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秋季大白菜生产

秋季大白菜生产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了解白菜类蔬菜的生长特性,熟悉其生产基本环节;掌握其生产方案的制订、茬口安排和田间管理技能等生产技术。某市郊区一户菜农,菜地面积667 m2,今年计划用来生产白菜类蔬菜,请制订一份白菜类蔬菜的生产方案,并按生产方案进行生产。由于大白菜营养丰富,味道清鲜适口,食用方法多样,因此是我国人们常年食用的蔬菜。我国大白菜的类型和品种极为丰富,生产上栽培的主要为结球变种,即大白菜形成紧实的叶球,球顶闭合。

项目14 白菜类蔬菜生产

项目描述

我国的白菜类蔬菜,种类繁多,其中以结球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雪里蕻等栽培最为普遍。本项目可任选其中的几种白菜类蔬菜进行生产,重点掌握生产方案的制订,并能按生产方案进行茬口安排,完成白菜类蔬菜的育苗、整地、作畦、覆膜、定植、查苗、补苗、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及采收等工作。

学习目标

了解白菜类蔬菜的生长特性,熟悉其生产基本环节;掌握其生产方案的制订、茬口安排和田间管理技能等生产技术。

能力目标

会白菜类蔬菜生产。

素质目标

结合实践教学培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意识;激发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任务

任务14.1 白菜类蔬菜生产

活动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菜地面积667 m2,今年计划用来生产白菜类蔬菜,请制订一份白菜类蔬菜的生产方案,并按生产方案进行生产。

工作过程设计

续表

工作任务单

任务相关知识点

白菜类蔬菜以柔嫩的叶丛或叶球为食用部分,主要有结球白菜、不结球白菜、苔菜、结球甘蓝、花椰菜、木立花椰菜、球茎甘蓝、皱叶甘蓝、抱子甘蓝、大叶芥菜、花叶芥菜、雪里蕻、榨菜、大头菜等。其产品的主要营养成分为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糖和脂肪。生长期间需要湿润及冷凉的气候,如果温度过高,气候干燥,则生长不良。为二年生植物,在生长的第一年形成叶丛或叶球,到第二年才抽苔开花。在栽培上,除采收花球及菜苔(花苔)者外,要避免先期抽苔。白菜类蔬菜的种类较多,而各种类型中的品种又及其丰富,因此在生产上可以利用各种类型和品种,根据市场的需求,排开播种,周年供应。

白菜类蔬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3类,即白菜种(n= 10)、甘蓝种(n=9)、芥菜种(n=18)。其中白菜种主要包括结球白菜、不结球白菜;甘蓝种主要包括结球甘蓝、球茎甘蓝、皱叶甘蓝、抱子甘蓝、羽衣甘蓝、花椰菜、木立花椰菜、芥蓝等;芥菜种主要有大叶芥菜、花叶芥菜、雪里蕻、包心芥菜、茎用芥菜(榨菜)、根用芥菜(大头菜)等。

14.1.1 榨 菜

榨菜,即茎用芥菜,又名青菜头、菜头,以其膨大的肉质茎供食用,其加工成品称为榨菜。榨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胡萝卜素、膳食纤维、矿物质等,它有“天然味精”之称,富含产生鲜味的化学成分,经腌制发酵后,其味更浓。现代营养学认为,榨菜有健脾开胃、补气添精、增食助神的功效。茎用芥菜的主要产区有四川、重庆、浙江等省市,近年来由于榨菜的市场需求量剧增,其栽培面积和产区正处在发展中。

1)品种类型

榨菜目前尚无十分明确的分类方法,各家说法不一,当前生产上多根据膨大茎的形状进行命名,根据叶片的形状进行分类,分为碎叶种和半碎叶种;也有根据其适宜的食用方式进行分类的。

①加工榨菜 此类品种要求肉质茎形状整齐,含水量较低。常见品种有草腰子、鹅公包、三转子、露酒壶、碎叶种、潮丰1号、浙丰3号、惠圆早、桐农1号、瑞安香螺种、上虞缩头种、余姚缩头种、甬丰1号、永安小叶、涪杂一号、小花叶、涪丰14等。

②鲜食榨菜 此类品种要求肉质茎中含水量较高,纤维含量较少。常见品种有羊角荣、笋子菜、榨菜、大狮头、二狮头、棒菜、大棒菜803、红缨菜等。

2)榨菜的生物学特性

(1)榨菜的形态特征

①根 根系发达,吸收能力较强。

②茎 主茎膨大,主要叶片着生的基部有瘤状突起,形成肥大的肉质茎,不同品种突起的形状、多少及棱沟的深浅不同。

③叶 叶着生于短缩茎上,因品种的不同,形状有椭圆、卵圆、倒卵圆和披针形等几种;叶片的颜色有绿、紫红等颜色。

④花 完全花,黄色,复总状花序,异花授粉。

⑤果实和种子 长角果,种子圆形或椭圆形,红色或暗褐色,千粒重1 g左右。

(2)榨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榨菜喜冷凉与湿润的气候,发芽期温度范围为13~25℃,最适温度为22℃。幼苗期适应温度范围为9~26℃,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温度较高生长较快,温度较低生长较慢。气温降至旬平均温度16℃以下,茎即开始膨大,而适于茎膨大的旬平均温度为8~13.6℃。播种较早,有利于叶片的生长,使植株形成较大的叶面积后茎才开始膨大;播种较迟,则在叶面积较小时茎即开始膨大,因为茎一般总是在温度16℃以下时才能膨大。茎叶形成后植株能耐轻霜。

②湿度 榨菜喜湿润的气候条件,茎膨大期间,空气湿度在80%以上、土壤湿度在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左右最适宜生长。

③光照 榨菜属长日照植物,但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营养生长期一般要求较长的日照长度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这样有利于植株旺盛生长,形成较高的产量。

④土壤及营养 榨菜对土壤的适应范围较广,但以壤土和黏壤土栽培较好,叶片生长期间需要充足的氮素营养,茎膨大期间需要足够的磷、钾肥,以利于养分的运输和积累。

14.1.2 大白菜

大白菜,学名Brassica campestris ssp. pekinensis(Lour.)Olsson,古称菘。“秋末晚菘”被古人誉为美味,别名结球白菜、黄芽白、包心白等。大白菜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水分、钾、钠、钙、镁、铁、锰、锌、铜、磷、硒、钼及胡萝卜素、尼克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由于大白菜营养丰富,味道清鲜适口,食用方法多样,因此是我国人们常年食用的蔬菜。大白菜中含有丰富的粗纤维,有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消化的功能,对预防肠癌有良好作用;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E,可以起到很好的护肤和养颜效果。据美国纽约激素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中国和日本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之所以比西方妇女低得多,是因为她们常吃大白菜的缘故,大白菜中有一些微量元素,能帮助分解同乳腺癌相联系的雌激素

大白菜原产于我国,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大白菜由野生种进行驯化栽培,变成散叶白菜,由散叶白菜逐渐进化为半结球白菜,再由半结球白菜进化为花心白菜,并最终进化为现在广泛栽培的结球白菜。其产量高,食用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生长适应性强并且耐贮藏运输,因此栽培面积广,在我国南北地区皆可栽培。以北方栽培最为广泛,变种和类型也最多,是秋冬季重要蔬菜之一,在常年蔬菜供应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品种类型

我国大白菜的类型和品种极为丰富,生产上栽培的主要为结球变种,即大白菜形成紧实的叶球,球顶闭合。在结球变种中,根据植株结球早晚和栽培期的长短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根据叶球的形状和生态要求的不同可分为直筒型、卵圆形和平头型3个基本生态型。

(1)直筒型

叶球细长,呈圆筒形,球型指数(叶球的高度/叶球的最大直径)一般大于3。直筒型大白菜原产于冀东及天津一带,该地是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交叉地带,温度和湿度变化剧烈,形成了适应性强、抗热、抗寒、耐湿、耐旱、抗病性强的特点。主要代表品种有天津青麻叶、唐山河头白菜、河北玉田包头、津秋78、津秋1号、秋绿75和秋绿80、津白56和津白45、黔白6号等。

(2)卵圆形

叶球卵圆形,球型指数一般为1.5~2,顶部尖或稍圆。该类型大白菜产于山东胶州半岛各县,该地属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昼夜温差不大,雨水充足均匀,形成了需要充足水肥、品质好的特点,但不耐热,不耐旱,生长期长,适应性较差。代表品种有福山包头、胶州白菜、济南小根、旅大小根等。

(3)平头型

叶球上大下小,球顶较平,球型指数接近1。平头型大白菜分布最广,现在陕西、山西、河北3省的南部,河南省,山东省的西南部广泛栽培。该地是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阳光充足,形成了适应较高温度、耐干旱、对肥力要求严格、生长期长、产量高的特点。代表品种有河南阳包头、太原包头、曲阳青麻叶、大青口、包头白等。

2)大白菜的生物学特性

(1)大白菜的形态特征

①根 主根纤细,侧根发达,主要分布于30 cm的土层中,横向扩展的直径约为60 cm。易发生侧根、不定根;根系的再生能力一般,耐移植性一般。

②茎 营养生长期中,茎部短缩,越近顶端节间越短。每节发生根出叶一枚,腋芽不发达,不分枝。茎的心髓部发达,由薄壁细胞组成,储藏大量水分和养分。进入生殖生长期由短缩茎的顶端发生花茎,花茎伸长迅速,形成高度60~100 cm的植株。花茎上发生分枝,分枝可达1~3次,依生长条件而定。植株基部的分枝较长而上部的分枝较短,使植株呈圆锥形的株型。花茎淡绿至绿色,表面有蜡粉。

③叶 白菜在营养生长期叶部发达,密集而成为莲座。叶单生,叶片阔大,叶缘全缘或波状,色淡绿至墨绿,表面无明显蜡粉。主脉宽厚,肥嫩多汁,叶被脉上有毛或无毛;到生殖生长期花茎或花枝上发生“茎生叶”,茎生叶小于根出叶。全株的叶由下而上分为下列异态叶形:

a.子叶 着生于子叶节,两枚,对生,肾形至倒心脏形,叶柄明显。

b.基生叶 着生于短缩茎的基部,两枚,对生,与子叶垂直排列成十字。各种大白菜的基生叶皆相似,叶片长椭圆形,长度大于宽度3倍,有明显的叶柄,无叶翅,长8~15 cm。

c.中生叶 着生于短缩茎的中部,多枚,互生。每株有2~5叶环构成植株的莲座。每一个叶环的叶序因种类和品种不同而不同,或为2/5的叶序,5片叶绕短缩茎2周而成一叶环,各叶间成144°角;或为3/8的叶序,8片叶绕短缩茎3周而成一叶环,各叶间成135°角;或为5/13的叶序,各叶间成138.5°角。叶片倒阔卵形至倒披针形。叶柄不明显,有叶翅,长10~90 cm。

d.顶生叶 着生于短缩茎的顶端,互生,构成顶芽;多枚,叶序排列如中生叶,但常因拥挤而角度错列;无明显叶柄;外层较长,内层渐短。

e.茎生叶 着生于花茎或花枝上,多枚,互生;三角形,无明显叶柄;花茎下部的叶片宽大,上部的叶片渐小;表面有明显的蜡粉。

随着大白菜的生长,球叶以一定的方式相互抱合,抱合方式有叠抱、褶抱和拧抱,形成叶球。根据构成叶球的球叶的叶数和单叶重的关系,可分为叶重型、数—重型、叶数型3类。

a.叶重型 每一个叶球的球叶数较少,一般为37~45片,但单叶较大,尤其是最外层的十几片叶的重量大。

b.叶数型 每一个叶球的叶数较多,一般为60片以上,但单叶重较小,构成叶球重量主要依靠叶数多。

c.数—重型 一般构成叶球的球叶数和单叶重均介于叶重型和叶数型之间。

④花 花序为总状花序,未开花前短缩,开花结果时不断伸长,花集中于花序顶端;两性花,黄色;花瓣基部有蜜腺,能引诱昆虫,虫媒花。

⑤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长角果,细圆筒形,长3~6 cm,有柄,成熟时纵裂为两瓣,种子着生于两侧膜胎座上;果实先端有细瘦果喙,以横隔膜与果实本身分开,果喙中无种子。种子圆形,直径小于2mm,红褐色至深褐色;子叶肥厚,其中贮藏养分;两枚子叶摺叠,上面一枚较大。

