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蜜蜂孢子虫病

蜜蜂孢子虫病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流行于春、夏季节,在越冬期较漫长的地区最为普遍,病情较严重。虽属慢性传染病,但可使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群势削弱。入秋后,该病逐渐减少。该病源最大的弱点就是对酸极为敏感。真菌孢子呈红色;脂肪球呈橙黄色;花粉粒呈蓝黑色;孢子虫孢子呈无色。治疗以烟曲霉素、巴龙霉素、灭滴灵、色黄素、“保蜂健”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四、蜜蜂孢子虫病

(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流行于春、夏季节,在越冬期较漫长的地区(如东北、西北)最为普遍,病情较严重。虽属慢性传染病,但可使蜜蜂寿命缩短,采集力下降,群势削弱。入秋后,该病逐渐减少。

(二)病源:该病由蜜蜂微孢子虫引起。孢子呈长椭圆形(大米粒状),镜下具强蓝色折光,有两层无结构的几丁质外壳,无色。具有双核和极丝,为单细胞原生动物,运动不规则,长4.6~5.5μm,宽1.8~2.6μm。32h可完成一个生活周期,繁殖迅速。该孢子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很强,在蜜蜂尸体中可存活5年;在巢脾上可存活3~24个月;在蜂蜜中可存活10~11个月(常温下);在自来水(常温)中存活113d;在25℃4%的福尔马林溶液中1h可杀死;在60℃蜂蜜中15min、在58℃水中10min、在高温水蒸气中1min均可杀死。该病源最大的弱点就是对酸极为敏感。

(三)症状及诊断要点:发病初期(主要是成年蜂)无明显症状;到中、后期,蜜蜂即表现为呆滞与不安,体色暗淡,瘦小、虚弱,失去飞翔能力。病蜂多集中在框梁上或箱底,受到健康蜂驱咬,翅残缺,头、尾发黑,有时伴有“下痢”;前胸背板呈暗黑色,腹部1~3节呈棕黄色,略透明,末端3节呈暗灰色。该病在阴雨、低温后天气重新转晴时,症状更加明显。除症状诊断外,还可以解剖病蜂(中肠),健康蜂中肠呈浅琥珀色(蚯蚓色),具有弹性,环纹清晰,而患病蜂中肠呈白色,膨大,无弹性,环纹模糊。化验室还可将病料制片,用苏丹Ⅲ染色后,一次性区分检出。真菌孢子呈红色;脂肪球呈橙黄色;花粉粒呈蓝黑色;孢子虫孢子呈无色。

(四)预防和治疗:预防主要通过蜂机具消毒(4%福尔马林液)和加强饲养管理(如贮备优质越冬饲料等)以及预防性喂药等。由于孢子虫对酸敏感,因此,给蜂群饲喂酸性饲料也可达到预防的目的:1.柠檬酸1g或米醋50g加入1公斤1:1的糖浆中,喂蜂10框。2.乌洛托品(利尿剂,遇酸生成甲醛)1g,加入1kg糖浆中,喂蜂10框。治疗以烟曲霉素、巴龙霉素、灭滴灵(0.2%~0.4%)、色黄素、“保蜂健”(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