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现状与问题

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2-04-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现状与问题(一)浙江舞台艺术发展概况1.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概况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共同构筑了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的全新格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艺术如何发展和传承,是当前争议比较大的问题。

一、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浙江舞台艺术发展概况

1.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概况

从目前发展趋势看,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共同构筑了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的全新格局。国有院团以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为主,在资金投入、人事管理和艺术创作等方面受各级文化主管部门管理和影响。从相关统计资料看,截至2009年底,浙江省共有66家专业院团,演职人员3800人左右,这些院团中仍常年从事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的院团约50家左右,其中省属院团8家,杭州市11家,宁波市4家,温州市10家,绍兴市6家,金华市4家,衢州市、嘉兴市2家,台州市和舟山市各1家,湖州、丽水等地已经没有正常进行创作和演出的国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从艺术类别来看,从事越剧演出的国有院团最多,约20家,婺剧8家,歌舞4家,曲艺杂技3家,话剧、交响乐、昆剧、绍剧各2家,京剧、姚剧、瓯剧、乱弹、腔调剧均只有1家。(10)近年来,国有院团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和市场开拓方面均取得较大成绩。

2.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发展概况

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是文化领域民营经济的代表,主要以个体经营和股份制经营为主。从院团规模、主要演出市场分布以及观众组成来划分,浙江的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民营剧团和演艺企业。民营剧团主要从事各种戏曲艺术演出,以满足农村文化需求为主,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同时兼顾城乡演出市场,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势头良好,有着相对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嵊州红楼越剧团、温州五星京剧团等。这类剧团在剧团规模、人员构成、观众分布等方面有较大的相似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民营剧团。根据有关部门调研统计,截至2010年,浙江共有500余家民营剧团,占前三位的分别是:绍兴市100余家,台州市80余家,宁波市70余家。民营剧团从业人员约15000千余人,平均每个剧团30余人,从业人员多为初中文化水平。剧种涉及面较广,排前几位的分别是越剧、婺剧、乱弹和京剧。民营剧团演出频繁,据统计,2009年演出总场次约88290场,平均250场左右,主要演出场所为乡村,观众绝大多数为农民和农民工为主,其中绝大多数为中老年观众。(11)民营演艺企业以歌舞、曲艺杂技为主,主要以经营城市演出市场为主,同时依托旅游市场和风景点,面向中外游客,开创了舞台表演与旅游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演艺企业有杭州宋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杭州印象西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这一类演艺企业的特点是规模大,运作模式成熟,市场开拓较为成功,观众数量和营业收入都有一定规模且稳步增长,并具有逐步发展壮大的趋势。民营艺术表演团体以其灵活的市场运营机制在市场开拓方面成绩显著,但其综合发展同样面临诸多挑战,迫切需要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进一步的规范和引导,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3.艺术种类发展现状