(2)大白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大白菜严格要求有温和的气候,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差,生长适温为18~22℃,不同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大白菜种子在8~10℃即能发芽,但发芽速度慢,发芽势弱,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当温度为25~30℃时发芽迅速但幼芽生长较弱,当温度高于30℃时幼芽出土后易死亡。因此,各地一般掌握在温度降至26℃时进行播种,此时气温虽然略高,但土温略低于气温,如土壤湿润则温度更低些。

幼苗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更广一些,在20~28℃的范围内能正常生长,能在26~28℃的月均温里生长,也能长期忍耐-2℃的低温,如果温度过高或高温时间过长,则幼苗生长不良且易发生病毒病。莲座期是大白菜长成主要同化器官的时期,因此要求较严格的适宜温度,一般月均温降到22℃左右并继续降到17℃左右,在这一温度范围内大白菜能迅速长成莲座,温度过高,莲座叶徒长而孱弱,且易发生病害,温度过低则莲座叶生长缓慢,将延迟结球。结球期是大白菜产品形成期,对温度要求最为严格,这一时期一般在12~22℃的范围内可生长良好,结球前期和中期一般在12~16℃,这是形成叶球的适宜气候。休眠期要求低温,以0~2℃最为适宜,这一温度能强迫大白菜休眠,抑制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低于0℃发生冻害,高于5℃使贮藏中损耗养分,并且容易引起腐烂。

此外,大白菜在整个生长时期和各个分期还要求一定的积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较高能在较少的日数内得到足够的积温,因此生长较快;温度较低则需较多的日数才能得到足够的积温,因此生长缓慢。一般说来,早熟品种所需的积温少于晚熟品种,寒冷地区原产的品种所需积温也较少。每个品种常需要一定的积温才能完成其生长,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则生长期短,在温度较低的季节则生长期长。例如,天津青麻叶品种中的小小核桃纹品系,在不同的季节栽培所需的生长时间有所不同(表14.1)。

表14.1 天津小小核桃纹大白菜的生长积温

②光照 大白菜的光合作用与光照强度有密切的关系。光合作用补偿点约为750 lx,饱和点约为15 klx,光照强度由750 lx增强至10 000 lx,光合作用迅速增强;由10 000 lx增强至15 000 lx,为光合作用饱和带,光合作用增加表现不明显;光照强度为500 lx时,光合作用十分微弱且低于呼吸强度;光照强度为750 lx时,光合作用已明显且略高于呼吸强度;光照强度在7 500 lx升至15 000 lx的范围内,光合作用皆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其中尤以1 000 lx升至10 000 lx的范围内光合作用加强最快,由10 000 lx升至15 000 lx则光合作用加强趋缓;光照强度达到15 000 lx以上,光合作用即趋稳定。

当然光照强度受到温度的影响,不同品种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但一般以10℃为光合作用的起始温度,10~15℃为光合作用的微弱范围,15~22℃为光合作用的适温范围, 22~32℃为光合作用的最高范围,32℃为有效光合作用的终限,32℃以上呼吸强度超过光合强度。

③水分 水分是大白菜生长发育的重要支柱,大白菜叶片数很多,叶面积很大,加之叶面角质层很薄,因此蒸腾量很大。大白菜需水量因其生育期、栽培方法和栽培水平、不同季节、不同自然条件而有差异。

从播种到出苗,由于大白菜种子小,播种后覆土较薄,播种层的温度变化异常激烈,因此播种出苗阶段要求有较高的土壤湿度,以保证出苗整齐,防止天气干旱、烈日暴晒造成干芽死苗、出苗不齐、严重缺棵现象。从出苗到幼苗期结束,此阶段大白菜幼叶少,叶面积小,但叶片蒸腾量较大,同时此期田间叶片的覆盖面小,加之地面温度很高,土壤水分散发迅速,因此幼苗期虽然叶面积小,植株本身耗水量不大。但为补充土壤水分的散失和降低地面、叶面温度,仍需要有足够的水分供应。水分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根系往纵深发展,一般应掌握小水勤灌的原则。从莲座期开始到植株开始结球,此阶段大白菜叶片分化数多,叶面积迅速扩大,根系向纵深方向发展,也是霜霉病发生和蔓延的时期。此期要求土壤疏松、含水量稳定,土壤湿度保持在70%~80%的范围内,有利于植株生长和控制病害的发生。结球期是球叶迅速生长期,也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缺水会造成大量减产,但浇水量过大也会造成软腐病和其他病害的为害,这在春大白菜和夏大白菜栽培中尤为突出。因此,此阶段要防止大水漫灌,应采用沟灌,灌水量以不淹没地面为宜,速灌、速排。

④土壤及营养 大白菜以叶为产品,叶对氮的要求最为敏感。氮素供应充足,则叶绿素含量高,叶色深绿,光合作用增强,叶子长得快,叶面积迅速增加;氮素过多而磷钾不足时,大白菜植株徒长,叶大而薄,结球不紧,而且含水量很多,品质下降,抗病力也有所减弱。磷是形成核蛋白的重要成分,能促进细胞分裂和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充足的磷肥,能使大白菜的根系发达,心叶加速生长,对结球有促进作用,且能使叶球品质好,净菜率高;如果磷肥不足,植株发育不良,叶色暗绿,植株矮小;严重缺磷,叶背的叶脉呈紫色。钾是形成和运输碳水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它能促使外叶制造的养分迅速向球叶输送。钾肥充足,植株生长健壮,包心快而紧实,并且能提高大白菜的品质;缺钾会引起外叶边缘发黄,焦脆易碎,制造养分减少,产量下降。

大白菜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较多,每667 m2需要吸收氮13.3 kg、磷4 kg、钾16.7 kg,但三要素之间应有一个合理的比例,才能使植株生长健壮,形成品质优良的叶球,从而获得高产。大白菜对氮、磷、钾三要素需要量的比例大体为2∶1∶3。另外,大白菜在不同生长时期的需肥种类也不一样,结球期以前以吸收氮为最多,其次是钾和磷;进入结球期,钾的吸收量大增,并且吸收最多,氮次之,磷较少。此外,土壤中缺钙或因其他盐类浓度增高或水分不足,还会引起叶球中心小叶枯黄,称为干烧心。大白菜对硼的需要量随生长而增加,在生长盛期缺硼,常在叶柄内侧出现木栓化组织,由褐色变为黑褐色,叶片周边枯死,结球不良。

大白菜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松软而含有丰富有机质的砂壤土、壤土和黏壤土上生长。在轻松的砂土及砂壤土中根系发展快,因此幼苗及莲座期生长迅速,但往往因为保肥力和保水力弱,到结球时养分和水分供应不上时生长不良,结球不坚实,产量低。在黏重的土壤中根系发展缓慢,幼苗及莲座期生长较慢,到结球期因为土壤天然肥沃及保肥、保水力强,叶球往往高产,但产品的含水量大,品质较差,而且往往软腐病严重。

大白菜对土壤酸碱度的要求是微酸性到中性,pH以6.5~7.0为宜。过于酸性的土壤易发生根肿病,而过于碱性的土壤又易产生盐碱为害和发生干烧心病。

(3)大白菜的生长发育周期

①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两片基生叶展开为发芽期。播种后,种子在温度、水分、空气适宜的条件下,约需2 d,胚轴伸出土面;播种后3 d,子叶可完全展开;播种后7~8 d,2片基生叶展开,子叶与基生叶互相垂直交叉排列呈十字形,俗称拉十字,是发芽期结束的临界特征。发芽期管理重点是通过浇水造墒、精细播种,为种子发芽创造适宜的条件。

②幼苗期 从拉十字幼苗长出第一个叶环为幼苗期。早熟品种此期可长出5片叶子,需要12~13 d;中、晚熟品种长出8片叶子,需要17~18 d。第一叶环的叶片长出后,形成圆盘状的叶丛称为“团棵”,是幼苗期结束的临界特征。幼苗期植株的生长量仍较小,生长速度快,幼苗期植株的根系弱,要根据天气情况加强管理,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预防各种病害发生,奠定防病、丰产的基础。

③莲座期 从“团棵”到再长出2个叶环,形成发达的叶丛时称为“莲座期”。早熟品种需要20~21 d,中晚熟品种需要27~28 d。进入莲座期后生长量很大,生长速度很快,形成大白菜主要的同化面积。结球期制造养分的叶片在莲座期基本长成,莲座期的后期,植株中心幼小的球叶出现相邻两个叶片的叶缘连接在一起的现象,俗称“勾手”或“交叶”,这是开始包心的特征,也是莲座期结束的临界特征。管理上,莲座期的前期要通过追肥、浇水,促进莲座叶生长和球叶的分化;莲座期的后期需要适当控制浇水,避免莲座叶过分生长。

④结球期 从植株开始包心到形成充实的叶球为结球期。结球期时间的长短因品种而异,早熟品种需要25~30 d,中晚熟品种35~50 d。结球期的生长量最大,形成植株重量的70%左右。结球期可分为3个阶段:

a.结球前期 从开始包心到形成叶球的轮廓,又称为“抽筒”。这时莲座叶面积还继续扩大,外层球叶开始旺盛生长,需要大量的肥水。

b.结球中期 球叶生长充实叶球的时期,又称为“灌心期”。这一时期是叶球重量增长最快和增量最大的时期,在栽培上要大力促进养分的制造和向叶球运输积累。

c.结球后期 收获前7~15 d,莲座叶开始衰老,球叶缓慢生长,叶球进一步充实,植株的生理活动减弱,逐渐准备休眠。

⑤休眠期 收获后进行贮藏,植株被迫进入半休眠状态。莲座叶的养分仍向球叶输送一部分,短缩茎顶端缓慢进行着花芽的分化。维持较低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降低植株的呼吸强度和水分的散失,减少养分的消耗,延长贮藏时间。

