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规划技术方法

规划技术方法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干旱区生态城镇规划需要加强定量分析和科学论证,重视相关技术方法应用,如信息技术、空间布局规划技术、生态规划技术等。干旱区生态城镇空间布局除考虑传统的功能分区、交通联系、组团模式等外,还有一些新的规划技术要求,如土地适度混合利用、气象环境影响分析技术等。干旱区生态城镇规划应重视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之间的互动,坚持紧凑发展和适度混合空间布局原则,促进整体交通效率的提高。

干旱区生态城镇规划需要加强定量分析和科学论证,重视相关技术方法应用,如信息技术、空间布局规划技术、生态规划技术等。

2.3.1信息技术

以全球定位系统(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遥感系统(RS,Remote Sensing)和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可用于现场调研与分析、空间分析和成果展现。

2.3.2空间布局规划技术

干旱区生态城镇空间布局除考虑传统的功能分区、交通联系、组团模式等外,还有一些新的规划技术要求,如土地适度混合利用、气象环境影响分析技术等。

1.土地混合利用包括地块混合、建筑混合以及建筑体内的混合三种模式,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前提,以土地利用之间的关联度为依据,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居民出行效率。

2.在干旱区生态城镇规划中运用气象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如TArch,CTTC,Eco Tect,CFD,可以有效避免或减少城市发展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减缓热岛效应,促进生态城镇建设。

2.3.3交通规划技术

干旱区生态城镇规划应重视空间结构与交通系统之间的互动,坚持紧凑发展和适度混合空间布局原则,促进整体交通效率的提高。

1.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公共交通导向型发展模式)是一种土地利用与公共交通系统紧密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可实现土地由粗放式向集约型转变,形成绿色高效的交通系统。

2.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构建包括以下步骤:城市形态、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宏观、微观反馈和调整阶段;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道路网络规划阶段;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综合交通系统规划阶段。分析时可采用TRANUS模型反映进行交通与土地之间互动关系。

2.3.4生态规划技术

生态规划技术是生态理论在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是进行生态城镇规划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城镇复合生态系统分析评估和城镇生态空间布局规划两方面。

1.城镇复合生态系统分析评估

(1)以Arc GIS软件为平台进行城镇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区划是制定生态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其分析步骤依次为制定各单因子生态敏感性标准及其权重,对各用地单项生态因子的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单因素图叠加,再用加权多因素分析公式进行叠加,得到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

(2)借助Fragstats软件进行景观指数分析是定量测度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主要分析方法。采用景观连接度指数、多样性指数、蔓延度指数、形状指数等,对区域内的生态斑块、廊道与网络进行分析与评价,并对其中的关键区域和主要问题进行剖析。

(3)通过对土地资源、水资源、水环境、大气环境、城市生态绿地等条件的分析,对城市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做出评价,控制和引导生态城镇建设和发展。

(4)暴露——响应综合评价模式,是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评价过程概括为:第一步问题抽象,对评价对象的定义、生态风险评价范围和尺度的确定,选择关键生态因子予以量化;第二步和第三部是暴露分析与生态影响分析,通过生态系统特征、系统压力特征与分布规律及其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分析,明确系统暴露程度、作用时间以及空间分布与影响大小,建立激励——响应关系,进行生态系统的响应研究;第四部风险识别,包括风险评价、风险管理。

2.生态功能区划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应用遥感数据、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功能分区四方面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