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技术性措施

技术性措施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技术性措施

个旧市园林城市建设项目为技术起点高、难度大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不但要有坚强的行政领导和雄厚的资金作保障,同时需要加强高科技的投入,要通过实践大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科技队伍。要结合园林建设工程的需要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有关领导要按国家考核标准,指导组织对园林生态环境质量系统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发现新问题适时开展专题研究,要及时进行经验交流,推广成果,提高科技信息流通效率,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有效转化,为规划目标的全面完成提供完善的技术保障。

要组织各方面的科技力量,围绕个旧园林城市建设的关键问题,进行科技攻关,力争在新型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有所突破。根据个旧市园林城市特点和建设要求,综合应用各种科研成果,建立和办好一批不同类型的试验示范区、示范村和示范镇(乡)。充分应用材料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广各种实用先进技术,如清洁生产技术,小流域综合治理技术,生物农药和节水灌溉等技术,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具体表现为:

一、引进GIS系统技术,强化科技兴绿

绿色植物具有自身还原功能的特性,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会出现很多的生态、景观及功能的不同需求,因此,我们讲城市绿化规划工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只有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才能及时反映城市绿色网络细微的变化,采取及时果断的措施,以保障城市绿网体系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工作的通知》和落实建设部有关城市绿线管理的要求,本规划尝试参照城市规划中常用的用地细分和属性管理办法,通过细致、深入、全面的规划研究,在统筹分析、平衡利益、解决矛盾的基础上研究相应的城市绿线管理地块,为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合法依据。

具体的工作方法是:在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根据城市空间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多方面的需求要素,对规划期内市区拟规划建设的城市绿地进行空间布局,并汇总分析以往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所控制的规划绿化用地,对各类规划绿地逐一进行编码,并赋予其特定的绿地属性(表)。在管理过程中,运用GIS技术对各类规划用地进行统一编码、核对、计算面积,进而从管理角度提出处理与该用地的产权用途转换有关的问题的途径。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规划绿地如何落到实处和明确实施绿线管理的依据问题,大大提高了绿地系统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建设园林绿化科研和开发机构

园林绿化应用植物的科学研究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基础工作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用意义。建立、健全园林绿化科研和开发机构,有计划定向开展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的引进培育试验;加强城市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培育、驯化城市优良园林乡土树种;加强病虫害的防治研究;保障城市园林科学研究能顺利开展。

四、加强专业队伍素质建设

园林绿化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专业广泛,知识更新快,适地应变几率大,技术技巧要求高。因此对专业人员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业务素质考核是十分必要的。相关管理部门亦应就此做出专业队伍素质建设计划、规划,实行竞聘上岗,不断优化,培养一支专业门类齐全、敬业高效的专业队伍。

五、增加避灾绿地研究

根据最近颁布的建城[2008]171号《关于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的意见》的要求,应该充分认识到绿地的重要性: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唯一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和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地作为城市开敞空间,在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发生时,能够作为人民群众紧急避险、疏散转移或临时安置的重要场所,是城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各个公园既起到为城区增绿增景的作用,也要作为城市避灾系统的一部分。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高城市防灾避险能力,不仅是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应急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科学设置各类避灾绿地,在城市建成区等人口稠密地区,要结合城市改造,按照市、区级绿地不同服务半径的要求,规划出一级、二级避灾绿地以及避灾通道和救灾通道,并在城市外围、城市功能分区、易发火源或加油站、化工厂等危险设施周围设置隔离缓冲绿带。不具备安全性和防灾避险基本条件的城市绿地,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动、植物园、古迹密集区等不应纳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体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