14.1.3 结球甘蓝

结球甘蓝,原产于欧洲地中海沿岸,又名包心菜、洋白菜、卷心菜等,以其肥大的顶芽活动,形成充实的叶球作为产品器官。每100 g结球甘蓝含蛋白质1.5 g、脂肪0.1 g,碳水化合物3.2 g、膳食纤维0.8 g、维生素A 20μg、维生素C 31mg、维生素E 0.76mg,同时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其中,含有天然多酚类化合物中的吲哚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因其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而倍受消费者欢迎,是甘蓝类蔬菜中栽培面积最广的蔬菜,对蔬菜的供应有着重要意义。

1)结球甘蓝的生物学特性

(1)结球甘蓝的形态特征

①根 根系发达,根系入土不深,主要根群分布在30 cm深的土层,因此不耐干旱;易发生侧根和不定根,根系的再生能力较强,生产上可进行扦插繁殖和培育大苗移栽。

②茎 营养生长期茎为短缩茎,短缩茎的长度因品种不同而差异较大;生殖生长期抽生花茎,花茎高度100 cm左右,花茎的分枝能力较强。

③叶 子叶肾形,对生;基生叶较小,对生,与子叶相互垂直,有明显的叶柄;以后发生的叶片卵圆形或圆形,从莲座叶开始叶柄逐渐缩短而有明显的叶翅,互生在短缩茎上,叶片光滑无毛而宽厚,上覆厚重的白色蜡粉;叶色因品种不同而有所不同,目前生产上常见的叶色有深蓝、深绿、黄绿、紫红等几种。一般基生叶以后再生长8片叶后完成幼苗阶段,俗称团棵;幼苗叶后早熟品种再生长16片叶、中晚熟品种生长24片叶完成莲座期的生长。幼苗叶和莲座叶向外生长,称为外叶,莲座叶形成以后新发生的叶片则向内抱合,形成叶球,称为球叶。随着顶芽不断的分化球叶以及球叶的不断增大,形成肥大充实而紧密的叶球,叶球的结构基本上同结球白菜相似。

④花 完全花,黄色,复总状花序,含有蜜腺,可吸引昆虫,异花授粉。

⑤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长角果。种子为圆球形,红褐色或黑褐色,千粒重一般为3.5~4.5 g。

(2)结球甘蓝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结球甘蓝性喜温和凉爽的气候,不耐炎热,较耐低温,一般属耐寒性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5℃,但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2~3℃,但发芽极为缓慢,生产上没有实际意义。种子发芽的适温为18~25℃,在35℃的高温下也能正常发芽出苗。幼苗期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最广,能忍耐-2~-1℃的地温,短期内能忍受-5~-3℃的低温,经过锻炼的幼苗甚至能忍受短期的-12~-8℃的低温,但在35℃的高温环境中也能正常生长;外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25℃。叶球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20℃,超过25℃对叶球生长不利,不仅品种差而且叶球的紧实度也相对较差。其抗寒性和耐热性均较结球白菜强,因此播种期范围相对比大白菜更大一些。

②光照 结球甘蓝为长日照植物,生长过程中要求较强的光照,光饱和点为30~50 klx,但耐阴性较强。生长外叶的时期即幼苗期和莲座期一般要求较强的光照。幼苗期光照不足,一般会导致下胚轴生长较快而表现为高脚苗。莲座期光照不足会导致莲座叶的老叶不断黄萎而提早脱落,心叶继续生长最终结球延迟。结球期一般要求中等光照强度即可。

③水分 结球甘蓝因根系的吸收能力不是很强,而叶面蒸腾作用较强,因而一般要求在较湿润的环境中生长,不耐干旱。生长期间适宜的湿度条件为空气湿度80%~90%,土壤湿度70%~80%。栽培过程中一般要求选择黏壤土,并要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溉,但不耐涝,土壤积水或排水不良等导致土壤湿度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同时会发生严重的病害,因此生产上要深沟高畦、注意排水。

④土壤及营养 结球甘蓝生长过程中要求肥沃的土壤,喜肥耐肥,每1 000 kg的鲜菜吸收氮4.1~4.8 kg、磷1.2~1.3 kg、钾4.9~5.4 kg。对三要素的吸收以氮、钾占的比例较大,吸收磷相对较少,一般吸收氮、磷、钾的比例约为3∶1∶4,同时对钙需求较多,生长过程中特别是结球期缺钙会导致叶球发生干烧心。因此,一般根据土壤的酸碱性的具体情况在耕作时,可适当的施用一定量的石灰或氯化钙,一则可以补充结球甘蓝生长过程中对钙的需求,二则对土壤消毒也有一定的效果。适于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但对盐碱有一定的忍耐能力,在含盐碱量较轻的土壤上可以正常生长。

(3)结球甘蓝的生长发育周期

结球甘蓝营养生长期大致可分为以下4个时期:

①发芽期 种子萌动至2片基生叶展开为发芽期,夏季6~10 d,春季约15 d。

②幼苗期 从2片基生叶展开到再生长8片真叶完成团棵为幼苗期,夏秋季需25~30 d,冬春季需40~60 d。

③莲座期 从团棵到在生长2个叶环(早熟品种)或3个叶环(中晚熟品种)为莲座期,莲座期所经历的时间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早熟品种20~25 d,中晚熟品种30~40 d。

④结球期 从开始包心到形成充实肥大的叶球而采收为结球期,结球期的长短不同品种差异亦较大,一般早熟品种20~25 d,中晚熟品种30~50 d。

从抽薹开花到种子成熟采收为生殖生长时期,生殖生长时期一般分为抽薹期、开花期和结荚期3个阶段,第一年秋季完成营养生长,到第二年的春夏季节完成生殖生长。

结球甘蓝属于绿体春化植物,必须以一定大小的营养体接受一定低温条件才能顺利完成春化阶段,即通过春化阶段时幼苗必须具有一定数目的叶片和茎粗(一般4~8片叶,茎粗0.6~1.6 cm,依品种不同而异)、较低的温度(0~15℃以下),并且经历一定的时间(依品种不同而不同)。凡需较大营养体、较低温度、较长时间才能通过春化作用的品种,称为冬性强的品种,绝大多数春季栽培的品种属于冬性强的品种,如春雷、春眠、春丰、黄苗等;凡在较小的营养体、较高的温度、较短的时间通过春化作用的品种,属于冬性弱的品种或春性品种,大多数夏季和秋季栽培的品种如夏光、中甘11号、鲁甘1号等属于此类型。

2)结球甘蓝的类型和品种

(1)类型

根据叶球的颜色,可分为白球甘蓝、紫球甘蓝和皱叶甘蓝,我国栽培的多为白球甘蓝,近年来紫球甘蓝的栽培面积亦不小,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根据叶球的形状可分为平头类型、圆头类型和尖头类型;根据品种的成熟期长短可分为早熟品种、中熟品种和晚熟品种。

(2)品种

①平头品种 平头类型,叶球顶部扁平,整个叶球呈扁圆形,一般冬性较弱,多为中晚熟品种,从定植到收获需70~120 d,适于秋季栽培。代表品种有黄苗、黑叶小平头、京丰一号、黔甘二号、北京四季、春雷、春眠、大平头、H-60甘蓝、晚丰等。

②圆头品种 圆头类型,叶球顶部圆形,整个叶球呈圆球形或高圆形,短缩茎较短,叶球较紧实。一般冬性较弱,早熟,从定植到收获需50~70 d,耐热性较强,多为适于夏季栽培的品种。代表品种有金早生、北京早熟、冬甘二号、中甘十五号、延春甘蓝、山西一号、晋甘蓝二号等。

③尖头品种 尖头类型,叶球较小,整个叶球呈心脏形,叶片卵形而狭长,中肋较发达,短缩茎较长,因而叶球相对紧实度较差,多为早熟品种,冬性强,一般适合春季栽培。代表品种有鸡心甘蓝、牛心甘蓝、西安六号等。

14.1.4 花椰菜

花椰菜,十字花科芸薹属甘蓝种植物,又名花菜、菜花等,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及矿物质,特别是含有较高含量的钙和一般蔬菜中所没有的丰富的维生素K,营养品质和食用品质俱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椰菜的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已成为南方春秋两季的主要供应蔬菜品种之一,少数耐热品种在夏季也可栽培。

1)花椰菜的生物学特性

(1)花椰菜的形态特征

①根 主根粗大,须根发达,主要根系多集中在30 cm的土壤耕作层内。

②茎 营养生长期茎短缩,为短缩茎,在形成花球前,茎上端增粗,暂时贮藏养分,茎上腋芽不萌发,通过阶段发育后,在生殖生长时期抽生花茎。

③叶 单叶互生,叶为阔披针形或长卵形,营养生长期的叶有叶柄并有裂片,叶色浅蓝色,叶面无毛,表面有厚重的蜡粉,一般20片叶构成莲座叶丛。

④花 花球由肥大的肉质主轴和其上的许多肉质花梗及花梗上众多绒球状花蕾聚合而成。花器形成后,花球发育成为养分贮藏器官,表面呈颗粒状,质地致密。一个成熟的花球,横径在20~30 cm,纵径在10~20 cm;单个花球的重量在500 g或1 500~2 500 g不等,甚至有超过5 000 g的花球。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花球逐渐松散,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的花蕾,花苔、花枝发育并伸长,继而抽薹开花、结实并形成种子。花为完全花,复总状花序,花冠淡黄至黄色,虫媒花,异花授粉。

⑤果实和种子 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纵裂。种子褐色至黄褐色,圆球形,千粒重3~3.5 g。

(2)花椰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①温度 花椰菜生长发育喜温和冷凉的气候,属半耐寒性蔬菜,不耐炎热、干旱,又不耐霜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2~3℃,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0~25℃;营养生长的适温范围为8~24℃,-2~-1℃时叶片受到冻害;花球生长的适温为15~18℃,8℃以下时生长缓慢,0℃以下时易受冻害。气温过高,则发育受影响,花苔、花枝迅速伸长,花球松散。当温度在24~25℃以上时,花球小,品质差,产量降低。

花椰菜从种子发芽到幼苗生长过程中均可接受低温的影响而通过春花阶段,通过春化阶段所需的温度范围较高,在5~20℃的温度范围内均可通过春化阶段,在10~17℃、幼苗较大时通过春化阶段最快;一般在2~5℃的低温条件下,或21~30℃的高温条件下不易通过春化阶段,因而不能形成花球。花菜通过春化作用的温度因品种和熟性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极早熟品种在21~23℃,早熟品种在17~20℃,中熟品种在15~17℃,晚熟品种在15℃以下。通过春化作用的日数亦因品种和熟性不同而异,一般早熟品种时间所需较长,而晚熟品种所需时间较短。

②光照 花椰菜属长日照植物,但对日照长短的要求不是很严格。营养生长期一般要求较长的日照长度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这样有利于植株旺盛生长,形成较高的产量。结球期花球不易接受强光照,否则花球松散,易变色,品质降低。

③水分 花椰菜性喜湿润,不耐干旱,耐涝能力也较弱,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整个生育期绝大部分时间均需充足的水分供应,特别是蹲苗以后到花球形成期需要大量的水分供应。如水分供应不足或气候过于干旱,常常抑制营养生长,促使生殖生长提早、加快,提早形成花球,花球小且品质差;但水分过多,土壤的通气性下降,含氧量降低,一定程度上影响根系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植株萎蔫。一般,适宜的土壤湿度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70%~80%,空气湿度为80%~90%。

