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偶发事件的当事人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即不论什么性质的偶发事件,都要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是不恰当的。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水平,是自身能力的体现,通过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进一步树立班主任的威信。班主任在对偶发事件当事人进行教育时,切不可用把问题交给学校处理来威吓学生,这样做反而不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

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偶发事件,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我觉得很多时候,老师只有真正的爱孩子、疼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会有真正艺术火花的窜出。

一、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应有的态度

(一)教育为主,攻心为上

偶发事件的处理重在教育。不论其性质如何、影响多大,也不论当事者表现怎样,都要坚持进行教育,不能简单处置。如有些仅属于一般性的偶发事件,由班主任对当事者个人进行必要的教育,提出必要的告诫就可以了。有些偶发事件,性质较严重,影响较大,班主任对当事者个人进行教育外,还要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甚至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教育帮助。对偶发事件的当事人不能采取“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即不论什么性质的偶发事件,都要给予纪律处分或行政处分是不恰当的。要考虑到学生的可塑性,对一般性的偶发事件,甚至有些影响较大的偶发事件,通过教育,当事者已经对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在行为上有改正的表现,就不要再给予纪律处分。对于性质很严重,影响很坏的偶发事件,在教育的基础上,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则是必要的。

(二)客观公正,不偏不倚

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对当事者而言,不论是谁,都要公正对待,不能袒护任何一方,否则将会产生很不好的后果。特别是学生小团体之间发生的偶发事件,在处理时更要体现公正性。公正性要体现在处理全过程,如在采取措施制止偶发事件时,无论是行动或语言,都要公正,不能只指责某一方;在对偶发事件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时,要认真听取双方陈述,不能偏听偏信某一方,而压制另一方的意见;在听取双方陈述过程中,不要随意表态;在对偶发事件的最后处理时,要实事求是,对事、对责任,不能只对某一方人。

(三)亲自处理,控制范围

对班级学生中发生的偶发事件,只要是不违反原则和规定,班主任都应该坚持自己处理,不要轻易把矛盾上交。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水平,是自身能力的体现,通过对偶发事件的处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教师,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进一步树立班主任的威信。有经验的班主任,对班级中发生的偶发事件,一般都坚持自己处理,对性质严重的偶发事件必须交由学校或有关部门(如公安部门)处理的,班主任也应积极配合,主动承担教育的责任。班主任在对偶发事件当事人进行教育时,切不可用把问题交给学校处理来威吓学生,这样做反而不利于班主任威信的树立,容易造成学生的反感。事实上,对一般性或性质不很严重的偶发事件的处理,最后还是落实在班级。即使把问题上交给学校,学校有关部门或校长批评教育后,还要学生回到班级接受教育。如果班主任动不动就把问题上交给学校,学生回到班级时,班主任的教育就显得软弱无力。

二、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

(一)“冷落”,等待最佳时机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的教育作用,在人们情绪激动时,常表现为零效应,甚至产生负效应。发生了突发事件,学生犯了错误后,班主任有时可以不急于批评,而是有意“冷落”,耐心“等待”。“冷落”就是降温处理,就是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的方式,把偶发事件暂时“搁置”一下,或是稍作缓和,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偶发事件令班主任感到棘手,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老师容易产生恼怒、委屈、急躁的情绪,此时头脑要冷静,感情要克制,态度要沉着,常用的办法就是冷处理。实施冷处理,并不是对事件不作处理,也不是拖拖拉拉不及时处理,而是尽量减少偶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争取调查了解的时间,等待最佳的教育时机,为全面、干净、彻底解决偶发事件做好充分准备。

(二)“退却”,引导自我教育

很多偶发事件,事情本身并不大,但需要处理。此时,班主任可不必急于解决,而是巧妙地反过来把事情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

