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

试验过程及破坏特征分析

时间:2022-11-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破坏形态介于上述两种破坏形态之间。破坏时梁腹部被交叉的斜裂缝分割成许多小块,同时塑性铰区混凝土发生脱落,破坏主要是由于纵筋屈服后试件变形加大,塑性铰区抗剪承载力逐步退化引起的。这种破坏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较好的耗能能力。

连梁的破坏形态很多,排除一些因构造措施不当所引起的破坏后,连梁的破坏形态可以分为弯曲滑移型破坏、弯曲剪切型破坏和剪切型破坏三种。三种破坏形态如图2.8所示。

图2.8 三种典型的破坏形态

三种典型的破坏形态:

(1)弯曲滑移型破坏

这种破坏形态多发生于跨高比较大的连梁中,延性和耗能能力均比较好。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可能产生斜裂缝,但斜裂缝数量少,并且没有充分开展。接近破坏时,梁和加载端块之间沿着弯曲裂缝发生明显错动,弯曲裂缝附近混凝土脱落,纵向钢筋成“Z”形变位,试件的抗剪能力主要来自于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

(2)剪切型破坏

与弯曲滑移型破坏相比,在加载过程中,最早产生的虽然也是弯曲裂缝,但弯曲裂缝并没有继续发展。在纵筋屈服之前,斜裂缝已经出现。在纵筋屈服后,斜裂缝迅速开展,在梁腹部形成主要斜裂缝,宽度持续增大,接着与之相交的箍筋屈服,最后试件沿着剪切斜裂缝错动或梁端受压区混凝土被斜向压溃而丧失承载能力。这种破坏突然,没有明显预兆,属于脆性破坏,在滞回曲线上能明显看到承载力大幅度突然跌落的现象。

(3)弯曲剪切型破坏

这种破坏形态介于上述两种破坏形态之间。梁端弯曲裂缝产生以后,在纵向钢筋屈服之前,产生了斜裂缝,屈服以后,斜裂缝逐渐开展,同时弯曲裂缝也不断加大。破坏时梁腹部被交叉的斜裂缝分割成许多小块,同时塑性铰区混凝土发生脱落,破坏主要是由于纵筋屈服后试件变形加大,塑性铰区抗剪承载力逐步退化引起的。这种破坏具有一定的延性和较好的耗能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