④土壤及营养 花椰菜对土壤营养条件要求也比较严格,适于土质疏松、耕作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强、排灌通畅的土壤,最适土壤pH 6.0~7.0。喜肥耐肥,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氮肥供应,植株生长矮小,生育期严重延迟,影响产量和品质。充足的磷、钾供应能促进花球的形成。同时对硼和镁的供应有严格要求,缺硼常引起花茎中空和花球内部开裂,缺镁植株的下部叶片易变黄。

(3)花椰菜的生长发育周期

①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到第1片真叶展开,约需7 d。

②幼苗期 从发芽期结束后在生长5~8片叶,完成第一个叶环的过程称为幼苗期,需15~20 d。

③莲座期 幼苗期结束后,植株继续生长形成第二、第三叶环,形成莲座状的叶丛,一般需20~28 d。

④花球生长期 植株通过阶段发育并完成莲座叶的生长以后,在茎的顶端孕育几个较大的肉质花轴,一级花轴上再产生较多的小的多级肉质花梗和其顶端的绒球状颗粒,构成花球,一般需21~25 d。

花球形成以后在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日照下,花苔、花枝进行快速的伸长生长并开花结实完成生殖生长。

2)类型和品种

我国花菜最早是从美国和欧洲引进的,现在各地选育了一大批品种,但目前品种名称繁杂,说法不一。有的以生长期长短来命名,有的以地名进行命名。目前,我国生产上多根据生育期的长短进行分类,亦有根据花球的颜色进行分类的。

(1)根据生育期长短分

①早熟种 从定植到花球成熟收获在70 d以内的为早熟类型。常见品种有夏雪40、早雪球、四季60日、祁连白雪、赛龙、太白、雪玉65天、夏欣60等。

②中熟品种 从定植到花球成熟收获在70~90 d的为中熟类型。常见品种有福建80天、荷兰雪球、龙峰特大80天、厦花80天、福农10号、洪都15号等。

③晚熟品种 从定植到花球成熟收获在90~100 d以上的品种为晚熟类型。常见品种有洪都16号、福建120天、金光120天、上海早慢种、旺心种、福州100天、厦门120天等。

(2)根据花球颜色分

①花椰菜 花球颜色为白色,花枝密集,花球紧实。常见品种有夏雪40、荷兰春早、津雪88、丰花60、冬花等。

②木立花椰菜 又称青花菜、绿花菜、西兰花等,花球颜色为青色至绿色,青花菜植株高大,茎粗长,节间宽。主茎顶端产生的是由许多小花蕾组成的青绿色扁球形花蕾群,花球较松散。腋芽较活跃,顶端花茎及花蕾群采摘后可继续产生分枝及花蕾群。常见品种有里绿、玉冠、早生绿、宝石、阿波罗、峰绿、马拉松、台绿1号、绿慧星等。

14.1.5 其他白菜类蔬菜

1)小白菜

小白菜以鲜嫩的整株为产品器官,又称白菜、鸡毛菜、青菜,为我国南、北各省较普遍栽培的大众化蔬菜之一。其种类和品种繁多,生长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省工易种,可周年生产供应。除春、夏、秋露地栽培外,还可在保护地内生产。在克服春淡和秋淡,充分利用土地,增加茬次间套作,实现蔬菜的周年均衡供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白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小白菜与大白菜的主要区别在于叶较开张,株型较矮小,不结球,多数品种的叶片光滑,叶柄较明显,没有叶翼。

须根发达,分布较浅,再生力强,宜于育苗移栽,少数主根肥大。营养生长期呈短缩茎,但在高温或过分密植条件下,也会出现茎节伸长。花芽分花后,遇温暖气候条件,茎节伸长抽薹,品质下降,栽培上要注意品种选择与播期,防止先期抽薹。叶着生于短缩茎,柔嫩多汁,大而肥厚,为主要食用部分,叶色浅绿、绿,叶片多数光滑,亦有皱缩,少数具茸毛,叶形卵圆或随圆形等;叶全缘或有锯齿,波状皱褶,少数基部有缺刻,呈花叶状;叶柄宽而肥厚,一般无叶翼,白色、绿白或绿色,断面偏平;内轮叶片舒展或近叶身处抱合呈束腰状,而叶柄抱合成筒状,基部肥大,花茎叶无叶柄,抱茎而生。小白菜的花为总状花序,花序大多再分枝1~3次,形成复总状花序。花色鲜,虫媒花,异花授粉作物;花后3~5 d落瓣,花期持续30 d左右;雌蕊受精能力在开花前7 d至花后数日,但以开花当天至第二天最强;雄蕊花粉从花药开裂至花瓣脱落期间,均有发芽力,但以花药开裂当天散出的花粉最好。果实为细长角果,果荚为黄色,落瓣后20~30 d种子陆续成熟,成熟时易开裂,应及时采收。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黄褐色,千粒重1.5~2.2 g。白菜种子的寿命一般5~6年,使用年限为3年。

小白菜喜冷凉爽气候,18~20℃时生长最好,25℃以上高温及干燥条件下,生长不良,易发生病毒病。少数耐热品种利用苗期适应性强的特点,可作夏白菜栽培,但产量较低。-3~-2℃时,小白菜能露地越冬,其中塌菜类耐寒性更强,能耐-10~-8℃的低温。小白菜叶大而多,质地柔嫩,蒸腾作用强,需要较高的土壤湿度。夏季气温高,保持土壤湿润是栽培小白菜成功的关键。播种或定植后,需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幼苗期对养分要求较少,叶丛旺盛生长时,需要养分最多。小白菜肥料要求是氮素为主,以肥沃、保水能力强的土壤最好。

目前生产上栽培的小白菜可分为以下变种和类型:

①普通小白菜变种 以叶片为产品器官。莲座叶直立或半直立,叶序2/5,叶柄抱合或批张,白色至绿色,长于或短于叶片,叶片淡绿至暗绿,平滑无皱褶。普通小白菜在各地的分类习惯有所不同。如根据叶柄颜色的不同分为青帮和白帮;根据栽培季节分为春白菜、小白菜和秋冬白菜等;根据叶柄的形状分为圆柄和阔柄小白菜等。

②乌塌菜变种 莲座叶塌地生长,叶序为5/13,叶片墨绿色,有显著的皱缩或泡状隆起。乌塌菜一般由塌棵菜(顶芽不发达,不形成叶球)和瓢儿菜(顶芽发达,顶生叶有抱合趋势,形成不甚紧实的叶球,但叶尖向外翻卷)两种类型。

③苔菜变种 以花茎为产品器官。营养生长期短,形成幼苗后迅速抽薹,莲座不发达, 仅1~2叶环,花茎发达多分枝。苔菜变种中有紫菜苔类型(叶及花苔紫红色)和青菜苔类型(叶及花苔淡绿色)两种。

2)球茎甘蓝

球茎甘蓝又名苤蓝,十字花科芸薹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其食用部分为肉质球茎,质脆嫩,可鲜食及腌制。适应性强,易栽培,耐贮藏、运输。

苤蓝是甘蓝种中能形成肉质茎的一个变种,原产于地中海沿岸,由叶用甘蓝变异而来。球茎的皮色多为绿色、绿白色、浅黄绿色,少数品种紫色。每100 g苤蓝球茎可食部分含蛋白质5.9 g、糖11 g、租纤维4.1 g、钙81mg、磷122mg、铁1.1mg,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尼克酸等成分。性味甘辛凉,有助于治脾火盛、中膈有痰、腹内冷痛、小便淋浊等毛病。

根系浅,茎短缩,叶丛生于短缩茎上。叶片长椭圆形、蓝绿色,叶面平滑、有蜡粉,叶缘有缺刻略成波状,叶柄细长。生长至一定程度后,茎部膨大形成肉质球茎为食用器官,圆形或长圆形,肉质白色,皮紫红色或紫色。总状花序,花冠黄色。种子近圆形,红褐色或黑褐色,粒较大,千粒重2.67 g。

球茎甘蓝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15℃以下和30℃以上不利于发芽;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8~25℃;球茎生长适宜温度白天18~22℃,夜间10℃左右。球茎膨大期如遇30℃以上的高温,肉质易纤维化,品质变差。

球茎甘蓝属长日照作物,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产量高,品质好。光照条件太强,会使球茎纤维增多而降低品质;若光照不足,植株生长细弱,球茎小,品质差,产量低。

球茎甘蓝喜湿润的土壤和空气条件,球茎膨大期如水分不足会降低品质和产量,茎叶生长期比较耐旱,水分不宜过多。

球茎甘蓝适宜在疏松、肥沃、通气性良好的壤土种植,质地过黏或砂质土壤不适宜种植。需氮、磷、钾和微量元素配合使用,幼苗期需磷肥和氮肥较多,在球茎的膨大期需钾肥和氮肥较多。在生长期间还需要少量的钙、镁、硫、铜、锌、铁、锰、钼等微量元素供应。

苤蓝依球茎的色泽可分为绿白色、绿色及紫色3种,以绿白色的品质较好。依生长期的长短可分为小型的早熟种和大型的晚熟种。长江流域生长期较短,应栽培早、中熟品种。

①小型种 植株矮小,叶片少而小,叶柄细短,球茎个体小,一般只有0.5~1.5 kg。生长迅速,从播种至始收仅80~90 d,从定植至始收50~60 d,夏播的在秋冬采收,春播的在5—7月采收。主要品种有早白苤蓝、天津小英子和小七星、济南小叶子、成都金毛根、二叶子、云南团苤等。

②大型种 植株较大,叶片多而大,叶柄粗长,球茎多扁圆形,个体大,产量高。生长期长,晚熟,由播种至始收在120 d以上,从定植至始收80 d以上。主要品种有大同松根、大谷玉蔓茎、河南笨苤蓝、陇西大苤蓝、云南长苤蓝等。

案例14.1 榨菜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 m2,2~3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今年计划在秋季生产榨菜。

生产方案

14.1.1 生产季节安排

长江以北的河南、山东一带,不能露地越冬,一般在8月下旬播种,9月中旬定植,11月下旬采收;长江下游地区,冬季较为寒冷,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冬前定植,以幼苗越冬,于翌年春季收获;长江中游及长江上游的重庆、四川一带,一般于8月下旬以前播种,12月下旬收获,也可于10月上旬播种,翌年春季收获。

14.1.2 生产准备

1)选用优良品种

根据产品的用途选择适宜的品种,如碎叶种、潮丰1号、浙丰3号、惠圆早、桐农1号、瑞安香螺种、上虞缩头种、余姚缩头种、大狮头、二狮头、笋子菜、棒菜、大棒菜803等。

种子用量:优质种子50 g左右。

2)肥料准备

准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 000~4 000 kg、过磷酸钙50~70 kg、尿素30 kg。