舞台艺术是一个宽泛的范围,包括了不同的艺术种类,在文化日益多元的今天,各艺术门类表现出不同的影响力和发展趋势,这也决定了其主要的市场和流行区域。从目前来看,浙江的舞台艺术种类主要有越剧、婺剧、甬剧、姚剧、绍剧、瓯剧、乱弹、评弹、昆剧、京剧、话剧、儿童剧、杂技魔术、滑稽戏、歌舞、交响乐等,主体为地方剧种。就剧种而言,越剧是浙江最大的地方剧种。越剧最为流行时,几乎全国各省都有越剧团,上世纪80年代,全国专业越剧团体多达124个,到本世纪初期,全国就仅剩浙江、上海、江苏、福建4省有专业越剧演出团体。浙江现有正常进行创作和演出活动的国有专业越剧院团仅剩25个左右,苏、沪、闽三省则不到10个专业越剧团。国有越剧院团数量的锐减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文化消费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地方剧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观众流失和市场萎缩情况,凸显出市场因素在舞台艺术发展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地方剧种多以地方语言来演绎,所以观众和演出市场也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区域,其影响力也主要集中在这些特定区域,如越剧主要集中在江、浙、沪、闽等省份,婺剧主要集中在金华、衢州、丽水等市,甬剧主要集中在宁波等地。因此,对戏曲院团来说,就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培育观众,细分市场,最大程度开拓各类演出市场,以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歌舞、杂技魔术、话剧等其他艺术门类而言,它们对观众既无语言上的障碍,而且都具有较强娱乐性和当下性,其可接受程度更大,影响力更为广泛一些。从理论上来讲,这些艺术门类的市场前景最广泛,也是国有院团率先实行转企改制的实践者,成为演艺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各级政府而言,地方剧种是优秀传统地域文化的代表,很多剧种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地方剧种当做政府文化的金名片,从而成为地方剧种发展的最大推手,这对地方剧种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例如,京剧、昆剧均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影响区域广泛,且颇受海外市场欢迎,不但剧种本身影响力大,还受到国家的大力扶植和保护。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艺术如何发展和传承,是当前争议比较大的问题。大多数地方政府倾向性意见是地方戏曲市场不大,应该加以重点扶持和保护。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有院团逐年减少的同时,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却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从相关调研情况看,浙江的民营剧团所从事的艺术种类前几位的是:越剧占56.12%,婺剧占13.56%,歌舞9.60%,京剧5.65%,地方两大剧种就占据总数的70%(12),而民营演艺企业则主要从事歌舞和曲艺类演出。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一方面,从市场需求角度看,地方剧种和歌舞曲艺等艺术种类在一定范围内市场潜力大,观众接受程度高,影响更为广泛;另一方面,对地方剧种的保护工作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而不应仅仅局限于保持其事业管理体制一个方面上。

(二)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与评估

1.3P模型及其指标体系

对舞台艺术发展的评估主要体现在对现有艺术表演团体的评估上,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3P模型极其指标体系”。“3P”指的是艺术表演团体的创意力、影响力和文化资本转换力,该体系采用要素分析法对3P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进行设定。其中,创意力指标将主要参考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Richard Florida的欧洲创意指数的“3Ts”模型,即人才指数、技术指数、包容性指数来设定要素指标,影响力则以文化品牌知晓度、普及度、忠实度、美誉度为二级指标,文化资本的转换力以文化资源、资本值/文化产品值比率为二级指标。(13)我国舞台艺术的发展历史悠久,在其成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情趣,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观众群体之间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审美理念。因此,在借鉴3P模型及其指标体系时,我们将根据舞台艺术特点和研究条件,加以修改和调整,更好地服务于舞台艺术的研究。舞台艺术作品由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共同完成,是艺术工作者集体智慧的体现,它主要以演员的舞台呈现来吸引观众,从而传播其影响力并获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舞台艺术是典型的内容为王的行业,艺术工作者的创意力起到了主导作用,成为实现舞台艺术影响力和文化资本转换力的必要和根本条件,因此在研究中我们更加偏重创意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目前艺术表演团体分布的情况看,浙江现有国有院团的布局依旧保持了按照行政区划和层级层层办团的原有格局,而民营剧团的分布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相对集中在演出市场活跃的地方。在对舞台艺术进行评估时,我们选择从这一角度切入,按照目前国有艺术表演团体的格局分为省、市、县三级,把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分为民营剧团和民营演艺企业两个层面,各类院团整体评估和个案研究相结合,从而系统、整体、全面地分析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现状。

