵充分混匀,1分钟后徐徐加入少量清水,再轻轻搅拌1~2分钟,倒去污水,如此重复2次,即可移入孵化器中孵化。半干法是用吸管从雄鱼泄殖孔吸出精液,用0.5%生理盐水稀释后倒在卵上,使之受精,操作方法同干法(表5-6)。

表5-6 家鱼卵质量鉴别表

4.产后亲鱼的处理

首先,对受伤的亲鱼,需外涂擦抗菌消炎药物或注射抗菌素。体表轻度受伤者,可用高锰酸钾溶液、磺胺药膏、青霉素药膏或呋喃西林药膏等涂擦伤处,以防感染溃烂;受伤严重者,还需注射10%磺胺噻唑钠,5~8 kg体重的亲鱼注射1ml(内含0.2 g有效成分),或每千克体重注射兽用青霉素1万国际单位。其次,将亲鱼放入水质清新的池塘中让其充分休息,给以适口、易消化的食物,使其较快地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

四、人工孵化

影响孵化率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水温、溶氧、水质和敌害生物等。草、鲢、鳙等家鱼胚胎发育的水温范围在17℃~30℃,适温范围为22℃~28℃,溶氧要求应在4mg/ L~5mg/L以上。孵化过程所有水的水质须清新,中性或微碱性(pH 7~8),中等硬度,未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污染,有机耗氧少,氨氮、亚硝酸盐不超标。含铁质过多的地下水也不宜作孵化用水。用水要严格过滤,以防小鱼、小虾、桡足类等敌害生物进入,或加入敌百虫,使水成1mg/L~2mg/L浓度,以杀灭小虾和桡足类。危害较严重和较难清除的敌害生物是剑水蚤,剑水蚤的成体和幼体均会咬吃鱼卵。剑水蚤繁殖快,需重点加强防治。

常见的孵化环道、孵化桶(缸)、孵化槽等孵化器,都是根据漂流性卵的特性设计的。上述几种孵化工具,每立方米可容鱼卵100万粒左右。鱼卵在孵化过程中的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水流速度和经常洗刷筛绢上黏附的卵膜等污物。水的流速要求能冲起卵粒,使之均匀分布于水中,不要过大或过小。当鱼苗刚出膜时,要更加勤洗筛绢,防止因大量卵膜黏附筛绢造成溢水逃苗事故。鱼苗出膜后,水流应适当加大,因为刚孵出的幼苗身体嫩弱,鳔和胸鳍尚未形成,缺乏游泳能力,容易下沉窒息,应有较大些的水流才能冲起鱼苗。鱼苗全部孵出1天后,水流可适当减小,避免水流过大,使鱼苗顶水游泳而消耗体力。孵化过程中若发现孵化器中剑水蚤过多,可适当增加孵化用水的过滤次数和使用更密的(70~80目)筛绢过滤,并在贮水池用90%晶体敌百虫加水全池泼洒,使池水达0.2mg/L~0.5mg/L的浓度,以控制剑水蚤的数量。

第三节 鲤、鲫鱼人工繁殖

鲤鱼和鲫鱼人工繁殖的方法基本相似,这里仅详述鲤鱼的人工繁殖。

一、性周期

鲤鱼的产卵期是从2月到6月初(因地区温差而有迟早)。鲤鱼的卵巢发育自9~10月进入小生长期,逐渐发育到11月进入Ⅲ到Ⅳ期,12月到翌年1月进入Ⅳ期,因此鲤鱼是Ⅳ期卵巢越冬,与鲢、鳙、草鱼等Ⅲ期卵巢越冬有所不同。

二、雌雄亲鱼的鉴别

表5-7列出雌雄亲鲤的鉴别方法。

表5-7 鲤亲鱼雌雄鉴别

三、亲鱼培育

雌鱼宜选3龄以上、体重1.5~5 kg的个体;雄鱼2~3龄,体重1~2.5 kg,体型以头小体高,背厚,体高和体长比为2.5左右为佳。培育池5亩左右,水深2m左右。每亩放养150~200 kg。雌雄鱼要分池培育,以免出现早产、零星产卵等现象。亲鱼要长年培育(生殖时例外),水温大于8℃即可投饵,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配合饲料,同时也可适当施放有机粪肥。