3)农药准备

根据榨菜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水溶性粉剂灭菌威、20%病毒A可湿性粉剂等。

②杀虫剂 20%氰戊菊脂、10%吡虫灵、辟蚜雾。

14.1.3 育 苗

1)种子处理

根据实际情况和条件,可采用温汤浸种,也可使用药剂浸种: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6 h,捞出放入1 000倍高锰酸钾液中消毒30min左右。一般不催芽。

2)育苗场地准备

应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富含有机质、地势向阳或排灌方便的田或土,播种前30 d,结合深挖床土进行消毒,一般每亩施用生石灰150 kg与床土混匀,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与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等量比例混合喷雾。每667 m2苗床施腐熟无病菌土杂肥1 000~1 500 kg,较浓的腐熟人畜粪水50~60担,过磷酸钙45~50 kg,草木灰40~50 kg,要将底肥均施于床上。播种前开沟作畦,畦宽1.3~1.5m,土壤细碎疏松,苗床四周要理好排水沟,避免积水。

3)播种

播种宜在阴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播前用腐熟的人畜粪水泼施于畦面,让床土充分湿润后再播种。稀播,每亩苗床用种400~500 g,分畦称量播种,力求均匀。采取多次撒播方法,多次撒播在畦面上。播后,用草木灰或草木灰混细泥砂覆盖。稀播匀播是壮苗的前提,目前,生产上为了播种均匀一致多采用条播,条播时一般按照8~10 cm的行距开播种沟。

4)苗期管理

(1)出苗前的管理

为了保证床土一直处于湿润状态,使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而适时萌动,播种后应及时覆盖(可用遮阳网、稻草、玉米秸杆)床土,在75%的种子子叶出土以后,应及时撤去床土覆盖物,否则容易形成高脚苗。

(2)出苗后的管理

75%幼苗子叶平展时为出苗,这时如遇干旱,应注意抗旱保苗。一般清晨用清粪水进行泼施,使床土表面不出现干裂,同时应增加追肥次数,降低肥料浓度。当幼苗出现第2片真叶时,进行第一次匀苗,苗距保持3~4 cm。匀苗时应除去杂苗、劣苗、病苗、弱苗以及生物学混杂的特大苗和机械混杂的非本品种、非榨菜杂株。此时还应对苗床做第一次追肥,每亩用腐熟的稀薄人畜粪水40~50担、尿素4~5 kg。当出现第3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苗距保持6~7 cm。当幼苗出现第4片真叶时,对苗床进行第二次追肥,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水50~60担、尿素8~9 kg。

14.1.4 定植前准备

应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的中性土或微酸性的壤土、黏壤土和砂壤土。重黏土、砂土不宜,过酸过碱的土壤不宜,长期积水、排水不便以及干旱的土壤不宜。移栽前按每667m2用土杂肥、草木灰1 500 kg,过磷酸钙30 kg,氯化钾5 kg混合后均匀撒在土面上再整地,尽量使肥料和土壤混合均匀。

14.1.5 定 植

移栽苗龄一般以幼苗出现第5~6片真叶时(播种后35 d左右)较为适宜,切忌雨天或雨天后土壤湿度过大的情况下移栽,如遇苗床干旱,应在前一天浇水让床土湿润,以减少拨苗时对根系的伤害,移栽后及时浇定根水。合理密植,根据气候条件、种植水平和品种特性,榨菜种植密度应控制在5 500~7 000株范围。早播宜稀,晚播宜密;肥土宜稀,瘦土宜密;早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

14.1.6 定植后管理

1)中耕除草

在第二次追肥后植株尚未封行前,浅中耕锄松表土,除去杂草,但应注意不要损伤植株,不要使泥土雍住榨菜。如果在幼苗移栽时或移栽后土壤过分潮湿或板结,成活后植株长势弱,就必须提前进行行间深中耕,实行亮行炕土,再配合施肥提苗,深中耕不要接近植株,以免锄松植株。

2)水肥管理

榨菜的水肥管理应根据不同的栽培条件和茎、叶的生长动态特点进行,追肥应掌握“前期轻施,中期重施,后期看苗补施”的原则,一般追肥约为3次。定植成活后应及时追肥,供第一叶环的叶片生长,此次追肥时间上要求严格,一般用量为每亩尿素5~8 kg,由于榨菜的耐肥性强,因此可以在浇定根水后1~2 d用清粪水浇施一次;在第一叶环形成后,茎开始膨大,同时生长第二、三叶环,此时叶的生长速度快,同时有茎的膨大,故应重施追肥,每亩施用腐熟人畜粪40~50担、尿素1~12 kg;进入茎膨大期,每亩追施腐熟人畜粪40~50担。

水分管理上,一般定植后至成活前应每天浇水;成活后浇一次缓苗水,以后保持土壤适当干旱,以促进根系生长,但此时不能缺水,一般以中午叶片萎蔫为度;第二、三叶环生长期间灌溉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以免土壤湿度过大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茎膨大期保持地面湿润同时要求湿度均匀。

3)病虫防治

①病毒病 以治蚜避害为重点,如植株发现病毒病症状,应及时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每隔7 d一次,连续施药3次。

②软腐病 加强榨菜的栽培管理,增强其抗病性;药物防治用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50%水溶性粉剂灭菌威1 000倍液,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7 d喷一次,连续2~3次。

③蚜虫 银灰色薄膜避蚜,在苗床四周铺17 cm宽银灰色薄膜,苗床上方隔60~100 cm铺3~6 cm宽的银膜;黄板诱蚜,黄板涂机油插于菜田或土间高60 cm;药物防治,用 20%氰戊菊脂1 000倍液、10%吡虫灵1 500倍液或辟蚜雾1 500倍液喷雾。

14.1.7 采 收

适宜的采收期是肉质茎已充分膨大或春季刚现绿色花蕾时。过早采收影响产量,过迟采收则含水量高,纤维含量多,易空心,影响食用品种和加工品质。

案例14.2 秋季大白菜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 m2,2~3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今年计划在秋季生产大白菜。

生产方案

14.2.1 生产季节安排

大白菜在营养生长时期内要求的温度是由高向低转移的,即由28℃逐渐降低到10℃的范围为适宜。这就表明大白菜生长前期能适应较高的温度,生长后期要求比较低的温度。就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来说,大白菜主要是秋季栽培,一般以处暑前后至大雪前的这段时期为其适宜的生长季节。就某一地区来说,其播种期要求比较严格,播种过早,因苗期温度过高而导致管理困难,并且病虫害严重,造成严重减产;播种过迟,生长时间较短,叶球不能充分生长,亦会导致产量降低。

长江流域,一般在立秋至处暑之间播种,地理位置逐渐向南则播种期逐渐延迟,华南和西南地区因冬季没有寒冷气候或寒冷气候时间较短,故可在9—10月播种。当然,因品种生长期长短的不同,其播种期亦应做适当调整,生长期短的品种可适当迟播。

此外,一些地方特别是城市郊区,夏季大白菜的栽培也比较多,可选用早熟、耐热性强的品种,于夏季的7月播种,国庆节前后收获上市;春季大白菜近几年栽培面积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可选用极早熟、抗抽薹的品种,早春设施育苗,露地定植,于初夏收获上市。

14.2.2 生产准备

1)选用优良品种

秋季大白菜因气候适宜,生长期较长,因此生产上一般选用优质、高产、耐寒性强、生长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当然各地因茬口、市场等原因也可选用早熟品种。目前生产上常见的优良品种有以下几种:

①早熟品种 从播种到收获需60~80 d。耐热性强,但不耐寒,一般用于早秋或春季栽培,产量较低。如春冠、春秋54、山东2号、潍白6号、北京小杂51、日喀则一号、四季大白菜、鲁春白一号夏新冠、强势正暑二号、热抗白济杂7号、晋菜二号、夏翠等。

②中熟品种 从播种到收获需80~90 d。产量较高,耐热性和耐寒性一般,多作秋季栽培。如青杂中丰、青麻叶、山东五号、玉田包头、中白65、豫白六号等。

③晚熟品种 从播种到收获90~120 d。产量高,单株大,品质好,耐寒性强,但不耐热,主要作秋季栽培。如青杂3号、福山包头、洛阳包头、泰白4号、城杂5号、改良城杂5号、长丰一号等。

种子用量:优质种子50 g左右。

2)肥料准备

准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 000~4 000 kg、过磷酸钙30~50 kg、尿素25 kg、硫酸钾30 kg、含锰和硼的叶菜专用复合肥50 kg。

3)农药准备

根据大白菜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杀毒矾、甲霜灵、灭菌丹、植病灵、病毒A、扑海因、农用链霉素、新制霉素等。

②杀虫剂 敌百虫、杀螟杆菌、素云金杆菌、功夫、灭幼脲等。

14.2.3 定植前的准备

大白菜忌连作,一般要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同时大白菜产量高,生长期间需要肥料较多,故土地应有一定的休闲期,最好选前茬作物残留的肥效较多的土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深耕细作,使土壤风化;同时由于大白菜根系吸收能力较弱,但生长期间耗水量较大,故应选黏壤土或壤土地块进行栽培。

大白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基肥对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谚“底肥百担,亩产上万”。但生产上要注意的是,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施肥要均匀,一般分两次施用,一次在耕翻前施入,约为总基肥量的一半,施入后耕翻,剩余的基肥在耕翻后施入,结合耕耙和作畦使土肥混合均匀;底肥要充足,一般每亩施用上好厩肥3 000~4 000 kg或堆肥5 000 kg,另加100 kg草木灰和25 kg过磷酸钙;对于过于黏重的土壤,可将部分堆厩肥和少量尿素混合作盖子肥。

南方栽培大白菜,因雨水较多,因此整地时一定要深沟高畦,畦高要求25 cm以上,腰沟深50 cm以上。畦沟不必过宽,一般为全面积的10~15%即可。深耕25 cm以上,晒垡7 d以上。

14.2.4 播种育苗

大白菜病害较多,且有多种病菌附着于种子上,故播种前最好进行种子处理。常用的处理方法有:

①温汤浸种 将选好的种子放入种子体积5~6倍55℃热水中不断搅动,随时补充温水保持10min,然后不断搅动至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动,再浸泡4~6 h,捞出用湿布包好,清水冲洗干净。

②药剂浸种 先将种子用清水浸泡5~6 h,捞出放入0.1%~0.2%的高锰酸钾液中消毒30min左右,捞出用湿布包好,清水冲洗干净。

大白菜栽培的密度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早熟品种40 cm×40 cm,中熟品种50 cm×50 cm,晚熟品种60 cm×60 cm。

当前生产上,大白菜栽培多采用直播法。直播根系发育好,抗旱性、抗病性和适应性强,无因移栽对根系的破坏,无缓苗过程,植株生长快,有利于完成结球过程;无因移栽对幼苗造成的伤口,这些伤口将来可能是软腐病菌的侵入途径。但直播因早期的高温干旱导致管理困难,用种量大。生产上也有因茬口安排、气候等原因而采用育苗移栽的,育苗移栽要求播种期提早5~7 d,若采用护根措施,可直接播种于营养钵中,不仅节约用种量,而且移栽容易成活。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将两者结合,取长补短。

