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四川茶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四川茶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茶园面积57万亩,茶叶产量3万吨,总产值4.8亿元。一是按照《四川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构建产业支撑,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四川省茶叶产业化进程。以科技为动力,全面提高四川省茶业生产、加工、保鲜、综合开发及信息服务等整体素质。

第二节 四川茶产业发展前景及规划

四川茶产业具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突出的区位优势,存在着较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

一、发展思路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优势资源为依托,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努力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带动和促进全省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2012年,四川省茶园总面积发展到400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总产量16万吨,名优茶比率达到50%以上;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其中农业产值50亿元。重点打造和培育销售额亿元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4~7家,大力发展有机茶,整合川茶品牌,集中打造成1~2个在市场上叫得响、消费者认同度高的知名大品牌。

三、主攻方向

建设有优势、有规模、跨区域的优质茶叶产业带,实施标准化生产。重点开展茶树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优质茶标准化基地建设,质量监控体系建设,茶叶生产机械化工程建设,茶叶市场和品牌配套体系建设和科技支撑工程建设。

四、优势区域布局

(一)布局的依据

根据茶叶优势区域布局原则,依据2007年度四川全省96个产茶市、县、区茶园面积、产量和产值的统计数据,按区域资源比较优势、生产规模、产业化基础、茶类分布、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与发展前景等标准,全省有65个县(市、区)列入茶叶优势区域,其中核心区有28个县(市、区),适宜区有37个县(市、区)。按其茶类和自然条件,划分为川西名优绿茶区、川南优质早茶区、川东北优质富硒茶区。

(二)区域布局

1.川西名优绿茶区

(1)区域范围重点县

核心区:峨眉山市、名山县、洪雅县、蒲江县、雨城区、马边县、邛崃市、夹江县、沐川县、犍为县、都江堰市。

辐射区:大邑县、崇州市、丹棱县、青神县、眉山市、东坡区、乐山市、五通桥区、峨边县、金口河区、乐山市中区、荥经县、天全县、芦山县、宝兴县、汶川县、绵竹县、什邡县。

(2)区域特点

茶园面积130万亩,茶叶产量8.6万吨,总产值13.9亿元。多数产茶县年平均气温15℃~17℃,有效积温4500℃以上,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土壤pH值4.5~6之间,水资源丰富,空气相对湿度大,云雾较多。所产的峨眉竹叶青、蒙顶名茶等闻名中外。该区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便宜,市场稳定成熟,有一批具有实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四川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3)发展目标

2012年,茶园面积达到185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10万吨,名优茶比率达到50%以上;产业综合产值6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2亿元。重点打造和培育销售额亿元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2~3家。

2.川南优质早茶区

(1)区域范围重点县

核心区:高县、筠连县、屏山县、珙县、翠屏区、纳溪区、叙永县、古蔺县、荣县。

辐射区:泸县、合江县、南溪县、威远县、江安县、宜宾县、长宁县、兴文县、隆昌县。

(2)区域特点

茶园面积57万亩,茶叶产量3万吨,总产值4.8亿元。年平均气温17℃~ 18℃,有效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1300毫米,土壤pH值4.5~6之间。茶树生长和采收时间长,每年的二月上旬即可开园采摘新茶,是四川省优质早茶最适宜生态区。所产的“叙府龙芽”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金奖。同时,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茶农生产积极性高,产业化基础较好,技术推广体系较健全,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四川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等企业。

(3)发展目标

2012年,茶园面积达到95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4万吨,名优茶比率达到50%以上;产业综合产值超过22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1亿元,重点打造和培育销售额亿元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1~2家。

3.川东北优质富硒茶区

(1)区域范围重点县

核心区:万源市、南江县、北川县、青川县、平武县、宣汉县、通江县、旺苍县。

辐射区:安县、江油市、达县、开江县、大竹县、渠县、邻水县、巴州区、平昌县、剑阁县、苍溪县、华蓥市。

(2)区域特点

茶园面积65万亩,茶叶产量1.4万吨,总产值2.3亿元。多数产茶县地势偏高,空气相对湿度大,云雾较多。年平均气温16℃~18℃,有效积温5000℃~6000℃,年降雨量1000~1200毫米,土壤pH值4.5~6之间,并具有土质富含硒的优势。所产的巴山雀舌等7种名茶曾获农博会金奖。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茶农种茶积极性高,技术力量雄厚,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如四川巴山雀舌有限公司等企业。

(3)发展目标

2012年,茶园面积达到120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2万吨,名优茶比率达到50%以上;产业综合产值1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亿元。重点打造和培育销售额亿元级茶叶加工龙头企业1~2家。

五、保障措施

(1)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产业带。一是按照《四川省茶叶优势区域发展规划》,结合新农村建设、构建产业支撑,调整、优化区域布局。二是川西、川南、川东北三大优势区域,要根据自身发展水平和特点,进一步优化产品和品质结构,突出以内抓名优绿茶、外抓出口茶为重点,提高质量,扩大批量,形成规模效益。三是引导产业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标准高、质量高、集约化程度高的现代茶业示范基地建设步伐,大力提升优势产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整体竞争力。

(2)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投入机制。一是对优势区域规划的重点项目、重点基地和重点龙头企业给予政策、资金等大力支持。二是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四川省茶叶产业化进程。三是要设立茶叶重大技术研究和推广项目,把农业、林业、扶贫等方面可用于茶业发展的资金打捆使用,发挥整体效益。四是积极争取金融方面的支持,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3)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一是加快新品种选育,注重换种改植,促进品种更新换代。二是要加强与科研、教育部门合作,加大茶树种质资源鉴定、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茶叶生产标准化、清洁化、深加工以及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三是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推进科技入户,更新知识,培养职业茶农。以科技为动力,全面提高四川省茶业生产、加工、保鲜、综合开发及信息服务等整体素质。

(4)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一是要广泛宣传,强化标准意识。二是要加快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相配套,与国际接轨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茶叶质量标准化体系。三是要加快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四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农业部门、专业协会的质量监督和指导作用,促进生产经营者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的全面提高。

(5)打造知名品牌,努力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打造知名品牌,全面实施品牌化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品牌带动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协作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