“老师,××和××打架了。”当有学生气喘吁吁跑来报告时,我头脑里迅速做出决定。让两名学生来到办公室,他们都是眼泪汪汪的一副冤枉相。“老师,他狠狠地打我的头……”“是他先将我推到的……”瞧,大家都有理,互说苦衷,互不相让。学生在陈述中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指责对方,诉说自己的“冤情”,如果班主任此时不加分析甚至无端地根据一方之词批评另一方,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处理此类问题,我认为搞清学生错误孰轻孰重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化干戈为玉帛”。

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退却”的方式,以退为进,不是不处理,而是充分地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而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引导——班主任先要引导学生认识自身的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处理上述事件中,当我耐心地听完两个学生各自的陈述时,学生的心情已趋于平静。“老师刚才听了你们的话,感到你们双方都有委屈,但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刚才你们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对方对自己做了什么,现在老师想再听听你们的陈述,不过,有个要求,请你们只说自己对对方做了什么。”开始,学生慢慢悠悠,努力搜寻自己对对方所做的事情,虽然很不情愿,但他的话已使对方在心理上由对立转为惭愧、包容。第二位学生在陈述时已表现得诚心诚意了。其实学生这样的举动,在是进行自我批评。

教育——班主任在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放手,让学生自己处理矛盾。“既然都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还需要老师处理这件事吗?老师非常希望你们能互相谦让。老师也相信你们会处理好自己的事,这样吧,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到办公室外面自己处理,一会儿把结果告诉我,好吗?”以这样信任、鼓励的话语把问题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心里是暖融融的,不一会儿,两位学生真诚地互相道歉,带着羞涩,握手言和了。

(三)“转移”,挖掘积极因素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控能力还很差,在发生了口角或打斗后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老师因为时间或事件的“本身意义”,没必要对事件弄个水落石出,此时,班主任老师可利用学生身上的某个“闪光点”,用“转移”的方法,也就是移花接木的方法,巧妙地把对这个事件的处理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去。如:体育课上,一个同学因为排队时无意碰疼了另一个同学的头,两人就争执起来,先是嘀咕着,后来争吵声越来越大,体育老师请同学将这俩人送到了办公室里班主任面前,班主任向“扭送者”了解了大概情况,不动声色地对两个学生说:“接下来一课是政治课,老师的东西太多了,不好拿,愿意帮老师的忙吗?”一个学生马上说“好的”,立即捧起老师办公桌上的一叠本子去了教室,另一个学生看了看老师,没动,老师指了指旁边的小黑板说:“麻烦将小黑板送到教室好吗?”这位学生一声不吭,接过黑板走进教室。老师也随之来到教室,上课时对大家说:“刚才两位同学吵了架,但是,他们能顾全大局,为了让大家上好课,帮老师抱作业、拿黑板,我相信他们一定能上好课,有问题课后解决。”最终,经过一节课的反思,两人很好地自己解决了问题。

其实,学生中的大多数纠纷是可以让学生自己解决的,班主任不必事事插手,插手过多反而影响学生交往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在偶发事件发生后,班主任如能找准一个“支点”,采用“转移”的方式,巧妙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四)“幽默”,提升教育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班主任不可或缺的一种艺术。幽默不是雕虫小技,而是智慧和情感的体现,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

有些偶发事件,用幽默来化解,不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更能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气氛轻松自如。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也许能将一场冲突消于无形,“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有一次,上午最后一节是我的政治课,同学们正在齐读,我发现王小溪动作异常,正用政治书遮掩着脸,躲在书后偷偷地干什么。我不动声色,悄悄走到他身旁,发现他嘴巴正嚼着什么,再听听同学们读书的声音有气无力,看来大家肚子饿了,于是我灵机一动,用诗朗诵的语调说:“同志们,不要着急,要耐心等待,请告诉你的肚子,大米饭在锅里,还没冒出热气呢!”(笑声)明显的,大家读书的声音有了变化,抑扬顿挫、铿锵有力了,再看看王小溪,在我眼神的示意下,马上坐得端端正正,认真读起书来。这样的幽默化解,寓教于笑,妙趣横生,老师的诙谐和机智,是能提升教育效果的。

总之,精妙的艺术,能成就永恒的作品。班主任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处理的艺术性,就能如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从而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