1)直播

要求精细整地,按既定的行株距打穴,打穴深度只要能区分播种点即可,一般2~4 cm;也可用条播,在畦面上按照行株距开深约2 cm、长约10 cm的浅沟,播种沟一定要直且距离要均等。播种时将种子均匀捻入播种穴或播种沟中,每穴或每播种沟中均匀的播5~6粒或十几粒种子;播种后用疏松灰土或按一定比例将有机肥和菜地土混合后进行覆盖,盖土厚度在2 cm左右。南方各省,播种时正值秋旱阶段,阳光剧烈,高温,土壤易干旱缺水,故往往会推迟发芽,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已发芽的种子因缺水而死亡,即发生炕芽现象。因此播种后立即进行沟灌,水面不超过畦面,靠渗透作用使土壤湿润而表面不板结。对于引水灌溉不方便的田块,采用湿播法,盖土后再于上面覆盖一层稻草、稻壳等疏松物,以防止水分散失,在种子出苗的前一天傍晚去除这层覆盖物。

2)育苗移栽

(1)苗床设置及播种

选土壤肥沃、便于排灌、通风良好的地块设置苗床,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每亩施腐熟粪肥2 000 kg作基肥,浅耕耙平,做深沟高畦。采用条播法或撒播法,条播一般按照8~10 cm的行距开播种沟,播种前一定要浇足底水,均匀播种。播种后最好用遮阳率50%左右的遮阳网覆盖或用稻草在盖土上进行覆盖,但出苗前一定要及时去除覆盖的稻草,以免出现高脚苗。苗床面积和大田面积按照1∶(15~20)的比例设置。整个苗期要保证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以保证齐苗。如果能采用营养钵育苗更好,每钵播种2粒种子,将营养钵整齐的摆放在苗床上,其他管理同上述。

(2)移栽定植

为确保定植密度,定植时同样要进行打穴。用小苗定植或带土移植,一般苗龄在15~20 d、5~6片真叶时定植最好。幼苗过大,一则在苗床中易徒长,二则定植时根系损伤严重。定植的前一天傍晚将苗床浇透水,使取苗时伤根少,或将幼苗连同其附近的土块一同移植,达到保证活棵。如果可能,尽量选阴天或傍晚进行移植,定植宜浅,以子叶和地面齐平即可,切勿使植株的生长点低于畦面。定植时根系应舒展,定植后浇定根水,定植后至活棵前应每天浇水以保证活棵,最好在定植后进行一次沟灌,用以保证活棵前的水分需求,条件许可的话,定植后用遮阳网进行覆盖则成活率和长势均有明显提高。活棵后即可去除遮阳网。

14.2.5 田间管理

1)间苗、定苗

间苗要早,定苗要及时。直播田要及时间苗以防止幼苗拥挤而导致高脚苗。一般在拉十字时进行一次间苗,去除出苗迟的小苗、子叶形状不正常的劣苗、播种不均匀的拥挤苗,以及因盖土过深使胚轴过长而倒伏的次等苗;4~5片真叶时进行第二次间苗,认真拔除杂苗、病苗,留健壮苗2~3株;团棵时进行定苗,每穴留符合本品种特征的健壮幼苗一株,去除其余幼苗。如果育苗移栽则不需间苗和定苗,但移栽后要保证土壤湿度直至活棵,并观察田间幼苗的成活情况,及时进行补苗,否则将来影响生育期直至影响产量。补苗时最好使用营养钵中的苗或将苗床中多余的幼苗进行带土移栽,这样将来植株的长势差异较小,均匀一致。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结合间苗进行。一般间苗后浇清粪水以提苗、定根,在浇水后应适时中耕,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土壤疏松透气并清除杂草,此时中耕宜浅,以破表土为度;定苗后进行第二次中耕,此次中耕掌握远深近浅的原则,同时进行清沟并培土于植株基部,以利于排水和灌溉。

3)水肥管理

①发芽期 发芽期生长量最小,所需养分亦少,此期所需的养分由种子供应,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很少,因此不用追肥,依靠土壤中的天然养分和基肥开始分解的养分足以满足生长的需要。此期若近根部的养分浓度过高则易发生烧根现象,因此基肥一定要均匀施用,在拉十字时可以用尿素进行叶面追肥。发芽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虽然不大,但此时阳光强烈,温度高,土壤水分散失快,需补充水分。但浇水次数过多易导致土壤板结,生产上最好能做到三水齐苗,播种时、幼芽顶土时、齐苗时各浇水一次,有利于土壤疏松透气,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播种时最好能采用沟灌。

②幼苗期 此期植株生长量不大,因此需肥量较小,但其生长速度较快,同时根系尚不发达,吸收能力较弱,故虽然吸收肥料的量不多但要及时供给以促进幼苗的生长。此次肥料称为提苗肥,一般每亩施用硫酸铵5~8 kg。提苗肥一般于直播前施于播种穴或播种沟中,但一定要和播种穴或播种沟中的土壤充分拌匀,否则会在种子发芽时产生烧根现象。然后浇水,播种,一般氮肥施入土壤中5~7 d后发生肥效,肥效25 d左右,此时施用正好,且在整个幼苗期均有肥效供应。如果在拉十字时施用,一则发生肥效的时间较迟,不能在进入幼苗期正好发生肥效,二则施用也比较费工。

每次间苗结合灌溉追施稀薄人粪尿。幼苗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干旱阶段,故需及时供应水分以满足幼苗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同时降低地温,以防止病毒病的发生。水分管理上要求能做到三水齐苗、六水定苗。幼苗期浇水以勤浇少浇为原则,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湿度过大,引发霜霉病的发生,生产上的经验是每次间苗浇一次水,不仅补充幼苗生长的需要,而且沉实因间苗而松动的土壤。

③莲座期 此期生长量大,生长速度快,故对养分的需求量亦较大,同时此期气候转向温和,适于大白菜外叶的生长,因此必须供应充足的水肥以保证生长的需要。莲座期生长的两个叶环是以后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故莲座叶亦称功能叶,正因此,这个时期施用的肥料也称为关键肥、临界肥、发棵肥等。发棵肥一般在定苗前夕施用,每亩追施硫酸铵20 kg,为防止莲座叶徒长,最好同时施入草木灰100 kg或硫酸钾和过磷酸钙各10 kg,以使三要素平衡,追肥后再长出两片叶进入莲座期,正好追施的肥料发生肥效。发棵肥的施用方法是在植株边缘的外侧开一条8~10 cm深的浅沟,将肥料施入其中,浇水覆土即可。

莲座期对水分的需求量亦较大,在追施发棵肥后及时灌溉一次,以后的浇水以见干见湿为原则,地不干不浇,地发白才浇,不仅能保证水分的供应,同时也防止因水分过多而导致植株徒长。至卷心前停止浇水进行蹲苗,以防止莲座叶徒长而延迟结球。蹲苗一般在卷心前7 d左右进行,蹲苗至叶片颜色转为深绿色、厚而发皱、中午微微萎蔫、植株中心幼叶亦呈绿色时停止蹲苗。一般,经过蹲苗处理的植株,叶球大而充实,产量高。蹲苗可以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植株的抗寒性和抗旱性,使植株及时进入结球期,莲座叶中心开展使球叶将来拥有得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而形成发达的叶球基部。但要注意,蹲苗要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千篇一律。一般,早熟品种、砂壤土、干旱气候、瘠薄土壤不蹲苗。蹲苗前植株必须生长旺盛,有充足的水肥供应;蹲苗后不能立即大水灌溉,否则会使莲座叶的中肋开裂,一般蹲苗后浇小水一次,几天后根据田间的实际情况可以大水灌溉。

④结球期 结球期是大白菜产品器官形成期,是营养生长期中时间最长、同化作用最旺盛、生长量最大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需肥量大。这一时期的生长为莲座叶同化的养分向球叶中输送,同时植株源源不断地分化球叶,因此此期钾肥的需求量第一,磷肥需求量亦猛增。一般于卷心前施结球肥,亦称大追肥,每亩施入硫酸铵15 kg、硫酸钾和过磷酸钙各5~10 kg。由于结球期时间长,为使养分持久不致因大量浇水而流失,最好将上述肥料和1 000~2 000 kg的腐熟的堆厩肥混合施用,施用方法是在行间开8~10 cm深的浅沟,然后施入肥料,浇水后覆土即可。中晚熟品种其结球期更长,为保证肥效在整个结球期有效,最好分两次施用,卷心前施用抽筒肥,施肥量约占整个结球肥总量的2/3;25 d后施用灌心肥,施肥量为结球肥总量的1/3。结球后期一般不施肥,也可在外叶开始发黄时用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追肥,以促进外叶中的残存养分向球叶输送。

结球期水分的管理方法:蹲苗结束后及时浇小水一次,以后要保持田间较大的土壤湿度,且整个结球期中湿度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切勿干干湿湿,否则易导致球叶中肋开裂,一般保持土壤湿度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收获前5~7 d停止浇水,以免叶球因水分过多而不利于贮藏。

4)束叶防冻

对于秋季晚熟品种的大白菜,在5℃以下的低温地区,当温度较低但又由于各种原因大白菜难以及时收获上市时,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低温来临之前,在距叶球顶部10~16 cm处用稻草等将外叶捆扎,能起到短期防冻作用。但束叶不可过早,以免影响外叶的光合作用。没有低温的地区,可以不束叶。束叶只能防止较低温度所引起的冻害,如果在严冬,即使束叶,大白菜仍然会受到冻害。

5)病虫防治

(1)病害防治

大白菜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病毒病、软腐病等。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防治,主要是选用抗病品种,无病种子,实行3年以上轮作,实施种子消毒,清洁田园,减少病菌来源;加强水肥管理,注意氮、磷、钾肥合理搭配,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当然,还可以用化学药剂防治。

①霜霉病 种子处理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25%瑞毒霉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喷雾用75%百菌清600倍液、25%瑞毒霉1 000~1 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40%福美双600~800倍液,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洒,均有良好效果。

②病毒病 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溶液浸种20min;用40%乐果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 000~1 500倍液喷杀防治蚜虫,能有效地减轻病毒病的发生;田间发现病毒病的初期可用植病灵或病毒A喷洒植株。

③软腐病 种子处理用菜丰宁100~150 g/667m2,加适量水与种子拌匀,稍晾播种;在大白菜幼苗期或病害初发生时,用菜丰宁200 g/667 m2,兑水50 kg喷洒,防治效果十分显著;另外,喷洒50%代森铵600~800倍液或200单位农用链霉素、200~400单位氯霉素等,也有一定效果;灌根用菜丰宁500 g/667m2,兑水100 kg,在大白菜生长中后期或田间出现大量病株时,逐株挖穴灌根,效果良好。

④干烧心 大白菜干烧心是由缺钙引起的一种生理病害,生产上多采用根外喷施0.7%氯化钙溶液;大白菜播种时用微量元素锰拌种,或在大白菜幼苗期、莲座期和包心期, 用0.1%~0.2%硫酸锰溶液各喷一次,均具有显著防治效果。

(2)虫害防治

大白菜的虫害主要有蚜虫、菜青虫、小菜蛾、黄条跳甲等,常见的防治方法如下:

①蚜虫 播种前彻底清除田间植株残体和杂草;选用20%杀灭菊酚乳油3 000倍液, 或2.5%澳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蚍虫琳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防治。

