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圆孢球虫病

圆孢球虫病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别是HIV阳性者感染本病后症状较严重,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镜下检查有无圆孢球虫卵囊,或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酶链免疫吸附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CR较粪检阳性率高。1.本病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及时对患者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HIV/AIDS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圆孢球虫病,做好保护性隔离。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饮食,少量多餐,腹泻好转后应逐渐增加食量。

圆孢球虫病(cyclosporiasis)是由圆孢球虫引起的一种以迁延性腹泻为主要症状的寄生原虫病。

【病原学】 圆孢球虫是一种专性细胞内生长的寄生原虫,寄生于人体的是卡耶潭圆孢球虫。该虫生活史不明,一般认为本虫可在同一宿主体内完成其生活周期。

卵囊在外界抵抗力强,常用消毒剂不能灭活,但-20℃24h或60℃1h可使其失活。

【流行病学】

1.感染源 受圆孢球虫感染的人和家畜。

2.传播途径 被污染的水源是可能的主要传播途径,也可因进食污染的草莓、莴苣等而感染。被受感染的人或家畜的粪便严重污染的泥土,是污染水源和传播本病的重要因素。人-人传播有一定可能性。

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性别差异,与免疫功能是否正常无关,农村人群比城市人群感染率高。

4.流行特征 世界性分布,多发生于气温高、雨量多的季节。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不明,病变部位主要在小肠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不明。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持久性腹泻,每天3~5次,水样便,可有少量黏液,但无脓血。常伴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及乏力,体重明显下降,部分伴有低热。有些患者腹泻呈间歇性,个别病例可无任何症状。病程较长,多为4~6周。免疫功能缺陷者特别是HIV阳性者感染本病后症状较严重,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

【实验室检查】 检查粪便或进行小肠黏膜活检。镜下检查有无圆孢球虫卵囊,或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IFA)、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CR较粪检阳性率高。

【诊断】 主要诊断依据为患者粪便或小肠黏膜活检中检查出圆孢球虫卵囊。流行病学史及持续水样便腹泻、腹痛、消瘦等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治疗】 患者多能自愈,仅需适当补充液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目前治疗本病最有效的药物是复方增效磺胺,应用硝唑尼特、环丙沙星或大蒜素治疗本病效果亦佳。

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但营养不良的婴幼儿患者及免疫功能低下者病情多较重,个别患者可死亡

【护理】

1.本病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及时对患者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接触或可疑接触粪便后及时洗手。HIV/AIDS患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者感染圆孢球虫病,做好保护性隔离。

2.病情观察 观察腹泻次数,粪便颜色、性状及量,及时留送新鲜粪便标本。观察有无腹痛、腹胀、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及乏力等伴随症状,观察有无脱水、营养不良、贫血等症状。

3.保证营养供给 给予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和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脂肪不宜过多。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饮食,少量多餐,腹泻好转后应逐渐增加食量。

4.保护肛周局部皮肤 指导患者排便后用柔软布巾清洗肛门,保持清洁干燥。

5.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与家属保持个人及环境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饮用开水,勿食不洁水果、蔬菜,做到饭前、便后用流动水洗手。

(刘育蕾 兰 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