四、产卵季节

视水温而定,水温上升到14℃~18℃即开始产卵。在受寒流影响较大的地区,如产卵过早,鱼卵受低温影响易患水霉病,导致死亡。因此,水温应控制稳定在18℃以上时产卵。

五、产卵方式

产卵方式可分为自然产卵和人工催情产卵。

(一)自然产卵

将亲鱼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交配产卵。雌雄配组的比例一般为1∶1~1∶2。产卵池面积以2~3亩为宜,水深0.7~1 m。使用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清除杂草。鲤鱼产黏性卵,因此需要制作人工鱼巢。鱼巢的材料要求质地柔软、纤细须多、不光滑、无毒且不易腐烂。常用的材料有棕榈皮和柳树须根等。使用前要经过剪修、清洗、拉松和消毒等。

当天气、水温适宜时,即可将亲鱼放入产卵池产卵。一般每亩可放雌雄亲鱼各40~50尾。并在产卵池内放置鱼巢。鱼巢有悬吊式、筏式等多种,应置于水面之下。配组后,一般在第二天早晨即可产卵,抽水“晒背”或加注新水均可诱导亲鱼较集中地产卵。

产卵后若鱼巢上布满鱼卵,应及时取出并更换新鱼巢,带卵的鱼巢转入孵化池孵化。孵化池用前要彻底清塘消毒,注水时要过滤,严禁杂鱼、敌害进入。同时根据鱼卵的附着数量和质量确定放置鱼巢的数量,以估计每亩出苗15万~20万尾的密度较适宜。孵化早期水质可瘦些,随鱼卵的发育逐渐施些发酵的粪肥,这样待鱼苗孵出后,池中便有适口天然饵料,同时每天还要泼洒豆浆两次。

(二)人工催情产卵

给成熟的亲鱼注射催产药物,是人为控制亲鱼发情产卵的一种生产方式。常用的催产药物和剂量:一种方法是每千克雌鱼用LRH-A或LRH-A3 10~20μg,加HCG 500~600国际单位,或LRH-A与鲤脑垂体配合使用;另一种方法是每千克雌鱼用LRH-A或LRH-A3 10~30μg,加鲤脑垂体2~4mg,或单独使用鲤脑垂体,每千克雌鱼用4~6mg。雄鱼的用药量为雌鱼的一半,注射部位与草鱼、鲢等相同,一般多采用一次注射。注射时间多在傍晚,控制亲鱼在次日晨产卵。

亲鱼经注射药物后,可按自然产卵的方法将雌雄鱼按一定比例放入产卵池让其自行产卵,也可以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的方法是:擦干鱼身上的水(黏性卵遇水即黏,故鱼体和容器必须无水),先在干净的瓷碗或脸盆内挤入少量雄鱼的精液,后挤入雌鱼的卵,然后再挤入适量精液,用硬羽毛轻轻搅拌2~3分钟,即可将鱼卵进行着巢或脱黏。着巢的操作方法是:在一盆内加入清洁的水,均匀地铺放鱼巢,然后,一面缓缓地倒入受精鱼卵,一面用手拨动容器的水,使落入水中的鱼卵均匀散落,并黏附在鱼巢上。黏附鱼的鱼巢可进行池塘搭架或悬吊孵化、室内淋水孵化或环道流水孵化。

鱼卵的脱黏操作方法与着巢相似,不过,容器内放的不是清水,而是泥浆水或滑石粉水,当受精卵落入含有泥浆或滑石粉的水中被打散后,鱼卵表面黏附一层泥沙或滑石粉,于是便失去了黏性而变得粒粒分开了。脱黏后,洗去多余的泥浆或滑石粉,即可放入孵化器孵化。滑石粉水的配制方法是100 g滑石粉、20~30 g食盐,加水10 kg。鲤鱼卵的卵径较小,漂浮力较差,故孵化早期水流要稍大些。孵化时,由于鲤鱼的习性与草鱼、鲢等不同,水流要稍小些。鲤鱼卵的孵化时间较草、鲢等长,更要细心管理。

复习题

1.简述性成熟和性周期的概念。

2.影响鱼类性腺发育成熟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3.选留亲鱼时应符合哪些标准?

4.解释“一看、二摸、三挤、四挖卵”。

5.家鱼卵质量如何鉴别?

6.鲤亲鱼雌雄如何鉴别?

7.四大家鱼亲鱼雌雄如何鉴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