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现状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现状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贺兰山的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状况日趋恶化。森林资源保护一是森林资源培育成就,贺兰山是宁夏森林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宁夏第二大天然次生林区。贺兰山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和森林旅游的发展。特别是贺兰山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与减少自然灾害,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极不适应。1988年,宁夏贺兰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

第二节 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现状

新中国成立前,贺兰山的森林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质量下降,生态状况日趋恶化。新中国成立以后,宁夏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森林资源进入了恢复发展时期。经过几十年不懈奋斗,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进入21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把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提升到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确立了“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指导方针,森林资源步入了较快发展的新阶段。

一、森林资源保护

1.森林资源保护建设现状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不仅保存着未来社会的战略资源、珍贵的基因资源,而且拥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难以准确计算的非使用价值。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本着“抢救为主,积极保护”的原则,针对我国主要的森林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保护的迫切需要,于1988年建立以保护森林植被为主要功能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贺兰山森林资源保护进入合法保护的轨道。经过多年努力,贺兰山建立了以行政管理为主体,以保护区管理站为基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体系;林业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先后出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林地管理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以及关于林地管理、森林限额采伐、林权登记发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森林管护、林地林权等方面的制度,逐步形成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依托科技进步,逐步建立适应林业快速发展的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森林资源经营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森林资源保护成就

森林资源保护是与森林资源密切相关,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科技进步、维护公众健康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保护一是森林资源培育成就,贺兰山是宁夏森林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也是宁夏第二大天然次生林区。新中国成立后,贺兰山保护力度逐步加强,尤其是实施天然保护林工程期间,通过工程措施,全封全育,有效的保护天然林资源,使森林资源和森林蓄积持续增长。截至2006年,保护区林地面积为193 535.98 hm2。其中,有林林面积18 635.3 hm2、疏林地面积7 829.3 hm2、灌木林面积为8 973.7 hm2,森林覆盖率达14.3%。森林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的提高,使贺兰山自然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是森林资源利用成就。贺兰山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是和森林旅游的发展。由于贺兰山地处宁夏沙湖、西部影视城、西夏王陵旅游线中间,依托其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和距银川市不到50 km的路程,森林旅游也有利长足进展,建立贺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为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打造了新的产业体系。

3.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虽然贺兰山森林资源保护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一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贺兰山森林资源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与减少自然灾害,保障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增长极不适应。二是贺兰山自然生态系统脆弱、退化的严重局面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扼制。三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总体发展水平低,良莠不齐。四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机制不灵活、监测检疫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较低。五是天然林保护和封山育林使林内可燃物载量不断增加,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含量低。

二、野生动植物保护

1.野生动植物保护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为了保护和拯救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采取了一系列的办法和措施,先后制定发布了《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和《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法规、法律和各种实施条例。是野生动物保护有法可依。1988年,宁夏贺兰山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89年,管理局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通知》。199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野生动物保护实施办法》,2001年开始制定《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保护总体规划》,2002年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和管理局联合对贺兰山岩羊进行专题研究。1991年和2005年分别进行了二期野生动物保护建设工程。目前,贺兰山林管局与东北林业大学合作进行贺兰山鹅喉羚的深入系统研究。这将使贺兰山野生动物保护进入正常化管理。

2.取得的成就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进入新时期,国家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列为六大工程之一,于2001年全面启动,野生动植物保护进入了发展新阶段。近年来,贺兰山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在较短时期内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一是逐步贯彻落实国家先后颁布的各项法律和实施条例,并根据贺兰山的具体实际情况,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初步形成了符合贺兰山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体系,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自然保护区基础保护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推行标记管理等措施,多方位、多环节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保持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不法活动始终严打状态,有力遏制了猖獗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的势头。四是支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量。五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极大提高全社会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群众基础日益坚固。

3.面临的问题

虽然贺兰山在近年来得到有效保护,但其生态依然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容易逆转,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贺兰山野生动物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保护难度将越来越大,保护与利用关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提升野生动植物驯化繁殖总体发展水平,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繁育、培育体系,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三、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

1.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贺兰山地区由于气候持续干燥,降雨量少,林区病虫害时有发生并呈蔓延之势。据外业调查,主要病虫有青海云杉梢斑螟、异色卷蛾、蝗虫、榆叶跳象、舞毒蛾等。20世纪60年代初,贺兰山森林经营管理所在营林生产活动中,部分林区虫害严重。采取“666”烟雾剂熏杀进行局部防治。20世纪70年代,贺兰山森林经营管理所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对此工作的领导,成立林木虫害防治指挥部,筹措专项资金,固定人员,购置设备,集中力量,重点防治。采用“666”烟雾剂熏杀云杉木虱、松梢螟、球果螟等虫,喷撒粉剂熏杀云杉木虱,使森林病虫害基本得到控制。20世纪80年代,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救”的方针,建立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观测点,成立专业小组,配备人员进行观察研究,互通情报,做到有备无患。“十五”期间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推行目标管理,实行以成灾率、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为主的防治目标管理办法,要求局、站、点各级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把森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职工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评选先进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工程治理,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森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测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取得的成就

