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鱼的清脏加工方法

鱼的清脏加工方法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此法专指对骨质鳞片的去除,脂质鳞则不应去除,对有沙的鱼和无鳞鱼没有此项加工,另有褪沙、剥皮、泡烫、宰杀等方法。宰杀 在鱼的清脏加工中,一般无宰杀内容,仅鳝鱼谓之“宰杀”。鳝鱼为合鳃鱼,生命力极强,离水不易死亡,尤其鳝鱼死后食用能引起组胺酸中毒,故只能乘活宰杀食用。对鳝鱼的宰杀有“活杀”与“汆杀”两种方法。宰杀后,用少量盐揉擦,使黏液渗出,洗净即可。

一、鱼的清脏加工方法

加工程序一般是:

刮鳞→去鳃→整理内脏→修鳍→洗涤

详细步骤如下:

1.刮鳞

用刀或特制的耙,从鱼尾至鱼头逆鱼鳞生长方向刮去鳞。此法专指对骨质鳞片的去除,脂质鳞则不应去除,对有沙的鱼和无鳞鱼没有此项加工,另有褪沙、剥皮、泡烫、宰杀等方法。

(1)褪沙 专指对小鲨鱼的加工,即将鲨鱼用70~90℃热水泡烫1~3分钟,然后用小刀刮去鱼表生理性沙。烫时应根据鱼的老嫩决定温度的高低和时间的长短,防止皮破沙陷。

(2)剥皮 皮质较粗而味劣的鱼需剥皮,如绿鳍马面钝,从头部向下剥去皮,然后去鳃及内脏。

(3)泡烫 海鳗、江img3、泥鳅等无鳞鱼,体表富含黏液,腥味较重,需用95℃热水泡烫,使黏液凝结洗去,以方便去鳃,取脏。要注意的是,江img4还需用刀刮去表皮灰色黏膜。

(4)宰杀 在鱼的清脏加工中,一般无宰杀内容,仅鳝鱼谓之“宰杀”。鳝鱼为合鳃鱼,生命力极强,离水不易死亡,尤其鳝鱼死后食用能引起组胺酸中毒,故只能乘活宰杀食用。对鳝鱼的宰杀有“活杀”与“汆杀”两种方法。

活杀:即趁活放血至死的方法。或将其击昏后剖腹取出内脏;或切断颈椎放血后剖腹取出内脏(背剖亦可)。宰杀后,用少量盐揉擦,使黏液渗出,洗净即可。

汆杀:即汆烫至死之法。以500g黄鳝为例,将2kg清水烧沸,加20g盐、15g醋,将黄鳝迅速投入锅中,加盖。待鱼身卷曲至死,揭盖,用勺柄轻轻在鱼中搅动以去黏液,待水复滚即掺少量冷水降温,使水保持在80~90℃左右,浸烫约10~15分钟,待鱼嘴张开,肉质放松即出锅捞出置于凉水中,便可出骨,此谓之“点水浸烫”。

在汆杀鳝鱼的溶液中,盐的作用是使鱼皮收缩增加弹性,从而防止了破裂;醋的作用是使鱼皮色素沉着,增加色泽光亮,并兼有去其鱼体放线菌的特有土腥气的作用。另外,据分析盐与醋对增强鱼肉质的松嫩和弹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一般来说,取生性原料制菜常用活杀方法,如生炒鳝鱼片。取熟料制菜则采用汆杀方法,如炒软兜等等。

2.去鳃

鳃是鱼的呼吸器官,所需去除的是鳃的鳃片和鳃耙,有的还需要去除咽齿,但鳃盖不用去除。鱼有四对全鳃,每一对全鳃有二鳃片(半鳃),鳃片上富有毛细管进行气体交换。鲤有鳃弓五对,第五对是鳃弓无鳃片,但有咽齿需去除,去鳃时,需剪断鳃弓两端,然后取出。要注意的是,鳃耙有刺,不仅容易割破手指,而且还会由于用力不均而折断,造成鳃片残留而影响质量,故不宜用手拉取鱼鳃。

3.整理内脏

内脏需从鱼体腔中取出,取脏方法有三种:

(1)脊出法 从鱼的脊背剖开,割断肋骨与椎骨的连接,取出内脏,刀口在背鳍的一侧,长度从项圈下至肛门等高点。此法适合于对纺锤形鱼的加工,是“釀烧鱼”、“荷包鱼”或腌鱼的特殊取脏形式,鱼腔利于填陷,完整性较好。

(2)腹出法 从鱼的腹部正中剖开鱼腔取出内脏,刀口长度从胸鳍至肛门。这是基本去脏法,适用于对所有鱼的加工。

(3)鳃出法 将鳃弓两端剪断,用三只竹筷两下一上夹住鳃片向鱼腹伸入至肛门,将鱼肛门前端横割一刀口割断尿肠,然后顺一方向搅动竹筷使鱼肠卷附于竹筷上拉出竹筷。此法适用于对纺锤形鱼的加工,是制作“八宝桂鱼”的特殊方法,一般适用于对腥异味小、肉白细腻的名贵淡水鱼的处理,如鳜鱼、刀鲚、白鱼等。一些体窄肠短的鱼亦可采用鳃出法。

取内脏时应注意鱼腔内脏器官的位置,防止刺破或拉破鱼胆,并应去除鱼腔内黑色体腔膜和腹腔膜(胆去除),鱼肠、胰、胆、胃、肝、鳔、脾、籽留用。

4.修鳍

修鳍是将取过内脏的鱼进行整形,主要是将鱼鳍裁齐,使鱼体显得加工精细而美观。方法是用刀剁去鳍尖(不能完全去掉),尾鳍呈剪刀形。鳜鱼背鳍有毒而锋利,应裁齐后再刮鳞,以免刺伤人手,修鳍后洗净即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