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误差和数据处理

误差和数据处理

时间:2022-02-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条件发生变化时, 系统误差也按一定规律变化。系统误差反映了多次测量时总体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在同一条件下, 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 测量值总是有稍许差异而变化不定, 这种绝对值和符号经常变化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又称为随机误差。这种有单位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当然, 上式表示的是绝对误差。

一、 测量与误差

①所谓测量, 就是用计量仪器对被测物理量进行量度。

②测量值: 用测量仪器测定待测物理量所得的数值。

③真值: 任一物理量都有它的客观大小, 这个客观量称为真值。

最理想的测量就是能够测得真值, 但由于测量是利用仪器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人来完成的, 受仪器的灵敏度和分辨能力的局限性、 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人的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真值是不可测得的。

④误差: 测量值和真值之间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 这种偏差就称为测量值的误差。设被测量的真值为a, 测量值为x, 则测量误差为Δx=x-a。 所测得的一切数据都毫无例外地包含一定的误差, 因而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

⑤测量的任务是: 设法使测量值中的误差减到最小; 求出在测量条件下被测量的最近真值; 估计最近真值的可靠程度。

二、 误差的分类

1. 系统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 (观察方法、 仪器、 环境、 观察者不变) 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 符号和绝对值保持不变的误差叫系统误差。 当条件发生变化时, 系统误差也按一定规律变化。 系统误差反映了多次测量时总体平均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例如, 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当天平不等臂时, 测出物体质量总是偏大或偏小; 再如,当手表走得很慢时, 测出每一天的时间总是小于24h。

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仪器误差: 由测量仪器、 装置不精准而产生的误差。

②方法误差 (理论误差): 由实验方法本身或理论不完善而导致的误差。

③环境误差: 由外界环境 (如光照、 温度、 湿度、 电磁场等) 影响而产生的误差。

④读数误差: 由观察者在测量过程中的不良习惯而产生的误差。

系统误差的消除:

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仪器不精准、 方法 (或理论) 不完善、 环境有影响而产生,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 认真分析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消除。

例如,对不等臂天平,可以用交换被测物和砝码的位置,分别测出被测物质量m1和m2,则待测物的质量m=

2. 偶然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 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 测量值总是有稍许差异而变化不定, 这种绝对值和符号经常变化的误差称为偶然误差, 又称为随机误差。

偶然误差的规律性: ①绝对值相等的正的误差和负的误差出现的机会相同; ②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③超出一定范围的误差基本不出现。

偶然误差的消除:

在一定测量条件下, 增加测量次数可以减小测量结果的偶然误差, 使算术平均值趋于真值。 因此, 可以取算术平均值为直接测量的最近真值 (最佳值)。

3. 绝对误差

测量值x和被测量真值a之差与测量值有相同单位, 它反映了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这种有单位的误差称为绝对误差。

在同一测量条件下, 绝对误差可以表示一个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但比较不同测量结果时, 问题就出现了。 例如: 用米尺测量两个物体的长度时, 测量值分别是0.1m和1000m,它们的绝对误差分别是0.01m和1m, 虽然后者的绝对误差远大于前者, 但是前者的绝对误差占测量值的10%, 而后者的绝对误差仅占测量值的0.1%, 说明后一个测量值的可靠程度远大于前者, 故绝对误差不能正确比较不同测量值的可靠性

4. 相对误差

测量值的绝对误差与测量值之比叫相对误差。 相对误差是一个比值, 没有单位, 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三、 直接测量结果的误差估计

1. 单次测量的误差估计

由于有些物理量的测量精度要求不高, 或者这一物理量的误差对整体影响较小, 因而只测量一次即可满足测量要求, 此时测量误差的估计分两种情况: ①在给定仪器误差情况下,单次测量的误差取仪器误差; ②在没有给出仪器误差的情况下, 对连续读数的仪器, 取测量仪器最小分度值的一半作为单次测量的误差。 对非连续读数的仪器, 取测量仪器的最小分度值作为单次测量的误差。

对于其余一些特殊情况, 单次测量的仪器误差视具体情况而定, 例如秒表和天平。

2. 多次测量的误差估计

算术平均值x: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 对同一物理量独立测量n次的测量值为x1, x2,…,xn,其算术平均值为

残差Δxi:测量值xi与平均值之差x称为残差。Δxi=xi-x(i=1,2,…,n)。

标准偏差δx:δx

需要注意的是, 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并不表示测量值的误差的实际大小, 因为测量值的偶然误差是随机的,所以测量值的标准偏差只表示任一测量值的误差落在区域(-δx, +δx)内的概率, 这就是标准偏差的统计意义。

多次测量的误差Δx: 在充分考虑多次测量的标准偏差和仪器误差的情况下, 多次测量的误差为Δx=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s:s=

3. 可疑数字的剔除

一般测量的误差出现在±δx内的概率为68.3%,误差出现在±2δx内的概率为95.5%,而出现在±3δx区间内的概率为99.7%,而一般我们的测量次数又不是很多,故测量值误差超出±3δx区间的可能性极小。对误差超出±3δx的数据可以剔除,但要在原始数据记录表格中保留, 并用红色笔做删除标记。

4. 测量次数的确定

在基础实验中, 一般测量次数为4~10次。

5. 重复测量所得测量值相等时的误差估计

重复测量的测量值相等, 此时用前面所讲的计算标准偏差公式计算的结果为零, 这并不意味着测量中不存在偶然误差, 这是由于测量仪器精度较低, 不足以反映测量的偶然误差,在这种情况下, 计算标准偏差的方法为: 设仪器的最小分辨值为b, 测量的标准偏差为

四、 间接测量的误差传递

由直接测量量代入公式计算得到的结果称为间接测量。 由于直接测量存在误差, 因此,由计算得到的间接测量量也存在误差, 这就是误差传递。

1. 误差传递的基本公式

设x, y, z, …为独立的测量量, N为待测物理量, 其函数关系为

N=f(x, y, z, …)

对上式进行全微分, 有

上式表示, 当测量值x、 y、 z有微小改变dx、 dy、 dz时, 间接测量量N改变d N, 通常误差远小于测量值, 把dx、 dy、 dz、 d N看作是误差, 上式就是误差传递公式。 当然, 上式表示的是绝对误差。

在某些情况下, 计算间接测量的相对误差较为简便, 其计算公式为:

以上两式就是误差传递的基本公式, 其中等于号 “=” 后面的每一项称为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的分误差项; dx、 dy、 dz前面的系数称为误差传递系数。 可以看出, 一个独立测量量的误差对总误差的影响, 不仅取决于本身误差的大小, 还取决于误差传递系数。

2. 偶然误差的传递和合成

在一般情况下, 直接测量的误差要求计算标准偏差, 而以上两式对标准偏差并不成立,根据误差理论, 在误差传递过程中, 标准偏差的合成方式有两种。

(1) 绝对误差

(2) 相对误差

常用函数的标准偏差传递公式见表1.6, 其中a、 b为常数。

表1.6 常用函数的标准偏差传递公式

五、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的误差: 无论是直接测量还是间接测量, 其结果的误差只有一位有效数字, 测量结果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与误差位对齐。

测量结果的表示: 测量结果包括测量值、 误差、 单位三部分。 表达式为:

X=x±Δx (单位)

式中, x——在单次测量中是算术平均值, 在多次测量中是由函数关系计算出的间接测量值;

Δx——多次测量的误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