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雾灾害变化特征

大雾灾害变化特征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大雾(或浓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是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京津冀地区年大雾日数多年平均值为15.2天。京津冀地区年平均大雾日数整体分布为南多北少,南部平原地区年大雾日数在20~50天,而冀北高原和燕山丘陵的北部大部分地区为10天以下。

大雾是指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大雾(或浓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是比较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其具有出现几率高、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的特点,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它的踪影,都可体察到它的危害。

一、年际变化特征

京津冀地区年大雾日数多年平均值为15.2天。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多数年份的大雾日数均保持在15天以上,其中1990年大雾日数出现最多,值为28天;近5年大雾日数明显减少,并在2010和2012年出现历史记录最低值,仅为8天(图5.25)。

由于不同的季节和月份都有不同的温湿特征,所以雾天气日数在不同季节和月份也有所不同,绝大部分站点都是冬半年雾日数多,夏半年少。大雾日数出现在10月至翌年1月份(图5.26),也就是在深秋到冬季,该期间大雾的发生日数占全年总发生日数的55.6%,其中全年12月份大雾日数出现最多,平均为2.8天,春季月份大雾出现频率最低。分区域看除冀北高原外,其他地区春季的大雾发生日数最少,其中冀东平原、京津、太行山前平原和太行山区的大雾日数多发生在秋冬季节,而冀北高原和燕山丘陵地带夏、秋季大雾的出现日数偏多,这可能与局地的地形有关,大雾是一种局地性很强的天气现象,对于内陆地区因暖季湿度大,造成夜间容易形成辐射雾。

图5.25 1961~2012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大雾日数(天)

图5.26 大雾日数的累年逐月变化

二、空间分布特征

京津冀地区年平均大雾日数整体分布为南多北少,南部平原地区年大雾日数在20~50天,而冀北高原和燕山丘陵的北部大部分地区为10天以下。

年平均大雾日数的高值中心位于石家庄邢台交界处的中东部(赵县和宁晋县),年平均大雾日数在30天以上的地区有:石家庄至邯郸的中东部地区,以及保定东部的高碑店、容城附近。

不同年代各地区大雾日数略有不同,在20世纪60年代,京津冀地区整体大雾日数较少,能见度最高,大雾日数最多为20~30天;自70年代开始,南部大雾日数不断增多,至20世纪90年代,在石家庄至邯郸一线的中部地区出现了大雾日数的高值区,其高值中心的大雾日数可达50天以上,到21世纪前10年,该高值中心范围有所扩大基本位于石家庄与邢台交界处的宁晋县附近(图5.27)。

图5.27 京津冀地区各年代大雾日数(天)的空间分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