表10‐1 舞台艺术3P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定义表

img109

2.创意力评估

(1)人才指标分析

创意力是舞台艺术发展的基石,是影响力和文化资本转换力实现的前提条件,人才则是舞台艺术创意力的根本保证。对于艺术工作者创意力的水平评估,我们主要通过获得人才指标来分析,人才指标主要参考各类院团演职人员获得国家级奖项情况。从目前评奖机制看,就舞台艺术而言,文化部“文华奖”是最高级别政府奖项。演员方面,文化部文华表演奖是舞台艺术领域最高的政府奖项,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梅花奖则是舞台艺术行业协会的最高奖项,这两个奖项演员的获奖情况能够充分说明目前优秀舞台艺术人才的实力。截至2010年,浙江共有22人获得28次文华表演奖,其中省属院团有11人获得17次文华表演奖,其余获奖11人均属于市级院团,分别是杭州3人,宁波1人,绍兴4人,温州2人,金华1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茅威涛获奖5次,陈辉玲获奖2次。浙江共有27人获得31次梅花奖,其中省属院团共有11人获得14次梅花奖;市级院团共10人获得11次梅花奖,其中杭州市3人,宁波市3人,金华市2人获得3次,温州、绍兴各1人;县级院团共有4人荣获4次梅花奖,其中绍兴县小百花艺术中心3人,嵊州越剧团1人;其他获得梅花奖2人为民营剧团——杭州黄龙越剧团演员。导演方面,共有14人次获得文华导演奖,其中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杨小青获奖6次,2次为单独获得,4次与别人共同获得,6人因与其合作获奖,剩余获奖2人为市级院团,分别是杭州市和金华市,其中1人单独导演,1人与外请专家合作,2004年后再无人员获得该奖项。编剧方面,共有11人获文华剧作奖,其中6人为省级单位,4人为市级单位,一个曲艺节目为4人合作,2007年后再无人员获此奖项。音乐方面,11人次荣获文华音乐奖,获奖人员均为省属院团,其中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有3人获奖8次,2004年后无再获奖人员。舞台美术方面,共有17人次荣获文华舞台美术设计奖,其中省属院团5人获奖11人次,其余6人次为市级院团,其中杭州3人,温州3人,2007年后再无获奖人员。

(2)技术指标分析

艺术工作者是舞台艺术传承发展的基础,是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对其技术指标的评估,则主要参考各类院团高级职称人数。根据2009年统计资料,从技术指标上看,省属8家专业院团共928名员工,平均每团116人,高级职称共268人,平均每团33.5人,占总人数28.88%;14家正常进行创作演出活动的市级院团共有演职人员1370人,平均每团98人,高级职称共326人,平均每团23.3人,占总人数23.80%;27家正常演出的县级院团共有1309名演职人员,平均每团48人,其中高级职称共168人,平均每团6.2人,占总人数12.83%(见表10‐2)。统计在册的303家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共有演职员工8820人,平均每团29.10人,高级职称291人,平均每团0.96人,占总人数3%。民营剧团演职人员中90%没有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多为初中文化水平。民营演艺企业的人才队伍比较复杂,其主创人员多为外部力量,如《印象西湖》的主创班子均由国内外一流创作人员构成,而演员主要由各类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组成,虽然大部分没有职称,但舞台基础都比较扎实。按地区分布来看,省属院团高级职称268人,杭州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98人,杭州市共有高级职称366人,宁波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59人,温州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51人,金华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55人,绍兴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35人,衢州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17人,舟山市级院团共有高级职称11人。

表10‐2 浙江省各类国有院团人才技术指标表

img110

表10‐3 浙江省各市高级演艺类人才数量表

img111

(3)创新意力分析

舞台艺术的创意力不但表现在新创剧目的数量上,同时也表现在对同一剧目的不断打磨上。艺术的创意创新是多样性、多层面的。在剧目创作上,各级国有院团都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以2009年为例,省属院团原创首演剧目6个,市级院团14个,县级院团24个。相对于国有院团,由于民营剧团受制于自身人才和资金的限制,在剧目创新上作为并不突出,除“路头戏”外,剧团自己创作剧目的剧团占68.4%,在排演新戏的剧团中,大多数不是导演指导,主要方式是:对照碟片排演的占28.8%,师傅指导的占38.7%,导演指导的占23.7%,复排的占3.8%。民营演艺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在艺术创新上投资非常大,效果比较明显。演艺企业剧目创新多结合自身特色,既有坚持长时间打磨、充实一台剧目,也有经常推陈出新,不断尝试突破。总之,都体现了对剧目的精益求精,以期实现对观众的持久的吸引力,如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连续15年持续打造《宋城千古情》一台剧目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从整体上看,浙江在人才培养方面成绩较为突出,多人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尤其是在表演人才培养上成绩明显。从人才结构上看,浙江的舞台艺术高级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编剧、导演、音乐方面,优秀人才非常稀缺,在创作人才培养上形势不容乐观,人才梯队建设力度明显不够,造成近几年在国家级评奖活动中的奖项明显减少,人才成为目前制约舞台艺术持续繁荣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在人才分布上,浙江舞台艺术的创新力量主要集中在省市艺术表演团体和大型民营演艺企业,尤其是省属艺术表演团体和杭、宁、温、绍、婺几个主要城市。绝大部分县级剧团和民营剧团创意力资源严重缺乏,人才瓶颈难以突破,这成为制约县级艺术院团和民营剧团发展的瓶颈问题。

