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国家环境保护活动

国家环境保护活动

时间:2022-11-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活动便逐步深入。这体现出国家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推动措施正在逐步完善。2011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报告进行引导。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对编制环境报告的内容、报告时限、指标确定等作出了原则说明。由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主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办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

二、国家环境保护活动

(一)我国环境保护活动的进步

从1972年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我国环境保护活动便逐步深入。1989年环境保护法正式颁布后,防治环境污染,进行环境保护的工作也更加扎实有效地展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中国政府于1994年作出庄严承诺,发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其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与政策:提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重大行动,可持续发展的立法和实施,制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参与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原则立场和主要行动领域。第二部分,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人口、居民消费与社会服务,消除贫困,卫生与健康、人类住区和防灾减灾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第三部分,经济可持续发展:《议程》把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作为消除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综合国力的必要条件。第四部分,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包括水、土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还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地荒漠化,防灾减灾等。

1999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鼓励群众参与和保护环境,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进行环境保护的力度。2000年以后,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正在得到大力的推动。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各行业许多企业积极通过了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各行业已经有一些企业按照环境保护部颁布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指南》,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或参照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编制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

2003年,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对申请上市的企业和申请再融资的上市企业进行环境保护核查的通知》,对要求上市的公司和部分上市公司进行专门环境保护检查,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是一个较大的推动。这体现出国家职能部门对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方面的推动措施正在逐步完善。

2005年国务院做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该《决定》中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为了实施这一制度,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在重庆市、江苏省的镇江市、贵州省的贵阳市等5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推动实施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践中也产生了企业环境监督员是对企业负责还是对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企业环境监督员的法律地位如何考核等种种机制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给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效率、效果带来挑战。

2007年,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环境保护总局令,宣布《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自下一年5月1日起实行,使环境保护信息公开有了切实可行的依据。2007年国资委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专门要求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就进一步在上市公司推进环境保护作出部署。2008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下发《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作出具体要求。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对突出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专门指导。

2011年环境保护部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对企业环境保护的报告进行引导。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对编制环境报告的内容、报告时限、指标确定等作出了原则说明。导则要求企业就环境管理现状、环境保护目标、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结合企业的行业特点和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适当确定内容。导则规定了系列环境报告指标,包括: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原材料消耗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水重复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二氧化碳当量的计算,等等。

2011年1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明确规定我国到2015年的环境保护目标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水质大幅提高;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危险化学品、危险废弃物等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扭转;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监管体系得到健全。

仅仅从以上片段就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在实施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时,其他配套工作也按部就班地全面展开。

(二)重视环境保护方面的科研和国际交流

由中国工程院环境委员会主办,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承办的“环境污染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1月8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环境与健康问题是目前全球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讨论了国际国内环境污染与健康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进展情况;认为中国依然存在传统环境卫生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快速城市化、工业化、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又带来了大量现代环境卫生问题;认为特别是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建议政府主管的科技部门、业务部门、地方政府针对各地存在的环境污染与健康的紧迫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组织科研人员联合攻关,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2011年,中日环境政策研讨会召开。在这一年,由环境保护部、日本国际协力机构主办,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承办的中日环境政策研讨会吸引了双方官员、学者,会议围绕中国“十二五”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分别从中国现状和日本经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1年,《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环发〔2011〕63号(201169)发布,为提升环境科技创新能力,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构建强大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进行战略部署。

(三)积极推动企业进行环境报告

2011年6月24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于2011年10月1日起实施,为推动防治环境污染,进行环境保护,创建优美环境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中国会计界最早从事环境问题研究的是葛家澍教授。他于1992年在《会计研究》中发表的《九十年代西方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环境会计理论》是中国环境会计研究的里程碑。在国家环境保护活动日益重要,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努力更加突显的形势下,如何根据环境经济学的原理和环境管理学的理论推动环境管理更加有效地进行是一重大课题。会计活动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会计工作产生会计报告是日常经济管理中最正规、最系统、最可靠、最定时的报告制度。进行环境保护等活动将发生成本费用,影响单位业绩,这些都是会计报告反映的具体内容,已经发展到以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为核心,加上其他财务报告和其他报告为报告体系的现代会计,可以发挥环境会计报告在检查、汇总、推动环境保护活动方面的重要作用。

虽然我国期待已久的环境管理报告制度雏形随着《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发布已经形成,但是我国《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的实施还需要结合国情补充、发展。笔者认为,从确立一个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管理运行机制的立场看,需要补充、发展的地方是多方面的:一是规范对象应当扩大。规范对象集中在企业,因为原来的范围没有将非营利组织纳入规范对象,其作用范围有局限。如医院就是废弃物产生较多的事业单位,它产生的废弃物并不比一般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少,它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并不比一般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小。所以,在规范对象上应当注重全民参与环境保护活动,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大问题。二是采取非强制性的引导方式值得探讨。国际上仅仅局限于大公司编制环境报告,而且仅仅一定比例的大公司自愿报告环境信息的方式已经显现出疲软的一面,不能及时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弊端是我们必须避免的。三是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应当符合我国国情。在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改革深化阶段,各种矛盾交织,各种利益交错,既需要强力措施推动环境保护,更需要针对性收集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信息作为强力措施的信息基础。四是整合我国环境管理运行机制应及时进行。环境保护法与其他污染防治与自然资源保护的单行法处于同一立法层次,形成了分部门多头管理的局面。例如,按照现行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的划定,我国环境资源管理体制上划分为:土地、农牧、林业、水利等众多产业部门和行政区划,它们的第一职能并不是保护环境资源,而是通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必然与环境保护部门发生权力冲突。所以在确立强有力的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运行机制上,进一步针对国情进行系统研究很有必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