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蜂新法饲养效益好

中蜂新法饲养效益好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县风景宜人的火石寨乡大庄村有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赵新举,现年56岁。不久,新法饲养中蜂在火石寨大庄村小湾组农民赵新举家过箱试养成功。2000年9月26日,农民增收现场观摩会在西吉县城隆重召开,老赵的中蜂新法饲养也被列为观摩内容之一。像赵新举这样靠养蜂致富的人在本县还有不少,但从事中蜂新法饲养的却还是很少,老赵只不过是先行了一步,给其他人做了个样子。

十二、中蜂新法饲养效益好——记火石寨大庄村小湾组农民赵新举

(刊登于《养蜂科技》2001年第2期)

在我县风景宜人的火石寨乡大庄村有位普普通通的农民赵新举,现年56岁。老赵八十年代初曾联络几个村民办过砖厂,当时由于全是手工制作,活做的细致,价钱与机砖相比也比较便宜,厂子的生意还真是红火了好一阵子,收入也不错。随着一个个规模不小的半自动化机砖厂的蓬勃兴起,老赵开办的砖厂效益一年不如一年,经营渠道也越来越窄,虽经艰难支撑,终因缺乏资金,规模难以扩大,效益不佳而倒闭。老赵又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农民。但头脑灵活的老赵,一天也没有放弃寻求新的致富门路,因为他清楚,仅凭几十亩薄田陡地,能使家中七口人吃饱饭已是不易,要想致富就更是困难,尤其在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的穷地方。

说来也有点奇,1994年初夏的一天,老赵家中飞来一群土蜂,这可乐坏了老赵。因为像这样的事,在本地农村常常被视为是一种吉祥的兆头,预兆将来有好日子过,土蜂也就被美誉为“飞财”。老赵呢,当然不敢懈怠,他非常虔诚地定期清扫蜂窝蜡屑,遮阴,喂水……忙得不亦乐乎。但这毕竟只是向“蜂客子”们零散学来的手艺,并不高,也说不上啥名堂,所以直到1996年之前,蜂群并无大的发展,仅分了7窝,也未取过一点蜜。真正促使老赵有了刻苦钻研养蜂,并下决心要养出个名堂的念头,还得从一件小事说起。1996年仲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下乡工作人员在与他拉家常时,说起在平蜂某村下乡时有家主人用新鲜的蜂蜜和油馍馍招待了他。老赵听了心里很纳闷:“才六月头上,外地放蜂儿的还没有来,哪来的新鲜蜂蜜呢?!我也养蜂着呢,蜂儿现在起早贪黑地飞,才勉强能混住嘴……莫非是这个下乡的人瞎说着呢?”打发了下乡工作人员,老赵心里一直犯嘀咕。第二天一大早,老赵顾不上熬罐罐茶,兜里装了一疙瘩糜面碗簸子便匆匆上路了。按那个下乡的人告诉他的路线,边走边打听,傍晚时分,终于踏进了那个用新鲜蜂蜜待客的人家,而且这家主人对他也是同样的招待——油馍馍蘸鲜蜂蜜。

老赵一个晚上都没有睡。主人见一个五十出头的人这么热心,几十里路上赶到他家“取经”,心里真的很感动,同样是一夜未合眼。他从怎样把土蜂过到箱子里养,怎样做蜂箱,怎么做脾,怎样做摇蜜机并把蜜摇出来,怎样把蜂儿管好等等,如同瓦沟里倒核桃般地给老赵讲了一遍又一遍……老赵终于茅塞顿开:原来土蜂也能用新法养!并对那个来他家谈及吃到了新鲜蜂蜜的人打心眼里表示深深地感谢:“若不是那人一说,我咋也不相信这时节有新鲜蜂蜜,要不是那人一说,我恐怕一辈子都不晓得土蜂能够新法饲养……”。

老赵回到家里,高兴得就像唐三藏去了趟天竺,取到了真经似的,按照“师傅”讲的那样,自己动手做起了蜂箱。不久,新法饲养中蜂在火石寨大庄村小湾组农民赵新举家过箱试养成功。2000年9月26日,农民增收现场观摩会在西吉县城隆重召开,老赵的中蜂新法饲养也被列为观摩内容之一。老赵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老赵,请您谈一谈养蜂的情况好吗?”“能行,就是怕说不好你们笑话。我正式新法饲养中蜂是从96年开始的,我也没有太多的文化,但对养蜂就是爱得很。我是边学习,边饲养,现在已经养到36箱。这两年一共摇了1450kg蜂蜜,收入了不到9000块钱。我养蜂也基本没有花上多大的投入,也没占用耕地,但收入还算不错。现在我也老了,体力活儿干不动了,养几箱蜂儿还是好着呢!”当问到收入的钱都用在什么地方去了,老赵回答说:“我现在也不能做农活了,女婿女儿常常帮我的忙。我收入的几个钱去年给女婿买了一个‘蹦蹦’(指三轮农用车),还剩几个(钱)准备给儿子买上10来只叫什么阿尔巴斯的羊养上,就不让他再出去搞副业了。”

老赵之所以靠养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主要经验有:一是认识明确。采用新法饲养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养蜂是飞财”,不需要什么科学管理的错误认识和落后的饲养、生产方式,从而使蜂群的生产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二是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尤其可贵的是他能够根据当地蜜源、气候、地理特点,结合蜜蜂生物学特性对蜂箱和巢框的尺寸做了改进,这样既有利于蜂王产卵繁殖,又利于蜂群取暖保温,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盗蜂;三是注重强群饲养和抗病选育蜂王;四是加强了蜂病的防治,一旦发现个别蜂群出现异常,能够及时从北京蜂研所、地区养蜂试验站和县养蜂管理站购买蜂药,对症下药,适时进行防治;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老赵的养蜂用具和设备基本上都是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和自行设计的,从投入角度讲,是十分经济的。

2000年11月上旬,由西吉县广播电视局和县畜牧局联合录制完成的专题片《社会聚焦·发展中的西吉畜牧业》在县有线电视台播出,老赵高兴得不得了,孩子似的逢人便说:“我也上了电视了!”老赵对记者和前来观摩的人深有感触地说:“其实你们并不了解,咱们这地方虽然穷,但养蜂还是有优势的,一年四季有几个大蜜源,现在蜂蜜啦、花粉啦、王浆啦,价格都在上涨,这是我在《蜜蜂杂志》上看到的。说实话,咱们这里的蜜源确实不比别的地方差,尤其是苜蓿、元元胡麻、荞麦、地椒、香薷……流蜜涌得很,外地的蜂客子就是冲着咱们这达的蜜源才来的。再一个,咱们这地方都有吃蜜的风俗习惯。”

像赵新举这样靠养蜂致富的人在本县还有不少,但从事中蜂新法饲养的却还是很少,老赵只不过是先行了一步,给其他人做了个样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