贺兰山森林生物灾害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此方针的指导下,贺兰山况,相应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初步形成了符合贺兰山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规体系,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二是自然保护区基础保护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三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手段,推行标记管理等措施,多方位、多环节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保持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不法活动始终严打状态,有力遏制了猖獗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犯罪活动的势头。四是支持野生动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提高科技含量。五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极大提高全社会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群众基础日益坚固。

3.面临的问题

虽然贺兰山在近年来得到有效保护,但其生态依然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容易逆转,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贺兰山野生动物保护任务依然艰巨,保护难度将越来越大,保护与利用关系有待进一步优化,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科学研究,提升野生动植物驯化繁殖总体发展水平,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繁育、培育体系,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三、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

1.森林病虫害及有害生物防治现状

贺兰山地区由于气候持续干燥,降雨量少,林区病虫害时有发生并呈蔓延之势。据外业调查,主要病虫有青海云杉梢斑螟、异色卷蛾、蝗虫、榆叶跳象、舞毒蛾等。20世纪60年代初,贺兰山森林经营管理所在营林生产活动中,部分林区虫害严重。采取“666”烟雾剂熏杀进行局部防治。20世纪70年代,贺兰山森林经营管理所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对此工作的领导,成立林木虫害防治指挥部,筹措专项资金,固定人员,购置设备,集中力量,重点防治。采用“666”烟雾剂熏杀云杉木虱、松梢螟、球果螟等虫,喷撒粉剂熏杀云杉木虱,使森林病虫害基本得到控制。20世纪80年代,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救”的方针,建立林木病虫害预测预报观测点,成立专业小组,配备人员进行观察研究,互通情报,做到有备无患。“十五”期间森林病虫鼠害防治推行目标管理,实行以成灾率、防治率、监测覆盖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为主的防治目标管理办法,要求局、站、点各级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把森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森林病虫害防治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政绩职工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评选先进的一项重要指标。实施工程治理,强化管理,狠抓落实,提高森防工作的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提高了测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取得的成就

贺兰山森林生物灾害的防治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此方针的指导下,贺兰山的森林生物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果,有关森林生物灾害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森防体系得到不断完善,初步建立了局、站、点3级森林病虫害预报网络、防治服务网络和检疫执法网络。2006年建立了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平台,将航天遥感引入到森林生物灾害的防治工作中。航天遥感和地面监测方法相结合,监测森林生物灾害的实践在贺兰山开始应用,使用高效的监测方法可及时发现和跟踪有害生物的灾变过程,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提高了生物灾害的预警能力。2006年主要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5‰以下,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面临的问题

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明确规定: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规定了病虫害预防应当遵循的森林经营六条准则。这为森林病虫害防治政策指导提供支撑。但贺兰山天然林资源为天然次生林,天然林树种单一,林种结构单一,林分结构简单,致使天然林抗逆性差,极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同时,目前贺兰山监测、检疫和防治手段依然停留在地面人工调查阶段,不但费时费力,而且基本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调查人员责任心、调查水平的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到病虫害预测预报的准确率。因此,防治机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防治机制要不断创新,森林生物灾害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四、森林防火

1.贺兰山森林防火的现状

护林防火是贺兰山管理机构的重要职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沿山各级政府的支持下,贺兰山管理机构认真贯彻党的护林防火政策,1988年初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了我国第一部森林防火行政法规——《森林防火条例》。这一《条例》的实施为依法用火、管火和治火,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和林区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贺兰山坚持《条例》的“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护林防火工作方针。把护林防火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常抓不懈。使森林防火管理工作就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从而开始了依法治火的新阶段。管理局设立了森林防火指挥部,确立了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将森林防火工作纳入了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经过全局干部职工艰苦努力,辛勤工作,取得了61年无一般森林火灾事故的优异成绩,单位和个人曾先后受到国家林业局、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多次表彰和奖励。

2.森林防火取得的成就

多年来,贺兰山不断加大森林防火工作力度。一是全民防火意识普遍增强,贺兰山坚持“群防群治、专群结合”的方针,营造了全社会关心防火、参与防火、支持防火的良好氛围。二是行政领导负责制全面落实,森林防火组织体系逐步健全。为了强化护林防火工作,落实防火责任制,建立护林防火三级联防,即毗邻省区护林联防、沿山县区护林联防、基层站点护林联防,制定责任制,划片包干,建立村规民约,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三是森林消防队伍不断壮大,成立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下设3个扑火中队,总指挥部共有10人,扑火队伍共有1 200人,由于建立健全群众性的护林防火组织,为保护贺兰山林区森林资源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防火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综合防控能力得到提高。五是防灾减灾管理全面加强,群防群治机制初步建立。

3.面临的问题

最近几年,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日益频繁,异常天气增多,导致全球森林火灾频发。贺兰山地区相继出现了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大风天数增多的高火险时段,导致防火期延长,这种高火险天气的出现,对森林防火工作极为不利。同时,林区内可燃物载量不断增加,使发生森林大火的危险性越来越大。因此,要进一步加大进山火源管理力度,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防火科技含量,利用火场应急通讯系统、计划火烧、机载红外线探火技术、森林火灾损失评估、森林防火的标准化制定及扑火机具设备的研制、开发等工作在森林防火中急需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