3.影响力评估

影响力是舞台艺术的生命线,是舞台艺术能否传承、创新和发展的根本所在,没有影响力就无法谈及文化资本转换力乃至舞台艺术的长远发展。从目前发展现状看,舞台艺术的影响力主要从知晓度、普及度、忠诚度、美誉度几个方面来分析,重点则放在观众的喜爱程度上,主要参考院团的演出范围、演出场次、观众人数和原创剧目在全国的影响力。

(1)普及度

对于舞台艺术的普及度分析,主要参考院团的演出区域,同时参照演出场次和观众人数。以2009年各类院团演出情况为例,2009年省属院团共演出4200场,其中国外(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演出270场;国内演出3930场,国内城市演出2700场,农村演出1230场,国内观众人数233.1万,其中城市观众148.2万,农村观众人数84.9万。市级院团共演出2670场,其中国外演出170场,国内演出2500场,国内城市演出830场,农村演出1670场;国内观众人数382.7万,其中城市观众116.8万,农村观众265.9万。县级院团无国外演出,国内演出5000场,其中城市演出960场,农村演出4040场;国内观众694.6万人,其中城市观众146.2万,农村观众548.4万。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演出80130场,其中城市演出21730场,农村演出58400场;城市观众人数1243.9万,农村观众人数4355.2万。通过数据分析看出,省属院团的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国内城市演出市场,同时兼顾海外市场,以全方位提升院团的影响力。市级院团城市演出和农村演出兼顾,在积极开拓城市演出的同时,努力扩大农村演出市场,寻求演出效益。县级剧团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打品牌,农村要效益”成为县级院团的方向和目标。民营剧团的演出市场主要是农村,同时也在努力开拓城市演出市场。在开拓海外演出上,各类剧团差别非常巨大,根据2009年统计数据分析,实现海外演出的主要是省市一级剧团,而且市一级剧团也主要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几个市级院团。由于缺乏统计数据,目前难以对民营演艺企业海外演出情况作一个清晰的描述。一方面,有些演艺企业在国外演出市场开拓比较顺利,如杭州金海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国印象》2008年在欧洲巡演40多场,并连续几年在国外巡回演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的社会影响;另一方面,一些演艺企业发挥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客,实现了影响范围的跨越

(2)美誉度

对各级各类院团美誉度的分析,我们主要参考院团原创剧目的影响力,重点参照剧目在国内获奖的情况。从现行评奖机制看,文化部文华奖和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获奖情况代表了国家水准,具有较高权威性。因此,在分析剧目影响力方面,我们主要参照这两个奖项。从目前获奖情况看,浙江共有30部作品获得文华奖,获奖单位均是国有院团,其中文华大奖4个,省属院团2个,省属单位1个,市级院团(宁波)1个;文华大奖特别奖1个,为市级院团(绍兴);文华新剧目奖18个,其中省属院团8个,市级院团8个(杭州5个,绍兴、温州、金华各1个),县级院团2个;文化优秀剧目奖3个,其中省属院团1个,市级院团2个(杭州、金华);文华新剧目奖特别奖1个,为省属院团。截至目前,浙江共有11个作品入围过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其中省属院团6个,省、市单位合作1个,市级院团3个。从国家级艺术比赛获奖情况看,获得大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省属院团和几个主要市级院团,县级院团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几率非常小。

