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上海鲜见的德国式住宅

上海鲜见的德国式住宅

时间:2022-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窗户上手工精制的彩色镶嵌玻璃具有德国青年风格派的特征。如果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分析,应该和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返回上海的德国侨民大多选择了居住在这一区域有关。徐汇区还有一栋值得提及的德国青年风格派建筑要数百代小红楼了。其后,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到1982年国家成立中国唱片总公司,这里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牌子。

上海鲜见的德国式住宅

img109

图108 德国新天鹅堡

说起德国的古典建筑,人们总会立刻联想到脍炙人口的新天鹅堡,那座在巴伐利亚群山环抱之中有如梦境般的城堡是全世界迪斯尼乐园主题建筑的原型,被称为是最接近童话的地方。其实上海也曾经有过和它意趣相似的建筑,那是位于外滩的德国康科迪娅总会,一所以协和女神命名的德语俱乐部。不过有些遗憾的是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早早地拆除了,而与康科迪娅总会差不多同一时期建造的另一幢也属于德国浪漫风格的建筑则要幸运得多,它因为不在中央商务区内而一直留存至今,成了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中德系古典风格首屈一指的代表。这栋花园住宅位于今淮海中路1131号,德国建筑师培高设计,初为旅沪德侨私宅,20世纪20年代成为买办世家席氏家族所有,50年代后曾一度成为比利时领事馆,后归上海音乐学院做图书馆使用。建筑为三层砖木结构,陡峭的屋顶铺设着红瓦,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重叠的塔楼盔顶,山墙的装饰十分华丽,临街有着一面圆弧形的外墙。建筑东、南两面皆有入口,底层为粗面石砌外墙,敞廊采用木构架,显得自然宜人。东面有台阶直上二层的外挑阳台。二、三层阳台的镂空栏杆构成水平带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窗户上手工精制的彩色镶嵌玻璃具有德国青年风格派的特征。青年风格派是19、20世纪之交发轫于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流行到了德国以后的叫法。想来那几块镶嵌玻璃现在应仍无恙,我在20多年前进去考察时曾发现它们无人照料,也许是能找到的这一风格影响到上海的最早实例了。

img110

图109 淮海中路1131号花园住宅

至今青年风格派建筑也只有在德国达姆斯塔德仍保存着很多杰出的个案。可为什么单单在徐汇区的一些花园住宅中能够找到受青年风格派影响的案例呢?如果从人文历史的角度分析,应该和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返回上海的德国侨民大多选择了居住在这一区域有关。他们重新组成的德侨社团在今延安路华山路口建造了新的福音派教堂和康科迪娅总会,并在海格路一带逐渐形成了一个著名的“德国角”。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上海的这个特色社区才曲终人散,戛然而止。如今倘若细细寻找,可以发现上海戏剧学院校园就是这个社区核心的剩下部分,内中尚可找到一些保存较好的老房子。另外高安路93号住宅、建国西路622号住宅的折线形屋面,顶层的半圆形窗户等等都是这种风格的表征,它们比法国、比利时等地的同类建筑风格要简单一些,相信当时的居民也是旅居上海的德侨。这些住宅的一、二楼窗户都是朴实的正方形或长方形,与德国民居一样不采用对开式和拉门式,而是一面完整的大玻璃窗,如需开窗换气则以窗户中线为轴上下或左右开启,不将整扇窗户打开。这种窗户为窗饰创造了条件,德国民居墙很厚,窗框很宽,从窗玻璃到窗帘约有30厘米的空间。所以在德国,无论城乡,窗饰都非常流行,各种各样的窗饰折射出主人丰富的精神世界。未知从前这些住宅的主人,喜好的是何种窗饰?

img111

图110 建国西路622号住宅

img112

图111 高安路93号住宅

高安路93号住宅富有特色的跌檐式山墙和山墙上的水泥仿半露木构架,令人印象深刻,体现了德国传统民居的特点。二层的曲面阳台、简化的柱头和支托的造型表明设计受到几何学的影响。南部廊道处采用的支柱,下方上圆,形式独特,方柱柱身再作局部四角斜切,细部考虑十分周到,显示了德国人造房子的精细。建国西路620号和622号花园住宅是委托赖安洋行设计的,1924年竣工。其南立面前出开间高四层,顶层亦为几何形半圆窗,奇特的是其底层墙角设有扶壁柱,这在上海比较罕见,墙体采用清水红砖、立砖作水平带饰,砌工精良,体现出很高的施工水平。这两栋楼后来都曾经是市直机关的幼儿园。不同的是622号现在还是,但620号已经成了居民住宅。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发现原来整个建筑的屋顶曾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大规模翻修过,谅已不复当年原貌。但就目前的现况看来,整个屋顶在视觉上也只是略嫌单薄而已。不过这些变化不怎么重要,令人担心的是70年代的那次翻修是不是曾经做过结构加固?如果没有的话,至今80多年房龄的老楼倒是需要特别照顾了。

徐汇区还有一栋值得提及的德国青年风格派建筑要数百代小红楼了。19世纪末,法国百代唱片公司来到上海,带来了新鲜时尚的留声机,很快成为沪上时髦。其后,百代公司在上海成立“东方百代唱片公司”。到了1915年,东方百代购下徐家汇路1434号地皮,1921年盖起了这栋小楼(现衡山路811号)设立唱片制造公司,建起上海第一座录音棚,从此开创了中国唱片制作历史。这栋小楼位于现在的徐家汇公园内,历史上曾是百代公司在上海的大本营。底楼作录音及招待之用,二楼是编辑室。三楼是公司老板的起居和卧室。百代的Pathe(雄鸡)商标曾风靡中国和东南亚,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解放后,1954年改为中国唱片厂,继续生产在国内堪称一流的胶木唱片,厂内还设有老唱机的修理部和唱片调剂处。到1982年国家成立中国唱片总公司,这里挂上了中国唱片上海公司牌子。一直到徐家汇绿地二期工程开工,唱片公司才无奈动迁。以前红楼并非如今的红色,外墙有水泥抹层,楼道很宽,左右分开转折而上,历经七八十年风雨,楼板却基本不变形。如今这里是一家餐馆,依旧保持着当年的韵味,客人可以在老歌声里悠然享受着美食。

img113

图112 衡山路811号百代小红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