②菜青虫 清洁田园,冬前深耕,以消灭越冬蛹,减少翌年虫口密度;发病初期可喷洒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3 000倍液、2.5%功夫乳油3 000倍液等;还可用生物农药Bt乳剂提前喷雾防治。

③小菜蛾 及时清除残株败叶,冬前深耕,消灭越冬虫源;可在田间设置灯光诱杀成虫;幼虫危害时,喷化学或生物农药防治,用药种类和浓度参考菜青虫防治。

④黄条跳甲 蔬菜收获后清除残株败叶和杂草,可消灭部分蛹;喷施50%辛硫磷1 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等。

14.2.6 采 收

当大白菜生长成熟、叶球紧实后便可采收。晚熟品种除需要进行贮藏必须在严寒来临前收获外,在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间,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期收获;在长江以北地区,可留在田间但需用稻草、遮阳网等进行覆盖,否则易受冻害。

其他技术

夏大白菜栽培要点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供应的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生产上春季、夏季大白菜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也培育和引进了相应的品种。由于夏季的阳光剧烈、高温、干旱等环境条件与大白菜要求的冷凉、湿润的环境条件相距甚远,因此在夏季栽培大白菜要掌握一定的技术要点,才能达到丰产、稳产、优质的目标。

1)选择适宜的品种

夏季大白菜要选择耐热性强、抗病性强、生育期短、生长快的品种。如夏阳、夏丰、抗热白、夏优一号、夏翠、青研一号、夏优三号等。

2)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育苗方法

夏大白菜,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播种均可,生产上以育苗移栽较好,最好能用营养钵育苗,便于移栽时能带土移栽,提高秧苗的成活率。

3)适当密植

适合夏季栽培的大白菜品种生长期较短,个体一般都比较小,可以适当密植,田间早封行,不仅可以减少田间土壤水分蒸发,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4)深沟高畦、窄畦栽培

夏季雷阵雨、暴雨较多,同时尤其发生高温干旱。采用深沟、高畦、窄畦,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5)加强水肥管理

因品种的生育期较短,同时环境条件不适合大白菜的生长,因此在整个生育期中要加强水肥管理,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以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快速形成叶球。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有机肥为最好,复合肥也可以,及时追肥;加强水分管理,尤其是团棵以后,一定要保持地面湿润。总之,从播种开始到采收前,都要促进其旺盛生长。

6)加强病虫害防治

夏季大白菜病虫害较多,其中尤以虫害十分严重,如果防治不及时,同样会严重影响生长进而影响产量和品质。特别要注意蚜虫、小菜蛾、菜螟等的防治。

案例14.3 秋季结球甘蓝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 m2,最近3年未种植十字花科作物,今年计划在秋季生产结球甘蓝。

生产方案

14.3.1 生产季节安排

结球甘蓝的适应性较强,其耐寒性和耐热性均较大白菜强,因此其播种期相对要求不是十分严格。目前生产上一般有3个栽培季节,即秋季栽培、春季栽培和夏季栽培。结球期要求冷凉的气候,因此生产上以秋季生产为栽培大季。

(1)秋甘蓝

①东北、华北北部及西北无霜期短的单主作区,选用大型的晚熟品种,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阳畦内播种育苗,5月下旬至6月下旬定植,9—10月收获。

②华北、西安、济南、太原等双主作区,选用早、中熟品种,6月中下旬露地播种育苗,7月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0—11月收获。

③南方地区的长江中、下游地区,6—7月中旬播种的,10月下旬至11月收获;华南地区6—8月均可播种,40 d后定植。育苗期间遮阳网防雨棚覆盖。

秋甘蓝前茬为春菜和春夏菜。

(2)春甘蓝

选用冬性强的早熟品种。

①东北、华北北部、西北等单主作区,2月上旬温室内播种育苗,分苗到冷床或塑料拱棚内育成苗,4月下旬至5月初定植于露地。

②华北、西安、济南等双主作区,1月底至2月初在阳畦播种育苗,或2月上旬在温室内播种育苗,分苗到阳畦。

③南方地区,10月中下旬在露地播种育苗,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定植,4—5月开始收获。

(3)夏甘蓝

选耐热、抗病的中熟品种,3月下旬至5月初分批播种育苗,5—6月定植,7—9月收获。采用遮阳网和防虫网覆盖栽培。

夏甘蓝前茬为生长期短的菠菜、越冬早春菜;后茬可套作秋菜或接茬越冬菜。

要同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3年以上;同时其耐阴性相对较强,在春季生产中,可以同高杆作物进行间作,间套作物种类与方式,各地可因地制宜。

14.3.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生产上可选用大平头、北京四季、黑丰甘蓝伏秋-56、黑叶小平头、京丰一号等品种。

用种量:50 g。

2)肥料准备

准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 500~3 500 kg、过磷酸钙或三元复合肥50 kg。

3)农药准备

根据结球甘蓝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杀毒矾、甲霜灵、灭菌丹、植病灵、病毒A、扑海因、农用链霉素、新制霉素等。

②杀虫剂 敌百虫、杀螟杆菌、素云金杆菌、功夫、灭幼脲等。

14.3.3 育 苗

1)种子处理

温汤浸种:将选好的结球甘蓝种子放入种子体积5~6倍52~55℃温水中不断搅动,随时补充温水保持10~15min,然后放到清水中浸泡6 h,捞出清水冲洗干净。

如果确定种子没有附着病菌,也可直接浸种。秋季结球甘蓝的播种不催芽。

2)育苗场地准备

苗床应选通风良好、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段,于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杂除草,进行耕翻烤地,于播种前耙碎土块,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3 000 kg作基肥,在进行浅耕浅耙,使土壤疏松、土肥混合均匀,做成宽1.5m左右、长8~10 m的高畦。注意,苗床一定要深沟高畦。

3)荫棚设置

结球甘蓝进行秋季栽培,不同地区播种期虽然有所不同,但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播种。此时正值高温季节,阳光剧烈,干旱,温度高,并时常伴随阵雨或暴雨,影响结球甘蓝幼苗的生长,生产上采用荫棚育苗是遮阴降温、防止干旱、防暴雨的重要措施。荫棚的设置方法:在苗床的四周用木料或毛竹打桩作立柱,立柱高度约为1.2m,立柱上端用横梁纵向、横向连接,形成荫棚。荫棚的高度过高操作不便,过低则通风不良;同时用细竹竿、竹片、树枝等编织成规则的帘状物即竹帘,作荫棚的覆盖物覆盖于荫棚之上,也可用遮阳网作覆盖物。在苗床上建大、小拱棚,拱棚上覆盖遮阳网可代替荫棚,操作更方便。

根据当时的气候条件,一般于上午8—10时盖帘,下午15—17时揭帘,阴天不盖帘。定植前7 d左右应进行秧苗锻炼,逐渐延长揭帘时间直至昼夜24 h揭帘,使秧苗能适应露地的环境条件。

4)播种

采用撒播或条播。如用条播,一般按照8~10 cm行距开播种沟,条播以后间苗方便,苗间距较均匀,幼苗整齐一致。均匀播种,苗床的播种量为500~1 000 g/667m2,可供15~20亩大田定植用苗。

5)苗床管理

(1)水肥管理

为了防止播种后浇水对种子发芽出土的不良影响,可采用播种前灌水抢墒播种的方法,或播种后进行沟灌。幼苗出土后,灌水量不可过多,对初出土的幼苗,每天灌水一次,以后隔一天灌水一次,但幼苗具有3片真叶时可进行中耕保墒。4片真叶时可根据幼苗生长的实际情况轻追肥一次。总之,荫棚育苗要严格防止床内湿度过大、出现幼苗徒长和倒苗的现象。

(2)间苗

一般进行3次间苗,第一次除去密苗、弱苗、劣苗;第二次按照第一次的标准进行间苗,撒播按照8 cm的行株距间苗,条播按照8 cm株距间苗。每次间苗后浇水沉实土壤,并浇清粪水提苗。

如果管理精细,可不间苗而采用假植的方法;如果假植,营养钵的直径一般为8 cm,假植一般在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假植前一天傍晚对苗床浇透水以便于取苗,假植后将营养钵浇透水,并一直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直至假植苗成活,成活后同一般苗管理。

壮苗标准:子叶平展,基生叶对称而舒展,茎粗壮,节间短,叶片近圆形,叶柄短,根白色,根系发达。

14.3.4 定植前准备

南方多采用高畦栽培。定植前结合整地,施入备好的人畜粪4 000 kg、复合肥30 kg,翻耕、耙平、整地作畦。根据各地的栽培习惯不同,一畦栽2行或4行,因此畦的宽度因每畦栽植的行数、品种等不同而异。一般畦宽1.2m或1.7m,考虑到排水,南方每畦栽2行的较多,也有采用宽窄行的栽培方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深沟高畦。

14.3.5 定 植

当幼苗40 d苗龄左右,达到7~8片叶时便可定植。长江中下游地区定植期一般不迟于8月下旬,向南则可适当延迟定植,向北则应提早定植。

定植前一天,将苗床浇透水,以利起苗。选叶片肥厚平展的壮苗于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起苗时尽量保护幼苗的土块或土团,以达到提高幼苗成活率和缩短换苗期的目的。定植后浇足定根水,有条件的地区定植后进行沟灌会更好。

早熟品种行株距为40 cm×30 cm,中熟品种50 cm×(30~40) cm,晚熟品种60 cm× 50 cm。当然,生产上栽培密度要根据品种的特性、管理的精细程度、土壤肥力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14.3.6 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

秋甘蓝定植后因高温、干旱,易造成部分弱苗枯死,在缓苗期应及时查苗、补苗,以免因缺棵而导致减产。

2)中耕除草

甘蓝秧苗定植后,轻灌1~2次缓苗水后,即中耕、锄地、蹲苗。一般,早熟品种宜中耕2~3次。中晚熟品种3~4次。第一次中耕宜深,要全面锄透、锄平整,以利保墒,促根生长,以后中耕进入莲座期,宜浅锄向植株四周培土,以促使短缩茎,多生根,有利结球。在未封垄前,随中耕除去杂草,到封垄后虽不锄地,但若有杂草时,应随时拔除,以免影响生长和病虫传染。

3)水肥管理

①缓苗期 定植后到成活前,因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和移栽,导致根系损伤严重使植株吸收能力差,应每天浇水直至幼苗成活,尽快促进缓苗。成活后及时追施提苗肥硫酸铵8 kg/667m2左右。

②莲座期 为使莲座叶尽快长成,植株壮而不过旺,加速心叶分化,莲座期前期保证土壤湿度,促进莲座叶生长,进入莲座期结合灌溉及时追肥一次,追肥量尿素10~12 kg/667m2,莲座期后期应控制灌水进行蹲苗。根据品种不同,早熟种蹲苗5~7 d,中晚熟种7~10 d。蹲苗结束后浇一次小水,此时心叶开始抱合而进入结球期。