(3)知晓度

由于对各类院团知晓度数据的采集困难比较大,在研究中我们采用了网络搜索工具搜索各类院团相关搜索结果的方法,研究观众对舞台艺术的关注度。鉴于百度是目前国内最为流行的网络搜索工具,我们以百度搜索为搜索工具,搜索各类院团的相关搜索网页量,考察院团的关注度。从搜索情况来看,8家省属院团共有405.8万个相关搜索结果,平均50.7万;14家市级院团共有540.3万个相关搜索结果,平均38.6万;27家县级院团共有128.1万相关搜索结果,平均4.7万。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数量过多,故不做测算。从网络关注程度上看,省市两级院团关注度较大,县级院团则相对较弱。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国有院团在繁荣艺术生产,丰富对外文化交流,提升地域形象,传承传统文化以及服务城市、农村两个文化市场方面成绩显著。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则在开辟演出市场,创新演出模式,尤其是服务农村基层演出市场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极大地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从演出市场尤其是国外演出市场的开拓来看,浙江舞台艺术的整体影响力还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力主要集中在省属院团、几大市属院团以及部分大型民营演艺企业。部分市级剧团及绝大部分县级剧团、民营剧团影响力偏弱。从这一角度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经营规模、经营模式的院团应该扎根自身的影响力,细分潜在的市场,扩大演出区域,从而辐射更大的影响范围。

4.文化资本转换力评估

(1)产业贡献率

文化资本转换力主要包括产业贡献率、品牌贡献率和价值利用率三个部分,重点分析舞台艺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重考察各类院团的经济效益。对于舞台艺术文化资本转换力的指标,研究中主要以演出票房和从业人数以及各院团对当地整体形象力的关联与贡献为主要参考指标。从产业贡献率上分析,目前,浙江的绝大部分国有院团依旧保持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其投资主体是各级政府,这就很难较全面评估院团的盈利情况和资本的转换力。从相关统计资料分析,2009年国有院团共吸纳4100名演职人员,演出收入1.17亿,演出收入远远低于政府的资金投入。民营剧团虽然普遍规模较小,但以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营机制,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办团理念,迅速发展起来。民营演艺企业面向市场,切实从观众需求出发,发展迅速并逐步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演出链,正朝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不仅具有强烈的文化社会意义,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统计在册的348家民营艺术团体共有9744名员工,演出收入达到3.65亿元,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又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单从这个角度考察,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文化资本转换力突出,正逐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品牌贡献率

品牌贡献率的主要指标是各类院团对当地整体形象力的关联与贡献,对于这一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着重考证两个方面:一个是院团对本地文化资源的发掘、解读和展示;另一个方面就是院团的知名度,知名度同样参考上述网络搜索相关结果,前面已经讨论过。在对本地文化资源发掘展示方面,国有院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对于近几年国有院团的创作,主要参照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剧目申报情况。浙江省戏剧节每三年举办一届,是对近三年舞台艺术新创作品的展示和评价。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戏剧节是对2008年以来浙江省舞台艺术创作的一次全面展示和审阅,从剧目申报情况看,在所有52台剧目中,有20台剧目是根据当地知名历史文化资源编写,对提升和传播文化形象,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意义重大。一些大型民营演艺企业的演出也主要以挖掘和展示本地文化资源为主,从而达到吸引更多观众的目的,如《宋城千古情》、《印象西湖》、《中国印象》剧目等都是对本地文化资源精心加工、提炼和演绎,并长时间演出和打磨,对传播地域文化形象确实做出了较大贡献。民营剧团局限于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很少能够进行艺术创作和创新,作为较小。

文化资本转换力是检验艺术表演团体是否真正面向市场、面向观众,成为新型市场竞争主体的主要标准之一,从获取市场效益这一角度看,民营艺术表演团体的发展确实值得国有艺术表演团体学习和借鉴。

