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课题的提出
当今,用户对飞机都提出长寿命、高可靠性、低维修费用要求。疲劳开裂和腐蚀是飞机结构的两种主要损伤型式。为此,国家投资,组织众多科研单位,对疲劳开裂进行了近20年的研究,编写了不少手册,用来指导型号设计工作。对结构腐蚀也作了研究,编写了《军用飞机腐蚀控制设计细则》、《民用飞机结构腐蚀控制设计手册》、《海军飞机结构腐蚀控制设计指南》、《飞机结构腐蚀疲劳》,但还没有农林飞机防腐蚀设计指导性文件。
农林飞机属低速轻型飞机,载荷小,结构应力水平低,但腐蚀环境特别恶劣,腐蚀损伤成为结构的主要损伤型式。国内研制的农林飞机,如农5A,结构腐蚀比较严重,使用3年时间(300飞行小时),后机身蒙皮和骨架就会发生严重腐蚀,需要修补。使用1000飞行小时,腐蚀更为严重,用户反映强烈。
19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没有自行研制的专用农林飞机,只能用多用途运输机(如运5、运11)执行农林作业。80年代由国外购进了专用农林飞机,如M-18(波兰)、GA-200(澳大利亚)。专用农林飞机轻巧,布局合理,作业效率高,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在有专用农林飞机的机队,一般不再使用多用途运输机执行农林作业。专用农林飞机在作业季节,常常连续执行喷洒农药任务。由于对农林飞机腐蚀恶劣环境认识不足,在设计制造时没有采取应有措施,国产农林飞机不如国外飞机防腐蚀能力好。
目前,我国农林飞机种类、数量有限,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如位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龙垦通用航空公司,拥有各类型农林飞机29架,在作业季节,加班加点也只能顾及三分之一农田。而农作物灭虫追肥季节性强,如果过了最佳时机,则施药、追肥效果甚微。及时灭虫、追肥的作物可明显增产。大面积农田只靠地面人工施药,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赶不上最佳时机。我国地域辽阔,农林飞机有广阔应用前景,如果不解决结构腐蚀问题,国产农林飞机很难得到广泛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