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蜜蜂白垩病

蜜蜂白垩病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多雨季节,主要危害蜜蜂幼虫,雄蜂幼虫最易感染。发病时,群势严重下降,工蜂因清巢负担重,出勤率极低,生产力明显削弱。当巢内贮蜜含水量降低到19.5%~21.5%时,白垩病则会停止发展。雌性菌丝为白色,产生藏卵器;雄性菌丝为黄色,产生藏精器。诊断以症状较为普遍。治疗可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白垩净、灭白垩1号以及0.1%灰黄霉素喷喂蜂群。

五、蜜蜂白垩病

(一)发病季节及危害:该病多发生于夏、秋高温、多雨季节(6~8月份),主要危害蜜蜂幼虫,雄蜂幼虫最易感染。死亡幼虫多为大幼虫(6~8日龄)或封盖幼虫(8日龄以上)。发病时,群势严重下降,工蜂因清巢负担重,出勤率极低,生产力明显削弱。群内蜜蜂暴躁,爱蜇人,拖子于巢门附近。当巢内贮蜜含水量降低到19.5%~21.5%时,白垩病则会停止发展。

(二)病源:该病由子囊菌纲的蜂囊菌引起,属真菌病之一。该菌子实体为球菌形,内有许多子囊,每个子囊内又充满着子囊孢子,即繁殖体。子囊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细长的菌丝。雌性菌丝为白色,产生藏卵器;雄性菌丝为黄色,产生藏精器。雌雄菌丝结合便会形成球形子囊果。该菌繁殖体生命力很强,在自然界干燥状态下,可以存活15年之久。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或在适温30℃、PH7.0~7.2的0.4%酵母浸出液中生长良好。

(三)症状及诊断技术:幼虫死亡后,初呈苍白色,逐渐变为灰色至黑色。虫尸干枯后,呈一块疏松的石灰质状物,表面覆盖有毛茸茸的白色菌丝。被工蜂拖出巢门的虫尸,较干硬,可搓成粉末,无黏性,无任何气味。诊断以症状较为普遍。若需确诊,可通过:1.挑取少许虫尸表层物,置于载玻片上,滴上蒸馏水,在低倍显微镜下,可见棉花纤维般的白色菌丝和含有椭圆形孢子的孢囊时,即可诊之。2.将可疑物刮在纸上,置于培养皿内,放入恒温箱,经过30℃、7~8d的培养,若在镜下检出孢子者即可确诊为该病。

(四)预防和治疗:预防措施除加强饲养管理外,还可进行换箱、换脾,并将从患病蜂群中换出来的所有蜜脾、粉脾、子脾,集中用SO2(燃烧硫磺)熏蒸4h(3~5g/每10张脾)。2、换箱换脾后,及时用0.5%的簏香草酚糖浆饲喂蜂群。治疗可用中国蜜蜂研究所生产的白垩净、灭白垩1号以及0.1%灰黄霉素喷喂蜂群(10ml/10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