③结球期 是结球甘蓝叶球增重最快的时期,结球前期要加强水分管理,维持土壤含水量为最大田间持水量的80%,并保持土壤湿度均匀,勤浇水保持地面湿润。蹲苗结束后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亩追施磷二铵10~15 kg、硫酸钾10 kg,或优质粪肥1 500~3 000 kg或复合肥25 kg。收获前一周应停止浇水,以免叶球含水量过大导致裂球,不利于贮藏。

4)病虫防治

参看大白菜病虫防治方法。

14.3.7 采 收

因定植期和品种熟性的不同,结球甘蓝的采收期差异较大。一般叶球基本紧实后应及时采收,以免发生因叶球破裂、雨水侵袭或冻伤而引起的腐烂。如果田间管理措施得当,如田间湿度较小、排水通畅、冬季温度较低的地区采取适宜的防冻措施等,也可以延迟收获,一般可以从10月收获到春节前后。

案例14.4 花椰菜生产

生产情景

某市郊区一户菜农,有菜地667 m2,2~3年未种植过十字花科作物,今年计划在秋季生产花椰菜。

生产方案

14.4.1 生产季节安排

花椰菜喜温暖湿润环境,既较耐低温,又可在遮阳防雨的夏季生长,春、夏、秋三季在露地都可栽培。必须选用适宜的品种,春花椰菜选早熟品种,可在3—4月育苗,5月定植;夏花椰菜可在6—7月育苗,7—8月定植(必须有遮阳防雨措施);秋花椰菜多用生育期长的中晚熟品种,可在7月育苗,8月定植。

14.4.2 生产准备

1)种子准备

适合秋季栽培的花椰菜品种有福州60天、澄海早花、白峰等,大面积栽培的品种有荷兰雪球、日本雪山、津选3 198等。

种子用量:优质种子30 g左右。

2)肥料准备

准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 000~4 000 kg、尿素30 kg、过磷酸钙30 kg、硫酸钾30 kg或三元复合肥40~50 kg、硼砂5 kg。

3)农药准备

根据花椰菜常见病虫害发生情况,准备以下农药:

①杀菌剂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2%克露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5%粉锈灵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15%恶霜灵水剂、50%炭疽福美双可湿性粉剂。

②杀虫剂 蚍虫啉、杀螟杆菌、素云金杆菌、功夫、灭幼脲等。

14.4.3 育 苗

1)种子处理

用60%代森锌或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1 500~2 000倍液拌种,以种子表面湿润为宜,风干后即可播种;或用温汤浸种,浸种时间6 h左右。

2)育苗场地准备

(1)选好苗床

苗床应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透光、含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土壤,且要求未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作苗床。

(2)苗床设置

苗床走向以南北向为宜,一般每667m2大田需要准备6~20 m2的苗床。苗床地应及早耕翻晒垡,于播种前15~20 d进行,使床土细碎、疏松并检净杂草。在耕翻时撒施腐熟有机肥1 000~1 500 kg/667m2作底肥,保证苗期养分的充分供应。在播种前2~3 d,再将苗床地整平整细,做成宽1.2m、高15~20 cm的畦。在畦的四周挖宽30 cm、深15~20 cm的排水沟,以便雨天排水。秧田比为1∶20。播前苗床浇一次透水,并施入1 500倍辛硫磷等药剂防治地下害虫。最好进行苗床消毒,具体的消毒方法是:播种前2~3周,用30~50ml/m2 40%甲醛(福尔马林)500倍液,喷或浇在苗床土上,再用塑料薄膜覆盖4~5 d,然后除去塑料薄膜,并疏松土壤,约经2星期(15 d),待药液充分挥发后才可播种。

苗床整理好以后,搭建荫棚或设置遮阳网对苗床进行遮阴,既可以减轻强光、高温危害,又可降低地温,减少水分蒸发。

3)播种

采用撒播或条播。如用条播,一般按照8~10 cm行距开播种沟,条播以后间苗方便,苗间距较均匀,幼苗整齐一致。苗床浇足底水后均匀播种,适当稀播。

4)苗期管理

(1)及时间苗

发芽出苗期主要做好间苗工作。6—7月晴天高温情况下,发芽出苗期主要依靠浇水调节土温,使土温保持在25~30℃的适宜温度下,以利于正常出苗。浇水可以在午前和傍晚进行,尽量避免在浇水以后遇到阴雨天气。一般在床土湿润的正常条件下,36~48 h后即可出苗,3~4 d后齐苗。齐苗后应及时间苗,否则由于夏季温度高,加之苗子拥挤,非常容易徒长。因此要及时间苗,以没有高脚苗为标准,结合间苗拔除田间杂草。

(2)合理管理覆盖物

子叶展开并转绿至2叶1心期,如果根系生长和吸收不良,或苗床中温度过高,都容易使幼苗生长发育不良。管理上主要抓好遮阳网的揭盖工作,在出苗前可全天覆盖,保持气温在15~20℃。出苗后,遮阳网采取白天盖,晚上揭;晴天盖,雨天盖,阴天不盖;气温高于30℃时盖,低于30℃可不盖;一般白天上午9时盖,下午4时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覆盖时间逐渐缩短,争取中午盖上,早、晚揭开,在定植前一周可全天不盖,以利炼苗,增强其苗质。

(3)适时假植

假植可防止花菜幼苗徒长,促进根系生长,从而获得大小一致、生长健壮、抗性强、成活率高的秧苗。假植苗床地应选择富含有机质、土壤疏松、保肥保水力强的砂质壤土为佳。当出苗后15 d,有2~3片真叶时进行假植。假植前一天秧床上浇透水,当天早晨复浇一次,拔秧之前再用洒壶喷水,晴天下午4时以后拔秧假植。假植时要边种边浇水边遮阴,苗距掌握在10 cm见方。缓苗后可及时揭遮阳网,缓苗时间约4 d。

(4)水肥管理

秧苗迅速生长期主要做好水肥管理工作。秧苗2叶1心期后即进入秧苗迅速生长期,此时温度仍然较高,根系形成、生长很快,为了培育壮苗,此期的管理应以控为主。管理上主要抓好这几方面工作:夏季温度高,土壤水分蒸发快,因此要保持苗床见干见湿(或半干半湿),才能促使幼苗正常生长。一般不旱不浇,旱时喷洒轻浇,浇水要在早,晚水凉、地凉时进行,若水分过多,幼苗极易徒长;大雨将至时利用苗床四周排水沟及时排水,严防苗床渍水;苗期施肥2~3次,前期一般不施肥,在花菜假植成活后和定植前2~3 d各施一次腐熟薄粪水,或在定植前一周喷施一次有机叶面肥料。

14.4.4 定植前准备

选壤土至黏壤土田块作栽培田,移栽前大田施足基肥,每667 m2施优质腐熟粪肥3 000 kg、有机复合肥30~40 kg、硼砂5 kg,整地作畦,畦宽90 cm,沟宽30~40 cm,深35 cm,每畦栽2行。

14.4.5 定 植

8月中下旬,当苗龄40 d左右,具7~8片真叶时便可移栽定植;如果小苗定植也可在5~6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密度要适宜,早熟品种60 cm×(35~40) cm,中熟品种65 cm× (45~50)cm,晚熟品种65 cm×(55~60)cm。定植后要及时浇定根水。

14.4.6 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

定植后及时到田间检查秧苗的成活情况,如有因高温干旱缺苗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补苗,如果缺苗的情况不是很多,则不补苗,补苗一定要及时。

2)中耕除草

缓苗后中耕一次,以后每次浇水后或雨后要及时中耕,疏松土壤,加强土壤的透气性,同时促进保墒,以利于根系生长。中耕的同时去除田间杂草,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应进行培土、清沟,以利于排水。

3)水肥管理

①莲座期 花椰菜喜肥耐肥,必须经常追施氮肥,定植缓苗后及时追一次肥,以后每隔7~10 d追肥一次,每次每667m2施稀人畜粪800~1 000 kg,生长期间应经常浇水,并结合追肥,畦面见干见湿,土壤湿度70%~80%为宜。

②花球膨大期 心叶长出花球后应重施追肥,注意补充磷钾肥,每667 m2施复合肥20~25 kg、尿素15~20 kg,追肥后浇水,5~7 d浇一次,以免干旱引起散花球。花球直径9 cm,进入结球后期,每隔2~3 d浇一次水,促进花球膨大。

③根外追肥 花椰菜对硼、铜等微量元素敏感,可结合防病虫喷施磷酸二氢钾、植物活力素、惠满丰等活性液肥2~3次。

4)保护花球

花球是栽培菜花所需要的最终产品。从花球出现到成熟,在适宜温度17~18℃条件下一般需要20~30 d,如果温度偏高(大于25℃)或急聚变化则对形成花球不利。

生产上常会碰到“早花”“青花”“毛花”“紫花”等现象。“早花”是由于植株营养不足,过早形成的花球,这在秋季早熟品种栽培中容易发生。“青花”是由于花球表面花枝上绿色苞片或萼片突出生长所形成的。花器的花柱或花丝非顺序性伸长成为“毛花”,多发生在花球临近成熟时骤然降温、升温或重雾天气。在花球临近成熟时,突然低温,糖苷转化为花青素引起“紫花”,这在幼苗胚轴紫色的品种中容易发生。因此,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营养,防止“早花”,加强保护措施,杜绝“毛花”“紫花”等现象。

如果花球受太阳强光照射,色泽会由纯白变成淡黄,有时还会长出黄毛和小叶,降低品质。因此,在花球形成初期(小花球刚出现),把接近花球的大叶主脉折而不断,覆盖花球,如覆盖叶萎蔫后,应及时换叶覆盖。秋延后栽培的菜花,在霜冻来临之前,应进行束叶保护,用稻草将内叶束捆包住花球,注意束扎不能过紧,以免影响花球生长。

5)病虫防治

参考大白菜病虫防治方法。

14.4.7 采 收

花菜适时采收直接影响花球的产量和品质,采收时间因品种和栽培季节而异。一般秋菜花从9月中旬左右开始陆续收获,直到气温降到0~1℃全部收完。早中熟品种花球形成较快,现花球后11~25 d就可以采收;而晚熟品种则需要1个月左右,应及时采收。

采收的标准是花球已经充分肥大,质地致密,表面圆正,边缘尚未散开;也可用检查花球基部的方法判断适时采收期,即检查花球的基部,如果基部花枝稍有松散,即为采收适期,这时花球已充分长大,产量较高,品质也好。采收过早影响产量,过晚则品质下降。

采收时砍下花球,每个花球带4~6片小叶,用于运输过程中保护花球免受损伤,以保持花球的新鲜。

项目小结

白菜类蔬菜生产项目介绍了榨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小白菜、球茎甘蓝的形态特征、生育周期、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及栽培类型与品种;重点介绍了榨菜、大白菜、结球甘蓝、花椰菜4种白菜类蔬菜生产前播种期的确定、种子、肥料、农药等的准备,以及生产中的整地施肥作畦、播种育苗、定植、苗期管理、定植后的田间管理、生产后的采收等相关的知识和生产技能。

复习思考题

1.白菜类蔬菜的病虫害有哪些?怎样进行防治?

2.简述大白菜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简述大白菜栽培技术要点。

4.简述结球甘蓝的育苗技术。

5.简述花椰菜的田间管理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