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测量误差及数据的处理

测量误差及数据的处理

时间:2022-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其误差的大小及正负规律不可预知,即或大或小、或正或负,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又称不确定误差。从理论上讲,当测量次数趋于无穷大时,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如果是作精密测量,当对测量所列数据进行处理时,对于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大于3σ的那次数据,应当作为疏失误差处理。这种含有疏失误差的数据称为可疑数据或异常数据。

8.3.1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误差的分类方法较多。前面讨论的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的概念是按误差的表示方式分类的。若按误差出现的规律(或误差产生的原因及误差的性质)分类,误差又可以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疏失误差。

1.系统误差

如果测量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误差的大小和正负是恒定不变的,或在条件变化时遵循一定的规律变化,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又称为确定性误差。例如,若用零点不准确的万用表对电量进行多次测量,其误差基本上是恒定的,属于系统误差。

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包括:测量仪器不准确、有缺陷或放置不当;温度变化、电源电压波动等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测量人员有偏视等读数习惯及近似计算等。

系统误差是测量中的主要误差,测量的准确度是由系统误差表征的,系统误差越小,测量结果的准确度越高。

系统误差用字母ε表示,它的计算方法是

式中:xav等于对同一量多次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即

式中:n为测量次数。式(8.3.1)中的x0是被测量的实际值,它可以用准确度较高的仪器的测量值来代替。

【例8.3.1】 有一组电流的测量数据如表8.3.1所示,其测量次数为11次。求系统误差。

表8.3.1 数据表

【解】 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值为

设其实际值为I0=5.21A,则所求系统误差为

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主要是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例如,使用前对仪表进行校正;提高仪表的准确度;减小视差;改善环境条件等。

2.随机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其误差的大小及正负规律不可预知,即或大或小、或正或负,这种误差称为随机误差,又称不确定误差。例如,在同一条件下,用万用表每隔一定时间去测量同一电量,每次测得的数据不完全相同,但相差不大,这种误差便是随机误差。

产生随机误差的原因包括:噪声、电磁场的干扰、电源电压突变等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当测量次数趋于无穷大时,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因此,减小随机误差的方法是对同一量进行多次测量,然后取其平均值,使正负误差相互抵消。

当能设法基本消除系统误差时,随机误差为每次测量值与实际值之差,即

若测量次数足够多,将由各次测量值所求出的δi值平方后求和,再求出它的算术平均值,该数值称为方差,即

式中:取平方是为了使负误差平方后变为正值,使正负方向的误差不能相互抵消,因而它可用来反映测量值的分散程度。方差越小,表示测量值越集中。

将方差开方,取其正方根,称为标准差,即

若测量次数为有限值,便可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差,该式为

式中:算术平均值xav代替了式(8.3.3)中的x0,使计算变得更加方便;xi为各次测量值。

【例8.3.2】 由表8.3.1中的数据,求标准差。

【解】 先求出每次测得的电流值Ii与电流平均值Iav之差,然后平方相加,结果为0.803 A,代入式(8.3.5),得标准差为

3.疏失误差

由于读数、记录、计算或操作上的错误,造成在一定条件下的测量值明显偏离实际值。这样形成的误差称为疏失误差。

疏失误差应当尽量避免。经判断的确存在疏失误差时,应将该数据从测量数据中剔除。如果是作精密测量,当对测量所列数据进行处理时,对于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大于3σ的那次数据,应当作为疏失误差处理。这种含有疏失误差的数据称为可疑数据或异常数据。

8.3.2 测量数据的处理

1.可疑数据的剔除

最大的绝对误差,也称为误差极限。对可疑数据的取舍准则是Δxm=3σ。即当某次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大于3σ时,就可以认为该数据可疑,可予以剔除。

【例8.3.3】 判断表8.3.1所示的数据中有无可疑数据。

【解】 误差极限Δxm=3σ=3×0.28A=0.84A

表8.3.1所示的测量数据中,所有Ii-Iav的值均小于0.84A,所以无可疑数据,不需剔除。

如果有可疑数据需要剔除时,也必须持慎重态度。因为它可能反映出一种尚未发现的物理现象。

2.有效数字与数字的舍入规则

由于测量数据不可避免地存在误差,而且对测量数据进行运算时还常有π等无理数需要取近似值,因此会造成计算值的不精确。

有效数字的位数应该由测量的准确度决定,而且与误差大小相适应。当用一个数表示一个量时,如果绝对误差不超过末位单位数字的一半,则从第一个非零数字算起,到最末一位数字(包括零)为止,都称为有效数字。例如,12.5A的末位是十分位,一般规定其绝对误差范围为±0.05A。显然,数据的末位是欠准数字,末位以前的数字是准确数字,数字的位数不是越多越好,一般只允许最末一位是欠准数字。

在测量数据较多的情况下,数字的舍入规则为:设有效数字的末位为第m位,当第m位为奇数时,其后位的“5”入;第m位为偶数时,其后位的“5”舍。这种舍入法的好处有两点:①最后一位数字为偶数,运算时除尽机会多,可减少计算机上的误差;②可以抵消多次舍入引起的误差,因为第m位取偶数和取奇数机会均等,则最末位入1和不入1的机会也均等。以23.45和17.15为例,如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它们应分别写为23.4和17.2,而不是23.5和17.2。这种方法,称为“偶数法则”即“5以下舍,5以上入”、“5前奇入、5前偶舍”。

【例8.3.4】 用一只0.5级10A的电流表测量电流,其指示值为8.84A,试确定有效数字的位数。

【解】 该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

由此可知,测量值的十分位是有效数字的末位,则此数据的有效数字该取两位,对8.84用舍入规则处理,其测量结果应为8.8A。

思考与练习

8.3.1 按误差出现的规律,误差可以分为哪几类?

8.3.2 对于测量数据,处理方法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