5.个案

为进一步细化研究,更为直观了解当前浙江舞台艺术发展现状,我们挑选在浙江最有影响力的地方剧种——越剧的代表性院团加以具体分析。在省属院团这一层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最具代表性。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是在1982年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集训班的基础上组建的。截至2009年,全团共114人,其中一级演员、一级演奏员、主创17人,二级演员、编、导、演奏、舞26人,高级职称演职人员占40%。演职人员获奖方面,1人获梅花大奖,3人获梅花奖,5人获文华奖表演奖,3人获文华音乐奖,2人获文华舞美奖,1人获文华导演奖。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整体人才实力均衡,大量优秀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人才的加盟使小百花不断推陈出新,打造了众多舞台精品,人才是形成“小百花”艺术现象的根基。在创作方面,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共有4台剧目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1台剧目获文华大奖,3台剧目获文华新剧目奖,1台剧目获文华剧目奖。在新剧目创作方面,每年创作的新剧目保持在2台左右。根据统计资料,2009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共演出83场,其中城市演出63场,农村演出20场,观众人数10.9万人,演出收入297.6万元。在市级院团中,杭州和宁波市级院团比较具有代表性,它们是浙江省作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以后第一批市属改革试点单位。鉴于宁波市级院团改革步伐较大,我们重点对其加以分析。宁波艺术剧院由原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宁波市甬剧团、宁波市歌舞团组成,截至2009年,在编演职人员204人,高级职称59人,占总人数30%。在演职人员获奖方面,其中梅花奖获得者3人,文华表演奖获得者1人。创作方面,1台剧目获文华大奖,1台剧目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2009年演出304场,其中城市演出50场,农村演出254场,观众人数36.5万元,演出收入490.7万元。县级院团实力比较悬殊,非常突出的有绍兴县小百花艺术中心、余姚艺术剧院等。绍兴县小百花艺术中心共有演职人员86人,高级职称16人,有3人获得梅花奖,每年基本都有新创剧目,暂时还未获得国家级奖项。2009年共演出184场,其中城市演出128场,农村演出56场,观众人数55.2万元,演出收入184.8万元。在民营剧团方面,以杭州三江越剧艺术团为例,截至2009年,共有演职人员20人,均无职称,无原创剧目,2009年演出213场,全部是农村演出,观众人数4.3万人,演出收入42.5万元。民营演艺企业方面,我们以杭州宋城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主要以旅游业为主,大力发展演艺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道路,旗下有杭州宋城艺术团有限公司。截至2009年宋城艺术团共有演职人员94人,中级职称8人,目前全团共创作剧目《宋城千古情》1台,2009年演出1331场,观众人数180万人,演出收入61.1万元。

在国家日益重视文化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在各级文化主管部门领导和推动下,浙江舞台艺术的发展成绩显著,在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市场开拓、传承创新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领域都颇有建树,为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提升文化大省形象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纵观整个浙江艺术表演团体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国有院团和民营艺术表演团体共同良性发展的局面,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借鉴3P模型及其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目前浙江舞台艺术发展成绩与问题并存。

首先,从创意力上分析,目前优秀舞台艺术人才主要集中在省市一级国有院团,尤其是省属院团,特别是相对集中在杭州、宁波等城市。对绝大部分县级国有院团来说,由于规模小,资金薄弱,优秀人才的缺乏,大部分院团没有完整的创作团队,致使其创意力不明显。除个别大型民营演艺企业外,绝大部分民营剧团几乎没有创作能力,这就制约了其良性的发展壮大。此外,从近几年发展情况看,舞台艺术的人才培养不尽如人意,优秀的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人才非常匮乏,成为真正制约舞台艺术良性发展的瓶颈。人才聚集和流动体现了市场经济作用,如何在院团发展中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

其次,从影响力上分析,国有院团中省属院团、几大市级院团以及部分大型民营演艺企业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比较大,辐射面比较广。部分市级剧团和绝大部分县级院团和民营剧团主要以服务农村市场为主,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广大农村。

最后,从文化资本转换力上分析,从目前发展情况看,在国家持续投资的情况下,大部分国有院团的经济效益不够明显,成为外界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大部分民营艺术表演团体来说,因其应对市场需求而产生,因此运营机制灵活,市场开拓能力强,文化资本转换力突出,尤其是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民营演艺企业,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为国有院团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对舞台艺术发展而言,只有形成创意力、影响力和文化资本转换力的良性循环,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从目前的整体格局看,各级各类艺术表演团体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状态,这就需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措施,解决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动其长久的繁荣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